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练习题(1)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练习题(1)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一、填空题1.“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12.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

23.学前教育指的是从初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包括婴儿教育(0—3岁)和幼儿教育(3—6岁)。

3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结合。

45.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的新阶段。

8—176.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中叶中叶开始的。

87.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的教育家是柏拉图,代表作是理想国。

9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公共的学前教育主张的人物是康有为。

15 8.《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他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119.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尔》;裴斯泰洛奇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福绿培尔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11 10. 学前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始创立的;他致力于学前教育研究,不仅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还设计了一套玩具材料,称为恩物; 1837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211.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从小培养儿童“是最容易的形成性格的方法”的教育家是罗伯特·欧文。

1312.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的著名幼儿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她的代表作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蒙台梭利基本的教材》、《教育的自发活动》等。

1413.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的教育家是陈鹤琴,抗战时期,他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1514.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选择题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选择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P3A、私学B、官学C、书院D、大学2.汉代的太学属于(A)。

P3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

P3A、传记B、诸子C、经学D、诗赋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P3A、原始社会末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汉代以后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P4A、识字教育B、音乐教育C、道德教育D、算术教育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

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

P5A、四书B、五经C、六艺D、七艺8.“六艺”中的“书”为(C)。

P5A、艺术教育B、书法教育C、文字教育D、政治伦理教育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

P6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

P7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

P7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P8A、天津西学学堂B、京师大学堂C、天津水师学堂D、京师同文馆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P8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P9A、癸卯B、壬子-癸丑C、壬戌D、近代学制15.壬子 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P9A、四年一贯制B、五年一贯制C、六年一贯制D、三三分段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P9A、日本B、德国C、美国D、英国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

P9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04年学制D、1922年学制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选择题70道附答案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选择题70道附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0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2.语文教材中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A.传递和保存B.传播和交流C.选择和提升D.更新和创造3.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4.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是由一定社会的()所直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文化水平D.教育制度5.在世界教育的发展史上,法国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美国则采用教育由各州自行决定的地方分权制,这说明()。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D.文化传统决定教育的领导权6.孟子认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这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银论C.动因论D.多因素论7.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银论C.动因论D.多因素论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9.《荀子•劝学》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主观能动性10.印染技工的颜色鉴别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

这说明遗传素质具有()。

A.差异性B.可塑性C.对身心发展的制约性D.对身心发展的不可控性11.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善于数理运算。

《教育学》第二章 试题库教学内容

《教育学》第二章 试题库教学内容

《教育学》第二章试题库《教育学》第二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

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石老师的做法( D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吴老师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

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 )。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B.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3.某学校实施了“师徒制”,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对新入职的蒋老师进行帮助时,要做到( B )A.尊重同行,等蒋老师请教时才进行指导B.主动指导,和蒋老师商讨并确定教学方案C.推门听课,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在课堂上纠正D.充分信任,让蒋老师独自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4.晚自习时,高老师发现班上的一位男生给一位女生递纸条,高老师走上前去对他们说:“你们干嘛?是不是递情书啊?现在可不是谈恋爱的时候啊,考上大学后再谈吧。

”高老师的声音不大但同学们都听到了,这两位同学顿时羞红了脸。

关于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明察秋毫,及时引导学生B.有亲和力,巧妙杜绝早恋C.方法粗暴,侵犯学生隐私D.工作武断,伤害学生自尊5.初二学生小明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

”班主任的说法( B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6.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教研会议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这表明邱老师( A )A.善于自我反思B.缺乏探索精神C.缺乏问题意识D.善于自我暗示7.毛泽东在写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教育学课程单元1-20答案(江苏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课程单元1-20答案(江苏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课程单元1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1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由肉体与灵魂构成的,但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且认识“理念世界”。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2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中介•3 .()即教育内容,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共同依据。

•A.教育材料••B.教育媒介••C.教育手段•4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下列一项不属于这三大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媒介•多选题(共2题,每题10分)1 .下列有关教育内涵说法正确的有()•A.从教育的对象来看,广义教育既包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也包括对成年人的教育••B.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自学成才系统、在职培训系统••C.教育概念可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D.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2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

•A.形象性定义••B.规定性定义••C.描述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判断题(共8题,每题5分)1 .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主要指从事学习的学生。

对错2 .孟子曾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看作是人生的快乐之一。

这里的“教育”,应看作是“教”、“育”两个词的连用。

对错3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某些事物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教育场地和设备等。

对错4 .为了学会生存,适应发展,人们不仅必须接受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还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对错5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对错6 .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2.昆体良的(A),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A.《雄辨术原理》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4.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B)A. 《康德论教育》B. 《普通教育学》C. 《教育漫话》D. 《爱弥儿》5.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B)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培根6.柏拉图的名著是(A)A. 《理想国》B. 《政治学》C. 《伦理学》D. 《爱弥儿》7.首次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孔子8.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我国的教育著作(B)。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D)。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10.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D)。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交叉科学 D.人文科学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 《大教学论》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劝学》13.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A. 《教育漫话》B. 《大教学论》C. 《爱弥儿》D. 《普通教育学》1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A. 《论语》B. 《学记》C.《孟子·尽心上》D. 《劝学篇》15.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中庸》16.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关系起源说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 利托尔诺B. 孟禄C. 高尔顿D. 达尔文1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 生物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19.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C)A.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 教材和教法20.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C)A. 教育内容B. 教育对象C. 教育手段D. 教育原则二、判断题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P25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得出现就是当语言得发展达到较为完备得(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得主要标志就是:近代以( )为核心得教育制度得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得基本形成就是在( )。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末得( )。

A洋务运动得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得成立D北洋大学得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就是( )得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得联系更加制度化得就是( )。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得就是( )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与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得教育就是( )。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得中国古代教育家就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得教育家就是( )。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得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就是( )得。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得著作就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得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就是古罗马教育家( )编写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B.1995年C.1998年D.1996年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A.17世纪的欧洲B.16世纪的亚洲C.17世纪的亚洲D.16世纪的欧洲 6.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A.1982年B.1983年C.1985年D.1980年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需要起源论D.生物起源论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能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11.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12.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A.儒家文化B.墨家文化C.宗教文化D.道家文化14.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保罗·朗格朗D.斯金纳1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A.1890年B.1990年C.1900年D.1862年16.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

A.教育机会均等B.教育管理民主化C.教学民主化D.教育人道化17.“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古代教育具有()特点。

A.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B.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丰富C.教育专门化、制度化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18.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9.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A.隐性功能B.显性功能C.社会功能D.文化功能20.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三、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功能3.终身教育4.教育的大众化四、问答题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6.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7.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五、论述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

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

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

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

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

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一、填空题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3.教育措施4.负向功能5.隐形功能6.西奥多·舒尔茨7.利托儿诺,本能8.孟禄,模仿9.生产劳动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二、单项选择1. B.1995年2.A.奴隶社会初期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4.C.德国5. D.16世纪的欧洲6. B.1983年7.D.生物起源论8.B.心理起源论9.C.孟禄 10.C.六艺 11.B.夸美纽斯 12.B.汉代13.A.儒家文化 14.C.保罗·朗格朗 15.D.1862年 16.A.教育机会均等17.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18.B.癸卯学制 19.B.显性功能 20.A.永恒性三、名词解释1.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努力方向。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

2.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指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各方面。

3.终身教育: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4.教育的大众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四、问答题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答:学校的出现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其条件有:(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2)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

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答: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其特点主要有:(1)学校已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5)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答:(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答:(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6.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答:(1)通过颁布专门的教育法令规定国家、家庭和学生个人各自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而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到教育实践之中;(2)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督促普及教育的落实;(3)义务教育的年限确定和延长亦由新的法令去规定和推行。

7.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

(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

(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

(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

(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五、论述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教育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

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

(略)六、案例分析小李失学谁之罪答题思路: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