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肥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通过对多种施肥方案进行长期实验观察,我们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这些处理对土壤肥力变化的长期效应。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施肥管理与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也为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概述了实验设计、方法和主要结果。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讨论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背后的可能机制。
文章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为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若干种常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以及几种常用的肥料类型,包括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肥等。
试验地点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确保试验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
试验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计,设定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包括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化肥配施生物肥等处理。
每个处理组设有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周期为5年,每年收获后测定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等指标。
(1)产量测定:在每年作物成熟期,按照标准方法收获并测定各处理组的产量。
(2)品质测定:收集各处理组的作物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口感、色泽等品质指标。
具体测定方法根据作物类型和品质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土壤肥力测定:在每年收获后,采集各处理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
测定方法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绘制。
通过以上材料与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 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而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长期定位施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成为一种重要的施肥方式。
1. 长期定位施肥的原理及方法长期定位施肥是指通过测定不同土层的养分含量,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肥料进行补充,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同时不影响土壤环境。
具体步骤如下:(1)采样:在水稻生命周期中,针对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测定土壤的理化指标、有机质含量、大气影响指标等。
(2)设计施肥方案:在分析土壤样品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的肥料需求,制定适合生产的施肥量和肥料配比。
(3)执行施肥:根据设计的施肥方案,在不同生育期按照定量、定时、定位原则施肥,为作物提供养分。
(1)提高土壤质量:长期定位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进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2)改善土壤环境: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常常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污染,在施肥过程中还可能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但是,长期定位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降低农业污染排放,对土壤环境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3)增加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施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固碳减碳的能力。
此外,长期定位施肥还能有效减轻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1)提高水稻产量:长期定位施肥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提供不同养分的肥料,使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改善水稻品质:长期定位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含量和生长环境,促进水稻粒的发育,改善水稻米粒的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使水稻品质更加优良。
(3)提高施肥效益:长期定位施肥能够在维持生产能力的同时,减少肥料使用和农业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益。
综上所述,长期定位施肥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
通过准确测定土壤和作物养分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水稻产量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 壤(Soils), 2011, 43 (3): 336~342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龚 伟1,2, 颜晓元1*, 王景燕2(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摘 要: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1]。
利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而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施用化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增产措施[2]。
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不仅能为作物生长创造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贮供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诸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土壤培肥[3]。
由于各种肥料养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影响作物产量。
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长期的化肥投入对粮食持续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程度和趋势也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4]。
长期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具有时间上反复证明、信息量极为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在生产上可提供决策性建议等优点。
本文以长期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持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为生产与生态环境共赢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史吉平 张夫道 林 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 北京 100081)摘 要 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与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微生物、酶等。
关键词 土壤 长期施肥 有机质 微生物 酶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系统地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肥效变化规律,克服因气候年变化对肥效的影响;能研究各种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作用和培肥差异,以及在轮作中肥料的合理施用等。
它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英国、美国、前苏联、德国、丹麦、波兰、捷克、荷兰、奥地利、比利时、日本、印度等国建立了长达50年以上的定位试验,其中建于1843年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我国曾几度布置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都因种种原因而夭折。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布置了一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1987年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又在全国重点农区和主要土壤类型上建立起9个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
到1994年进行阶段总结时,共有超过10年的试验60多个[1]。
在有长期定位试验的欧美等国,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长期定位试验,而我国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虽然时间尚短,但数量多、分布广,体现了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制度多样及土地高强度利用等特点。
这些长期定位试验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为我国不同地区肥料的宏观需求,合理配比和施用,以及因地因作物制宜生产专用肥料提供了依据。
本文扼要地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关于土壤有机质与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1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11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此,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保肥性、保水性、缓冲性、耕性和通气状况等。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 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引言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其中的水稻种植更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定位施肥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施肥方式,通过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过程的认真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壤改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长期定位施肥的概念及特点长期定位施肥是指在农田种植周期内,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的特点,合理确定施肥的类型、时间和数量,采取措施控制养分流失、改良土壤结构,以及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它的特点在于精准施肥、细致管理、因地制宜,通过调查研究每块田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特点,合理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确保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不仅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还能有效避免土壤肥力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二、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的影响1. 提高土壤肥力长期定位施肥能够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得到合理补充,提高土壤的肥力。
合理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力,使土壤肥力得到增强。
磷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的磷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
钾肥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力,增强土壤抗旱抗病能力。
长期定位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的肥力特性,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的肥力质量。
2. 保护土壤环境长期定位施肥可以通过精准施肥和减少养分流失,降低土壤肥力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通过分析土壤养分的供应和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量和方式,使养分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尽量避免养分的过度施用和流失。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长期定位施肥能够保护土壤环境,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损失和影响。
三、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 提高水稻的产量长期定位施肥能够使水稻得到充分的养分供给,在生长期的关键阶段,精准补给需要的氮磷钾元素,能够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 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长期定位施肥是一种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农业管理措施。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和水稻产量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有助于土壤改良。
定位施肥通过对土壤进行详细的养分分析,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可以有效地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施肥不仅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还可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的积累,从而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定位施肥能够根据水稻的营养需要,在不同的生育期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定位施肥还可以降低氮肥的损失和磷肥的固定,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和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品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适量的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改善水稻的品质特性。
定位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米质的口感和风味。
施用适量的氮肥和钾肥可以增加水稻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提高稻谷的粒重和出糙率。
定位施肥还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提高水稻对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水稻的营养品质和抗病性。
长期定位施肥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改良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定位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长期定位施肥在农田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作者:高慧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9期摘 ;要: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所提供以及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的能力,是对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一种综合反映,也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
为了探索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方面的研究结论,对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土壤肥力;长期施肥;农作物产量;影响一、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营养以及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土壤内部微生物的能源保持物质,它属于土壤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土壤有机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土壤的保肥性、保水性以及有機性。
长期使用有机化肥对于土壤有机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土壤类型、肥料类型以及作物轮作方式的差别,单独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或者无机肥料能够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施用氮磷肥料或者氮钾肥料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单独施用氮肥、磷肥或者钾肥反而会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的小幅度降低。
如长期不对土壤施加肥料,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会较快降解,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下降速度会有所递减;如果有机肥料不同,对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会造成影响。
比如,秸秆类肥料的效果会高于厩肥,厩肥的效果高于堆肥,绿肥产生的作用最差。
无机化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这是由于无机化肥能够让作物生长更加繁茂。
长期施用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是也会对有机质的分布产生影响。
有机肥料或者氮磷钾肥对土壤的影响可以达到100cm左右,而在60cm或以上土层之中的变化相比于无机肥料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下面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无机肥料能够造成耕层区域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有机无机复合体中解离;另一方面是土壤耕层有机质会随着土移入犁到底层。
如果我们持续不间断的施用有机肥料也会提高下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就可能和土壤中的蚯蚓等生物的搬运作用有关。
长期定位监测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蚕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需 要 研 究 的 课 题
长期 定位 试 验具 有 时 间 的长期 性 、气 候 的变 化性
和 土 壤 环 境 的 特 殊 性 等 特 点 ,信 息 量 丰 富 ,准 确 可 靠 ,具 有 常 规 试 验 不 可 比拟 的优 点 ,它 能 系 统 提 示 土 壤 理 化 性 状 的演 变 ,并 能 预 测 土 壤 承 载 能 力 和 作 物 生 产 能力 ,为 农 业 生产 可 持 续 发 展提 供 决 策 依 据 。
近 2 O年 来 ,中 国开 展 的 土壤 肥 料 长 期 定位 试 验逐 渐 增 多 。在 肥料 的效应 及 其 对土 壤理 化 特性 的影 响方 面
7 % ,年平 均无 霜期 2 2d 3 6 。 试 验 于 18 9 7年 5月 开始 .第 1 为水 稻 .水 稻 茬
收获 后 种 植 蚕 豆 ,到 2 0 0 1年 9月 最后 一茬 水 稻 收 获
肥料 是 作 物增 产 的关键 因素 ,也 是各 项 增产 因素 中最活 跃 和最 能调 控 的 因素 ,联 合 国粮农 组织 从宏 观 上 估 算 出化 肥 在 农 业各 项 增 产 措 施 中 的作 用 占 3 %~ 0 5 %。 由于各 种肥 料养 分对作 物 的增产 效应 各不 相 同 , 0
结 束 ,连续 进行 1 水稻 一 豆轮 作种 植 。 5年 蚕 1 供试 土壤 和作 物 . 2 供试 土壤 为黄 泥土 ,基 本农 化 性状 为 p H值 81 . .2 有 机 质 52 % ,碱 解 氮 1 9mg g .5 4 / ,有 效 磷 3 /g k 3mg , k
速效 钾 10m /g 1 g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 (玉米 ) 2945 1996年 (大豆 ) 1499 1997年 (玉米 ) 3945 合计 8388 增产率 (% ) -
3308 6428 7352 8697 14564 17660
6380 7136 7239 16107 17520 17630
。
3 . 68 73 . 62 110 . 53 119 . 46 92 . 02 108 . 87 110 . 18
第 38 卷第 1 期 2007 年 2 月
土 壤 通 报 Chinese Journal o f So il Sc ience
V o.l 38 , N o. 1 Feb . , 2007
长期定位施肥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 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程艳丽 , 邹德乙
( 1 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 北京 1、 2 2 * 110161) 100871; 2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 , 沈阳
。目前 就长期连续施
肥对棕壤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的较多 , 但关于肥料残留 养分作用的报道还很少 。本文将就棕壤连续施肥 15 年后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进行探讨。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供试土壤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地, 采样深度 0~ 20cm, 采样时间为每年秋收后。原始土 -1 壤的基 本农业 化学特 征是: 有 机质 15 . 9g kg , 全氮 800mg kg , 碱解氮 105 . 5 mg kg , 全磷 371 . 9mg kg , 速 效磷 ( P2O5 ) 7 . 90 m g kg , p H 值 ( H 2 O) 6 50 。 1 . 2 试验处理 试验为裂区区组设计 , 共 18 个处理 , 3 次重复, 小 区面积 160m , 轮作方式为玉米
- 1 [ 6] - 1
T able 2 E ffect of res idual fertilizer on y ield s of crop ( U n it : kg hm - 2 )
处理 T rea t m ent CK P 3443 1821 3303 8567 2 . 13 PK 3464 1926 M1 6081 2055 M 1P 8345 1964 M 1 PK 8694 2277 7437 18408 M2 7682 2046 M 2P 8339 2046 M 2 PK 8295 2096
摘
要 :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 连续 15 年培肥后 , 磷肥、 有机肥 残留养分对粮豆作 物的增产效果至少 在三年 = 0 . 01, n = 36) 。在投入磷素相等
以上 , 低量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残留养分的增产率最高 , 为 119 . 46 % 。长期施用有 机肥既能增加土壤 有机质 , 还能促 进土壤 磷有效性的发挥 ; 棕壤条件下 , 土壤速效磷与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r = 0. 841, 的情况下, 土壤中残留的全磷含量则主要受作物吸磷量的制约。有机 关 键 词 : 棕壤 ; 长期定位试验 ; 产量 ; 残留后效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64 3945( 2007 ) 01 0064 04 中图分类号 : S158 无机结合培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 -1 -1 -1 -1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 . 1 . 1 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作物的产 量 棕壤不 同施肥 处理连 续五个 轮作 周期 ( 1979~ 1993年 )作物籽实结果见表 1 。 由表 1 可知, 不同施肥处理可使作物籽实产量比 对照平均增加 22 . 07 % ~ 138 . 2 % 。其中 M 2 P 处理产 量最高 , M 2 PK, M 2, M 1 P, M 1, M 1 PK 处理的产量依次递 减 , 单施化肥的 P, PK 处理, 作物平均产量也较对照分 别提高 23 . 2 % 和 22 . 1 %。 棕壤连续施肥期间, 相同施肥处理不同年份作物产 量变异系数在 16 . 2 % ~ 38 . 4 % 之间, 平均为 22 37 %;
表 2 残留肥料对粮豆作物产量的影响 ( 单位 : kg hm
- 2
图 1 不同施肥处理后效期间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Fig 1 C onten t of organ icm atter in soi l after fertilizat ion
从图 1 可以看出 , 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
)
比对照低, 同时 CK, P, PK 处理有机质含量较原始土壤 ( 15 . 9g kg ) 下降了 , 说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促 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施用有机肥可大幅度提高土 壤有机质含量。虽经 3 年的消耗, 所有施有机肥的处 理其有机质含量仍明显高于辽宁省高肥力棕壤耕层有 机质含量的平均值 ( 15 . 9g kg ) 2 . 2 . 2 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 1 2 1 8 7 2 2
2 . 1 . 2 不同施肥处理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残留养分的作用 , 从 1995 年起进行后效试验。 3 年的后效试验结果显示 , 各施 肥处 理作物产 量均高于 对照, 但增产幅 度各不 相同 ( 表 2) 。 低量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处理增产率最高, 比对 照增加了 119 . 5 % , 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较低 , 只有 2 . 1 % 和 3. 7 % 。各处理后效期间一个 轮作周期的籽 实平均产量与连续施肥条件下 5 个轮作周期的平均产 量持平或略高。可见 , 肥料的累积施用具有明显而持 久的后效。棕壤在连续培肥 15 年后, 有机肥、 磷肥残 留养分的作用至少在 3 年以上。
图 2 是不同施肥处理后
效期间土壤全磷含量及作物吸磷量的变化情况。由图 2 . 2 不同施肥处理残留养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 . 2 . 1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虽 少 , 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含有各种营 养元素 , 而且还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 , 并对土 壤的水、 气、 热等物理性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土壤 有机质是评价土壤潜在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图 1 是 不同施肥处理后效期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2 可知 , 3 年后效试验结束时, 各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 量仍高于对照处理, 较原始土壤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却与作物产量的 变化并不一致。磷素对作物有效性的大小与磷在土壤 中的存在形态有关, 土壤全磷含量受施磷量和作物生 物学产量带走磷量的双重制约。在本试验条件下, 土 壤全磷含 量与速 效磷 含量间 呈明显 的正相 关关 系,
[ 5] - 2 - 2 - 2 -2 - 2
。我国 70 年代末至 80年代
初布置了一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沈阳农业大学棕壤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就是其中之一, 到现在已经进行了 20 多年。棕壤为辽宁省的主要土壤 , 面积约七千多万 亩 , 占全省总面积的 36 . 32 %
[ 3, 4] [ 2]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系统地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 肥效变化规律, 对土壤中养分的平衡 , 作物对肥料的反 应 , 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轮作施肥制度的建立等方 面作出科学的评价, 它具有常规短期试验不可比拟的 优点。世界上最早布置的长期田间试验 英国洛桑试 验已经持续了 160 多年
[ 1]
磷钾肥 ) ; ( 7) M 2 ( 施高量有机肥 ); ( 8) M 2 P ( 施高量有 机肥 + 磷 肥 ) ; ( 9) M 2 PK ( 施高量有机肥 + 磷钾肥 )。 1979~ 1993 年采用上述施肥方案 , 1994 年休耕 , 1995 ~ 1997 年停止施肥。 试验用肥料 : 有机肥为猪厩粪, 历年的有机肥平均 含有 机 质 11 . 96 %, N 0 . 58 % , P2 O5 0 . 83 % , K 2O 1 09 % ; 磷肥为过磷酸钙和三料磷肥; 钾肥为硫酸钾。 施肥量分别为: 低量有机肥 18750 kg hm , 高量有机 -2 肥 37500 kg hm ; 磷钾肥因作物而异, 玉米年施 P2O 5 60 kg h m , K 2O 60 kg hm ; 大 豆 年 施 P2 O5 90 kg hm , K2 O 90 kg hm 。磷钾肥与猪厩粪均在播种 前一次施入。 1 . 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 全磷、 速效磷测定采用常规方法
玉米
大豆。本研
究从中选 9 个处理: ( 1) CK( 不施肥 ) ; ( 2) P (施磷肥 ); ( 3) PK( 施磷钾肥 ) ; ( 4) M 1 (施低量有机肥 ); ( 5) M 1 P ( 施低量有机肥 + 磷肥 ) ; ( 6) M 1 PK ( 施低量有机肥 +
收稿日期 : 2005 04 07 ; 修订日期 : 2006 02 15 基金项目 : 程艳丽 ( 1973- ) , 女 , 辽宁人 , 在读博士 , 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 * 通讯作者
* *
( F0. 01 = 3 . 11) 。
T able 1 O utput of crop grain of d ifferen t treat m en t after mu lti- rotation ( un it : kg hm - 2 ) 处理 Treat m en t CK P PK M1 M1 P M 1 PK M2 M2 P M 2 PK x C. V. (% ) 第一轮 作周期 F irst rotate cycle 8701 9632 9416 10826 10170 9830 11150 10461 11609 10199. 5 8. 94 第二轮 作周期 S econd rotate cycle 9588 11172 10923 14561 14513 14030 16086 16622 16442 13770 . 5 18 . 91 第三轮 作周期 Th ird rotate cycle 8159 8373 8322 15177 15158 14477 15890 15077 15173 12867 27 . 07 第四轮 作周期 Fou rth rotate cycle 7064 8391 7578 15761 16361 15936 18554 22683 22545 14985. 7 40. 42 第五轮 作周期 F ifth s rotate cycle 2540 6695 7607 1757 17468 15836 17967 20741 19107 12190. 5 46. 74 x ( A verage) 7211 8852 8769 11616 14734 14021 15929 17117 16975 28 . 43 增产 (% ) Percen t 23 . 22 . 102 . 105 . 95 . 121 . 138 . 136 . 差异显著 C V ( % ) ( p0 . 05 ) D ifference c c c ab a a a a a C oeff icient of variation 38. 18. 16. 20. 18. 17. 18. 28. 24. 22. 37 81 15 00 87 73 91 15 34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