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技术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以应对各种网络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以及新兴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网络模型OSI七层网络模型是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
这一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了解这一模型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整个过程。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协议。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工程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并掌握TCP/IP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技巧。
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互联网中的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IP地址的分类及其使用、子网划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为网络设备配置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4. VLAN和Trunk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将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通过逻辑上的方式划分到同一个局域网中,有利于网络管理和安全。
Trunk技术则是一种交换机端口上的技术,可以在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多个VLAN的数据。
了解VLAN和Trunk技术对网络工程师来说很重要。
网络安全1. 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在网络中配置和管理防火墙,以保护网络免受各种网络威胁和攻击。
2. VPN和加密技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的技术,可以用于远程访问和网络连接,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VPN技术和加密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和保密。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网络基础知识1.1.OSI参考模型1.1.1.物理层1.1.2.数据链路层1.1.3.网络层1.1.4.传输层1.1.5.会话层1.1.6.表示层1.1.7.应用层1.2.TCP/IP协议族1.2.1.IP协议1.2.2.TCP协议1.2.3.UDP协议1.2.4.HTTP协议1.3.网络设备1.3.1.网卡1.3.2.集线器1.3.3.交换机1.3.4.路由器1.3.5.网关1.4.子网划分和路由1.4.1.子网掩码1.4.2.CIDR表示法1.4.3.路由表1.4.4.静态路由1.4.5.动态路由1.5.网络安全1.5.1.防火墙1.5.2.VPN1.5.3.IDS/IPS1.5.4.加密算法1.5.5.访问控制列表2.网络实施与维护2.1.网络拓扑与布线2.1.1.总线型拓扑2.1.2.星型拓扑2.1.3.环型拓扑2.1.4.局域网布线2.1.5.广域网布线2.2.网络管理2.2.1.SNMP协议2.2.2.CMIP协议2.2.3.网络监测工具2.2.4.问题排查与故障修复2.2.5.日志管理2.3.网络服务2.3.1.DHCP服务器2.3.2.DNS服务器2.3.3.FTP服务器2.3.4.Web服务器2.3.5.邮件服务器2.4.网络性能与优化2.4.1.带宽管理2.4.2.数据压缩2.4.3.QoS策略2.4.4.缓存技术2.4.5.负载均衡3.网络安全与管理3.1.信息安全基础3.1.1.机密性3.1.2.完整性3.1.3.可用性3.1.4.认证与授权3.1.5.非阻断性3.2.网络风险评估与管理3.2.1.风险评估方法3.2.2.风险处理方法3.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3.3.1.防火墙类型3.3.2.防火墙配置与管理3.3.3.入侵检测系统类型3.3.4.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管理3.4.VPN与远程访问3.4.1.VPN类型3.4.2.VPN配置与管理3.4.3.远程访问技术3.4.4.远程访问配置与管理3.5.网络安全策略与应急响应3.5.1.安全策略制定与执行3.5.2.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3.5.3.安全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3.5.4.安全培训与教育附件:1.实验报告范例2.路由器配置示例3.防火墙策略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国家依法确定和组织实施的一种安全保护制度,用于保护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拓扑结构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不同类型。
2. OSI七层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互连的标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族,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等协议,用于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解释。
二、网络设备1.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可以传输数据包并决定其下一跳的路径,是构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转发数据的设备,可以提高局域网内的传输效率和减少冲突。
3.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设备,可以过滤数据包并监控网络流量。
4. 网桥网桥是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并传输数据的设备,可以转发数据包并学习和过滤数据。
5.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传输到电话线上,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6. 网络无线设备网络无线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等,用于提供无线网络连接。
三、网络协议1. IP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用于规定互联网数据包交换的标准,具有地址分配、路由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2. TC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满足IP协议可靠性要求的协议,提供了数据包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3. UDP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报协议,用于不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等。
4. HTTP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超文本文档的协议,是万维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5. FTP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可以进行上传、下载和删除文件等操作。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系统。
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信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生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基本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及每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与实际网络的对应关系- 各层次的协议和常见的子网划分方式3.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及每层的功能- TCP/IP协议栈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 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二、计算机网络传输层1. 传输层概述- 传输层的作用和功能- 传输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传输层协议TCP- TC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TCP的可靠传输机制及流量控制-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和算法3. 传输层协议UDP- UD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UDP相对于TCP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三、计算机网络网络层1.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的作用和功能- 网络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网络层协议IP- IP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IP地址的分配和转发算法- IP路由选择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层协议ICMP- ICMP协议的特点和用途- ICMP消息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四、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1.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和功能-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种类及其特点2.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 以太网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帧的格式和组成部分- 以太网的接入控制方法和介质访问方法3.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作用和功能- 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物理层的调制解调和编码技术五、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技术2.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测技术六、计算机网络应用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应用场景2. 网络应用开发- 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要点和流程- 常用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框架以上仅为部分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

计网知识点总结详细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能够实现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是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不仅涉及到网络基础原理,还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网络基础原理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链路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信息交换。
结点可以是计算机、打印机、路由器等任何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链路是连接这些结点的物理或者逻辑通道。
1.2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网络系统。
1.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体系,包括了IP、TCP、UDP、ICMP等一系列协议。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1.4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结点和链路的物理或逻辑安排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多种形式,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1.5 带宽和速率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传输介质的数据量,通常以bps(比特每秒)为单位;速率则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常用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吉比特每秒)来表示。
带宽和速率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二、网络协议2.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负责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和分片等功能。
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结点,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链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
一、网络基础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台计算机和其他通信设备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使用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介质、网络协议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它主要实现了信息的传输、资源的共享、数据的交换和通信的协作等功能。
二、网络通信技术1.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是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格式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数据的分组、路由选择和错误控制等基本原理。
2.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HTTP协议是用来传输超文本的协议,是互联网应用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三、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1.常见的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交换机、路由器、网桥、集线器等。
交换机用于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由器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网桥用于连接多个局域网;集线器用于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同一网络中。
2.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等。
各种拓扑结构各有优缺点,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和需求来确定。
四、网络安全和管理1.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威胁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免受非法获取、破坏和篡改的一种保障措施。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实现计算机的互联和信息的传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传递信息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组、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应用1. 网络通信技术(1) 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开始前,建立起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该路径,例如电话通信。
(2) 报文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报文,每个报文附加地址信息并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地址信息将报文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3)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序号和地址信息将数据包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2. 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通过过滤、监控和记录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2) 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够读取传输的数据,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认证技术: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入侵和篡改。
3. 网络应用领域(1)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应用服务。
(2) 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商务活动,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等。
(3) 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系统。
它们通过数据链路互相连接,并能够共享资源和服务。
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网线、无线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二、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1. 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性的网络结构,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和功能。
2. TCP/IP协议族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是Internet标准协议族,包括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网络层的I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协议族。
3. 网络地址和子网划分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中的设备需要有唯一的网络地址,常见的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
网络地址可以通过子网划分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和优化。
4. 路由概念路由是指网络中用来决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选择。
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能够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三、网络设备和技术1. 网络设备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转发。
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和转发。
防火墙:用于安全控制和过滤网络流量。
网卡: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无线路由器:提供无线网络连接接入点。
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是一种将物理上分散的设备通过逻辑手段组合在一起的局域网。
VLAN可以通过交换机的端口划分来实现。
3.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进行加密通信的私人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管理技术知识点总结ICMP最有用的两个消息对:1)echo / echo reply: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
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
2)timestamp / timestamp reply:测试网络延迟特性。
PING 程序:由ICMP消息与IP头选项结合开发/功能:确定物理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验证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3个有影响的通用网络管理方法:高层实体管理系统(HEMS)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SNMPV2的改进主要方面:支持分布式管理;改进了管理信息结构;增强了管理信息通信协议的能力。
SNMP的操作:[1]GetRequest PDU-原子操作-要么所有的值都提取出来,要么一个都不提取(1)PDU类型:指出为GetRequest PDU(2)request-id:使SNMP应用将得到的各个应答与发出的各个请求一一对应起来,同时也可以使SNMP实体能够处理由于传输服务的问题而产生的重复的PDU(3)variablebindings:要求获取值的对象实例清单。
[2]GetNextRequest PDU(1)简单对象值的提取(2)提取未知对象[3]SetRequest PDU-原子操作-要么变量绑定中的所有变量都被更新,要么一个都不被更新。
它是被用于写对象值而不是读[4]Trap PDU被用于向管理站异步地通报某个事件。
SNMP消息的发送:构成PDU;将构成的PDU、源和目的传送地址以及一个community名传给认证服务;SNMP协议实体将版本字段、community名以及上一步的结果组合成为一个消息;用基本编码规则(BER)对这个新的ASN.1的对象编码,然后传给传输服务SNMP 消息的接收:进行消息的基本句法检查,丢弃非法消息;检查版本号,丢弃版本号不匹配的消息;SNMP实体将用户名、消息的PDU部分以及源和目的传输地址传给认证服务,如果认证失败,认证服务通知SNMP实体,由它产生一个trap并丢弃这个消息,如果认证成功,认证服务返回SNMP格式的PDU ;SNMP实体进行PDU的基本句法检查,如果非法,丢弃该PDU,否则利用community名选择对应的SNMP访问策略,对PDU进行相应处理Manager和Agent之间以传送SNMP消息的形式交换信息。
每个消息包含一个SNMP的版本号,一个用于本次交换的Community名和一个指出5种协议数据单元之一的消息类型为了实现访问控制,SNMP通过Community(共同体)来解决:认证服务:将对MIB的访问限定在授权的管理站的范围内; 访问策略:对不同的管理站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代管服务:代管系统要为托管站提供认证服务和访问权限服务。
SNMP采用基本编码规则BER,实现manager和agent之间的管理信息编码传输,此处编码的目的是将可读的ASCⅡ文本数据转换为面向传输的二进制数据。
SNMP采用一种特定的编码结构TLV—type类型、length长度、value值Student ::=SET {number INTEGER,name IA5STRING,age INTEGER,gender ENUMERATED{ male (0),female(1)},major IA5STRINGstudent1 Student ::= {20040320,“LiYong”,19,{0},"Network" }SNMP体系结构:管理站、代理、管理信息库MIB和通信协议SNMP组成管理站:一般由专用设备构成,配置Manager实体和一组管理应用程序,提供网络的配置、性能、故障、安全、计费等管理功能,从而形成网络管理系统。
为管理员提供操作接口.代理:配置了Agent实体的功类设备,如主机、网桥、路由器,等,在Agent实体的支持下响应管理站的操作请求,对系统中各类资源的被关对象进行访问。
MIB:管理者和代理共享的MO的集合。
标准的MIB类由国际组织定义(包括管理信息的种类、标示符、数据类型等)。
MIB 实例在代理处实现。
网络管理协议:SNMP(manager and agent)基于UDP的支持,是无连接协议。
Get, Set and Trap。
SNMPV3应用分为命令产生者、命令应答者、通报产生者、通报接收者、代管转发者。
SNMPV2优点:保持了SNMP清晰性和易于实现的特点以外,功能更强,安全性更好,提供了验证机制、加密机制、时间同步机制等,安全性大大提高;提供了一次取回大量数据的能力,效率大大提高;增加了manager和manager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从而支持分布式管理结构。
由中间(intermediate)manager来分担主manager的任务,增加了远地站点的局部自主性。
可在多种网络协议上运行,如OSI、Appletalk和IPX 等,适用多协议网络环境(但它的缺省网络协议仍是UDP)。
SNMPv2的改进点主要体现:支持分布式管理(SNMPv1采用的是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SNMPv2既可采用集中式,也可采用分布式);改进了管理信息结构SMI,对SNMPv1进行了扩充;(定义对象宏中包含了一些新的数据类型;提供了对表中行进行删除或建立操作的规范,定义SNMPv2 MIB包含有关SNMPv2协议操作的基本流量信息和有关SNMPv2 Manager 和Agent的配置信息。
);增强了管理信息通信协议的能力:两个新PDU:,GetBulkRequest能够有效地提取大块的数据,InformRequest 能够向其他Manager 发送通报信息SMIv2 包含3类信息:MIB中的对象;对标准符合性的陈述;对Agent能力的陈述SMIv2的定义包括:模块定义(module definitions)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采用ASN.1的宏MODULE-IDENTITY 对信息模块进行描述。
;对象定义(object definitions)对象定义采用OBJECT-TYPE MACRO进行描述,但做出了适当的改进。
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扩充现有管理信息的方法——表的扩充定义;通报定义(notification definitions)等效于SMIv1中的trap。
采用NOTIFICATION-TYPE定义。
1、ISO批准的有关支持功能的国际标准:事件报告功能;日志控制功能;访问控制功能;时间表功能1.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元素CMISE:建立联系和交换管理信息联系控制元素ACSE:建立、释放和撤销联系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向远程系统异步发送请求和接受应答2.CMISE 的功能单元:确认型服务M-CREATE:创建新的MO实例M-DELETE:删除新的MO实例M-GET:读取MO的信息M-CANCEL-GET:取消某个M-Get非确认型服务M-EVENT-REPORT:转发MO事件M-SET:修改MO的属性M-ACTION:对MO执行指定的操作3.CMIP PDU是CMIS原语的实现和传输载体4.GDMO定义了9个Templates:a)Managed object class Templateb)Package Templatec)Parameter Templated)Attribute Templatee)Behavior Templatef)Action Templateg)Notification Templateh)Name binding Template5.ASN.1优点:⑴独立于机器;⑵独立于程序语言;⑶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内部表6.表示层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在该层完成7.标签的类型:通用标签应用标签上下文专用标签私有标签8.网管系统的组成:多个被管代理至少一个网络管理站网管协议至少一个网管信息库10.网络管理系统的通信机制:轮询事件报告11.网络管理包括五个基本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12.网络性能可靠性:A=MTBF/(MTBF+MTTR) (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平均维修时间)响应时间误码率吞吐量利用率13.性能参数存储的方式: 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14.网络管理模式: 集中式网络管理分级式网络管理分布式网络管理15. TMN的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ITU-T M.3010,它是关于TMN的总体要求M.3400是关于TMN的管理功能的标准。
M.3200系列是关于TMN的管理业务及各种电信网上的TMN管理业务标准。
M.3020是TMN的接口规范定义方法。
M.60.2是TMN的基本术语定义。
M.3100系列是TMN的通用管理信息模型16. TMN有四层结构:自下而上分为元素管理层、网络管理层、服务或产品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17. OAM&P(操作、管理、维护和提供)18. TMN三种体系结构:Functional、Information和Physical19. TMN建议(M.3010)定义了5类功能块: 运营系统功能OSF、中介功能MF、工作站功能WSF、网元功能NEF、Q适配器功能QAF。
20. TMN定义了6个功能成分: 管理应用功能MAF 管理信息库MIB 信息转换功能ICF 表示功能PF 人机适配器HMA 消息通信功能MCF21. q3被置于NEF与OSF、QAF与OSF、MF与OSF、OSF与OSF之间;q x reference point被置于NEF与MF、QAF与MF、MF与MF之间f是WSF与其他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点。
置于WSF与OSF、WSF和MF之间x被置于不同的TMN中的OSF之间g被置于TMN之外的人与WSF之间m被置于TMN之外的QAF和非TMN被管实体之间22.OS:完成OSF的系统; MD :完成MF的设备Q适配器(QA) 数据通信网(DCN) 网元(NE): 支持设备完成NEF 工作站(WS) :完成WSF的系统23.SNMPv2既可采用集中式,也可采用分布式。
提供了对表中行进行删除或建立操作的规范24. 在SNMPv2消息中可以传送7类PDU:GetRequest-PDU GetNextRequest-PDU SetRequest-PDU (原子操作) SNMPv2-Trap-PDU (A-M) InformRequest-PDU ()Response-PDU GetBulkRequest-PDU25.SNMPv3的重要贡献:新的SNMP 体系结构SNMPv3 应用安全子系统访问控制子系统27.安全模型:由认证(Authoritative)、保密(Privacy)、时限(Timeliness)模块组成以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模型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以TCP/IP模型为基础的网络管理模型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OSI系统管理体系结构(组织模型)公共管理信息协议(通信模型)传统网络管理1.本地物理现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