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粉尘爆炸事故汇总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粉尘爆炸是一种由于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爆炸的浓度并遇到火源而引发的事故。
这种事故在各行业中都有发生的可能,并且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
该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在一家食品加工厂。
该厂主要从事面粉的生产,并且使用大量的搅拌机和烘干设备。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细小粉尘,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和防护措施,极易引发粉尘爆炸。
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厂长期忽视了粉尘积聚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会在设备和通风管道上积聚,形成可燃的粉尘层。
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值并且遇到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
据初步调查,事故起火点是一台烘干设备,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火花引发了粉尘爆炸。
事故后,相关部门对该厂的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进行了全面检查。
结果发现,该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该厂没有建立完善的粉尘防护措施和清理机制。
面对粉尘积聚的问题,该厂只是进行了表面清洁,而没有彻底清理设备和通风管道。
其次,该厂的设备维护不到位,存在一些故障隐患。
烘干设备的故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最后,该厂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对粉尘爆炸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针对该粉尘爆炸事故,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求该厂立即进行设备的全面维修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加强设备维护。
其次,要求该厂建立完善的粉尘防护措施,包括定期清理设备和通风管道,并使用防爆材料进行加固。
同时,要求该厂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爆炸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此外,事故案例还提醒我们,粉尘爆炸在各行业中都有发生的可能,特别是在粉尘密集的工作环境中。
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粉尘爆炸的防范工作,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安全。
综上所述,粉尘爆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通过对一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忽视粉尘积聚问题、设备故障和员工安全意识不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金属加工与金属粉生产粉尘爆炸事故
8.2 昆山中荣 铝合金轮毂打磨抛光粉尘爆炸
天花板的黑色痕迹是高温导致有 机物碳化的产物
打磨工作台
2、金属加工与金属粉生产粉尘爆炸事故
8.2 昆山中荣 铝合金轮毂打磨抛光粉尘爆炸
没有参与爆炸的打磨台(粉尘沉积严重)
2、金属加工与金属粉生产粉尘爆炸事故
8.2 昆山中荣 铝合金轮毂打磨抛光粉尘爆炸
金属 木材 食品
硅粉 化学品 煤粉 制药粉尘 饲料 硫磺 塑料 纺织纤维
1.4% 1.4% 1.4%
4.2%
4.2%
煤粉 5.6%
化学品 5.6%
硅粉 6.9%
食品
11.1%
木材
41.7%
金属
16.7%
1、粉尘爆炸事故统计
2005~2015年 我国粉尘爆炸次数 按省份统计
1.4% 1.4% 1.4% 1.4%
2、金属加工与金属粉生产粉尘爆炸事故
8.2 昆山中荣 铝合金轮毂打磨抛光粉尘爆炸
• 管理原因
–1. 厂房设计与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 生产,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 (1) 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 –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 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 两层。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 –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在每层1072.5平方米车间 内设置了16条生产线,在13米长的生产线上布置有12个工位,人 员密集,有的生产线之间员工背靠背间距不到1米,且通道中放 置了轮毂,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
• 概况 –2014年8月2日,2014年8月2日7时34分,昆山中荣金属制 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即4号厂房,以下简称事故车间 )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 –当天现场共有员工265人,事故当天造成260人伤亡(75 人死亡、185人受伤)。截止2014年12月31日,146人死 亡,114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3.51 51亿元。 –经调查认定,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粉尘爆炸事故

火灾&爆炸防治实验室 (一)秦皇岛“2.24”重大粉尘爆炸事故
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2.24”重大粉尘爆炸事故(2010年)
6
火灾&爆炸防治实验室 (二)苏州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2.24”重大粉尘爆炸事故(2010年)
2. 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
• 生产管理不善。当5 号、6 号振动筛出现堵料故障时,没有及时采取停止 送料措施,造成振动筛处及其附近平台大量淀粉泄漏、堆积。
• 未根据行业特点及存在的固有危险,认真贯彻执行粉尘防爆安全等国家标 准要求。
• 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粉尘防爆知识欠缺,对粉尘爆炸危害 认识不足,在淀粉清理和设备维修作业中违规操作。
• 事故厂房2000 年建成,原设计功能为仓库。2008 年公司将仓库西段北 侧的24m×12m 的区域改造为淀粉生产包装车间,改变了原仓库的性 质,改、造项目的设计对粉尘防爆考虑不完善,防火防爆措施、管理没有 相应跟进。
8
火灾&爆炸防治实验室 (二)苏州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苏州昆山中荣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14年)
2.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
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 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 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 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 造成群死群伤。
10
火灾&爆炸防治实验室 (二)苏州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案例

粉尘爆炸案例
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它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设
施的损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粉尘爆炸案例,以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类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在某化工厂,工人们正在进行氧化铝粉的生产工作。
由于生产过程中未能有效
清理粉尘,导致工厂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氧化铝粉尘。
一天,由于一名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引发了火花,粉尘爆炸随即发生。
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坏,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起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启示。
首先,粉尘积聚是粉尘爆炸的主要原
因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往往会在设备和场地的角落中积聚,如果长期不清理,就会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定期清理粉尘,保持生产场地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火源是引发粉尘爆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存在各种
可能的火源,比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摩擦等。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火源的使用,避免在粉尘积聚的环境中使用明火或者电气设备。
最后,对于粉尘爆炸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厂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
理制度,加强对粉尘积聚和火源的监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总之,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工业事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
措施加以预防。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严格控制火源的使用,才能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人和设施的安全。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粉尘爆炸因素及特点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物理化学性质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 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 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 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
颗粒大小
粉尘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 氧就越多,因而越易发生爆炸,而且,发火点越 低,爆炸下限也越低。随着粉尘颗粒的直径的减 小,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还容易带上静电。
11.对铝镁粉尘发生的火灾禁止用水扑救,可以用 干沙、石灰等(不可冲击)。 对于面积大、距离 长的铝镁粉尘火灾,要注意采取有效的 分割措施 , 防止火势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19
事故案例
2010年2月24日15时58分,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在清理和维修 振动筛的过程中,使用铁质扳手、铁质钳子、铁锨等工具,产生火化,将作业过 程中产生的、处于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玉米淀粉粉尘云引燃引发爆炸,造成19人死 亡、4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73.5万元。 2012年8月5日16时50分左右,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一个体铝锁抛光加工场发生爆 炸事故,导致加工场及相连民房共5间房屋相继倒塌并起火,爆炸燃烧面积约200平 方米,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此外,近年来还有3起较大以上 铝粉尘爆炸事故,分别是:2009年3月11日,承建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的中国铁道建 筑总公司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安徽公司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吕城镇租住 的生活用房,为原制造铝粉的废弃厂房,在工人入住后,废弃厂房残留的铝粉因受 潮热积累的原因发火,并导致爆炸,造成11人死亡、20人受伤。2011年4月1日,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浙江宏威车业有限公司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 亡。2011年5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发生铝粉尘 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我们对公司生产车间进行了安全自查,并就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事故原因分析。
1. 粉尘积累,在生产过程中,粉尘长期未得到及时清理,导致大量粉尘积累,成为爆炸的隐患。
2. 安全管理不到位,公司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监督,导致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不强。
3. 设备维护不及时,部分生产设备长期未进行维护保养,存在安全隐患,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自查情况。
1. 粉尘清理,我们立即对生产车间内的粉尘进行了清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安全培训,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设备维护,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改进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2. 加强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台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通过此次自查和调查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特此自查报告,供领导参考。
谨上。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位,XXXX公司。
签字,XXX。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可燃性粉尘爆炸事故案例一、事故案例案例1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爆炸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爆炸。
截至2月25日17时,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事故过程:2月24日16时02分,抚宁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骊骅淀粉公司发生爆炸,数人被困。
抚宁中队迅速出动3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和26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并请求支队指挥中心增派力量增援。
辖区抚宁中队4辆消防车于16时11分到达现场。
经侦查发现,爆炸的是淀粉四车间,车间中间部位房顶坍塌,南北部分墙体向外倒塌。
事故原因:经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可能为车间淀粉所致。
案例2 苏州市昆山市昆山铝粉爆炸事故事故概况: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事故过程: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
7时10分,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
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
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
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遇明火导致爆炸。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
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
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粉尘爆炸事件及安全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粉尘爆炸事故整理8月2日在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公司发生的爆炸惨剧,已导致75人不幸遇难,上百人身受重伤。
据调查,事故原因初查为粉尘爆炸所致,目前该企业5名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近年来因粉尘爆炸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国内屡见不鲜,包括富士康在内企业都曾遭遇过粉尘爆炸事故,但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
2014年4月16日,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双马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维修工人正在造粒塔底锥形料仓外,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
经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未停车清空物料的情况下,就为造粒塔焊接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违章动火,引起硬脂酸粉尘爆炸,继而引发火灾。
2012年8月5日,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郭南村郭溪街215至219号后面的一幢共4间半二层房屋(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因生产过程中铝粉尘发生爆炸,导致坍塌并燃烧,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
此事故被认定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组对铝制品抛光加工场3名负责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瓯海区区长彭立华在内的14人给予党纪或政纪处理。
2011年5月20日,成都高新西区富士康北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共造成了2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
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一起抛光车间收尘风管可燃粉尘意外爆炸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火灾和爆炸的生产车间主要是为苹果的相关产品的零配件做抛光,损毁严重。
2011年4月1日,浙江宏威车业有限公司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工人3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其中2名伤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涉事企业专门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发生爆炸的车间为零件抛光车间,发生爆炸的原因被判断为金属粉尘遇到明火所致。
在爆炸发生当晚,缙云县公安机关已经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领导进行了控制,查封企业银行账户。
2010年2月24日,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较重。
此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3.5万元。
经查,事故原因系该公司在清理和维修振动筛的过程中,违反《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和《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使用铁质扳手、铁质钳子、铁锨等工具,产生了火花,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处于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玉米淀粉粉尘云引燃,从而引发爆炸。
2010年1月13日,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花园村万田路1号一抛光加工厂发生爆炸,共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原因在于,当抛光车间产生的铝粉粉尘通过排风道时,会经排风机送入粉尘沉降室;而该粉尘沉降室已有两个月没有清理,加上连日来天气晴好,空气干燥,致使室内漂浮的铝粉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从而遇火花引发爆炸。
另外,员工相关安全知识缺乏,因而缺少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也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008年2月28日,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内的浙江金奥达工贸有限公司金属件抛光车间发生一起爆炸事故。
这起由于粉尘引发的爆炸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4人重伤,另有26人不同程度受伤,目前,善后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4·16”粉尘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日期:2014-07-22 10:22:22 浏览量:16安监总管三〔2014〕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14年4月16日10时左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双马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马公司)硬脂酸造粒塔正常生产过程中,维修工人在造粒塔底锥形料仓外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时,发生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双马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现有员工246人,主要从事硬脂酸、甘油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具有年产硬脂酸10万吨、甘油1万吨的生产能力。
该公司以进口棕榈油为原料,通过催化加氢、高压水解、脂肪酸蒸馏、甘油精制、造粒切片等工艺流程,生产硬脂酸和甘油。
发生爆炸燃烧的造粒车间为双层钢构厂房,局部多层塔架,有4座直径4.5-7.0米、高约27米的造粒塔,安装于5米钢构平台上;造粒塔将熔融状态下的硬脂酸由顶端喷入,通过与来自塔底部的气流逆流接触冷却,形成硬脂酸颗粒。
据初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双马公司在未停车清空物料的情况下,为造粒塔焊接加装气体振荡器及补焊雾化水管支撑架,违章动火,引起硬脂酸粉尘爆炸,继而引发火灾,导致造粒塔下的钢构支架强度失效,造粒塔架倒塌。
事故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强化高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组织专家尽快查明事故原因,通报事故情况,防范类似事故发生。
为深刻吸取教训,严防各类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现提出如下要求: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粉尘场所的安全管理。
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粉尘爆炸危害性,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粉尘场所的安全管理。
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粉尘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是要对粉尘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定期检测,严防设备和场所粉尘达到爆炸极限,从根本上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三是要完善通风除尘等设施,及时消除场所的粉尘积聚,在粉尘场所配备检测仪表,及时检测场所粉尘浓度,严防粉尘超标。
除尘系统的泄爆、隔爆装置必须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四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防火防爆技术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粉尘防爆知识,熟悉、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二、进一步强化动火等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是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4号),切实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管。
二是有关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完善直接作业环节的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动火等直接作业前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存在粉尘的场所动火前要采取清理、喷水除尘等措施,严防动火引发粉尘爆炸。
要严格直接作业的审批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三是有关企业要加强对动火等直接作业环节作业过程的管理,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现场监护,完善应急设备设施,确保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状况。
三、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一是有关企业要针对粉尘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排查整治。
要对企业所有存在的可燃物质粉尘进行检测分析,掌握其爆炸极限和引爆能量值,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粉尘安全隐患。
二是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认真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要求,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专家指导企业全面查找安全生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四、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有关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二是采取措施,全面强化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有关企业监管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请各地区将此通报传达到每一个有关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show/AusxFspt8fg-_7sn3um_Yg...html?lb=1温州市瓯海区“8•5”铝粉尘爆炸重大事故调查报告2012年8月5日16时40分左右,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郭南村郭溪街215至219号后面的一幢共4间半二层房屋(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因生产过程中铝粉尘发生爆炸导致坍塌并燃烧,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以及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和抢救人员,做好善后工作,并尽快查明事故原因,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瓯海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后,均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人员和装备,积极抢救人员。
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省政府毛光烈副省长,国家安监总局孙华山副局长等领导和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相继赶赴现场,指导事故抢险救援、伤员医治、善后处理以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8月7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时任省长夏宝龙、毛光烈副省长对“温州瓯海8.5事故”的伤员救治、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和举一反三,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了专门部署。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的规定,经省政府领导同意,8月6日,成立了由省安监局牵头,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消防局、省人民检察院和温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依法对事故原因开展调查、取证、分析、认定等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勘察事故现场,实地考察同类企业生产现状,模拟事故发生前加工场所生产环境及测算当时空气中铝粉尘浓度,调查询问加工场业主、员工、房东和周边群众,查阅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工作文件、台帐资料等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查明了温州市瓯海区“8•5”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并根据事故责任,提出了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建议以及下一步安全防范与整改的意见。
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事故发生地点位于郭溪街道郭南村郭溪街215至219号后面的二层民房(无门牌号,共4间半,东起2间半为鲁征修所有,第三、四间为鲁益平所有)。
爆炸点为鲁征修出租给姜其功作为抛光加工场即东面的2间半二层民房内。
加工场东面与另一出租民房间距约3米;南面为小溪;西侧为与其相连的鲁益平的2间二层民房(已租给他人居住);北面是房东鲁征修原先搭建的简易棚,该简易棚与215号民房(鲁征修所有)相连。
加工场内部一层东起的半间为楼梯间(包括卫生间);东起第二间为抛光车间,内设6台抛光机;第三间及靠小溪的转角院子为集尘间,其北面与简易棚侧连接处设2台抛光机;简易棚中另有1台抛光机(闲置)。
二层东起半间同为楼梯间,其余2间分割成若干小间作员工宿舍和员工厨房。
该加工场(无工商执照)专门为锁具企业进行门执手(把手)抛光。
加工场负责人姜其功,男,39岁,安徽省户籍,小学文化。
2009年在瓯海区丽岙王宅村从他人手中转来一抛光加工场,并于当年5月在温州市工商局注册了名称为“温州市瓯海丽岙其功抛光加工店”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