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实施评

第一部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总体规划(-2030)实行评估汇报一、评估背景临湖镇是9月吴中区行政区域调整由原渡村镇、浦庄镇合并而来,从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以临近太湖而得名,地处苏州城西南,东西两面濒临太湖,北与木渎胥口相接,东隔东山大道与横泾街道相连,南邻东山镇,东南隔太湖与吴江相望,素以“鱼米之乡”闻名。
伴随新一轮《苏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5)》、《苏州市吴中区城镇协调规划(-2035)》旳编制启动,临湖镇被赋予了新旳目旳定位和发展思绪,在新时期旳机遇与挑战面前,有必要深入明确自身定位,承担区域整体发展旳职能。
为响应十九大新精神,适应新形势、新规定,有必要对现行旳总体规划旳实行状况进行一次客观旳评估,结合目前旳形势背景客观地分析近年来规划实行旳效果和对城镇发展旳引导作用,同步解析城镇面临旳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旳工作打下良好旳基础。
二、评估范围本次评估旳范围为临湖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52.85平方公里。
三、评估内容体系评价旳重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镇空间管制、发展规模、建设用地发展态势、建设用地构成、综合交通以及重大项目对总体规划旳影响与分析、评估成果与提议等内容。
四、深度规定论述现行总规旳重要内容;总结现实状况各项内容旳执行状况;梳理实行总规中存在旳重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偏差旳原因;提出评估结论。
同步,分析宏观区域及地方层面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等要素对临湖镇现行总规实行中城镇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旳重要影响。
从而,明确现行总规下一步实行目旳和重点以及总规修编旳必要性。
五、规划设计成果规定本次规划旳成果形式,根据法律、法规及采购规定确定,内容包括实行评估汇报、图纸。
1、实行评估汇报:包括评估总则、规划阶段性目旳贯彻状况、城镇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各项强制性内容执行状况、有关政策对规划旳实行影响、综合评估结论、对本次总规修编旳方略提议等内容。
2、图纸重要图纸:a.区位图b.现行总规用地现实状况图c.现势用地现实状况图d.现行总规用地规划图e.修改意向用地规划图f.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g.修改意向空间构造规划图六、时间进度规定本项目临湖镇总体规划评估进度为协议签订之日起1个月,详细如下:1、协议签订后2周内提交初步成果。
苏州吴中区金庭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苏州吴中区金庭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
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苏州吴中区金庭城市总体规划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了解该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金庭区域的规划文件、相关统计数据以及现场考察。
调查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3. 规划概述
金庭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实现吴中区城市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战略性规划。
其主要目标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发展质量。
4. 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金庭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开始了一些重要举措的实施,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这些举措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5. 存在的问题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金庭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规划内容的落地和执行力度不足,以及一些社会矛盾和环
境问题的存在。
6. 建议和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金庭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部门采取以
下措施:
- 加强规划落地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 关注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促进规划的整体推进。
7.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对苏州吴中区金庭城市总体规划的
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金庭城市总体规划能
够更好地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8. 参考文献
- 张三,XX规划文件分析,城市规划杂志,2020.
- 李四,金庭区域统计年鉴,吴中区统计局,2020.。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2010-04-13 09:45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制图胡建益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T轴双城两片”结构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
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
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现状】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
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
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吴中长桥街道控制住详细规划

吴中长桥街道控制住详细规划
长桥街道(含苏苑、龙西)筹备了五六年的吴中高新区转给了木渎镇,长桥并入吴中经开区。
东山加入吴中太湖旅游度假区。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泾街道、越溪街道、太湖街道(已从越溪街道拆分出来)、城南街道、郭巷街道、长桥街道(本次调整加入)、甪直镇(本次调整加入)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长桥街道转出):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吴中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光福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即使改名后人们依然普遍称其为西山)、东山镇(本次调整加入)调整后,开发区、度假区、高新区连成一片,吴中区的所有地方都处于这三片之一。
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发展,抢抓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号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号项目”、太湖生态岛建设“一号任务”重大历史机遇,破解功能布局偏散、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偏弱、城建水平偏低、优质供给偏少等深层次问题,吴中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推动协同开放、绿色发展,深化“三区三片”综合改革,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吴中城市品质,增强吴中发展能级。
在不改变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调整度假区、开发区、高新区管理范
围:开发区管理范围在原郭巷街道、横泾街道、越溪街道、城南街道、太湖街道的基础上增加长桥街道、甪直镇;高新区管理范围调整为胥口街道、临湖镇、木渎镇;度假区管理范围在原香山街道、光福镇、金庭镇的基础上增加东山镇,形成东部开发区、中部高新区、西部度假区整体发展布局。
调整后实现规划统优,提升集聚发展水平;招商统一,提升项目招引质效;建管统抓,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教卫统管,提升优质服务供给;国企统强,提升国有经济活力;财税统筹,提升保障发展能力。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材料2015130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为加快高新区发展转型、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的编制将合理挖潜存量用地,科学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彰显山水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4年5月份启动,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专家论证。
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2015年2月27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一、规划范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狮山街道行政边界、西至金枫路(中环快速路)、北至枫津河,总规划用地面积19.0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苏州主城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发展高效、乐活宜居的生态型城区。
三、建设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25.0万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55.75公顷;军事用地1.93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45.23公顷。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带、十字、一环、八片”的空间结构:1、“一带”:即运河景观带,沿京杭运河构建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将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居民,对话主城,彰显特色。
2、“十字”:由东西向狮山路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向长江路片区发展轴形成十字型发展主轴,依托轨道交通及城市中心建设,沿轴线集中布局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
3、“一环”:即两山周边的环状发展公共设施,以两山城市中央公园为核心,环狮山和何山布局文化、体育、创意、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打造围绕两山的中央活力区。
4、“八片”:即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狮山路商务商业区、狮山-何山活力休闲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金山浜总部经济区、向阳路创意研发区以及南、北两大生活区。
五、各类建设用地1、城市建设用地在规划范围内,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630.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35.48%;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50.0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55%;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197.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3%;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332.1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92%;规划仓储物流用地面积为1.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9%;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09.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64%;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28.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2%;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03.7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5.91%;预留白地2.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14%。
吴江市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吴江市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一、规划背景吴江市位于江苏省最南端,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苏州。
地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金三角核心区域,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吴江太湖新城于2012年1月成立,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格局的南部板块。
太湖新城将致力产城融合、城旅一体发展,推进新城与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双核”驱动,真正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样板、新型城镇化的示范、现代化建设的标杆。
太湖新城滨湖核心区位于吴江松陵城区西部、太湖东岸(见附图),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
作为吴江市一个重要的功能片区,规划主要职能为商务商业、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居住,未来将发展成为吴江太湖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区。
二、规划指导思想1、注重与上位规划《苏州市总体规划》、《吴江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2、注重与太湖的关系,彰显滨湖地区空间规划设计的特色。
3、在透彻分析地块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合理组织土地使用空间布局,规定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突出强制性控制要求,实现“定性、定量、定界”的控制要求,注重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研究,保证规划范围内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设计范围在长三角位置在苏州市位置在吴江松陵城区位地块范围见附图,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4、《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5)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7、《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8、《吴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12)9、《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五、规划编制任务1、详细规定规划范围内不同使用性质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附件1:《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任务书1、项目名称《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2、研究范围(1)规划研究范围:太湖新城启动区范围,并可视需要作适当拓展。
(2)重点评价范围:西至旺山路,北至绕城高速-友翔路一线,东至苏州湾大道,南临太湖。
图1 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3、规划目标在对控规单元交通规划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基础上,按照(1)区域交通影响评估;(2)交通整合详细规划及咨询,两个阶段开展本次项目的编制工作。
以在实现对控规单元进行区域整体交通分析、地块交通外部条件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细化安排各地块建筑设计方案与交通影响评价方案,统筹协调交通设施、交通组织及项目开发安排,最终形成交通设施、交通组织一张图,并对项目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出实施安排及建议,以指导项目建设管理。
4、规划依据以及参考资料(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4)《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5)《苏州市太湖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6)其他相关规划资料5、主要工作内容要求5.1 第一阶段:区域交通影响评估(1)现状分析及规划条件梳理:全面梳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把握未来规划用地结构、功能布局、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系统、综合交通设施配套等规划思路及建设发展要求。
(2)交通模型需求预测与分析评价:对背景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的出行需求进行总体预测,并对重要节点、路段进行细化分析。
(3)区域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基于区域总体发展要求及交通运行特征,确立道路、公交、停车等各系统的整体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相应量化指标体系要求。
(4)区域用地及交通组织、交通设施优化:在统筹考虑内外、快慢以及多种交流流线组织方案基础上,提出区域内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网络、设施布局的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吴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12月07日星期一 9:21
一、规划范围:吴中区中心城区范围,南起越湖路、东吴南路;北止湄长河;东起京杭大运河,西止友新路,与沧浪区交界。
规划总用地19.75k㎡。
二、功能定位:以“人文吴中、山水吴中、创意吴中、快乐吴中”为目标,以宜居、商务、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苏州中心城区次中心地区。
三、规模与容量
1、人口规模
居住人口25万人,市政基础设施按30万人计。
2、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17.77平方公里,水域其它用地1.98平方公里。
四、总体布局
吴中中心城区总体为“一核、二带、四区、多点”结构。
1 “一核”即运河两岸宝带路至石湖路、苏蠡路至迎春路公共设施核心区。
2 “二带”即沿东吴路公共设施带、沿大运河生态休闲带。
3 “四区”即以运河、西塘河为界的四个居住片区。
4 “多心”即多个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点。
五、道路交通规划
1、快速路
友新高架路、越湖高架路。
2、主干路
呈“五横四纵”方格网布局,红线宽度30-40米。
3、次干路
呈环网布局,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0米-30米。
4、支路
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0--18米.部分支路可以视地块大小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六、绿化系统规划
规划结构:
“带、核、点、线”网络结构布置。
“带”:指运河、西塘河风光带。
应充分利用其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将防护、景观、游览功能有机结合。
“核”:指澹台湖公园、宝带桥公园、嘉宝公园、龙西公园、蠡墅公园、开发区公园等六处公园。
每处公园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点:指街头绿地、社区绿地。
点状绿地尽量沿路、沿河布置,每300-500米即有一处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线:指沿河、沿路线型绿化。
沿河道上口线两侧控制8-10米绿化带;沿友新路、越湖路、东进路规划控制20米防护绿带。
规划结构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