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②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B.去.国怀乡少时,一狼径去.C.不以.物喜挟天子以.令诸侯D.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因此,在后文中,作者详写楼和湖,概括地写景,最后落脚在言志抒情。

B.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壮阔、浩淼的特点。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运用借代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以鸥、鱼之动态,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

D.作者认为,只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gǔ做买卖。

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

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②三战三走 _______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答案】(1)是;跑(2)C(3)愚;怯;无耻(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

为:是。

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尝:曾经。

三:多次。

逐:驱逐。

见:免职。

于:被。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第1篇鱼我所欲也一、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做出的无悔选择。

2.《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0河南备用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共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_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李承之传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那守任情执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有所作假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回实词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评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铁,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有改动)【注释】①曹掾(yuàn):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正为掾,副为属或史。

文中代指下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辞.不受()(2)人莫.敢忤()(3)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4)神宗语.执政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中进土第而.山不加增B.公自为之则.已则.汉室之隆C..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徒以.有先生也D.今以命汝,异恩也.当余之从师也.第1页共10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1分)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

为楚怀王左②。

博闲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今,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

方:正;④句子大意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

遗:给。

(2)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中的“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 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

这句话的大意是: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

“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

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停顿应为: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

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故答案为:⑴身边;稍微;正;给;⑵ D;⑶虽/名医/不迨也⑷ 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⑸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

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会有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A. 嫉恶如仇B. 左右逢源C. 春风化雨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2)王安石为人怎样?(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D【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

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年轻;比得上;⑵王安石为人怎样?⑶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⑷D【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的时间,要善于归纳。

3.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②朝晖夕阴________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④日星隐曜________⑤樯倾楫摧________⑥把酒临风________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⑧去国怀乡________(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 一:均翻译为“全、都”;B. 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表承接/却;D. 以: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①以:因为;②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故答案为: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⑵ A;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