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合集下载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值 。一部 分学生作文中大话 、 假话 连 篇 ,这是 “ 文德”的缺失 造成的。因
透 一 — ' ● -
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样的事不宜写,原 因是这个弄虚作假行为 ,与我们 社会
价值观 、道德 观格格不入。 ( 三) 指导 学生 明辨 事理 的 习
作。 “ 文章不是无情物 ” 。教师在学 生 习作 中 ,一 定要 引导学 生 明辨事
此 ,在写作 教学 中,进 行德育渗透 。 就是让学生把 自己真实的道德水平 和 能力进行再现的过程 ,就是 让学生进 行德育实践 的过程 。 ( 二)道德素质与写作 能力互 为
因果 , 互相促进 。写作素材来源 于生
于学生形成健 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学习 方式及人生态度 。作文教学 中如果教 师只注重 “ 技术”性的问题 ,而忽视 思想 的教育 ,则学生易养成 自私性 、 排他 性 的个人 主 义意识 和习惯 。反
生对社会进行 观察 。学生在深 入了解
看待生活 、辩证地认识事物 的教育 , 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生活 ,发掘出好 的素材 , 切实提高学生文章中的思想 内涵 ,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 能力 的 提高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 思考 ,二者和谐发展 ,相得益彰 。
用崇高的思想——人与人的忠诚 ;富 于同情心与热忱——去感染学生 ,你 就越能启发他们去进行 自 我教育 与自 我 检查 。 ”教师 在评价 学生 作文 时 , 应用事理 明朗的评价启发学生 自悟 , 在评价中接受教育 ,激发上进心 。当 然, 作 文中的德育教育 , 不仅仅应在 上述几个方面 ,而应渗透 于作文教学 的整个过程,靠持之以恒 , 靠逐步渗
理 , 正确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 情 ”和 “ 理” ,发现学生习作 中流露的情感思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集体主义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道德观、审美观,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写作和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

作文教学既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又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看待和分析客观事物。

关键词:渗透德育原因方法正文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

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学生现状: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中心明确,但立意不高,缺乏高尚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习作的中心思想。

文以立意为主,而“意在笔先”。

文章必须观点正确,中心突出。

要求学生做到:在模仿范文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立意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完《茶花赋》一文的立意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抒发热爱祖国、歌颂劳动人民智慧,学生便能这一立意自拟出《长城赋》、《黄河赋》、《塔河赋》等题目。

把教作文与教作文结合起来,提高立意,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

学生作文立意正确与否要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引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认识。

写作教学的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的德育渗透

奶, 孙女永远 爱你》 的作文——她 出生在一个 重男轻女 的家庭 , 从小她父母就冷 眼相对 , 哥哥也经常欺负她 , 只 有奶奶心疼她 、 呵护她 。在她8 岁那年 , 奶奶永远地离她 而去 了。奶奶虽然去世多年 , 但她 至今还深深地怀念着 奶奶 。作文通过一些 细节 , 描写 出了奶奶对孙女 的疼爱 和孙女对奶奶的无限深情 , 文字简练 , 感情真挚 。 我批改 这 篇作 文时 , 把她 叫到 跟前 , 她说 起往 事 , 不禁潸 然 泪 下。 通过这次作文训 练 , 她重温了人间亲情 , 并把这种感 情升华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 。 要想做 到抒发真情实感 ,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 在命题 时不要人 为地设置表达 障碍 , 尽量为学生 自由抒 发创造条件 。 例如 , 以话题代替命 题 , 尽量避免体裁等诸 多方 面的限制等。 生有话可说 、 学 有话要说 , 就没有必要 去挖 空心思说假话 、 说空话 、 说套话了。
她 的 评中 , 很 多不 “ 有
如意 : 身高不理想 、 容貌丑陋 、 生理疾病 ……这些都不是
“ 文以载道 ”作者 只有在生活 中积 累了对社会人 生 , 的深切体验 , 并产生一种 表达 的冲动 , 能写 出文情并 才 茂的文章来。中学生 写作虽然是训 练 , 但也要强调 写真 事、 说真话 、 抒真情 , 入挖掘 自己的情感体验 , 深 并用恰 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了表达出来 , 学生必 然对这 种体 验作一番深层次的思考 ,这样 就可以在写作 的同时 , 完 成作者思想感 情 的升华 ; 要抒发 真情实感 , 学生就 必须 去调用 自己的生活经验 , 这就促使他 们 自觉 地去观察生
1 0 中学教学参考f 上旬) 2 1. 总第 7 期 0 01 2 0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德。

本文将讨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个人发展。

德育理念与目标德育渗透是指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通过语文研究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能力为目标。

实施策略1. 选材与案例分析选择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行为和冲突来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课堂讨论与辩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听取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道德伦理问题供学生进行辩论,激发思考和讨论的热情。

3. 作文写作与反思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教师应给予详细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和道德思维能力。

4. 课外活动与社区参与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社会福利机构、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对社会贡献和帮助他人。

效果评估与改进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渗透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作业表现以及与同学的互动等来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选材、课堂讨论、作文写作和课外活动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显得尤其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更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可围绕以下途径进行:一、学生在积累材料中渗透德育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进行材料积累。

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学生通过阅读书报收集材料既有来自课内的学习,也有来自课外阅读获取的。

因此,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

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令人钦佩。

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时,独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

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了解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三个代表”等等。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这样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他们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他们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基本功,不会观察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作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一、在审题中,扣准题眼,确定德育导向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

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次习作中,我紧扣题眼“难忘”确定德育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事是“难忘”的事?学生思考后回答:“1.‘难忘’的事,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而是总也忘不了的印象深的事。

2.必须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好事。

3.写坏事也可以,从一件坏事中吸取教训,也是难忘的。

”让学生清楚“难忘的事”并没有具体规定写什么类型的事,但这件事不可以是平平淡淡的小事,一定是要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了烙印,给了你心灵上的启迪。

写这件事的目的,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文化修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

一、注重师生情感沟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亲和的语言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交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教育修养,树立正直诚信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话题的设置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丰富道德情感的篇章,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启示,学会关爱、宽容、感恩等。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关于人生哲理、道德情感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人情世故等,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

三、注重写作中的德育引导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进行德育引导的最佳时机之一。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道德情感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培养出学生的感恩之情、责任担当等美好品质。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人生情感。

四、注重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语文文化节、德育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社会的温暖与艰辛,增强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情。

五、注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渠道,家校合作是进行德育的关键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渗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选材有导向。

语文教材的选取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

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可以注重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家庭、友情、劳动、诚信等主题的文章,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运用教材的需求导向。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实用性德育。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励志的作文,让他们通过写作的过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口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表演一些情景剧,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体验正确的价值观。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诵读古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还可以设立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故事讲述会等,让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学科交叉融合。

语文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联系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伟大事迹;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联系科学、社会等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包括选材有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教材的需求导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科交叉融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要]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阅读优秀文章、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教师恰当给学生作文打分、写好学生作文评语、作文训练与个别引导相结合。

[关键词]德育作文原因方法
一、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文为心声”,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

1.学生现状:现在有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中心明确,但文章立意不高。

原因是学生境界不高,缺少优美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一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我的第一任老师是我的妈妈,她在生活上无私的关心我、帮助我,在思想上教育我。

她教我为人不要太老实,因为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文章的文笔、审题都很好,但在思想教育这一节的选材上就还有待推敲,原因是文章立意不高。

小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
样的事例,这应该是小作者的真情抒发,妈妈确实是这样教的。

但这样教到底好不好,毛泽东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能不能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

有的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这些学生如果不加强德育教育,不教会他们为人,他们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

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

2.时代需要:江泽民站在历史的新时期,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局党委的“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报告都时刻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3.考试要求: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要求思想感情积极健康,文章中没有违法乱纪的思想和腐朽堕落的情绪出现。

发展等级中规定“深刻透彻”,要求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要求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要求学生写作时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总之:不管是为了考试,为了中考、高考有一个好分数,还是为了做人,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还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联系起来。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 阅读优秀文章
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

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大气”文章,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

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这样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他们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他们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2.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

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基本功,不会观察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

不会分析的人,一定不会将观察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
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真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

3.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观察和感受是攫取生活材料的两个阶段,而感悟则是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

换句话说,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

从“从校门进入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第二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如果没有德是不可能悟出的。

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思想上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能和哲理。

4.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

作文,应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因此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

”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第一,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

作文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提倡写真情实感,是一个文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做人的问题。

第二,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
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

我们指导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思想,因而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真实地反应了他们许多思想问题。

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情感愈是真实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5.教师恰当给学生作文打分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教师是有责任的。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写了积极进取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通常给学生打高分,因此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捡钱包、送老人回家;只要学生写一些优美的句子,哪怕是堆砌词语,也给学生打高分。

相反学生暴露了思想的弱点,正如学生现状中所说,教师就因学生思想不健康而将作文定为不及格。

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不再写真情实感,而好写空话、套话、假话。

正由于教师长期有意无意的误导,造成了现在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不要因一时的喜好,随意给分,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了教学生做人。

6.写好学生作文评语
“爱”就是教师用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

《心愿》一文中,一学生诉说家庭的苦恼,父母不是忙于生意就是吵架,他不希望钱,倒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

老师就写上“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

挺起腰来和不幸抗争。

”另一个学生在《心愿》中写到:我想有一个家,父亲去世,母亲外地打工,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家。

他怨父亲,撇下他们母子俩离去,他怨母亲,忍心将他一人留下。

“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还是要长大,还是要读书。

要这个家明天更美好,只有发奋读书,只有孝顺母亲。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

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

”评语应充满人文性,要体现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

总之,作为一个学生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消遣,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也为了完善个人素质,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德育。

(作者单位: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