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机械波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机械波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机械波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机械波的特点?A.能量传播B.只有振动的物体才能产生C.能在真空中传播D.需要介质传播2.下列哪个不是横波的特点?A.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B.声波是横波C.不能穿透真空D.具有波峰和波谷3.下列哪个不是纵波的特点?A.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B.声波是纵波C.能穿透真空D.没有波峰和波谷4.当有两个同频率、同振幅的正弦波相遇时,如果相位差为0,其合成波的振幅为原波的多少?A.2倍B.1/2倍C.1倍D.无穷大5.在气温一定的情况下,声音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的传播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A.增大B.减小C.不变D.没有固定规律二、计算题1.一根绳子上有一横波,波长为2m,频率为50Hz。

当波通过一个固定点需要0.1s时,该固定点处的速度是多少?解:速度=频率*波长=50Hz*2m=100m/s。

2.一根铁棒长度为20cm,悬挂一端后,其自由振动的最低频率为20Hz。

求声速。

解:声速=频率*波长。

最低频率对应的波长是最长波长,即铁棒的长度,所以波长为20cm=0.2m。

声速=20Hz * 0.2m=4m/s。

三、简答题1.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通过物质中的振动传播的波动形式。

机械波传播的物质称为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机械波的振动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离子或分子团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什么是横波和纵波?横波是指波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

波峰和波谷是横波的特点。

典型的横波有水波和光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纵波没有波峰和波谷这种振动形态,采用方向性箭头表示。

典型的纵波有声波和地震波。

3.什么是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中相遇、叠加产生干涉现象的过程。

干涉可以是构成波峰叠加而增强的叫做构成干涉峰,叠加而减弱或完全抵消的叫做构成干涉谷。

四、答案1.选C。

机械波能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选C。

机械波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试题(含答案)
21.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t=0 时的波的图像如图所示,质点 P 的平衡位置在 x=8m 处,该波的周期 T=0.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 20m/s B.在 0~1.0s 内质点 P 经过的路程 2m C.t=0.3s 时质点 P 的速度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D.x=4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y=10sin5πt(cm) E.该波与频率 f=5Hz 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相遇,一定会发生干涉 22.在某均匀介质中,甲、乙两波源位于 O 点和 Q 点,分别产生向右和向左传播的同性质 简谐横波,某时刻两波波形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此时,甲波传播到 x=24m 处,乙波传 播到 x=12m 处,已知甲波波源的振动周期为 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波波源的起振方向为 y 轴正方向 B.甲波的波速大小为 20m/s C.乙波的周期为 0.6s D.甲波波源比乙波波源早振动 0.3s
E.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 0.6s,x=12m 处的质点再次到达平衡位置 23.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
28 mn
n 1
0 ,1,2 ,3,4

D.左侧的波长为
1=ຫໍສະໝຸດ 3 2n 1m
n
0,1,2 ,3,4

1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 A 向 B 传播,A、B 相距 0.45m,如图所示为 A 处质点的振动图
像。当 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这
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
x 0.2m和 x 1.0m处,振幅均为 A 0.5cm,波速均为 v 0.2m / s 。 t 0 时刻,平 衡位置处于 x 0.2m和 x 0.6m的 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 M 的平衡位置处于 x 0.4m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44 机械波(解析版)

专题44 机械波(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热点难点专题特训专题44 机械波特训目标 特训内容目标1 机械波的传播和波的图像(1T —4T ) 目标2 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5T —8T ) 目标3 波的多解问题(9T —12T ) 目标4 波的干涉(13T —16T ) 目标5 波的衍射(17T —20T ) 目标6多普勒效应(21T —24T )一、机械波的传播和波的图像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0时波的图像如图所示,质点P 的平衡位置在x =8m 处,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列波的周期T =0.2sB .在0~1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2mC .t =0.3s 时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x =4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10sin 5cm y t π= 【答案】AB【详解】A .根据图像可知=8m λ则该列波的周期8s=0.2s 40T vλ==,A 正确; B .由分析有11s =5t T =则在1s 时间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5410cm =2m x =⨯⨯,B 正确; C .由于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同侧法,0时刻,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振动,又由于10.3s =12t T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回到初始状态,再经过半个周期,质点P 沿y 轴正方向振动,C 错误; D .根据同侧法,x =4m 处质点,在0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沿y 轴正方向振动,则其振动方程为 ()2sin10sin 10cm y A t t Tππ==,D 错误。

故选AB 。

2.图1中的B 超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探头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遇到人体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探头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由计算机处理,从而形成B 超图像。

图2为血管探头沿x 轴正方向发送的简谐超声波图像,t =0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M 。

已知此超声波的频率为1×107 H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管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血管中的传播速度为1.4×103 m/sB .质点M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t =1.25×10-7 s 时质点M 运动到横坐标x =3.5×10-4 m 处D .0~1.25×10-7 s 内质点M 的路程为2mm 【答案】AD【详解】A .由题图2知波长λ=14×10-2 mm =1.4×10-4 m 由v =λf 得波速v =1.4×10-4 m×1×107 Hz =1.4×103 m/s 故A 正确;B .由上下坡法可得,质点M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B 错误;C .质点M 只会在自己的平衡位置周期性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故C 错误;D .质点M 振动的周期771s 110110s 1T f -=⨯==⨯由于771.251051104t T --∆⨯==⨯所以质点M 在0~1.25×10-7 s 内运动的路程为542mm 4s A =⨯=故D 正确。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机械波选择题1.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设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刻位于O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B.P、N两处的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M处的质点将向O处移动D.从此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E.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2A2.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经过0.5s后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已知波的周期为T,且0.25s<T<0.5s,则()A.不论波向x轴哪一方向传播,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都相等B.当波向+x方向传播时,波速等于10m/sC.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x=1m处的质点M和x=2.5m处的质点N在这0.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经过0.1s时,质点M的位移一定为零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A.B.C.D.4.一根长20m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轴建立图示坐标系。

两人在绳端P、Q沿y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cm、20cm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

已知P的波速为2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Hz,叠加区域有稳定干涉图样C.t=6s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的位移为-10cmD.叠加稳定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10个质点的振幅为30cm5.如图所示,质点0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4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B.t=1.2 s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C.t=2 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D.t=2.6 s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6.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振幅一定为AB.周期一定为T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机械波》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高中物理《机械波》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机械波》典型题1.(多选)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2.(多选)一振动周期为T 、振幅为A 、位于x =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 轴正向开始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 ,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 ,关于质点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幅一定为A B .周期一定为T C .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D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E .若P 点与波源距离s =v T ,则质点P 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从左向右以v =2 m/s 的速度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质点再经过一个周期将传播到D 点B .B 点正在向上运动点正在向上运动C .B 点再经过18T 回到平衡位置回到平衡位置D .该波的周期T =0.05 sE .C 点再经过34T 将到达波峰的位置将到达波峰的位置4.(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轴正方向运动E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恰好回到平衡位置5.(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x =12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甲所示,在x =18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波的周期为12 sB .x =12 m 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x =18 m 处的质点在波峰处的质点在波峰C .在0~4 s 内x =12 m 处和x =18 m 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 cmD .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 mE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6.(多选)从O 点发出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两P 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B.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的短.两列波传播相同距离时,乙波所用的时间比甲波的短C.P点比Q点先回到平衡位置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P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质点可完成30次全振动次全振动 E.若甲、乙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若甲、乙两列波在空间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7.(多选)如图所示,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6 m的两个振幅相等的振源A、B.从t=0时刻起,质点A、B同时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图甲为A的振动图象,图乙为B的振动图象.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3 s时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B.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 m/s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的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为振动加强点 8.(多选)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50 s时的波形图象,P点是距平衡位置2.5 cm的质点,图乙是Q点的振动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05 s时质点Q具有最大的加速度和位移具有最大的加速度和位移B.0.05 s时质点P的速度正在减小,加速度正在增大的速度正在减小,加速度正在增大C.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为15 m/s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为+x 方向方向E .从0.60 s 到0.90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9.(多选)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 、B 、C 三点,AB =5 m ,BC =4 m ,AC =3 m .A 、C 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运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 ,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的位移总是最大点的位移总是最大B .A 、B 间有7个振动加强的点个振动加强的点C .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D .B 、C 间有12个振动减弱的点个振动减弱的点E .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10.(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列减幅传播的简谐横波,x =0与x =75 m 处的A 、B 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则这列波的()A .A 点处波长是10 cm ,B 点处波长是5 cm B .周期一定都是2×10-2 sC .t =0.012 5 s 时刻,两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相反时刻,两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相反D .传播速度一定是600 m/sE .A 质点的振幅是B 质点的振幅的2倍11.在一列沿水平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上有相距4 m 的A 、B 两点,如图甲、乙分别是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2 m ,求这列波可能的波速.波速.12.如图所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v =0.6 m/s ,P 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96 m .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此时该波刚好传到距O 点0.24 m 的位置),求:,求:(1)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2)经过多长时间,P 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P 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时,P 质点通过的路程及该时刻的位移为多少?点通过的路程及该时刻的位移为多少?《机械波》典型题1.(多选)解析:选ACE.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说法A正确.根据题意得周期T=15 9 s=53 s,频率f=1T=0.6 Hz,说法B错误.波长λ=vf=1.80.6 m=3 m,说法C正确.波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可以传递出去,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说法D错误,说法E正确.2.(多选)解析:选ABE.波传播过程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动周期、振幅、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相同,A、B正确,D错误;质点的振动速度大小跟波速无关,C错误;s =v T,则s等于一个波长,即P点与波源相位相同,振动情况总相同,位移总相同,E正确.3.(多选)解析:选BDE.质点不随波迁移,选项A错误;由波沿x轴向右传播可知B 点正向上运动,选项B正确;B点向上运动靠近平衡位置过程中平均速度变大,所用时间小于八分之一周期,选项C错误;由T=λv可知周期为0.05 s,选项D 正确;C点向下运动,所以经过四分之三周期到达波峰,选项E正确. 4.(多选)解析:选ACE.由振动图象知,周期T=4 s,由波的图象知,波长λ=2 m,波速v=λT=0.5 m/s,A正确;又由振动图象知,x=1.5 m处的质点在t=2 s时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则波应该向左传播,B错误;则0~2 s内P运动的路程为8 cm,C正确;由于t=2 s时的波形如题图甲,则0~2 s内P向y轴负方向运动,D 错误;Δt =7 s =134T ,P 质点恰好回到平衡位置,E 正确.5.(多选)解析:选ABD.根据题图甲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 ,A 正确.根据图甲和图乙,x =12 m 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x =18 m 处的质点在波峰,B正确.x =18 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4sin π6t ,在0~4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8-23)cm ,C 错误.两质点间的距离Δx 可能满足Δx =èçæø÷ön +34λ=6 m ,当n =0时,λ=8 m ,D 正确.这列波的波速v =λT =6èçæø÷ön +34×12 m/s =12n +32 m/s ,无论n 取何值,该波的传播速度都不可能为2 m/s ,E 错误.6.(多选)解析:选ADE.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传播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相同,故A 正确,B 错误.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之比λ甲∶λ乙=3∶2,波速相同,由波速公式v =λT 得周期之比为T 甲∶T 乙=3∶2,Q 点与P 点都要经过14周期才回到平衡位置,周期才回到平衡位置,所以所以Q 点比P 点先回到平衡位置,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故C 错误.错误.两列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f 甲∶f 乙=2∶3,则在P 质点完成2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 质点完成30次全振动,故D 正确.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E 正确.7.(多选)解析:选ABE.两列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设为v ,则有2v t 1=x AB ,代入解得v =x AB2t 1=10 m/s ,故B 正确.由题图知周期T =0.2 s ,则波长λ=v T =2m ,故A 正确.当A 的波峰(或波谷)传到C 时,恰好B 的波谷(或波峰)传到C 点,所以C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故C 错误.t 2=0.9 s =412T 时,质点B 不振动,故D 错误.振源A 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 =A sin ωt ,振源B 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 =-A sin ωt =A sin(ωt -π),两个波源振动的相位差为π,故E 正确.解析:选ACE.由图乙可知0.05 s时,Q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具有最大的加速度,A正确.由题给条件可画出0.05 s时波动图象如图所示:再由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可知此时质点P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B、D错.由图甲知波长λ=3 m,由图乙知周期T=0.20 s,则波速v=λT=15 m/s,C正确.因Δt=0.9 s-0.6 s=0.3 s=1.5T,则质点P通过的路程s=1.5×4×5 cm=30 cm,E正确. 9.(多选)解析:选CDE.波长λ=vf=3401 360 m=0.25 m,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1m=4λ,该点为振动加强点,但不是位移总是最大,故A错误、C正确.AB上的点与A的距离和与C的距离之差一定小于AC,即小于3 m,则路程差可能为0、0.5 m、0.75 m、1 m、1.25 m、1.50 m、1.75 m、2 m、2.25 m、2.5 m、2.75 m,可知有11个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BC上的点与A的距离和与C的距离之差一定小于AC,即小于3 m,则路程差可能为0.125 m、0.375 m、0.625 m、0.875 m、1.125 m、1.375 m、1.625 m、1.875 m、2.125 m、2.375 m、2.625 m、2.875 m,有12个振动减弱点,故D正确.由于两波源的振幅相同,可知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故E正确.10.(多选)解析:选BCE.由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可知两质点的周期均为2×10-2 s,所以B项正确;再由振动图象知t=0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B处在波峰,则有75 m=34λ+nλ(n=0、1、2、3…),解得λ=300 m4n+3(n=0、1、2、3…),所以A项错;在t=0.012 5 s=58 T时,质点A向下振动,B向上振动,所以C项正确;波的传播速度v=λT=15 0004n+3 m/s(n=0、1、2、3…).有多种可能,D项错;由图可知质点A的振幅为10 cm,质点B的振幅为5 cm,所以E项正确.解析:由振动图象得质点振动周期T =0.4 s.若波由A 向B 传播,B 点比A 点晚振动的时间 Δt =nT +34T (n =0,1,2,3,…),所以A 、B 间的距离为Δs =nλ+34λ(n =0,1,2,3,…), 则波长为λ=4Δs 4n +3=16 m4n +3(n =0,1,2,3,…).因为λ>2 m ,所以n =0,1. 当n =0时,λ1=163 m ,v 1=λ1T =403 m/s; 当n =1时,λ2=167m ,v 2=λ2T =407 m/s. 若波由B 向A 传播,A 点比B 点晚振动的时间Δt =nT +14T (n =0,1,2,3,…),所以A 、B 间的距离为Δs =nλ+14λ(n =0,1,2,3,…),则波长为λ=4Δs 4n +1=16 m4n +1(n =0,1,2,3,…).λ>2 m ,所以n =0,1.当n =0时,λ1=16 m ,v 1=40 m/s ; 当n =1时,λ2=165m ,v 2=8 m/s. 答案:若波由A 向B 传播,则波速为403 m/s 或者407m/s.若波由B 向A 传播,则波速为40 m/s 或者8 m/s.12.解析: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0.24 m ,振幅A =5 cm , 周期T =λv =0.24 m 0.6 m/s=0.4 s(1)P 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就是初始时刻就是初始时刻x =0.06 m 处的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P 点所需的时间,由图可知:Δx 1=0.96 m -0.06 m =0.90 m则t 1=Δx 1v =0.90.6s =1.5 s振动状态作为研究对象,该振动状态传到P 点所需的时间再加一个周期即为所求时间,则:Δx 2=0.96 m -0.18 m =0.78 mt 2=Δx 2v+T =0.780.6s +0.4 s =1.7 s 设波最右端传到P 处所需时间为t 3,有: t 3=0.96-0.240.6s =1.2 s 所以从质点P 起振到第二次到达波谷历时Δt =t 2-t 3=1.7 s -1.2 s =0.5 s ,相当于114T所以P 通过路程为5A =0.25 m此时刻质点P 的位移为-5 cm答案:(1)1.5 s (2)1.7 s 0.25 m -5 cm。

机械波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试题(含答案)一、机械波 选择题1.1S 为振源,由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振动,产生一列简谐横波沿12S S 直线传播,1S 、2S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m .2S 点的左侧为一种介质,右一侧为另一种介质,波在这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4.某时刻波正好传到2S 右侧7m 处,且1S 、2S 均在波峰位置.则( )A .2S 开始振动时方向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B .波在2S 左侧的周期比在右侧时大C .右侧的波长为()228=m 012341n n λ=+,,,,… D .左侧的波长为()13=m 0123421n n λ=+,,,,… 2.一列波长大于3.6m 的简谐横波沿直线方向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6m , 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3 s 末a 、b 两质点的位移相同B .该波的波速为2 m/sC .该波的波长为4mD .该波由a 传播到b 历时1.5s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m ,右图是A 处质点的震动图像.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A .4.5m/sB .3.0m/sC .1.5m/sD .0.7m/s4.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D.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5.如图所示,质点0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4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B.t=1.2 s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C.t=2 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D.t=2.6 s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6.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P、Q是x轴上相距2m的两点,均沿y轴做简谐运动,t=0时刻,P点处于波峰,Q点在平衡位置且速度方向向上;已知波的周期为T=4s,振幅为A=l0cm。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题——机械波(含答案)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题——机械波(含答案)

2000-2008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机械波选择题1、(08全国卷1)1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2.5m, 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3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由图可看出波长为4m,0时刻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

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0时刻平衡位置在9.5m处和1.5m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对;a、b 质点相隔3m,即相差3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当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D错。

2、(08全国卷2)1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0时,平衡位置在0处的质元位于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0.15m处的质元位于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 .0.60mB .0.20mC .0.12mD .0.086m 答案: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0.15m =λ)41(+n ,当0时,m 60.0=λ,A 项正确;当1时,m 12.0=λ,C 项正确;当n ≥3时,m 066.0≤λ,D 项错。

3、(08北京卷)16.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一顶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 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 。

物理机械波试题及答案

物理机械波试题及答案

物理机械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A. 波源的振动速度B. 介质的密度C. 介质的弹性模量D. 波源的振动频率答案:C2. 以下哪种波不属于机械波?A. 声波B. 光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D3. 机械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A. 波长与频率成正比B.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 波长与频率无关D.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为常数答案:B4. 波的干涉现象中,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某点相遇时,若该点的振动加强,则该点的振动幅度:A. 增加B. 减小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5. 波的衍射现象发生在:A. 波遇到障碍物时B. 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时C. 波遇到比波长小得多的障碍物时D. 波遇到与波长相近的障碍物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波的传播需要______,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

答案:介质2. 波的反射现象中,反射波的频率与入射波的频率______。

答案:相同3. 波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取决于______。

答案:介质的折射率4. 波的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______。

答案:不同5. 波的干涉现象中,当两个波的相位差为______时,会发生相长干涉。

答案:0度或整数倍的360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答案:机械波的传播过程是指波源振动时,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的相互作用,使振动能量从一个分子传递到另一个分子,从而形成波动。

波源的振动使得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产生周期性的位移,这些位移又通过介质中的弹性力和惯性力传递给相邻的分子或原子,形成连续的波动。

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2. 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机械波导学目标 1.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会分析横波的图象.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3.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产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理解多普勒效应的概念.一、机械波 [基础导引]图1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4时,质点1到达最上方,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问:图1(1)t =T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2)t =3T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3)t =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知识梳理]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_______.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________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________.④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______,位移为________. 2.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____的波,有________(凸部)和________(凹部).(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__上的波,有________和________.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图3由________决定,等于________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 =fλ.特别提醒 (1)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速、波长都改变. (2)机械波的波速仅由介质来决定,在固体、液体中波速比在空气中大.波速的计算方法:v =λT 或v =Δx Δt . 二、波的图象 [基础导引]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甲所示,图乙表示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象.图2(1)若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图乙为K 、L 、M 、N 四点中哪点的振动图象? (2)若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图乙为K 、L 、M 、N 四点中哪点的振动图象? [知识梳理] 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____________;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____,简谐波的图象是________(或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________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三、波特有的现象 [基础导引]1.在图3所描述的时刻,M 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是凸起最高的 位置之一.(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起最高的位置在向哪个方向移动? 是不是M 质点在向那个方向迁移?M 质点在哪个方向上运动? (2)指出图中哪个位置是凹下最低的位置(只需指出一个).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个凹下最低的位置在向哪个方向移动?(3)由图中时刻经过T4时,M 质点的位移为多少?2.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 )A .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B .观察者静止,火车远离他驶去C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D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 [知识梳理]1.波的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2)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________,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________,且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3)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的____________时,振动加强;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__________时,振动减弱.2.波的衍射(1)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的尺寸或孔(缝)的宽度跟波长____________,或者比波长________.(2)现象: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3.多普勒效应(1)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考点一对波动图象的理解考点解读1.2典例剖析例1(2010·天津理综·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4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图6图4A .A =1 m f =5 HzB .A =0.5 m f =5 HzC .A =1 m f =2.5 HzD .A =0.5 m f =2.5 Hz跟踪训练1 在O 点有一波源,t =0时刻开始向+y 方向振动,形成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距离O 点为x 1=3 m 的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5甲所示;距离O 点为x 2=4 m 的质点B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距离O 点为x 3=5 m 的质点C 的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图5A .该波的波长为6 mB .该波的周期为12 sC .该波的波速为1 m/sD .10 s 末A 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 点的振动速度例2 有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6所示,波速为0.6 m/s ,P 点的横坐标x =0.96 m ,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 此时波刚好传到C 点.(1)此时刻质点A 的运动方向和质点B 的加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2)经过多少时间P 点第二次到达波峰? (3)画出P 质点开始振动后的振动图象.探究所得 1.根据振动图象可以确定某一质点的初始位置和振动方向.2.根据波动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出介质中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置和振动方向.跟踪训练2 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 m ,如图7(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 =0时刻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 m ,经过时间0.3 s 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a)(b) 图7(1)求该列横波传播的速度;(2)在图8中画出质点5从t =0到t =0.3 s 的振动图象.图8考点二 波的干涉与波的衍射的比较考点解读典例剖析例3 如图9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 1、S 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 和f 分别为ae 和bd 的中点,则:图9(1)在a 、b 、c 、d 、e 、f 六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___.图11图13(2)若两振源S 1和S 2振幅相同,此时刻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__. (3)画出此时刻ace 连线上,以a 为起点的一列完整波形,标出e 点. 方法归纳1.在稳定的干涉图样中,加强区的点始终加强,减弱区的点始终减弱,但加强点的位移时刻在改变,某时刻可能为零,相同的两列波的干涉,减弱区域的点一直静止不动.从干涉图样中区分波峰和波谷,画图象.2.波的特有现象指的是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掌握好它们发生的条件及特性是关键.跟踪训练3 (1)如图10所示,向左匀速运动的小车发出频率为f 的声波,车左侧A 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 1,车右侧B 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 2,则f 1、f 2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图10(2)如图11所示,横波1沿BP 方向传播,B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甲所示;横波2沿CP 方向传播,C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P 与B 相距40 cm ,P 与C 相距50 cm ,波速都为20 cm/s.两横波在P 处相遇,两横波 振动方向相同,P 点振幅为________ cm.图1217.忽视波的周期性和双向性造成漏解例4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已知介质中a 、b 两质点平衡位 置间的距离为2 m ,a 、b 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如图1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波长可能为85 mB .波长一定小于83 mC .波速可能为247 m/sD .波速可能大于23m/s误区警示 错解1:由题图可知,质点b 比a 落后34T ,因此波长满足2=(n +34)λ,即λ=2×44n +3图14图15m(n =0,1,2…),A 、B 错;波速v =λT =2×44(4n +3) m/s(n =0,1,2,…),C 对,D 错.故选A 、B 、D 三项.错误的原因是误认为波一定是从a 向b 传播,忽视了波的传播的双向性. 错解2:误认为图象中实线为先,虚线为后,因此认为波由b 向a 传播,同理解得A 、D 正确,选B 、C 两项.正确解析 波的传播具有双向性,若波从a 向b 传播,由题图可知,质点b 比a 落后34T ,因此波长满足2=(n +34)λ,即λ=2×44n +3m(n =0,1,2,…);波速v =λT =2×44(4n +3) m/s(n =0,1,2,…).若波由b 向a 传播,则波长满足2=(n +14)λ,即λ=2×44n +1 m(n =0,1,2,…);波速v =λT =2×44(4n +1) m/s(n=0,1,2,…);综上所述可知错误的只有B. 答案 B正本清源 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有:,(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2.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考虑波传播的“双向性”,例如,nT +\f(1,4)T 时刻向右传播的波形和nT +\f(3,4)T 时刻向左传播的波形相同.其次要考虑波传播的“周期性”,时间、传播距离都要写成周期、波长的整数倍加“零头”的形式. 跟踪训练4 如图14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 s 时的波形图象.求: (1)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2)可能的周期; (3)可能的波速;(4)若波速是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5)当0.2 s 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周期、波速.A 组 波的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2在同一空间 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图15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 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B .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C .这两列波传播的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D .这两列波传播的方向上,运动的观察者听到的这两列波的频率可以相同 2.如图16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20 cm B .这列简谐波的周期为5.0 sC .这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5 cm/sD .这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B 组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7甲所示,图中P 、Q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1.5 m 和x 2=4.5 m .P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图17在下列四幅图中,Q 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 )4.(2010·北京理综·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8甲所示,此后,若经过34周期开始计时,则图乙描述的是 ( )甲 乙图18A .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B .b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C .c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D .d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C 组 波特有现象的应用5.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 为绳子中点,两端P 、Q 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19所示,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对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20图19A .波源P 的起振方向是向上的B .波源Q 产生的波将先到达中点MC .中点M 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D .M 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6.如图20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 相距约60 m ,在防波堤后A 、B 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 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 ,则A 、B 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 ,则A 、B 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 ,则A 、B 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 .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 ,则A 、B 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图1图2 图3课时规范训练(限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医院通过彩超对人体进行体检时,彩超机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然后通过反射波频率变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 ( ) A .共振 B .波的衍射 C .多普勒效应 D .波的干涉2.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B .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系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C .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3.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 .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 .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 有一列简谐横波在弹性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以速率v =5.0 m/s 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列波的波长为0.5 m ,频率为5 Hz B .t =0.1 s 时,波形沿x 轴正方向移动0.5 m C .t =0.1 s 时,质点A 的位置坐标为(1.25 m,0) D .t =0.1 s 时,质点A 的速度为零5.如图2所示,S 1、S 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 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 1、S 2在空间共形成6 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 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 从图中可看出 ( ) A .P 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B .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C .P 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 .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 点 6.在坐标原点处有一质点O 做简谐振动,它形成沿x 轴传播的 简谐横波,波长为16 m ,在其右侧相距4 m 处的质点P 的振 t动图象如图3所示,使用与P 质点相同的计时起点,那么当=5 s 时的波动图象是下图中的( )图5图6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P 点振动周期为0.5 s ,在某一时刻波形如图4所示,可判断 ()图4A .P 点此时刻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该波波速为8 m/sC .在离波源为11 m 的Q 点开始振动时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当Q 点达到波峰时,E 点也达到波峰 二、非选择题8.如图5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的图象,A 、 B 、C 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已知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 播的,波速为v =20 m/s.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质点B 此时的振动方向;(2)求出质点A 在0~1.6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t =1.65 s 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9.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 的坐标x =0.32 m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若每间隔最小时间0.4 s 重复出现波形图,求波速. (2)若p 点经0.4 s 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 (3)若p 点经0.4 s 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复习讲义基础再现 一、基础导引 (1)t =T2时,质点8开始向上运动,质点12、16没有运动.(2)t =34T 时,质点8到达最上方,质点12开始向上运动,质点16没有运动.(3)t =T 时,质点8向下运动,质点12到达最上方,质点16开始向上运动. 知识梳理 1.(1)①波源 ②介质(2)①形式 能量 迁移 ②波源的 ③相同 ④4A 零 2.(1)垂直 波峰 波谷 (2)同一直线 密部 疏部 3.(1)相同 (2)介质 (3)波源 波源 二、基础导引 (1)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乙为点L 的振动图象. (2)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图乙为点N 的振动图象. 知识梳理 1.平衡位置 位移 正弦 2.各质点 三、基础导引 1.(1)凸起的最高点在图中由M 向P 移动;不是;M 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2)K 点;凹下最低的位置由K 向Q 移动. (3)0. 2.BD知识梳理 1.(2)加强 减弱 (3)整数倍 奇数倍 2.(1)相差不多 更小 课堂探究 例1 D 跟踪训练1 BC例2 (1)均沿y 轴正方向 (2)1.9 s (3)见解析图解析 (3)P 质点振动图象如图所示.跟踪训练2 (1)4 m/s (2)见解析解析 (1)根据题意,说明0.3 s =1.5T ,T =0.2 s 从图中可以看出,波长λ=0.8 m 根据波速公式,v =λT =0.80.2 m/s =4 m/s (2)如图所示例3 (1)a 、c 、e b 、d 、f (2)b 、d (3)见解析图解析 (2)因为S1、S 2振幅相同,振动最强区的振幅为2A ,最弱区的振幅为零,位移为零的是b 、d .e(3)图中对应时刻a 处在两波谷的交点上,即此刻a 在波谷,同理在波峰,所以所对应的波形如图所示. 跟踪训练3 (1)f 2<f <f 1 (2)70跟踪训练4 (1)(4n +3) m 或(4n +1) m ,(n =0、1、2、…)(2)0.84n +3 s 或0.84n +1 s(n =0、1、2、…) (3)(20n +15) m/s 或(2n +5) m/s ,(n =0、1、2、…) (4)向左 (5)见解析解析 (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 s 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 =3λ4=3 m ;传播的时间t =3T4,得周期T =0.267 s ;波速v =15 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 m ;传播的时间t =T4,得周期T =0.8 s ;波速v =5 m/s. 分组训练1.BC 2.D 3.BC 4.B 5.AD 6.AD课时规范训练1.C 2.AB 3.BC 4.B 5.ABD 6.C 7.BCD8.(1)沿y 轴正方向 (2)4.4 cm -0.4 cm 9.(1)2 m/s (2)0.3 m/s(3)(0.8+n ) m/s(n =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