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

小组成员互相提问,小组长检查。
(三)质疑问学:
提出疑难,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四)自主检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课堂探究与展示(25分钟):
活动二:中考链接和典型例题解析(独立完成后再展示交流)
1.汤姆和蓓姬在山洞中历险后,第二次探险是哪个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学习小结与感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明白了:
。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能联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炼自己的阅读感悟。
2.能结合写汤姆和保尔的具体情节,分析二人的形象。
3.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
熟悉写汤姆和保尔的具体情节,能结合情节分析二人的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汤姆和保尔的人物形象,能联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炼对社会和人生新的感悟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学案(一)
学习内容
九()班组学号:姓名:
复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示评价:小组评价:
学材分析
(复习内容在中考中地位)
名著阅读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版块的重要考点。通常两小题6分,考查内容既有对课内节选部分的考查,又会拓展为对整本书内容的考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外国名著其思想内容对很多青年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启迪,很受中考出卷老师的亲睐。
(1)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馈练习(5分钟)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教师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1.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代表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序号回目回目主要出场人物阅读日期1第一回2第二回——第四回3第五回——第六回4第七回——第九回5第十回——第十二回6第十三回——第十四回7第十五回——第十六回8第十七回——第十八回9第十九回——第二十回10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11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12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13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14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15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16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17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18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19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20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21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22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23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24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25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26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27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学习案活动一:回顾全书知架构回顾全书,借助阅读卡中“回目主要出场人物”一栏,想一想:本书在结构上(人物安排)与一般小说(如《水浒传》)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与以往长篇小说不同,这本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讲述的是当时众多普通士人的故事,展现的是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精品】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名著导读学案word版

如何应对中考名著导读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文学名著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
题型分析:全国中考文学名著导读的题型主要有:①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
②推介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名称、内容、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
③填写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例题分析:1、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3)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例《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
初中语文十二篇名著导读

初中语文十二篇名著导读初中语文十二篇名著导读名著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导读名著,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十二篇名著,以及它们的简要导读。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
通过红楼梦的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女性的地位等问题。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梁山好汉的英雄史诗,通过故事展现了忠义之士对抗腐败官员的斗争。
通过读《水浒传》,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3.《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通过《西游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佛教文化以及人与妖魔的斗争。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的故事。
通过《三国演义》,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5.《红岩》《红岩》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时期的小说,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通过《红岩》,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革命精神以及人民对抗侵略的勇气。
6.《围城》《围城》是一部描写都市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通过《围城》,读者可以了解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追求、挣扎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7.《茶馆》《茶馆》是一部反映晚清时期社会现实的话剧,通过茶馆的故事展现了官僚主义、封建制度以及人民生活的困境。
通过《茶馆》,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人民对抗苦难的斗争。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反映苏联工人阶级斗争历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的精神。
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者可以了解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伟大。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名著阅读

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名著阅读2012、4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姓名【背景】“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图书和报刊。
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正确复习“名著阅读”已势在必行。
【计划课时】2课时【名著复习方法】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3)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例:《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精挑细选】(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12部)方法指导及专题探究课件

【精挑细选】(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12部)方法指导及专题探究课件一、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部分,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二、12部名著简介1. 《西游记》——神话、童话,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和丰富的想象。
2. 《水浒传》——反映北宋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3.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和思想。
4. 《骆驼祥子》——描绘老北京车夫形象,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生活状况。
5. 《繁星·春水》——诗歌集,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 《格列佛游记》——科幻小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拓宽他们的视野。
7. 《名人传》——名人成长传记,让学生了解名人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
8. 《童年》——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人心的励志小说,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10. 《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神秘和奇妙。
11. 《简·爱》——女性独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
12. 《红岩》——革命历史小说,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三、阅读方法指导1. 整体把握:首先了解名著的背景、主题和主要人物,然后再深入阅读。
2. 精读与泛读:对于精彩的部分要精读,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泛读。
3. 做笔记:记录重要的信息、感想和问题,便于以后回顾和思考。
4. 交流讨论: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加深理解。
四、专题探究1. 主题探究:根据名著的主题进行探究,如《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红岩》中的革命精神等。
2. 人物分析: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祥子、阿廖沙等,探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名著阅读研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学习完本课,你要了解名著阅读在第6 题的基本题型。
2.你要懂得答题的方法,了解解题的思路。
3.为了更好的应对考试,你要积累相关的名著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答题的方法。
积累相关的名著知识。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名著阅读复习主要是应对第6 题题型。
请你利用好周末时间完成名著阅读的复习、整理,为下阶段名著的文段阅读训练作铺垫。
【学习过程】:预习作业:请根据你自己的实力,完成下列的题目。
菜鸟练习题:1、【2018年广州市真光学校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面的名著阅读是从作者、作品、内容、人物、性格品质几方面进行概述的,请按这一思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5 分)我从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那西天取经的奇幻神话故事中,看到的勇敢机智爱憎分明;从施耐庵写的《水浒》那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中,看到李逵的、;从写的《骆驼祥子》那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中,看到祥子的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从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那的传奇中,看到鲁滨逊的非凡意志,英雄本色。
2、【2019年增城区九年级一模试题】近处传来清晰的话语声:“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声明,确有障碍。
”我紧紧闭着双眼,还用双手蒙住。
漩涡般的黑暗似乎围绕着我,思绪滚滚而来,如同浊乱的暗流。
我将自己放弃、放迎、放松,不着一丝气力,仿佛躺在宽阔却干涸的大河的河床上,却听见远山中洪水爆发,分明感觉到激流即将涌来;但我不想爬起来,也没有气力逃跑:只是虚弱地躺在那儿,渴望就这样死去。
只有一个念头,仍像有生命似的在我心头悸动,我想起了上帝,无声的祈祷由此而生。
这些话在我黯无光的内心沉沉浮浮,似乎明明必须低声倾诉的话语,却无力表达。
“求你不要远离我,因为急难临近了,没有人帮助我。
”急难确实临近了,但我并没有祈求上天消灾灭祸——急难果然降临,滚滚洪流尽情倾泻,将我倾覆。
我的人生孤寂、爱情已逝、希望幻天、信念被摧毁,这整个想法犹如黑压压的庞然大物盘桓在我的头顶。
部编初中中考十二篇名著导读

部编初中中考十二篇名著导读
1、《三国演义》: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描写了著名的军事家赵云、关羽、张飞等人的传奇故事,以及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
2、《水浒传》:讲述了宋朝官府与江湖恶棍的斗争,以及江湖恶棍林冲、宋江、秦明等人的英雄传奇故事。
3、《西游记》:讲述了唐朝时期孙悟空等神仙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在西天取经的冒险经历。
4、《红楼梦》:讲述了清朝时期一个贵族家庭的发展史,以及它们的爱情、人性、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细节。
5、《三字经》:讲述了中国古代孝道、礼仪、品德、智慧等方面的箴言,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6、《史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事迹,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7、《孟子》:讲述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的思想,以及他对于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见解。
8、《桃花源记》:讲述了中国古代仙家的传奇故事,以及对于仙境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庄子》:讲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以及他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见解。
10、《论语》:讲述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墨子、孟子等人对于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见解。
11、《诗经》: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古代人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见解。
12、《易经》:讲述了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论,以及古代人对于人生、道德等方面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教师寄语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
(注意故事六要素)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多元链接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
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
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
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
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
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
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
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
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唐僧师徒一路走来,唐僧师徒一路走来,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朝花夕拾》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教师寄语旧亲朋散尽,余亦等轻尘。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迅,请把有关童年鲁迅的信息,摘录记下。
2.请抢答以下问题。
(1)童年鲁迅的宠物是?(2)童年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3)童年鲁迅的游乐园在哪里?(4)童年鲁迅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这私塾的名字是?(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7)童年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叫?(8)童年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9)童年鲁迅眼中的父亲是慈父还是严父?(10)本书写了鲁迅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是?合作探究3.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朝花夕拾》目录(1)小引(2)狗•猫•鼠(3)阿长和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12)后记4.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5.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6.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多元链接《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
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
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
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
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9]《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适时检测7.《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8.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艾青诗选》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教师寄语诗的内在和谐是通过联想来传达的,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诵读《艾青诗选》中喜欢的诗作,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艾青,原名,1910年3月27日生于,现代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写三个)2.摘抄艾青名言(10句)合作探究3.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诗集,不妨归纳分析一下,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心灵共鸣?朗读这些诗篇,仔细体会其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
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错里有某种统一。
试结合读过的艾青的诗,从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加以艺术分析。
多元链接读诗方法指导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适时检测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说说你是怎样读好这两首诗的?6.举办诗歌朗诵会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
每位同学自己先准备好适合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自己创作的。
根据诗歌内容决定朗诵的形式,安排个人朗诵,或者小组、全班集体朗诵,还可以配乐朗诵。
朗诵要预先练习准备,讲究技巧方法,读出情味与韵律《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海底两万里》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教师寄语展开科学幻想之翼,漫游海底神秘世界。
学习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感知并交流故事情节,培养阅读习惯。
2.学会并运用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1905),国著名的科幻和小说家。
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和“”。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海洋三部曲”:、、。
2.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故事。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法国生物学家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被囚禁在这艘潜艇做了的环球旅行。
合作探究3.你能说出《海底两万里》中最吸引你的三个情节吗?4.人物性格分析尼莫船长:彼埃尔•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多元链接《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1870年问世,暨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
情节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适时检测填空1.儒勒•凡尔纳是国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我国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