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字井油田高阻水层成因分析与识别方法
大庆油田复电阻率测井识别油水层方法研究

1 。( ) 『 +( 2 仃 o e
由式 ( 和式 ( 可 以看 出 , 方 面 , 石 电阻 3) 4) 一 岩
率( 无论实部 、 虚部 、 模值 ) 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 即 是频率 的函数 ;同时 , 和 £仍然是频率的函数 。 两 种效 果综 合在 一起 , 构成 岩石 电阻 率 的频 散 特征 ,
f .8 Hz f-.6 Hz f O1 k ,, 07 k ,.4 .5 Hz l 0 k , ̄49 k , ̄ .3 Hz f =1 - =l =2 .2 Hz f 9 1 k , , - -
通 常定义 以下 参数 :
图 2 某岩心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复电阻率实部与频率关系曲线
比值 :
差 比值 :
差值 :
B ( ,R) :R. zR - /
C RrR =l z
( 6)
( 7)
这 三个 参数 A、 C在 一定 程度 上 克 服 了 岩性 B、
和地层 水 矿化度 的影 响 , 突出 了地 层 含油性 的影 响 。
即地 层 含油 饱 和度越 高 , B、 也就 越 大 ; 之 , A、 C值 反
商
铆
l
1 0
1 0
1 0
1 0
图 4 某岩心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复电阻率模值与频率关系曲线
l1 。
频率/ H kz
图 l 复 电 阻率 与 频 率 理论 关 系 曲线
l 。。
虿 口 0
基
。
萎0 7
辟
释
B 。
芸。
。
’
3。
图 5 某岩心不 同频率下复电阻率模值与含水饱和度关 系曲线
p'o = () c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发布时间:2023-02-13T07:51:40.8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易寒婷[导读]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易寒婷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摘要: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
目前,由于我国部分油田的开发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到了开发中后期阶段,地层中的含水率在不断增加,为了全面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对地层中的剩余油分布进行合理的研究,低阻储层的岩石物理成因类型多样,测井响应关系复杂,故低阻储层与常规储层相比,其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低阻储层识别与评价认识上带来一系列问题。
胜利某地区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储集物性具有低孔隙、低渗透的特点。
评价低阻油气层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本文简单探讨了多种含水饱和度测井与评价解释方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分析;饱和度方法评价;测井解释胜利某地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
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向西倾没于利津洼陷,是一个向东北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
受三角洲沉积的前积特征控制,使该层系砂体自东向西呈迭瓦状分布。
该地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中1、沙三中2,其次是沙三中3,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灰质泥岩,储层岩性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分选中偏差到差,储层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为32%~46%,长石含量为31%~39%,岩屑含量为17%~35%。
胶结物含量以泥质为主,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
储集类型为孔隙性,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16%~2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1-200×10-3μm2,平均值为13.3×10-3μm2。
水淹层识别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一、水淹油层的特征在油田开发工程中,由于注水驱油或是边底水推进,油层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引起储集层物性、电性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特征。
1、水淹油层的地质特征储层含油性和油水分布变化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孔隙结构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岩石的湿润性变化油层水淹后的地层压力与温度变化(1)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入水不断驱替地层中的原油,水淹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剩余油饱和度不断降低,而且它们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大庆油田根据水驱油岩心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油层弱水淹时含油饱和度下降约10%;油层中等水淹时降低约20%~30%;油层强水淹时下降30%以上。
在水洗作用下,油层的粘土和泥质含量下降,粒度中值相对变大,随之也使束缚水饱和度相应降低。
在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不断增加,地层中的油水分布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一般来说油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均质性。
显然,注入水在非均质严重的油层中并非活塞式的推进,而是沿着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部位推进,直到高渗透性地带中大部分油被水驱走时,中、低渗透部分的孔隙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原油。
物性好的高孔隙、高渗透性部位早水淹,水洗强度大;低孔隙、低渗透性部位晚水淹,水洗强度小,甚至未被水淹。
这样,在高含水期,原来的好油层变成强水淹层;而较差的油层(包括物性差的油层和薄油层),则又可能成为“主力油层”。
因此,尽管某些油井的产水率很高,但低孔隙性、低渗透性油层、薄油层或厚油层中的低孔隙性、低渗透性部分仍有可观的潜在产能,它们将成为高和特高含水期油田挖潜稳产的主要对象。
在高含水期,水淹油层的油、水分布一般都有按沉积旋回水淹的规律。
正韵律油层如河道砂、点砂坝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细变粗,注入水先沿底部粗岩性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大孔道的水窜,造成底部先被水淹,上部晚水淹;底部强水淹、上部弱水淹或未水淹。
在反韵律沉积的三角洲河口砂坝等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注入水先沿顶部突进,但由于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影响,使注入水推进相对稳定,且注入水波及面积、厚度及驱油效率都较高,水洗强度自上而下由强变弱。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

隙度大、渗透性好的部位推进,直到高渗透性地带中大部分油被水驱走时 ,中、低渗透部分的孔隙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原油。
物性好的高孔隙、高渗透性部位早水淹,水洗强度大; 低孔隙、低渗透性部位晚水淹,水洗强度小,甚至未被水淹。 这样,在高含水期,原来的好油层变成强水淹层;而较差的油层(包括 物性差的油层和薄油层),则又可能成为“主力油层”。因此,尽管某些油 井的产水率很高,但低孔隙性、低渗透性油层、薄油层或厚油层中的低孔 隙性、低渗透性部分仍有可观的潜在产能,它们将成为高和特高含水期油 田挖潜稳产的主要对象。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1)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 在高含水期,水淹油层的油、水分布一般都有按沉积旋回水淹的规律。 正韵律油层如河道砂、点砂坝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细变粗,注入
水先沿底部粗岩性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大孔道的水窜,造成底部先被水淹 ,上部晚水淹;底部强水淹、上部弱水淹或未水淹。
在反韵律沉积的三角洲河口砂坝等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 注入水先沿顶部突进,但由于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影响,使注入水推进相对 稳定,且注入水波及面积、厚度及驱油效率都较高,水洗强度自上而下由强 变弱。
(2)地层水的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 油层水淹后,注入水(或边水、底水)与原始地层水相混合。混合地层水
矿化度和电阻率将取决于原始地层水和注入水(或边水、底水)的矿化度以及 注入水量。
相对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来说,注入水有淡水、地层水和污水,相应地 有淡水型、盐水型和污水型水淹层。
地层水型水淹油层(如边水、底水水淹油层)中,混合地层水矿化度变化 不大。
复合韵律油层,属多次沉积旋回叠加而成的互层,沉积厚度大(一般层厚 5~20m左右,平均约10m),层内具有多个岩性夹层。注入水沿沉积单元推进 ,垂向窜流受到抑制,形成水淹程度极不均匀。岩石颗粒粗、岩性均匀、物 性好的层段,水淹强度高;而岩石颗粒细、物性差的层段,注入水波及影响 小,水淹程度低。
水淹层识别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一、水淹油层的特征在油田开发工程中,由于注水驱油或是边底水推进,油层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引起储集层物性、电性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特征。
1、水淹油层的地质特征储层含油性和油水分布变化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孔隙结构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岩石的湿润性变化油层水淹后的地层压力与温度变化(1)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入水不断驱替地层中的原油,水淹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剩余油饱和度不断降低,而且它们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大庆油田根据水驱油岩心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油层弱水淹时含油饱和度下降约10%;油层中等水淹时降低约20%~30%;油层强水淹时下降30%以上。
在水洗作用下,油层的粘土和泥质含量下降,粒度中值相对变大,随之也使束缚水饱和度相应降低。
在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不断增加,地层中的油水分布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一般来说油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均质性。
显然,注入水在非均质严重的油层中并非活塞式的推进,而是沿着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部位推进,直到高渗透性地带中大部分油被水驱走时,中、低渗透部分的孔隙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原油。
物性好的高孔隙、高渗透性部位早水淹,水洗强度大;低孔隙、低渗透性部位晚水淹,水洗强度小,甚至未被水淹。
这样,在高含水期,原来的好油层变成强水淹层;而较差的油层(包括物性差的油层和薄油层),则又可能成为“主力油层”。
因此,尽管某些油井的产水率很高,但低孔隙性、低渗透性油层、薄油层或厚油层中的低孔隙性、低渗透性部分仍有可观的潜在产能,它们将成为高和特高含水期油田挖潜稳产的主要对象。
在高含水期,水淹油层的油、水分布一般都有按沉积旋回水淹的规律。
正韵律油层如河道砂、点砂坝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细变粗,注入水先沿底部粗岩性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大孔道的水窜,造成底部先被水淹,上部晚水淹;底部强水淹、上部弱水淹或未水淹。
在反韵律沉积的三角洲河口砂坝等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注入水先沿顶部突进,但由于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影响,使注入水推进相对稳定,且注入水波及面积、厚度及驱油效率都较高,水洗强度自上而下由强变弱。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油藏高电阻率水层识别方法

2020年11月第25卷 第6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DOI :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6.013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油藏 高电阻率水层识别方法张少华1,2,3 周金昱3 陈 刚1,2 冯伊涵4 李卫兵3 王长胜3 席 辉3( 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4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分公司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油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填隙物含量高,普遍发育高电阻率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低,流体性质判识困难。
对华庆地区长8段高电阻率水层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绿泥石膜含量偏高,绿泥石膜吸附沥青质形成的沥青质油膜卡断孔隙,使导电路径复杂,形成“油包水”现象,并伴随区域内的低矿化度地层水,最终导致水层电阻率升高。
高电阻率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为电阻率曲线高值、形态呈“凹形”,物性较高值(渗透率大于1mD、孔隙度大于15%);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为电阻率曲线高值、形态呈“凸形”,物性低值(渗透率小于1mD、孔隙度小于15%)。
根据高电阻率水层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岩石物理特征和成因机理,分别构建区分曲线形态图版法、绿泥石膜含量—电阻率交会图法、电阻率—孔隙度相关性分析法。
建立的识别方法解决了华庆地区长8段油藏高电阻率水层识别难题,各方法的测井解释符合率均提高到80%以上。
关键词:华庆地区;高电阻率水层;成因分析;识别方法中图分类号:P631.84 文献标识码:A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in Chang 8 member oilreservoirs in Huaqing area, Ordos BasinZhang Shaohua 1, 2 ,3, Zhou Jinyu 3, Chen Gang 1,2, Feng Yihan 4, Li Weibing 3, Wang Changsheng 3, Xi Hui 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4 Changqing Branch,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 Ltd. )Abstract: The oil reservoir in the Chang 8 member in the Huaqing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is a typical low-porosity an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high content of interstitial materials and generally developed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s low,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luid properties is difficult. According to the causation analysis of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in the Chang 8 member in the Huaqing area,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chlorite membrane is high in the area and the asphaltene oil film forms when the asphaltene is adsorbed by chlorite membrane, blocking the pores, making the conductive path complex and causing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in oil”. Combined with the low-salinity formation water in the area, the resistivity of the water layers is high eventually. The well logging response of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sistivity curve with concave-shape and high physical property (permeability>1mD, and porosity>15%). While the well logging response of oil lay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sistivity curve with convex-shape and low physical property (permeability<1mD and porosity<15%). According to the well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such as chart of distinguishing curve morphology, cross-plot of chlorite membrane content and resistiv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esistivity-porosity, are established.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identification in Chang 8 oil reservoir in the Huaqing area.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of each method is increased to more than 80%.Key words: Huaqing area, high-resistivity water layer, causation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method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50)。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
大情字井地区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大情字井地区油气资源储集系统特点复杂,渗流物料丰富,地质环境复杂,加之钻井作业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启停不当等因素,使得油气生产过程中损害成为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①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钻井作业时的操作失误、启停不当等原因,造成井壁损坏,完井砂滤被破坏等,分布型渗流环境交替变化,造成井口压力、油气回采率、油层压力下降、地层破裂等情况;
②活性孔渗透率变大,易引发整体渗流反应,使油层渗水,降低油气回采率;③新油层被采出过早,影响节流;④井筒和地层受到其他不良影响,如水淹、侵蚀、井壁破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储层损害。
其次,保护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井斜定向技术。
针对不同段岩心渗流特性,结合井斜定向技术,控制井斜采油成果最佳,减少渗流损耗;②规范作业。
把控作业规范,采用正确有效的完井技术,尽量避免损坏井壁;
③多层数据融合。
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分析、地测测深资料等各种数据进行融合,能有效的发现和识别油气藏;④完井基位监测技术。
采用基位监测技术,了解完井状态,分析技术水平,确定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完井工艺,拯救损坏的储层;⑤提高节流量。
实施理论节流,提高油气回采率,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储层技术具有多种因素,必须做好井斜定向技术、规范作业、多层数据融合、完井基位监测技术和提高节流量的工作,以期确保大情字井地区油气储层的安全开发和有效利用。
大情字井油田敏感油藏储层专打技术

大情字井油田敏感油藏储层专打技术常兵(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 吉林松原 138000)摘 要:针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油田黑72断堑地质特点及油藏保护的需求,从井身设计、钻井液、完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调整,所形成的储层专打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试验井稳产半年,对比产量提高124.25%,为改善该地区的开发状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储层专打技术;敏感油藏保护;提高油井产量1 地质简况1.1 储层特征黑72断堑位于黑46区块东侧,受东西两条近南北向正断层控制形成断堑,断堑内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构造逐渐抬升,断堑北部为一西倾单斜。
该区块的主要目的层为青一段2、4、6、7号小层,潜力层为青一段12号小层、青三段Ⅻ砂组、青二段Ⅳ+Ⅴ砂组,青一段II砂组砂体呈条带状,12号小层砂体连片分布,储层含油性受物性控制。
目的层砂岩厚度一般为20~30m,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3.5%,水平渗透率为3.5×10-3μm 2,属于中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从敏感性化验分析结果来看,大情字井油田高台子油层及扶余油层为中等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等碱敏,酸敏较为复杂。
储层的整体敏感性较为复杂,因此从钻井到注水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好储层的保护工作。
1.2 地层稳定性青山口地层岩石微裂隙发育,多见鳞片状的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但伊蒙混层含量较大,达72%~81%,平均值为78.78%,青山口地层从上到下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青山口组地层随着井深增加,水化膨胀性从较弱增大为中等。
地层表现为层理发育,胶结相对较弱。
分散性较强,泥岩胶结性差,以剥落垮塌为主,发育的微裂隙使得井壁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力尖劈作用。
2 储层污染原因分析大情字井主要目的层埋藏深度井深平均2300m,地层压力系数1.10,完钻钻井液密度基本在1.26g/cm 3,与储层压力存在较大的压力差,不可避免地存在钻井液侵入储层现象。
而大情字井油田储层物性较差,一部分油层油水分异不好,含油饱和度一般在45%~60%之间,加之储层段内裂缝发育等因素,使得一大部分油层、同层及水层产生严重的钻井液侵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在岩心显示油斑和油浸的井段试油为水层,其电 阻率为( 85—92) Ω·m,远远超过正常水层油水层 甚至油层的电阻率。这显然是高阻水层产生的一 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图 2 大情字井地区西斜坡油、水层深度和电阻率交会图
图 3 大情字井地区东斜坡油、水层深度和电阻率交会图
2 高阻水层交会图识别方法
采用电阻率与声波时差、电阻率和密度交会图 法确定油水层判别标准。由图 4—图 5 可以得到, 油层的 电 阻 率 大 于 89. 4 Ω · m,声 波 时 差 大 于 206. 6 μs / m,密度大于 2. 31 g·cm - 3 ; 水层的电阻 率大于 32. 9 Ω·m,声波时差大于 210. 9 μs / m,密 度大于 2. 314 g · cm - 3 ; 油 水 同 层 的 电 阻 率 大 于 32 Ω·m,声 波 时 差 大 于 195. 1 μs / m,密 度 大 于 2. 317 g·cm - 3 ; 水层和油水同层较难区分,但是区 分油层和水层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雍世和,洪有密.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1982
2 欧阳健.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 北京: 石油勘探与 开发,2002; 29( 3) : 44—47
3 周荣安,雷 广 才,李 彩 云. 低 电 阻 率 油 层 解 释 方 法. 测 井 技 术, 2003; 3: 201—204
构造幅 度 低、隔 夹 层 发 育 致 使 油 水 分 异 不 明 显: 在低幅度圈闭中形成的油藏,由于毛管压力的 作用,油柱 向 上 运 移 并 驱 替 水 时,所 排 出 的 水 量 取 决于油水的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油气在圈闭内 运移及聚集的过程,是毛管压力与油水密度差影响 油柱重力的平衡过程。因此,油藏中油气层距自由 水平面越高,毛细管压力越大,相应的含油饱和度越 高,圈闭内的储层要产纯油,必须具有一定的闭合高 度。构造幅度低和隔夹层发育所导致的油水不明显 分异是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的重要原因。大情字井 地区青二段圈闭构造幅度差一般 < ( 20—30) m,而 储层物性很差,形成纯油层存在一定的困难。 1. 4 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
张庆国1 王 硕2 冯小东2 赵金环2 高华美2
( 大庆东北石油大学 29 信箱1 ,地球科学学院2 ,大庆 163318)
摘 要 大情字井砂体发育、厚度大、岩心大,都有油斑,测井电性为中高电阻率,常规解释结论多为油层或油水层。但压裂
改造后试油结果却大都产水,测井解释符合率极低。通过对高电阻水层进行微观地质特征研究和岩电实验研究,探讨了高电
阻水层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认为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和泥质含量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成因。建立合理的地质和测井
解释模型,从而形成一套符合研究区地质规律的高电阻水层的测井解释和判别方法。
关键词 高阻水层 地层水矿化度 泥质含量
中图法分类号 TE135. 2;
文献标志码 A
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 南部,处于长岭富油凹陷的中部,东西为大安 - 红 岗和华字井 2 个阶地所夹持,位于乾安次凹陷( 北) 和黑帝庙次凹陷( 南) 之间的相对隆起部位。大情 字井油田在存在大量因储层岩性发生变化而形成 的低电阻率油层的同时,同样也存在因储层岩性发 生变化而形成的高电阻率水层。其储层特点是在 同一储层、水 层 和 油 层 的 电 性 十 分 接 近,甚 至 好 于 油层,致使油层计算的含有饱和度明显增高[1]。大 情字井油田青二段地层水矿化度总体较高,但是变 化范围大[5 000 ppm—30 000 × 10 - 6 ppm]。由于这 些高电阻率水层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石油勘探 和开发,使 测 井 解 释 常 常 出 现 失 误,因 此 需 要 分 析 高阻水层的成因,正确认识和识别这类储层。
第 11 卷 第 34 期 2011 年 12 月 1671—1815( 2011) 34-8444-04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1 No. 34 Dec. 2011 2011 Sci. Tech. Engrg.
大情字井油田高阻水层成因分析与识别方法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发 生了再次运移而破坏了原本较好的油水关系,致使 大量的 油 滞 留 在 水 层 中 而 使 水 层 电 阻 率 相 应 增 高[4]。大情字 井 地 区 青 二 段 受 后 期 构 造 反 转 的 影 响,东南斜 坡 带 地 层 反 转 而 致 使 油 水 关 系 复 杂,但 西斜坡没有受构造反转影响而保持良好的油水关 系。图 2 为西斜坡油水层的深度和电阻率交会图, 该图表明受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影响,油气较难长距 离侧向运移,因此在工区西斜坡高部位存在大量的 水层,但其 油 水 关 系 明 确,油 水 层 电 阻 率 存 在 明 显 分异: 水 层 电 阻 率 < 35 Ω · m; 油 水 层 电 阻 率 为 ( 70—95) Ω·m; 油层电阻率除日产油仅 4. 14 t 的 花 30 井为 60 Ω·m 外,其余井都 > 139 Ω·m。而 东斜坡则由于受到了构造反转对早期油藏的影响 油水关系复杂化,很难找到明确的油水界线( 图 3) 。 岩心和录井显示如黑 113 井、黑 121 井和黑 44 井等
1 高阻水层成因分析
1. 1 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 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使地层水电阻率发生变
化而相应的降低或者增高的储层测井电阻率,模糊 了油层和 水 层 的 电 阻 率 差 异,造 成 测 井 识 别 的 困 难。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成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
先,沉积成 岩 过 程 中 泥 质 重、岩 性 细 的 储 层 比 表 面 大、吸附能 力 强,可 吸 附 水 中 的 离 子 而 在 颗 粒 表 面 形成矿化度较高的水膜,使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 度,这种地 层 水 为 束 缚 水; 其 次,青 二 段 储 层 物 性 差,孔喉结构复杂,微孔隙发育,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中只能驱走大孔喉的自由水,而在微小孔喉中相当 一部分的地层水难以驱替,保留了不同矿化度的不 动水; 再次,后期频繁的构造活动( 如东斜坡的构造 反转) ,对油气藏进行调整,圈闭破坏的同时,油藏 的边底水或者成岩过程中岩石矿物流失的水再次 向储层中运移,甚 至 地 表 水 的 渗 滤 作 用 都 可 以 使 储 层流体性质发生变化[2]。大情字井地区青二段地层 水矿 化 度 总 体 较 高,但 其 变 化 范 围 大[5 000 ~ 30 000 × 10 - 6 ( ppm) ],可以使储层电阻率发生变化 而影响油、水层电阻率的倍增关系。
3 高阻水层综合解释方法
储层的“四性”关系是识别油气水层的基础,通 过开展交会图版研究,可以将多因素综合控制的复 杂流体识别 问 题 简 化 为 具 有 不 同“四 性 ”关 系 的 储
8446
科学技术与工程
11 卷
图 4 声波时差与电阻率交会图
图 6 乾 138—5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图
虑泥质含量、含钙等因素对测井响应特征的影响,同 时需要结合有试油资料的邻井或邻层的电性特征进 行类比,并且具体分析油藏所处部位的地质特征。
( Northeast Petrolum University1 ,Daqing 163318,P. R. China;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imited2 ,Daqing 163513,P. R. China)
4 周荣安,王智斌,汤晓丹. 低渗、特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中的一 些固有特征. 第十三届测井年会优秀论文集. 西安: 西安地图出 版社,2003: 91—95
5 郑淑芬,杜文胜,刘平英,等. 四川飞仙关鲕滩储层高电阻率成因 分析. 测井技术. 2004; 28( 6) : 537—539
( 下转第 8451 页)
34 期
张浩男,等: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动态分析
8451
参考文献
1 徐正顺,庞彦明,王渝明,等. 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 北京: 石油工 业出版社,2010
2 庄惠农. 气藏动态描述和试井.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徐正顺,王渝明,庞彦明,等. 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储集层识
别与评价.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 33( 5) : 521—531 4 邵 锐,唐亚会,毕晓明,等.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早期试井
评价. 石油学报,2006; 27( 增刊) : 142—146 5 刘能强.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第五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8
Dynamic Description of Volcanic Gas Pools in Xushen Deep Gas Field
ZHANG Hao-nan1 ,TANG Ya-hui2
另外,由于泥质含量的增高导致储层电阻率的降 低和声波时差的增大,而含钙会造成电阻率的增大和 声波时差的降低。因此在综合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
大情字井地区油水关系复杂,高阻水层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 构 造 幅 度 低、沉 积 物 粒 度 细、成 岩 作 用 强、早期形 成 的 油 气 藏 受 后 期 构 造 活 动 破 坏、储 层 泥质含量高致密储层、黄铁矿等导电矿 物胶结以及残余油型高阻水层的储层对电阻率都 有一定的影响,而地层水矿化度是高电阻率水层成 因的主要 因 素。 对 于 大 情 字 井 油 层 岩 性、物 性、含 油性非常复杂的油水层解释,除了应用常规的交会 图版分析,更 应 注 意 曲 线 形 态 的 变 化,综 合 运 用 多 种信息,不断提高解释符合率。
2011 年 9 月 13 日收到,9 月 21 日修改 第一作者简介: 张庆国( 1969—) ,男,博士,研究方向: 测井资料综 合解释及地质应用。E-mail: zhangqg1969@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