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26张PPT)

2、唐朝: 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思考:“安史之 乱”、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这些现象 的出现说明的共同 问题是什么?
地方权力的膨胀 会导致国家分裂!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加强,重大变 削弱
革,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专阅制读主教义材:,指从中汉央的至决元策各方朝式代,是即如皇何帝个解人决专皇 断权独与裁相,权集之国间家矛最高盾权的力?于一身(决策权、兵
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汉朝: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内)朝
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藩镇与节度使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源自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
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
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安 禄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山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两汉:( (12) )初 汉期武,帝郡颁县布、“封推国恩并令存”。,王国越分
影响:
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思考:“安史之 乱”、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这些现象 的出现说明的共同 问题是什么?
地方权力的膨胀 会导致国家分裂!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加强,重大变 削弱
革,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专阅制读主教义材:,指从中汉央的至决元策各方朝式代,是即如皇何帝个解人决专皇 断权独与裁相,权集之国间家矛最高盾权的力?于一身(决策权、兵
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汉朝: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内)朝
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藩镇与节度使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源自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
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
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安 禄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山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两汉:( (12) )初 汉期武,帝郡颁县布、“封推国恩并令存”。,王国越分
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5张PPT)

郡县制
归 纳
汉 魏晋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御史府(御史 大夫、刺史)
九品中正 制
总 结
隋唐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文官任知州
宋
枢密使 三司使
设通判监督 设转运使
科举制
通判
(二府三司制)
元
中书省
行省制
(2016·江苏单科·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
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
削弱 加强
削弱
趋势: 中央权 力不断 加强;
加强 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 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 积贫积弱
地方权 力不断
新 发
元
展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加强,重大变革,削弱
省制开端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时代
不
不同
同
和中央政府 关系不同
上:设转运使,转运地方收钱其粮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特点:①
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 分化事权(从中央到地方财实也行财收、了政,、赏军罚分权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② 文官治国
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4、评价:③ (3削⑴⑵弱)唐宋地利朝方采:权灭取①力亡了,改强、什变化五了么中唐代央措末权十施力五国来,代强战改以干乱变来弱不藩枝方。镇已镇割的太据历重的史、局教君面训,弱加是臣强什强了么的中?局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秦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9b695d5901020207409cd2.png)
讨论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出现的本质 是什么?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理解教材
概括下列问答中心信息?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
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
小,力量削弱。
练习1.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其目的是 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C.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 D.效法西周,广建诸侯
2.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
令” 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的 控制逐 渐加强
中央集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权不断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发展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发展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丞相 →中、外朝(西汉) →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
趋向严密、科学
1、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 中央机构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
D 思想专制
✓ 2、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是
A 台湾 B 河北、山东
C 西藏 D 新疆
✓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
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九卿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决中 执尚 审门 策书 行书 议下
吏户礼兵刑工
● 宋
皇帝
太
祖 加
财政 行政
强
中 央
三司
宰
集
权 度盐户 相
支铁部
军事
(( 统调 兵兵 )) 枢三 密衙 院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 奴隶社会 时代 (西周)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科举制 “一切以呈文任去留”, 学而优则仕.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科目—
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 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
地方的 控制逐 渐加强
中央集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权不断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发展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发展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丞相 →中、外朝(西汉) →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
趋向严密、科学
1、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 中央机构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
D 思想专制
✓ 2、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是
A 台湾 B 河北、山东
C 西藏 D 新疆
✓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
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九卿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决中 执尚 审门 策书 行书 议下
吏户礼兵刑工
● 宋
皇帝
太
祖 加
财政 行政
强
中 央
三司
宰
集
权 度盐户 相
支铁部
军事
(( 统调 兵兵 )) 枢三 密衙 院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 奴隶社会 时代 (西周)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科举制 “一切以呈文任去留”, 学而优则仕.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科目—
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 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布衣皇帝——刘邦
唐太宗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讨论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出现的本质 是什么?
动脑筋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下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
读出图中所反映 的信息
刘邦分封给 同姓诸侯王的土 地面积甚至超过 了中央直辖的土 地面积。说明地 方权重超过中央。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理解教材
概括下列问答中心信息?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3、北宋中央集Leabharlann 的加强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历史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 元政治 制度的 演变( 共24张P 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5张PPT)

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课标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内容 政治制度的特点。
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特点;
教学 列举郡国并行制和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要求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8/9/9 8
【课堂检测】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 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 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 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 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 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见 •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2018/9/9
3
汉初郡国并行制
2018/9/9
4
【课堂检测】
• (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 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 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 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018/9/9 5
【王国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 材料一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 各以次受封。” • 材料二 《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 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小,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 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 以致滥,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分离)孤横逆,以害身 丧国。” • 材料四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弟子 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 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土地侯立,彼人人喜 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课标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内容 政治制度的特点。
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特点;
教学 列举郡国并行制和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要求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8/9/9 8
【课堂检测】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 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 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 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 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 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见 •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2018/9/9
3
汉初郡国并行制
2018/9/9
4
【课堂检测】
• (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 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 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 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018/9/9 5
【王国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 材料一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 各以次受封。” • 材料二 《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 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小,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 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 以致滥,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分离)孤横逆,以害身 丧国。” • 材料四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弟子 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 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土地侯立,彼人人喜 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5张PPT)

•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 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 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 左右皇位的继承。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1、汉朝的察举制 •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
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汉武帝的“推恩令”。
•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 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
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 归郡统辖。
•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 汉武帝是中央集
央集权得到加强。
权强化进程中关
键性的人物之一。
3、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安禄山和史思明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
B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课程标准》要求: •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温故而知新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 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 河。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 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皇权 中央集权
相权 地方分权
• 教学结构 •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1、汉承秦制和郡国并行制 • 2、汉武帝的“推恩令” • 3、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 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 5、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 •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 1、汉朝中朝外朝制 • 2、唐朝三省六部制 • 3、宋朝二府三司制 • 4、元朝的中书省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1、汉朝的察举制 •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 3、隋唐时期科举制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1、汉朝的察举制 •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
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汉武帝的“推恩令”。
•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 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
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 归郡统辖。
•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 汉武帝是中央集
央集权得到加强。
权强化进程中关
键性的人物之一。
3、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安禄山和史思明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
B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课程标准》要求: •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温故而知新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 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 河。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 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皇权 中央集权
相权 地方分权
• 教学结构 •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1、汉承秦制和郡国并行制 • 2、汉武帝的“推恩令” • 3、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 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 5、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 •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 1、汉朝中朝外朝制 • 2、唐朝三省六部制 • 3、宋朝二府三司制 • 4、元朝的中书省 •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1、汉朝的察举制 •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 3、隋唐时期科举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7张PPT)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4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4日星期 三2021/8/42021/8/42021/8/4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三)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相权一分多职
皇帝
财政 行政
度 中 书 门
(三司) 事 下
军事 枢 密 院
(二府)
元:中书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想想议议
以上四个制度中,哪一制度的宰相权力最大?为什么?
(小结):君主专制的演进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北宋
元
(路·州县) (省、路、府、州、县)
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强化,地方权力日益分化弱小
(一)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二)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 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元
(“二府三司”) (一省二院)
君主专制演进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皇帝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科举制=八股文?为什么?与现代高考制度相结合, 分析科举制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机构 中朝
外朝 执行机构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九卿
2.唐朝
执行命令
尚书省
皇帝
同意后提交审议 审核政令
通过审议 门下省
提交上奏 起草政令
封驳 中书省
吏户 礼 兵 刑 工
作用: 1.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 2.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
3.宋朝
三司
度支、盐铁、户部
(财政)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参知政事为
副相
枢密院 (军事)
(二府)
4.元朝
皇帝 中书省
相权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吏户礼兵刑工
连连看
• 汉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将下列官职和朝代正确的连 接在一起
宣慰司
三司使
侍中
节度使
行省制度,
元朝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1271-1368年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3年 2年10月
思问题考─生表─成司中:赵石马周庆宰上迁述相《材史离料记任说》下去明的卷狱世汉死五原初七因丞《说相周地明勃28位年年附了73如子月月什何亚,么夫有传问何》题影响??
丞相位高公孙权贺重,国家下狱大死政要先听12丞年相2月意见。
刘屈髦
下狱腰斩
2年2
田千秋威胁皇权昭。帝时死
2年
1.汉朝
皇帝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逐…渐僵化,钳制了思想,强化了专制,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元朝
1271-1368年
宋朝
960-1127年
行省制度,
行中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收文通限央逐渐远兵官判制地权管监地区于理督方设中地;赋宣央方税慰; , 收司入。
中书省长官行
使宰相权君 中参书知门政下事行、使枢相密权 逐权 使;、 三司使分割相渐权;
谢生,出身名门王 族,父亲在朝中担 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微, 高大俊朗,才学渊博, 能言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正 直,是当地有名的孝 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 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即可(科举) ……不能应试者,有 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 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任职时间 1年2月
窦太后曰许:昌 “皇后兄免王职信可侯也。3”年…8…月 景帝曰:“请
得与丞相田议蚡 之。”丞去相世议之,亚夫3曰年:9月“高皇帝约:
‘非刘氏薛不泽 得王,非免有职功不得侯。7不年如6月约,天下共击
之!’今公信孙弘虽皇后兄去,世无功,侯之2,年非4月约也。”景帝默
然而止。李蔡
严青翟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宋朝
960-1127年
逐 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渐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唐朝 节战度使 藩镇割据 胜 618-907年
魏晋
地 西汉 220-589年 方 前202年-9年
郡国并行
推恩令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的强化
(君权VS相权)
1.汉朝 姓名 窦婴
离任原因 免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
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
出于科举。
——苏东坡《论养士》
朝代
选官制
夏商周
世官制(世卿世禄)
战国至秦 “以客出仕”;军功爵制
汉
察举制(举荐孝廉)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隋至清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趋 于 科举制公 开 (隋朝创、立)
唐朝 节战度使 藩镇割据 胜 618-907年
魏晋
地 西汉 220-589年 方 前202年-9年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根据材料指出科举制有哪些进步性?
有材利料于二破除结党营私; 限打扩渐破大制渐世了了地家官徇,大员私这族的舞些垄来弊考断源,试官,促(场提进指的高公科特了平举权官;);员开的-始-文-集-化-中-素(于质美文)学斯体塔裁夫和里儒阿家诺正斯统《观全念球。通史》
;科举制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后唐:李存勖, 帝原王任凡河易东八节姓度,使战斗不息,生民
后晋:石敬瑭, 涂原炭任,河其东故节何度也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宰原相任赵邺普都回留答守:将军
强共“而性此已何非。他今在故所?,以方治镇之太,重亦,无君他弱奇臣
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对北宋统治其者精的兵治,国则方天略下影自响安何矣在。?”
中书省长官行 使宰相权
宋朝
960-1127年
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中书门下行使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相权;
唐朝 节度使 藩镇割据 三省六部制
618-907年
魏晋
三省体制
西汉 220-589年
前202年-9年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选官制度变化
3.宋朝
措施
杯酒释兵权 兵: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权: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利: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长 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 造成“三冗” “二积” 后患(P13页历史纵横)
4.元朝
疆域问题? 民族问题? 前车之鉴?
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VS地方)
1.汉朝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
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1.汉朝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
五代建立太者祖问简:历
后梁:朱温,
原“任天宣下武自节度唐使季以来,数十年间,
元与北宋 疆域比较图
蒙古帝国图
作用: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
请结合上图及课本知识思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的内容,行省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元朝 行行中省 省制下度设,路府州县,
央 1271-1368年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地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 熟,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大臣丙负责执行。
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