浅谈笛卡儿之“我思故我在”

合集下载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篇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摘要】笛卡尔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

笛卡尔在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响深远。

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

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

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

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

我思故我在心得

我思故我在心得

xx“我思故我在〞命题辨析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疑心〞的终点。

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法:Je pense, donc je suis拉.丁:Cogito ergo sum 英:I think ,therefore I am. 〕,直译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意思是:“当我疑心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疑心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比拟权威的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疑心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而否认和疑心是一种思考活动,所以他说,我思故我在。

并非是平时所说的“我思考,故我存在!〞在笃信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人们眼里,笛卡尔却有一个致命的把柄被人抓在手里,那就是他那句回荡了几个世纪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这句被笛卡尔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名言,在过去的东欧和现在的中国学界都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

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笛卡尔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

笛卡尔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

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疑心。

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

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

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做“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篇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摘要】笛卡尔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

笛卡尔在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响深远。

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

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

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

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反感,从1618年起他离开法国游历欧洲各国,先后到过荷兰、丹麦、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1618年他结识了物理学家伊萨克·毕克曼。

在毕克曼的鼓励下,笛卡尔开始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这对他后来建立解析几何学产生很大影响。

1620年笛卡尔在游历德国时,产生了把自然科学各学科相互协调起来的思想。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摘要: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

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

“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

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

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

因此,“我思故我在”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

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过我在我思我在胡塞尔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我思故我在”作为开启近代哲学标志性的哲学命题被广为传颂,同时也成为了理解笛卡尔哲学、甚至解读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发展逻辑的关键。

众所周知,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做出形而上的沉思,即通过观念层面、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证明出我思与我在的确定性,并以此为不证自明、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作为进一步沉思的前提。

进而推论出我思与我在的心灵世界“主观世界的存在、物理世界”客观世界的存在、心灵世界与物理世界统一的世界:上帝世界的存在。

在西方哲学史传统教科书中,将笛卡尔上述思想规定为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哲学。

可是,至今哲学界对于这一命题的理解多数仍旧停留在了近代经验论的哲学立场之上,并且在把握其内涵上仍旧充满着歧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本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本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本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所以他说,我思故我在。

并非是平时所说的我思考,故我存在!关键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文艺复兴要了解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必然先得了解其人的生平。

笛卡尔简介:勒奈笛卡尔(Ren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 Rationalism)哲学。

生平笛卡儿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

在他8岁时笛卡儿就进入拉夫赖士(La Fleche)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

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Universit de Poitiers)。

毕业后笛卡儿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

因此他于1618年在荷兰入伍,随军远游。

1621年笛卡儿退伍,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

试论“我思故我在”及其理论意义

试论“我思故我在”及其理论意义

试论“我思故我在”及其理论意义内容摘要:笛卡尔通过异于怀疑主义的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并且由此出发来确立上帝存在和外部世界的存在,并引申出唯理论的真理标准。

这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折,也可以看作是形而上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

关键词: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当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时,一方面是经院哲学一蹶不振,哲学百废待兴,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因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树立起理性的权威,重建哲学的基础。

在这种理论背景之下,任何独断的或肯定的方式无疑是不会起作用的。

于是,笛卡尔从头做起,采取了一种现在看来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以否定的即怀疑的方式,去寻找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

他在近代哲学中第一个将几何学方法引入哲学,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以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

一、“我思故我在”的解析存在的误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作为其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在其横空出世以来一直被广为传颂。

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尤其是对笛卡尔思想缺乏了解人对这句话存在误解,认为“我思”和“我在”是推理关系,因为笛卡尔在“我思”和“我在”之间用了“所以(故)”。

许多人据此断定笛卡尔的“我在”是从“我思”中推理出来的,认为这句话是一个推论,并且在一些人中这种理解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更确切地说是完全错误的。

在《对诘难的第二个答复》中,笛卡尔明确指出:当我们注意到我们是思维的东西时,我们不是从三段论中把它推论出来,因为有人说“我思维,所以有我或我存在”时,他并不是通过三段论从思维中演绎出存在的,而是把它看成是心灵的简单直觉,就好像它是一个本来已知的东西。

显而易见,它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他是通过三段论把它演绎出来的,那么,他就必须事先知道“凡思维的东西都存在”这样一个大前提。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笛卡尔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用“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 /I think,therefore I am )。

确立了思维对于存在的决定性原则,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理性上升到至高的地位。

然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学者眼里却成为了一个批判笛卡尔的一个致命性把柄。

诚然,“我思故我在”在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饱受批评的同时也备受推崇,对于任何时代来说,这一命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标签: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性在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之前,不得不提起他所生活的时代。

那是一个经院哲学一蹶不振,哲学百废待兴,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又在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一个时代。

正是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之上,笛卡尔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大厦”,而这一“知识大厦”便是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所树立起来的。

一“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的提出与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思想有关。

笛卡尔认为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凡可怀疑的,我们也都应当认为是虚妄的。

①笛卡尔对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类、对世界和上帝的怀疑。

这种怀疑便是“普遍怀疑”,而“普遍怀疑”又是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工具。

笛卡尔认为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普遍怀疑”则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

未经论证的知识都不能被称作为知识,因而笛卡尔持怀疑一切的态度。

正是因为持有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才能对事物产生思考。

笛卡尔甚至认为:我之所以为我的东西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俗见说“我”没有身子不能思维是未经理性审视的预设,如同一生下来就戴着铁链的人,误认为铁链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认为没有它走路是不行的。

②在笛卡尔的眼里,“我思故我在”是可以用鲜血打图章来担保的真理。

论意识的能动性

论意识的能动性

论意识的能动性——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的一个重要命题,它的意思是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这正像恩格斯说的“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一样,都是对意识能动性的描述。

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而“我思故我在”正是它的真实写照。

笛卡儿首先怀疑一切事物存在的真实性,比如说吃饭、穿衣等等一切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

对他来说人类的活动在思维中的表达可分为现实和梦境,然而这两种的真实性是不同的,前者是真实的,而后者是不真实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思维究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在做梦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他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做梦,只有当他醒来的时候,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是梦中的东西,是不真实的。

他不是在做梦。

但有一个命题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即“我思故我在”,因为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都不能否认自己在感知和思索,于是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这种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

从这个绝对的怀疑,笛卡尔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我曾看到一个网友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1、这里的“我”,是真我?还是假我?2、是意识之我?信息之我?抑或肉体物质之我?3、这里的“思”,又是什么?是静思?是烦思?还是不思之思?4、“在”是如何在的?“不在”又是什么?“在”都需要哪些条件?是精神之在?信息之在?抑或物质之在?5、“我”与本体的关系如何?“思”与本体的关系如何?“在”与本体的关系又如何?6、是什么让“我”去“思”的?7、“我”与“思”的关系是什么?“思”与“在”的关系是什么?“我”与“在”的关系又是什么?8、“我思”就必定“我在”吗?为什么?9、能否“我思故我不在”吗?又为什么?10、“我”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思”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在”与世界的关系又是什么?”看了笔者的问题我发现:真我不思,思者假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笛卡儿之“我思故我在”
作者:汪佩琦
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
摘要:笛卡儿认为思想可以怀疑思想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

思想的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自身,否则怀疑就无法进行。

同时,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主体,而“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

由于“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

由此笛卡儿得出结论:我思故我在。

本文通过分别研究“我思故我在”各项探讨了其中内涵。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内涵;意义
1 “我思”,“我在”以及“故”的内涵
“我思”指思想活动。

他说:“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也在想像,在感觉的东西。

”。

“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的意识。

“我思”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思想规定性。

笛卡是从超验的意义上来解释“我思”的。

“我思”指称人具有思维的先天认识能力,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性。

笛卡儿用怀疑一切的方法来证明“我思”的内容源于先天而非自于感觉。

“我在”是什么?“我在”就是指“人的本质存在”。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已说出“我思”与“我在”之间的关系。

并且也道出了“我在”的性质。

“我在”应当是“思想”的存在,即“怀疑”的存在。

我所想的与我所感觉的事物,可以属于子虚乌有,可是我的“想”、“觉”、“了解”、“愿意”等等,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所以“我思”说明“我在”是一思想的存在。

即指精神体、智能、或理智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了。

尽管“我”所看见的这张纸可能不存在的。

因此,只能说:“我思故我在”,不能说:“我在故我思”。

可见“我在”是指一个直接为意识所把握到的思想。

使“思想”与“意识”成为一体,而且是同一回事。

对笛卡儿来说,一个没有意识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故”所表达的是一种逻辑顺序。

当我们将“我思”理解为“思维规定性”,将“我在”理解为“人的本质”,作为连接“我思”和“我在”之间的“therefore”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

笛卡儿用“故”表达了一种确定、必然的逻辑顺序。

“故”作为连词本身就有加强和强调之意。

在英语中用该词连接两个独立的事件时,指称的前者一定是后者的必要的和决定的条件。

“我思”是理由和依据,“我在”是结果和结论。

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即它的本质。

从“自我”思想活动的特殊属性,可以得出“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自我”是一个这样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

2 “我思”与“我在”之“我”到底是什么
“我”是个什么东西呢?从分析来看,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是一个强有力的推理,能够证明“我”的存在。

而这个“我”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我是很不一样。

实际上,对于这个“我”。

除了知道它是能够思维的东西之外,我们现在,也就是论证的结尾,对于它基本上一无所知。

“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从笛卡儿的论证可以看出,我的存在是依赖于我的思考或一般意识活动的;那么在我停止思考的时候,或者我暂停了意识活动的时候,我是否还存在呢?即使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一刻的我和下一刻的我是什么样的关系?再者,这个我和我的身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笛卡儿清楚地看到了这些问题。

在给出了“我思故我在”论证之后,他立刻说:“可是我还不大清楚这个确定存在的我到底是什么。

所以从现在起我必须小心从事,不要冒冒失失地把别的东西当成我,免得在我看来是最确定、最清楚的认识上搞错。

”因此笛卡儿这里非常谨慎:“我先要重新考虑在我开始沉思之前我所理解的自己是什么:接着,我要把凡是可以被我刚才的理由所冲击到的东西,全部从我的旧见解中清除出去,让最后留下来的东西恰好是完全可靠和确定无疑的。

”笛卡儿的方法是从通常的对我的理解出发,然后看看什么东西能够从彻底怀疑的挑战中幸存下来。

这个存活下来的部分就是我的本质,是与我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笛卡儿试图发现从这个论证得到的“我”和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我有无不同,而使用的方法是他的彻底怀疑的方法。

因为对于这个“我”是无法怀疑的,而如果日常理解的我或者我的很多层面是可以被怀疑的,则那样所理解的我就不是这个确定存在的我,至少不知必然的和这个确定存在的我相同一。

通常理解的我是什么东西呢?我当然是人了。

但人又是什么呢?被笛卡儿首先批判的是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定义:认识理性的动物。

理性的概念和动物的概念并不比人的概念更清晰,它们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从而陷入无限的后退。

一次笛卡儿放弃传统的经院哲学的理论,而诉诸于一般人对我的理解。

按照这样的理解,至少在笛卡尔的时代,首先我是有脸、手、胳膊以及骨头和血肉等组合成的一架机器,就像从一句尸体上看到的那样。

这个“我”笛卡儿称为身体。

除此之外,通常理解的我还可以吃饭、走路、感觉、思维,而负责这些活动的“我”被称为灵魂。

我们对于身体的认识可以通过对其物理性质的研究而有很清楚的了解,但是对于灵魂的认识则比较模糊而多凭想象。

3 “我思故我在”的意义与影响
笛卡儿通过“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人的精神本质,把人的物质存在排除在外。

尽管将“我”归结为精神性的东西是不正确的,但在哲学理论上,它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笛卡儿所说的“我思”不是别的,是对自己内心精神活动的意识,是将自己的感觉、知觉、意欲、想象等作为认识和反省的对象。

当笛卡儿从“我思”出发构建他的哲学体系时,他实际上将“思”或“自我意识”置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使它成为包括存在论内在的一切哲学讨论的基础和前提。

笛卡儿的这一观点对西方近代认识论研究有重大影响,不论在理性主义者那里,还是在经验主义者那里,都把人的自我意识区分开来。

黑格尔也对笛卡儿的自我意识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近代哲学的真正创始人,因为它将思维哲学确定为哲学的“绝对开端”,并以此将一切神学的论证和宗教的假定抛在一边,而近代哲学正是以思维为原则的。

其次,“我思故我在”确立了我这个思维主体的存在,这样一来,笛卡儿就为近代认识论确立了一个“主体性原则”。

这个原则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将人的主体性放在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位置,从而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理性的自主解放开辟看道路;其次,它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一反当时机械论科学只承认物体在外物推动下运动的观点。

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僵化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因素。

这样一来辩证发展的思想就被引入了认识论,这是笛卡儿的巨大功绩。

注释
[1][法] 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7页。

[2][法] 笛卡儿《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版,第28页。

[3][法]亚当和塔纳里:《笛卡儿全集》,第七卷,第25页。

[4][德]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四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书馆1978年版,第69页。

参考文献
[1]周晓亮,《大家精要》,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孙明卫,《笛卡儿:近代哲学之父》,九州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3]冯俊,《笛卡儿第一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
[4]加勒特·汤姆森,《笛卡儿》,王军译,中华书局,2002年7月第1版
[5]笛卡儿,《笛卡儿思辨哲学》,尚新建等译,九州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