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固体配制溶液
实验1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考点精讲)-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1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一、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1.所需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2.实验装置及步骤(以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标签: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误差分析【注意】若“左码右物”称量且使用了游码,则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所用仪器: 2.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 【计算公式】1.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加入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3.误差分析(1)浓度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水;在稀释时有部分浓溶液溅出;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2)浓度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特别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转移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洒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
4.仪器的选用和基本实验操作(1)用硫酸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时,填字母序号)。
A B C D(2)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 溶液,填字母序号)。
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溶解4.误差分析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填字母序号)。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⑤一、单选题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中时有少量洒出【答案】C【解析】A、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C、加水溶解固体时有水洒出,溶剂质量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体溶解法:将固体溶质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
这是最常用的配制溶液的方法,比如将盐加入水中配制盐水。
2. 溶液稀释法:当需要调整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稀释的方法进行。
将已有的浓溶液取出一部分,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稀释,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液体混合法: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混合前后的溶质浓度和容积,可以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某些特定浓度的试剂液。
4. 稀酸稀碱稀化法:将浓度较高的酸、碱加入到大量的水中,通过稀化的方法得到所需浓度的酸碱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实验室中的常用酸碱溶液。
5. 水合物溶解法:有些化合物具有结晶水,通过将结晶体加入到水中,可以得到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一些含水合物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需要准确称量溶质和溶剂,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剂的性质需要考虑,确保溶解度足够高,否则溶质不易溶解或溶液浓度无法满足需求。
3. 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加热或搅拌促进其溶解,但需注意加热时避免溶液溢出或溶质分解。
4. 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配制溶液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质和溶剂的量,充分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以确保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同时还需注重实验室安全,遵守操作规范,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固体溶液配制计算公式

固体溶液配制计算公式
1. 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计算。
- 基本公式。
- 溶质质量分数ω=(溶质质量m)/(溶液质量M)×100%
- 溶液质量M =溶质质量m +溶剂质量m_0
- 计算溶质和溶剂质量。
- 已知溶液质量M和溶质质量分数ω,求溶质质量m:m = M×ω
- 已知溶质质量m和溶质质量分数ω,求溶液质量M=(m)/(ω)
- 已知溶液质量M和溶质质量m,求溶质质量分数ω=(m)/(M)×100%
- 已知溶质质量m,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ω的溶液,求溶剂质量m_0。
首先根据M=(m)/(ω)求出溶液质量M,然后m_0 = M - m=(m)/(ω)-m。
2. 固体溶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
- 基本公式。
- 物质的量浓度c=(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
- n=(m)/(M),其中m为溶质质量,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 计算溶质质量。
- 已知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体积V和溶质的摩尔质量M,求溶质质量m。
- 首先根据n = cV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n,然后m=nM=cVM。
- 计算溶液体积。
- 已知溶质质量m、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物质的量浓度c,求溶液体积V。
- 首先根据n=(m)/(M)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n,然后V=(n)/(c)=(m)/(cM)。
配制溶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涉及仪器:量筒(或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步骤:计算→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振荡→摇匀→贴标签。
①.计算ⅰ、如果是由固体配制溶液,固体的质量计算公式为:m=CV(aq) ×Mⅱ、如果是由液体配制溶液,根据稀释定律:C1×V1 =C2 ×V2②.量取ⅰ、如果是由固体配制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ⅱ、如果是由液体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溶液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如果该物质的溶解产生明显的热效应,应该冷却至室温。
例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等溶液时,由于溶解会产生大量的热,而容量瓶所配溶液只能在20℃左右,所以一定要等到溶液温度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转移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⑤.洗涤每次用20~30毫升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接触溶液的部位,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重复操作2~3次。
⑥.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待接近刻度线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⑦.振荡、摇匀、贴标签3、误差分析:①.称量时没有使用游码,即便左物右码弄错的话,也不会产生误差;称量时使用了游码,如果左物右码弄错的话,导致所称量的质量减少,导致浓度偏低。
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液面下移,液体体积不到要量取的体积,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仰视:液面上移,液体体积超过了要量取的体积,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说明:量筒是没有0刻度的量器,从下向上刻度值逐渐增大。
③.溶解时如果搅拌、稀释过程中产生迸溅,将会导致浓度偏低。
④在转移过程中,如果因为操作失误,有部分溶液流淌在容量瓶外,将导致浓度偏低。
⑥.定容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点下移了,就是说蒸馏水没有加到刻度线的位置,使浓度偏高。
※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上移了,就是说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的位置,使浓度偏低。
注意:只要发现蒸馏水加多了,溶液倒掉,重新配置,不能将高出刻度线的溶液取出,即便取出该溶液的浓度仍然是偏低的。
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正确的配制方法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溶液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固体溶解法。
固体溶解法是最常见的配制溶液的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固体试剂和溶剂。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固体试剂加入溶剂中,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溶解温度和搅拌时间,以确保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二、液体稀释法。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需要配制低浓度溶液的情况。
首先,准备一定浓度的原液溶液和纯溶剂。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液溶液加入纯溶剂中,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入原液的比例和搅拌的均匀性,以确保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三、溶液稀释法。
溶液稀释法适用于需要配制高浓度溶液的情况。
首先,准备一定浓度的原液溶液和纯溶剂。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液溶液取出一定量,加入纯溶剂中,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取出原液的比例和搅拌的均匀性,以确保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溶液配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精确称量,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精确称量,确保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准确。
2. 搅拌均匀,在溶解固体试剂或稀释液体溶液时,需要充分搅拌,以确保溶液的均匀性。
3. 温度控制,一些试剂在溶解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控制溶解温度,避免溶液过热或结晶析出。
4. 容器选择,根据所配制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避免发生化学反应或溶液泄漏。
5. 标签标注,配制好的溶液需要标注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识别。
在实验室中,正确的溶液配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因此,熟练掌握溶液配制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在实验中的溶液配制工作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溶液的配制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溶液的配制1.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例: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出质量、液体求出体积)。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x5%=2.5g需要水的质量:50g-2.5g=47.5g需要水的体积:47.5g:1g • cm-3=47.5mL②称量:称量是指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称出2.5g氯化钠,用50mL量筒量取47.5mL水。
③溶解:将溶质和溶剂在烧杯中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将2.5g氯化钠和47.5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例: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 • cm-3的浓盐酸,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的稀盐酸。
(1)实验步骤: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体积以及所需水的质量、体积。
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37%x=50gX5% 则 x=6.76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6.75g=43.25g浓盐酸的体积为6.76g:1.18g・ cm-3"5.7mL水的体积为 43.25g:1g・ cm-3=43.25mL"43.3mL②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两种液体的体积。
用10mL的量筒量取5.7mL37%的浓盐酸,用50mL的量筒量取43.3mL水。
③配制:将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即得要求的溶液。
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实验注意的问题(1)左物右码:称量固体时,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1g以下用游码。
如果是砝码放在了左边,则实际所取固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无机化学实验—溶液的配置

实验三 溶液的配制(p 60)【实验目的】1、练习台秤的使用;学习比重计、移液管、吸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掌握一般溶液和特殊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浓度的表示方法】一、用固体配制1、质量分数(x)或(w)2、质量摩尔浓度(m 或b) )()(kg mol n b 溶剂质量溶质=3、物质的量浓度(c) )()(L V mol n c 液质= 液质液V M m c .= 质液质=M V c m ..二、 用液体或浓溶液配制1、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P61)① 混合两种已知浓液的溶液,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计算方法:② 用溶剂稀释原溶液制成所需浓度的计算方法:配制时应先加水或稀溶液,然后加浓溶液。
搅动均匀,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物质的量浓度(c)①由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②由已知质量分数溶液配制:先将原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化成物质的量浓度注:市售浓H2SO4c = 18.4 mol.L-1浓HCl c = 12 mol.L-1浓H3PO4c = 14.7 mol.L-1浓HNO3c = 16 mol.L-1浓HA c c = 17.5 mol.L-1 浓氨水c= 14.8 mol.L-1【配制方法】1、粗略配制(性质实验):仪器:台秤(称固体)、量筒、量杯、烧杯、搅棒、比重计。
步骤:a.计算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体积;b.用台称称量固体试剂或用量筒量取液体试剂;c.在烧杯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或直接稀释至刻度。
注意:如果溶液放热,需冷却至室温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
搅动使其均匀,然后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准确配制(定量测定)仪器:分析天平、吸量管、移液管、容量瓶。
步骤:a.计算固体试剂的质量或液体试剂的体积b.用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试剂或用吸量管量取液体试剂;c.在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试剂,并转移至容量瓶中;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冲洗液也移入容量瓶中;e.加水至刻度线,摇匀。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仪器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仪器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通常需要以下仪器:
1. 天平:用于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
2. 药匙:用于取用固体溶质。
3. 量筒:用于量取所需的溶剂(通常是水)的体积。
4.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促进溶质的溶解。
5. 烧杯:用于溶解固体溶质和配制溶液的容器。
6. 容量瓶:如果需要配制精确浓度的溶液,可以使用容量瓶来定量配制。
7. 滴管:在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或其他容器时,可能需要使用滴管来控制溶液的添加量。
具体使用哪些仪器取决于实验的要求和条件。
在进行溶液配制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仪器的清洁和准确性,以获得准确的溶质质量分数。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规格和精度,以满足实验的需求。
如果还有其他相关问题,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固体配制溶液
例:实验室需要6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
配制步骤:
一、计算:需要氯化钠克,水㏕。
二、称量:用规格为㏕的量筒量取㏕的水倒入大的烧杯中,再用托盘天平称取克氯化钠。
三、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即得6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
四、装瓶贴标签。
问题:
1、用固体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
2、步骤三玻璃棒所起的作用
3、某同学在称量时砝码与药品放反了(1克以下用游码),实际称量的药品是多少克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
5、下列情况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会怎样变化(增大、减小、不变):
①如果氯化钠中有杂质(杂质为氯化钾)
②量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③用带水的量筒来量取水
④称量好的氯化钠在倒入烧杯中时溅落到实验台⑤称量时托盘天平的两盘都没有放等质量的纸。
⑤在装瓶贴标签的步骤中:烧杯向试剂瓶中倾倒液体时液体溅落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点表示的意义是
点表示的意义是
3.当温度>t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
3
小到大的顺序是
4.当温度=t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
1
到小的顺序是
℃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它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6. t
℃时,C的一瓶饱和溶液,要使它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3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析出晶体最多的
1
是,析出晶体最少的是,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A、B、C三种溶液的℃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
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10. t
℃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要得到A的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3
如果B的饱和溶液中有少量A,要得到B的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时,50克的水中加入35克B ,得到的溶液是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析出晶体质量最少的是
℃时,9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A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 t
3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