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组学及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质谱成像技术在代谢组学中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南京市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卷姓名: 班级: 成绩: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思考填写。
(共22分)(共12题;共22分)21. (3 分)3 =%=4-40=(填小数)=成2. (2分)(2019六上•四川月考)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2分) (2019六上•梁山月考)甲数的5正好与乙数的8相等,则甲乙两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O 1 1 4. (1分) (2020六上•醴陵期末)A 的[与B 的5相等,如果A 是100,那么B 是_____ O 5. (2分) (2020六上•鼓楼期末)剪一个面积15. 7cm2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_cm2的正方形 纸片.6. (2分) 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是甲数的 %。
7. (2分)经实验,一种树苗的成活率大约是95%.照这样算,王大伯今年栽种200棵这样的树苗,大约可 以成活_ .棵?38. (2分)(2020六上•汕头期末)把5吨化肥按1:4分配给甲、乙两个农户,甲农户分得全部的%, 乙农户分得 吨。
9. (2分)一件衣服打六折出售,意思就是 是 的W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 (1分)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 : 7 : 10,最大的内角是 度?这是一个—三角形?11. (2分)(2018 •浙江模拟)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2. (1分)(2018六下•西宁月考)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 10000元,定期一年,年利率是3.15%,到期时, 她应得利息 o二、比较选择(共10分)(共5题;共10分)13. (2分)长方形有()对称轴.A . 一条B .两条C .四条D .无数条14.(2分)(2015 •长沙)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此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A .大于30%B .等于30%C .小于30%D .无法比较15.(2分)某肉铺商贩用的秤短斤少两,称出来的是500克,实际上只有400克.李阿姨要买500克猪肉,商贩为了称够实际上的500克,在该秤上称得500克的基础上又多称100克,即在这把秤上称了 600克,这时称出的重量()500克.A .小于B .等于C .大于1 416.(2分)一篮橘子第一次吃了全部的T ,第二次吃了全部的E ,还剩()千克橘子。
水产动物基因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基因转录组学研究进展摘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在农业中,水产方面又是一大类重要的发展方面。
近年来,水厂养殖相关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我国的水产行业发展水平日新月异,而在相关研究中,分子生物学与水产的结合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本文将就分子生物学与水产养殖的结合进行综述,主要方面为外界环境条件改变、饲料营养成分改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转录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分子生物;基因表达;转录组学1 基因转录组学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转录组学技术主要有基于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为基础的两大类技术; 两类技术在水产动物的转录组学研究中均得到了广泛运用。
以下就近年来水产动物在免疫应答、生长发育、生物进化和毒理学方面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整理。
转录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技术在揭示水产动物抗病免疫、生长发育、系统进化和生物毒理过程及相应机理方面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要。
通过组学研究,可以深刻理解水产动物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分子机制,并根据相应结果进一步运用到抗病育种、药物筛选、种质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等多个研究领域。
转录组学是研究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或某种生理状况下所有转录本的科学。
这所有的转录本就称之为转录组,包括编码蛋白质的mRNA和非编码RNA( rRNA,tRNA和其他ncRNA)。
与基因组相对稳定不同的是,转录组是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因此,转录组分析成为研究生物生长发育、应激生理、抗病免疫等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
依据转录组学技术原理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技术,一种是基于杂交的转录组学技术,如利用cDNA微阵列(cDNA microarray) 和DNA宏阵列( DNA macroarray) 进行检测的转录组学技术; 一种是基于测序的转录组学技术,如cDNA 文库或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 文库测序技术,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 技术和大规模平行测序(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MPSS) 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即RNA测序( RNA sequencing,RNA-seq) 技术等。
代谢组学结果中的pos,neg结尾的文件的含义

代谢组学结果中的pos,neg结尾的文件的含义代谢组学结果中的pos,neg结尾的文件的含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件名以“pos”或“neg”结尾的数据文件。
这些文件名的含义其实非常重要,并且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些文件名背后的含义进行全面评估,并尝试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代谢组学的应用背景代谢组学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生物学的手段,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营养学以及环境毒理学等领域。
通过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疾病发生机制、药物作用途径以及环境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
而在代谢组学研究中,数据文件的命名往往代表着数据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文件名中的“pos”和“neg”在代谢组学研究中,数据文件名中的“pos”和“neg”往往代表着代谢产物的离子模式。
其中,“pos”表示正离子模式(positive ion mode),而“neg”表示负离子模式(negative ion mode)。
这两种离子模式在质谱分析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 正离子模式的特点及意义正离子模式是指在质谱分析中,样品分子在正电离条件下产生的离子。
在正离子模式下,分子内的酸性官能团(例如羧基、酚羟基等)通常会失去质子,形成[M+H]+等离子。
正离子模式对于亲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4. 负离子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负离子模式是指在质谱分析中,样品分子在负电离条件下产生的离子。
在负离子模式下,分子内的碱性官能团(例如羧酸、胺基等)通常会吸收质子,形成[M-H]^-等离子。
负离子模式对于亲脂性较强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脂质体和脂肪酸等类别的分析中。
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与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分析

三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与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分析摘要磷脂是生物体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源副产物可以作为磷脂的新型来源。
本文分别介绍了海洋源副产物中磷脂的三种提取方式,并介绍了新型脂质组学方法的应用,对提取的磷脂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三种提取方式均能提取到磷脂,而pH调节-无机盐共析法提取出的磷脂量最多。
新型脂质组学方法可以用于海洋源副产物中磷脂的定性、定量和构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源磷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海洋源副产物、磷脂、提取、脂质组学方法AbstractPhospholipids are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fe activities. Marine by-products can be used as a new source of phospholipi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methods for extracting phospholipids from marine by-products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lipidomic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extracted phospholipids. The study showed thatall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could extract phospholipids, with pH adjustment - inorganic salt co-precipitation method extracting the most phospholipids. The new lipidomic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phospholipids in marine by-products, providing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marine phospholipids.Keywords: Marine by-products, phospholipids, extraction,lipidomics method1.引言海洋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其中不仅有食用海产品,还包括一些副产物,如残骸、鱼皮、贝壳等。
碱性磷酸酶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

碱性磷酸酶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
张辉;张海莲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碱性磷酸酶(AKP)是动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酶,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磷酸水解酶,能催化磷酸单脂的水解及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碱性磷酸酶对水中钙质的吸收、磷酸钙的形成、甲壳素的分泌及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水产动物赖以生长、生存的重要酶类之一.一旦水环境受到污染,碱性磷酸酶的构象及活力势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生存.因此,对碱性磷酸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探讨其活性部位的功能基团,对研究碱性磷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及酶的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查阅的近十年的国内外有关碱性磷酸酶的资料,综述了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基团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水产养殖或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12-13,32)
【作者】张辉;张海莲
【作者单位】河北农大水产学院,066003;河北农大水产学院,0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永娟;曹俊明;赵红霞;黄燕华;王国霞;吴春玉;刘小玲;马永萍
2.钾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代谢功能 [J], 朱伟星;雎敏;何亚丁;陈晓明;钟国防;华雪铭
3.天然叶黄素的着色作用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J], 李立军;黄卫;朱站英
4.低聚木糖在水产动物中的营养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陈晓瑛;黄燕华;王国霞;莫文艳;付晶晶;吴春玉;曹俊明
5.酵母培养物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J], 郁欢欢;周文豪;曾虹;王宏;王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组学在植物中的应用

对于脂质在植物中的应用,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脂质与油料作物或者食用油研究相关方面。
其实,脂质作为植物体内种类和分布范围广的一类代谢物,在植物体内参与着许多重要的功能。
脂肪酸功能:植物油通常被认为比动物脂肪更健康,因为它们含有相对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
油料作物及食用油中脂肪酸的检测可以反应植物油经济价值。
另外,脂肪酸与棉花纤维合成相关。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简称:FFA,NEFA。
游离脂肪酸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分解成的物质。
中性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
而中性脂肪的品质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说明油脂发生了氧化酸败,脂质量越差,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差。
因此常用游离脂肪酸来评价食用油及油料作物品质好坏。
甘油酯:油料作物中所含脂肪酸种类及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也是评价植物油经济价值的指标。
种子中,脂肪酸主要储存在甘油三酯中,甘油三酯中脂肪酸链长度及饱和度组成的变化可以改变植物油的经济价值。
甘油酯与植物的胁迫也直接相关。
甘油磷脂:磷脂是质膜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作为结构分子,而且还作为信号分子,用于跨磷脂双层传递信息。
磷脂响应环境刺激(包括干旱,高温和渗透胁迫),信号脂质(例如磷脂酸,PA和磷酸肌醇)的合成会暂时增加,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植物生理反应。
脂质在植物中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油料作为品质与生长发育。
植物在生物胁迫中的研究思路脂质相对于其他代谢物具有独特性和功能特异性。
脂质成分和丰度可以用来监测植物随时间的变化和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脂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能量稳态、膜结构、细胞信号、转录和翻译调节、细胞与细胞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
生物胁迫的反应,可被脂质记录并迅速反馈出来。
分享一篇文章,来了解植物脂质在生物胁迫中的应用脂质谱显示了水稻对褐飞虱侵染的不同反应研究背景:1.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 BPH)是水稻具破坏性的害虫,造成水稻减产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代谢组学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代谢组学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厅厅;程隽如;曾令湖;于农淇;鄢胜飞;梁莎莎;朱远致;黄健;谭正准;李辉;卢瑛;覃广胜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22()6
【摘要】奶牛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其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清晰并且直观地表征奶牛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全局代谢变化。
代谢组学自2008年首次应用于奶牛后,其在奶牛的生殖生理研究、营养生理学研究、胴体品质和牛奶质量、预测饲料效率、疾病检测的生物标记开发等方面的文献不断出现。
本文通过综述代谢组学在奶牛疾病、营养、繁殖育种和生产管理几个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利用代谢组学开展奶牛的重要经济性状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李厅厅;程隽如;曾令湖;于农淇;鄢胜飞;梁莎莎;朱远致;黄健;谭正准;李辉;卢瑛;覃广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广西)水牛遗传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3
【相关文献】
1.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
2.代谢组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3.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5.代谢组学技术在奶牛生产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6Ο10Ο08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资金项目(20060163004)作者简介:蔡爽(1972Ο),女(满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的研究,Tel .024Ο83282052,E Οmail tengyan@yahoo 1com 。
文章编号:1006Ο2858(2007)07Ο0445Ο06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蔡 爽,孙 博,李发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对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代谢组学在药学各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方法检索归纳相关文献35篇,按照代谢组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方法、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分类综述。
结果代谢组学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研究、新药的研发和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关键词:代谢组学;代谢物;药学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志码:A 代谢组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Nicholson 利用核磁共振(NMR )技术分析大鼠的尿液,发现了其中代谢物与肾损伤的关系的潜在意义[1],1999年文献[2]的作者正式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的概念。
目前代谢组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
1 代谢组学的基本思想111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出现的以定量描述生物体内代谢物多参数动态变化为目标的新兴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生命现象要从系统和整体的层次加以研究。
代谢物组是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总和,为基因表达和代谢形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所有对生物体的影响均可反映在代谢组中。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代谢物质及其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2]。
细胞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的,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研究这种动态平衡,可以揭示细胞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同样任何代谢途径的异常变化也可以反映生命活动的异常,因此定量描述生物体内代谢物动态的多参数变化可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及疾病的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9, 6(2), 19-2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ojfrhttps:///10.12677/ojfr.2019.62003Lipid Metabol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Aquatic Animal ResearchMin Song, Haishen Wen*Fisheries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May 10th, 2019; accepted: May 24th, 2019; published: Jun. 3rd, 2019AbstractThe concep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lipid metabolomics (lipidomic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considered as the mainstream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lipid metabolomics in the field of fish,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fish reproduc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aring of fish parents and the breeding of young and juvenile fish.KeywordsLipid Metabolomics, Fish, Breeding脂质代谢组学及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宋敏,温海深*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19年5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3日摘要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脂质代谢组学(lipidomics)概念、分析方法,认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为目前主流方法。
综述了脂质代谢组学在鱼类领域的研究文献,特别突出了在鱼类繁殖学中的研究进展。
该论文为鱼类亲鱼饲养与仔稚鱼培育提供科学参考。
*通讯作者。
宋敏,温海深关键词脂质代谢组学,鱼类,繁殖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脂质组学也称脂质代谢组学(lipidomics),属于代谢组学(metabonomics)分支。
随着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出现基因组学(gen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代谢组学、蛋白组学(proteomics)等组学领域。
脂质代谢组学概念由Han等(2005)提出[1],应用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分析生物组织样本脂质物质的含量与分布,旨在揭示脂质物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
2. 脂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脂质组学是对生物组织、细胞等整个脂质进行系统性分析得新兴学科,通过对不同生理条件下样本脂质代谢和相关调控机制的比较,解析脂质的功能、含量,进而揭示脂质物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调控机制。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2.1. 薄层色谱法(TIC)通过物质中组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强度的不同,使各类物质在移动相至固定相的过程中,连续进行吸附、解吸附操作,从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主要用于物质的快速分离,具有成本低、自由度大、直观快捷等优点,但需要的样本量较大,且灵敏度有限[2]。
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GC-MS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离的方式将物质击碎为碎片离子,由于离子电荷数和电性不同,在飞行过程中轨迹发生变化,通过对扫描图分析定性物质[3]。
其主要优势在于灵敏度高和抗干扰性强,在分析复杂物质中应用广泛。
根据其二级结构和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三重四极杆质谱(QQQ-MS/MS)、离子阱质谱(IT-MS/MS)、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 MS)等[4]。
GC-MS是目前主流技术。
2.3.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电喷雾电离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高电压喷射将物质形成带点的雾滴,经过加热后形成气相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中,对分子离子进行定性分析。
此类方法具有速度快、定量容易、样品处理简便等有点,但由于前期样品处理简单,往往含有较多杂质[5][6]。
2.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样品经过液相色谱仪分离后,被离子化,进入质量分宋敏,温海深析器。
通过质荷比实现物质分离鉴定的目的;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率高、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但其仪器价格比较昂贵,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3. 脂质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脂质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营养、繁殖、食品、药品等邻域中。
在鱼类研究中主要包括仔稚鱼繁殖、疾病防控、饲料营养、药物残留等方面。
许多学者利用HPLC-MS方法对鱼体内抗菌药物、氯霉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进行研究[7][8][9];徐盼盼等(2017)研究了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脂质水平的影响[10];Höller等利用脂质组学技术对饲料、食品、药品、预混料中生物素含量进行定量研究[11];Falch等(2006)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鳕鱼类生殖腺中磷脂组分进行分析,确定了鱼卵和脾脏分别含有44.8%和36.3%的n-3脂肪酸,鱼卵中PC:PE值和三酰基甘油含量均显著高于脾脏,但脾脏中胆固醇含量是鱼卵的2.4倍[12];Shendge & Pawar (2014)研究了不同成熟期驼背鱼(Notopterus notopterus)生殖腺和肌肉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性腺成熟过程中,性腺脂质含量增加,肌肉脂质含量减少,雌、雄鱼性腺中均有较高的脂质含量[13];李磊等(2018)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繁殖前后性腺中脂质和脂肪酸含量进行研究,鉴定出24种脂肪酸,繁殖钱卵巢中脂质水平显著高于雄性,繁殖后磷脂水平增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14]。
鱼类在性腺发育时会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主要是为生殖细胞提供能源物质,其次也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15]。
生殖细胞中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通过糖异生、糖酵解、脂肪酸代谢、蛋白代谢等途径为机体提供能量。
而脂质物质是胚胎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以磷脂形式储存在卵黄或油球中,为鱼类胚胎发育、孵化和其他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保证。
黄旭雄等(2014)研究表明银鲳(Pampus argenteus) V期卵巢中脂肪水平高达35.7%,其中极性脂肪:中性脂肪为3:7 [16];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繁殖期间性腺和肝脏中总脂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且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达到最低水平[17];河鲈(Perca fluviatilis)在性腺成熟期间二十二碳六烯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增加,且产卵后卵巢中总脂含量明显下降[18];软体动物性腺成熟期精巢中胆固醇和磷脂水平均显著升高,与之不同,卵巢中胆固醇微量增加,磷脂含量显著升高,这可能是由于精巢中脂质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但睾丸随着发育体积增大,需要更多的膜磷脂;而卵黄发生过程中细胞膜数量增加,卵泡细胞增殖并融合,形成一个紧密的上皮细胞网,参与卵黄体的形成[19][20]。
目前对鱼类繁殖营养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不难发现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对大类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很少有将物质定性并从代谢通路的角度去分析响应的机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176110)的资助。
参考文献[1]Han, X., Yang, K., Cheng, H., et al. (2005) Shotgun Lipidomics of Phosphoethanolamine-Containing Lipids in Bio-logical Samples after One-Step in Situ Derivatization.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46, 1548.https:///10.1194/jlr.D500007-JLR200[2]冯雅斌, 杜靓, 温静.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 5(1): 60-63.[3]肖文, 姜红石. MS/MS的原理和GC/MS/MS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27(5): 26-28, 44.[4]陈晓水, 侯宏卫, 边照阳, 等.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的应用研究进展[J]. 质谱学报, 2013, 34(5):308-320.[5]Hou, W.M., Zhou, H., Elisma, F., et al. (2008)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Lipidomics. Briefings in FunctionalGenomics & Proteomics, 7, 395-409.https:///10.1093/bfgp/eln042宋敏,温海深[6]王涛, 钟秀丽, 梅旭荣, 等. 基于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的植物脂质组学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0, 37(10): 1074-1081.[7]Cháferpericás, C., Maquieira, A., Puchades, R., et al. (2010) Multiresidue Determination of Antibiotics in AquacultureFish Samples by HPLC-MS/MS. Aquaculture Research, 41, e217-e225.https:///10.1111/j.1365-2109.2010.02504.x[8]郑萍, 梁艳, 陈聪, 等. HPLC-MS/MS检测鱼肉中氯霉素残留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7): 1520-1522.[9]Rezk, M.R., Riad, S.M., Khattab, F.I., et al. (2015) Multi-Residues Determination of Antimicrobials in Fish Tissues byHPLC-ESI-MS/MS Metho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978-979, 103-110.https:///10.1016/j.jchromb.2014.12.002[10]徐盼盼, 宋悦, 陈娟娟, 等.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研究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的影响[J]. 分析化学, 2017, 45(5):641-647.[11]Höller, U., Wachter, F., Wehrli, C., et al. (2006) Quantification of Biotin in Feed, Food, Tablets, and Premixes UsingHPLC-MS/M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31, 8-16.https:///10.1016/j.jchromb.2005.11.021[12]Falch, E., St Rseth, T.R. and Aursand, M. (2006) Multi-Component Analysis of Marine Lipids in Fish Gonads withEmphasis on Phospholipids Using High Resolution NMR Spectroscopy. Chemistry & Physics of Lipids, 144, 4-16.https:///10.1016/j.chemphyslip.2006.05.001[13]Shendge, A.N. and Pawar, B.A. (2014) Lipid Content of the Gonad and Muscle during the Maturation Cycle in Fresh-water Fish Notopterus notopterus (Palla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India, 17, 237-239.[14]李磊, 杨丹, 亓守冰, 等. 中间球海胆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变化[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33(4): 423-429.[15]高露姣, 施兆鸿, 马春艳, 等. 亲鱼的脂类营养与繁殖性能研究进展[J]. 海洋渔业, 2006, 28(2): 163-166.[16]黄旭雄, 温文, 危立坤, 等. 闽东海域银鲳亲鱼性腺发育后期脂类及脂肪酸蓄积特点[J]. 水产学报, 2014, 38(1):99-108.[17]Uysal, K., Yerlikaya, A., Aksoylar, M.Y., et al. (2006) Variations in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Pikeperch (Sanderlucioperca) Liver with Respect to Gonad Maturation. 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 15, 441-445.https:///10.1111/j.1600-0633.2006.00174.x[18]Blanchard, G., Druart, X. and Kestemont, P. (2005) Lipid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arget Tissues inwild Perca fluviatilis Females in Relation to Hepatic Status and Gonad Maturation.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66, 73-85.https:///10.1111/j.0022-1112.2005.00578.x[19]Blanchier, B. and Boucaud-Camou, E. (1984) Lipids in the Digestive Gland and the Gonad of Immature and MatureSepia officinalis (Mollusca: Cephalopoda). Marine Biology, 80, 39-43.https:///10.1007/BF00393125[20]Fujii, T. (1960) Comparative Bi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Egg-Yolk Proteins of Various Animal Species. Acta Em-bryologiae et Morphologiae Experimentalis, 3, 260-285.1. 打开知网页面/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73-1443,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投稿请点击:/Submission.aspx期刊邮箱:oj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