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文化-军事刑律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1.了解先秦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
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感受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历史解释)3.了解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和古蜀文明,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明成就的辉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4.体会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诗歌成就,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依据史料并研读教材,归纳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
领域时期成就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西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历法夏朝相传有了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2.扁鹊的医术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战国时期问世的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1)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著作:《黄帝内经》。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观察右侧史料,比较两种文字的不同。
分析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什么意义。
(1)文字时期载体记载内容甲骨文商朝龟甲、兽骨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金文商周青铜器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2)意义: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主要用途是什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哪些文物?有什么意义?(1)特点:制作工艺高超,数量多,种类丰富。
(2)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3)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及意义:出土文物意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联系三、《诗经》和“楚辞”1.《诗经》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地位是什么?对历史研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内容: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9月6日“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展。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尤为擅长楷书和行书,其行书代表作《洛神赋》正在此次特展之列,这幅作品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秀媚,笔画稍肥,却无臃肿疲软之态,尽显清利刚劲之姿。
据上述信息和书法常识判断,下面四幅作品中属于赵孟頫《洛神赋》的一项是()A. B.C. D.【答案】 B【解析】【分析】赵孟頫是楷书大家,四幅书法作品中,只有B项是楷书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
明确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浅谈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

文化长廊浅谈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苑洋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摘 要: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的古老文化之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是非常广泛的。
汉语文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国,逐步的扩展到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由于经济上的频繁往来,政治上的友好相处,促进了文化上的进一步交流,自古以来,从越南作为中古领土的一部分到现在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文化都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本文通过简单的分析越南语言文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语言文字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探讨并阐述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汉字;越南语言;影响作者简介:苑洋(1988-),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硕士,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50-02人类最初是通过使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的,直到发展到后来,语言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让沟通变得更为顺畅。
语言文字演变到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汉语汉文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同时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南在语言文字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越南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阶段在古代,战争是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间是有差异性的。
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动,语言文字不统一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此类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六单元 古代世界的帝国》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六单元古代世界的帝国》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古代世界的帝国大多建立在强大的军队和中央集权的基础之上,以下哪位帝国的建立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A. 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B. 古埃及的法老C.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D. 罗马帝国的屋大维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希腊文化传播到亚洲的过程被称为“______”,这一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雅典民主化运动B. 希腊化进程C. 丝绸之路D. 巴比伦文明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哪位人物通过军事政变成为了实际上的独裁者,从而结束了共和制,开启了罗马帝国时代?A. 凯撒大帝B. 屋大维C. 克拉苏D. 庞培4、古代波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遇到了哪一支军队的顽强抵抗,导致其扩张计划受阻?A. 希腊城邦联军B. 罗马军团C. 印度孔雀王朝D. 西班牙王国5、题干:《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其中规定了一系列关于民事、刑事和宗教的法律,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 它体现了古巴比伦社会等级的森严C. 它的制定者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D. 它规定了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专政6、题干: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马其顿帝国的杰出国王,他的东征不仅扩张了帝国的版图,也对被征服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他东征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B. 他的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C. 他的东征使得希腊文化在东方地区得以广泛传播D. 他的东征导致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7、下列古代帝国中,哪一个是以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而闻名的?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大帝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8、古印度摩享佐·达罗在哪个古代帝国时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A、阿拉摩帝国B、迦腻色迦王帝国C、波斯帝国D、哈拉帕文明最兴盛时期9、题干: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将原本 Greek 文化与东方文化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的中心是:A. 巴比伦B. 希腊C. 拉丁D. 印度 10、题干: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完整成文法典C. 汉谟拉比法典对后来欧洲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D. 汉谟拉比法典仅收录了民事法律,未涉及刑事法律11、下列哪个帝国是通过海上扩张而建立起来的?A. 波斯帝国B. 亚述帝国C. 罗马帝国D. 加洛林帝国12、在古代世界中,哪一个帝国因其法律体系而闻名,并对其后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 拜占庭帝国B. 马其顿帝国C. 印度孔雀王朝D. 罗马帝国13、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期间,他攻占的下列哪个城市被认为是他的东征达到了顶峰?A. 巴比伦B. 阿尔忒米斯神庙C. 罗得岛D. 埃及14、罗马帝国在其历史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项制度是:A. 雅典民主制B. 奥古斯都改革C.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D. 查士丁尼法典15、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哪一文明的重要法律文献?A、古埃及B、古代印度C、古巴比伦D、古希腊16、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大帝来自哪个古希腊城邦?A、雅典B、斯巴达C、科林斯D、马其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以下四幅图分别展现了不同时期和文明中的军事制度特点。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汉字的起源与性质、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演化规律及其记载的有关历史文化常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现代规范文字,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义,掌握容易写错、读错、用错、解错的汉字的原因及纠错方法,提升阅读与理解文献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2.教学任务“汉字溯源”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性认识出发,介绍汉字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会分析汉字并能通过分析汉字解决古文献阅读、文字书写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汉字概说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汉的性质、特点与基本职能。
2.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1.汉字的基本性质——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①外形方面的属性:二维平面方块型②职能方面的属性:主要是单音节语素,有时也用来记录某个无意义的音节。
③结构方面的属性:表意是汉字构形的主体。
此外,还有示音和区别(通常称为记号)构件。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汉字是依附于汉语的文字:①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是先有某种语言的存在。
②无论是哪种文字都必须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文字的特点必须适合语言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发展制约。
3.汉字的作用①是扩大汉语交际作用最重要的辅助工具②是一种社会现象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有很强的人文性本章重点:表意文字说;汉字的特点本章难点:汉字的性质本章参考文献:《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方有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年1 月《汉字的表意性和汉字简化》,曹先擢,《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7 页《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长城出版社,2000 年7 月《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书海出版社,2001年8月《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王伯熙,《中国语文》1984 年2 期108《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99 年版《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1992《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论汉字的记录职能》,李运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期。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人们已经
历法逐渐完备, 把一年分
一年分为12个 月,大月30天,
为二十四
小月29天,闰干支纪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思考:制定历法、测定出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百家争鸣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历法和医学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 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何尊及铭文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 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 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历史价值: 青铜器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实物史料。 铭文是文献史料。 二重证据法: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3.三星堆遗址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玉璋
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②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成为王 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地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簋
爵
斧
编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4)文字: 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内容丰富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讲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一、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美国在世界各地建有300多个军事基地,在全球各地实行军事力量“前沿存在”,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干涉其内政。
2.自卫型: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联盟型:4.中立型:主要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统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
♦我国的国防类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我们采取自卫型国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国防的根本宗旨。
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
基础:经济实力支柱:国防实力灵魂:民族凝聚力战争潜力: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心理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二、中国国防历史(一)中国古代国防1.古代的兵制建设兵制,即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便于帝王控制的统帅指挥系统;2>常备军按任务或武器编组,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3>建立武库、粮储和运输制度,主要武器和军需品由国家监制和供给;4>因势采用征兵制、募兵制和世兵制等兵役制度。
《中国法制史》考点及基本知识总结

提纲第一讲绪论第二讲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第四讲中国古代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五讲中国古代的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第七讲中华法系第八讲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转型绪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价值与研究方法推荐书目法律史学家简介中国法制史资料第一讲绪论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1、古代含义(1)法律、法令《礼记.月令》:“是月也,命有司。
修法制,善囹圄,具桎梏,止奸邪。
”《商君书.君臣》“法制明则民畏刑。
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
”(2)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韩非子.饰邪》“慈恩听,则法制毁。
”法制的现代含义有四法律制度法律和制度(3)法制的16字方针法制-法治中国史法制中的“法制”是指广义的含义。
2、“史”时间通史断代史内容通史专史本课程涉及的断代史和专史3、研究对象近代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1904年)陈顾远《中国法制史》(1933年)现代上世纪50、60年代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张晋藩先生1980年的一篇文章“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专著的设想”中国法制史研究我国进入级阶社会以后,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实质、内容、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9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扩展了研究范围归结起来可为三方面:制度思想文化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价值及研究方法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价值:研究方法特殊性变异性传统性三、中国法制史推荐书目近代1.《中国法制史》陈顾远2.《中国法律发达史》杨鸿烈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4.《历代刑法考》沈家本5.《九朝律考》程树德6.《唐律疏议》、《大清律例》7.《唐明律合编》现代1.《中国法制通史》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法制史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张晋藩著,中国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国法制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5.《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箙,弓,矢,箭,族,張弛
箙,裝箭的筒形器。 弓,一种帶弦,一种不帶弦。 箭,《說文》:箭,矢竹也。 《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鍭
,關西曰箭。郭璞註:箭,竹名,因以爲號。 《字統》:大身大葉曰竹,小身大葉曰箭。 族,箭頭。古代箭的存放,都是以固定的數量捆束
在一起。《詩經》: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禮記》鄭玄注:弓弩久張則絕其力,久弛之則失
執、圉、報
幸,所以驚人也。从大从������。一曰大聲也 。凡幸之屬皆从幸。一曰讀若瓠。一曰俗 語以盜不止爲幸,幸讀若籋。
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 圉yǔ,囹圄,所以拘罪人。从幸从囗。一
曰圉,垂也。一曰圉人,掌馬者。
報,當罪人也。从幸从������。������,服罪也。 ������jū,窮理罪人也。从幸从人从言,竹聲。
禽,像畢,捕鳥獸的狩獵工具,下有長柄, 上像網。后加聲符“今”。
《說文》:禽,走獸縂名也。 獸,《說文》:守備也。這種狩獵工具和方
法只是捕捉四足工具,或與陷阱配合使用。 獸與狩實為一字。
干,單
同一字 像前有杈頭的木棒,捕獲野獸的工具。 戰 獸(狩),從單從犬。
焚,田
以火燒林。《說文》:燒田也。即焚燒叢林 以狩獵。
食之。 館,后起字。
兵、戒、戈、戟、戍
兵,從斤從廾。斤砍伐工具,既是勞動工具 也是作戰武器。
《荀子·議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 已矣。
戒,手持戈。 戟,《說文》:有枝兵也。 戍,守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戉鉞,戊,戎,戚
《說文》:大斧也。 《虢季子白盤》:賜用戉,用征蠻方。 《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然後征。賜鉄戉
旋、旅、旗、旌
旋,從㫃 從足。
法
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觸不 直者;去之,从去。
������,解������,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 ,令觸不直。象形,从豸省。凡������之屬皆从 ������。
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 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
下,苑何忌取其耳。 《說文》:馘聝,軍戰斷耳也。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獻俘授聝。
戰
從單從戈 單同干 干戈相向。 《說文》:戰,斗也。
守衛 圍攻 同理:受
韋、圍、衛
或、域、國
由或分化出域和國
檄
傳達軍情的文書。 從木,用木片。 板檄。 合檄。
汉字与文化-军事刑律.ppt
軍
從車從包省 《說文》:軍,環圍也。四千人爲軍。 朱芳圃《殷周文字譯叢》:古者車戰,止則
以車自圍。 駐扎 轅門:古代軍營以兵車圍成一圈之後,在出
入処仰起兩兵車,使其車轅相向,故稱“轅門” 。《周禮》鄭玄注:仰車以其轅表門。
師、官、館
������,一說山,一說臀,一說馬鞍。 帀,周也。 官,館舍。《管子》:上收而養之疾管而衣
其体。
矛、盾
矛,《周禮》:刺兵。 盾:遁也,避刃以隱遁。
甲,冑,介
甲,《說文》: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 從木戴孚甲之象。《釋名》:甲,孚甲也。 萬物解孚甲而生。
《釋名·釋兵》:甲,似物有孚甲以自禦也。 胄,《說文》:兜鍪也。一從頭盔從革,一
從頭盔從目。
畢,禽擒,獸(狩)
畢,從田從畢。田表畢的用途,狩獵。上像 網,下像長柄。
《甲骨文合集》:翌戊午焚,擒? 田,像圍獵的陣容。進入農業社會,狩獵與
農耕緊密配合。先火田獲獸,而後就勢耕种 。
取,馘
取,《說文》:取,捕取也。 《詩經·豳風·七月》:“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 《周禮·夏官·大司馬》: 大獸公之,小獸私
之,獲者取左耳。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林雍羞為顔鳴右,
,然後殺。 戊,兵器。郭認爲是戚之古文。 戎,從甲從戈。 戚,斧類兵器,比鉞小。《說文》:戉也。
殳
《說文》: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 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
(《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五兵者,戈、殳、 戟、酋矛、夷矛”
漢人訓釋多曰殳無刃。 《詩經·衛風·伯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21件殳。 中国古代一种用于撞击的长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