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图(新)

合集下载

最新练习题(三元相图)

最新练习题(三元相图)
(5) 画出AB边上的二元系统 相图。
(1)在图上划分副三角形,用箭头表示各条界线上温度下 降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2) 判断化合物D、M的性质;
(3) 写出各三元无变 量点的性质及其对应的 平衡关系式; (4) 写出组成点G在完 全平衡条件下的冷却结 晶过程。
◆图中为一个具有三个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根据相图回 答问题:
(3)分别将组成为5和组 成为6 的物系,在平衡 的条件下加热到完全熔 融,说明其固液相组成 的变化途径。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化合物S1、S2的性质; (2)在图中划分分三元系统及用箭头指示出各界线的温度 下降方向及性质。
(3)指出各无变量点的 性质并写出各点的平衡 关系。
(4)指出1、3组成的熔 体的冷却结晶过程,并 总结判断结晶产物和结 晶过程结束点的规律;
◆ A-B-C三元相图如图所示。
(1) 判断化合物N(AmBn) 的性质;
(2) 标出边界曲线的温降 方向及性质; (3) 指出无变量点的性质, 并说明在无变量点温度下 系统所发生的相变化 (4) 分析点1,2的结晶路 程。
(1) 判断化合物N(AmBn) 的性质;
(2) 标出边界曲线的温降 方向及性质; (3) 指出无变量点的性质, 并说明在无变量点温度下
系统所发生的相变化
(4) 分析点1,2的结晶路 程。
◆如图是A-B-C三元系统相图,根据相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划分副三角形,用箭头表示各条界线上温度 下降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2) 判断化合物D、M的性质;
(3) 写出各三元无变量点 的性质及其对应的平衡关系 式;
(4) 写出组成点G在完全 平衡条件下的冷却结晶过程。
(5)计算熔体1结晶结束时各相百分含量,若在第三次结晶过程 开始前将其急冷却(这时液相凝固成为玻璃相),各相的百分 含量又如何?(用线段表示即可)

化工分离第三章-6解读

化工分离第三章-6解读
s p2 r1 代入 s p1 r2

pis f (T )

x1 x2 1
解方程, 若有解即有恒沸
2019/4/16
B 求给定压力下的恒沸组成与恒沸温度
设恒沸温度 T
查出 计算出
p
s i
解方程①
xi
s p i ri xi P
No
调整
2019/4/16
例3—6 已知P=86.659kPa,求共沸时x、T。
在恒沸剂回收塔中,应与其它 物料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差异。
2019/4/16
(4)用量少,气化潜热小;
(5)不与进料中组分起化学反应; (6)无腐蚀、无毒、价廉易得 。
3、恒沸精馏的举例与计算 相图分析 三组分体系的相图
2019/4/16
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三组分体系相图类型
因为 C 3, f 3 2 -Φ 当 Φ 1, f 4 ,无法用三维空间表 示相图。
FxMS S 1 - xMS
FxFA MxMA
FxFB MxMB
FxFA xMA F S FxFB xMB F S
恒沸剂不混入塔釜液,
适宜的恒沸剂量
被分离的恒沸组分 A 完全和 恒沸剂形成恒沸物而蒸出
2019/4/16
恒沸剂适量
恒沸剂过量
恒沸剂不足
2019/4/16
由杠杆定律
2019/4/16
氯仿 61.2℃
二元共沸物 64.5℃
二硫化碳 46.25℃
二元共沸物 39.3℃
丙酮 56.4℃
恒沸剂用量的计算
利用三角相图 + 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M=F+S 组分 S 的衡算式:

5. 固态相变

5. 固态相变
2
α
∂ G ≠ ∂p 2 T
2
β
T
∂ G ∂ G ≠ ∂T∂p ∂T∂p
2 2
α
β
由于
cp ∂ 2G ∂S 2 = − =− ∂T T p ∂T p
迁移使点阵发生改组。马氏体转变 固态相变不一定都属于单纯的扩散型或非扩散 型。
3. 按相变方式分类 有核相变和无核相变
有核相变:有形核阶段, (1)有核相变:有形核阶段,新相核心可均匀形 也可择优形成。大多数固态相变属于此类。 成,也可择优形成。大多数固态相变属于此类。 (2)无核相变:无形核阶段,通过扩散偏聚的方 无核相变:无形核阶段, 式进行。以成分起伏作为开端, 式进行。以成分起伏作为开端,新旧相间无明显界 如调幅分解。 面,如调幅分解。
第五章
固态相变
第一节
总论
固态相变的定义:
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在温度、压力、成分改 变时所发生的转变统称为固态相变。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
驱动力: 大多数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完 成的,驱动力是新相和母相的自由焓之差。 阻力: 界面能和应变能。
1. 相界面
a) 共格界面
b) 半共格界面
c) 非共格界面
晶粒1 晶粒2
新相
非共格界面 晶界
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晶界形核示意图
四、晶核的长大 1. 晶核长大的方式 “平民式”散漫无序位移 非协同型长大 “军队式”有序位移 协同型长大 2. 晶核长大类型
• 成分不变协同型长大 • 成分不变非协同型长大 • 成分改变协同型长大 • 成分改变非协同型长大 前两类无需溶质原子扩散,长大速度仅与界面点 阵重构过程有关,故晶核长大速度很快。

正戊醇-乙酸-水三元液-液相图实验新方法研究

正戊醇-乙酸-水三元液-液相图实验新方法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8 — 1 1
气 相色谱 仪定量 分析 各相 的组 分及 含 量Ⅲ 1 , 然后 绘 制
相图 , 程 比较 麻
烦, 加 之一般 院校 配备 的气 相 色谱 仪 数量 有 限 , 因此 ,

蓦 ~ 蠹 一
幽 叽
n e { 1 ; n 蛳

三元相 图 常用 于液一 液 萃 取操 作 中各 区萃 取 条 件
的确 定 , 因此在 大学物 理化学 实验课 程 中 , 绘制 三组 分
系含有 较多 的环境 污染 物如苯 、 甲苯 等 , 该类 物质 毒性
C N1 1 — — 2 0 3 4 / T
Ex p e r i me n t a l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na g e me n t
Vo 1 . 3 0 No . 5 Ma y .2 01 3
正戊醇. 乙酸 水 三 元 液. 液 相 图 实验新 方 法研 究
吴梅 芬 ,许新 华 ,王晓 岗
( 同济 大 学 化 学 系 , 上海 2 0 0 0 9 2 )
础 ~ 一 . 一 ~ 至 ~ 一 . 一 ~ _ 基 ~ 一 ~ 一 一 ~ ~
一 一 T ~ 岫 ~ 删 甜 一 一 _ 一 墓


要: 介 绍 了 正 戊 醇一 乙 酸一 水三元液一 液相 图实验 的原理及 方法 , 采 用 浊 点 滴 定 法 测 定 各 组 分 的 溶 解 度 曲
萃取 、 溶 液改性 等研究 领域 方面 的应用 。 目前 国内实验教 材 中三元相 图 的研 究体 系主 要有
往往 与操 作者 的作 图技 巧有 关 , 学 生 在 数据 处 理 中 对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简称元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包括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组织: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的相相互结合而成的综合体。

固溶体:组元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固溶体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相互溶解形成的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其中一种组元相同的固相。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表象点:位于相图中,并能表示合金成分、温度的点称表象点。

吉布斯相律:相律是表示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相律可用下式表示: f = c -p +2 当系统的压力为常数时,则为: f = c-p + 1式中,c 系统的组元数,p 平衡条件下系统中相数, f 为自由度数。

自由度:是指在保持合金系中相的数目不变的条件下,合金系中可以独立改变的影响合金状态因素的数目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这种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异分结晶:固溶体结晶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与母相成分不同,这种结晶也称为选择结晶。

同分结晶: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枝晶偏析:生成固体的成分不均匀-偏析,快速冷却时在一个晶粒内部先后结晶的成分有差别,所以称为晶内偏析,金属的晶体往往以树枝晶方式生长,偏析的分布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枝晶成分有差别,因此又称枝晶偏析区域偏析:固溶体不平衡结晶时造成的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宏观偏析或区域偏析。

伪共晶:这种非共晶成分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伪共晶。

成分过冷:在正温度梯度下,纯金属的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负温度梯度时,树枝状生长。

而固溶体结晶时,即使温度梯度是正值,也经常出现树枝状生长和胞状生长的情况,这是由于凝固过程中,成分是在不断的变化,溶质元素重新分配,在液固界面处形成溶质浓度梯度,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均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产生了所谓成分过冷的现象。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位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形核: (1)新相在位错线上形核,可借形核处位错消失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作 为相变驱动力,以降低形核功; (2)新相形核时位错并不消失,而是依附于新相界面上构成半共格界面 上的位错部分,以补偿错配,从而降低应变能,使形核功降低; (3)溶质原子在位错线上偏聚,使溶质含量增高,便于满足新相形成时 所需的成分条件,使新相晶核易于形成。 (4)位错线可作为扩散的短路通道,降低扩散激活能,加速形核过程; (5)位错可以分解形成由两个分位错与其间的层错组成的扩散位错,使 其层错部分作为新相的核胚而有利于形核。
两种观点
母相不断地以非协同方式向新相中转移,界面便沿其法向推进,从而 使新相逐渐长大;
在非共格界面的微观区域中,也可能呈现台阶状结构。这种台阶平面 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台阶高度约相当于一个原子层,通过原子从 母相台阶端部想新相台阶上转移,便使新相台阶发生侧向移动,从而 引起界面推进,使新相长大。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精确反映 各类固态相变速度与温度之间关 系式的数学表达式。在实际工作 中,通常采用一些物理方法测出 在不同温度下从转变开始到转变 不同量,以至转变终了时所需的 时间,做出“温度—时间—转变量 ”曲线,即等温转变曲线(TTT曲 线)。
新相几何形状对比容差应变能的影响
1、共格界面
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的结点上,即两相界 面上的原子排列匹配,界面上的原子为两相所共 有。
只有对称孪晶界才是理想的 共格界面。
两相点阵总是有一定差别, 或者是点阵结构不同,或者 点阵参数不同,因此两相界 面要完全共格,在界面附近 就必须产生弹性应变。
弹性应变能的大小取决于两相界面上原子间距的相对差值 ,即错配度:
3、晶界
大角晶界具有高的界面能,在晶界形核时可使界面能释放出来作为相 变驱动力,以降低形核功。因此,晶界是固态相变时形核的重要基地 。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阵点:晶体中的质点抽象位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

2.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3.空间格子:用来描述空间点阵的三维几何格架。

4.简单晶胞:只有在平行六面体每个顶角上有一阵点的晶胞。

5.复杂晶胞:除在顶角外,在体心、面心或底心上有阵点。

6等同点:晶体结构中物质环境和几何环境完全相同的点。

7.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0.单相合金:有一种相组成的合金。

11.多相合金:由几种不同的相组成的合金。

12.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位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融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13.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14.中间相的分类: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按固溶度分类: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各组元原子分布的规律性分类: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15.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的固溶体。

16.极限电子浓度: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数值接近位1.4。

17.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18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 x/r M<0.59时,形成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的相。

19.间隙化合物:当r x/r 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的相。

第六章相平衡

第六章相平衡

第六章相平衡内容提要:本章系统阐述相图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介绍了相图在无机非金属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硅酸盐系统中的组分、相及相律: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的总和称为相。

组元——系统中每一个能单独分离出来并独立存在的化学均匀物质称为物种或组元。

独立组元数——决定一个相平衡系统的成分所必需的最少物种(组元)数成为独立组元数。

独立组元数=物种数-独立化学平衡关系式数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而不引起旧相消失或新相产生的独立变数称为自由度。

相律数学式为:-F+=PnC式中P——系统平衡时的相数;F——独立可变数的数目即自由度;C——独立组元数即组分数;n——外界因素的独立变量。

如果外界因素只有温度和压力影响时,相律关系式为2F,对于凝聚体C+-=P系(不考虑压力)相律为:1+FC=P-凝聚系统相图测定方法:1、淬冷法(静态法)在高温充分保温的试样迅速掉入淬冷容器,然后用X射线、电子显微镜等对试样进行物相鉴定。

当试验点足够多,温度与组成间隔小时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这是凝聚系统相图测定的主要方法,缺点是工作量相当大。

2、热分析法(动态法)冷却曲线法系通过测定系统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曲线、并通过曲线的连续、转折或水平段出现的温度来确定相变化。

差热曲线法试用于相变热效应小的试样,其原理是将被测试样及惰性参比物放在相同热环境中,以相同速率升温,当试样有相变而产生热效应时与参比物之间产生的温差用差热电偶检测,根据差热曲线峰或谷的位置判断试样发生的相变温度。

三元系统相平衡基本原理:组成表示法:用等边三角形表示三元系统中各组成相对含量,此三角形称为组成三角形或浓度三角形。

等含量规则:平行于浓度三角形某一边的直线上的各点,都含有等量的对面顶点组元。

等比例规则:浓度三角形一顶点和对边上任一点的连线上各点的体系中其它两个组元的含量比值不变。

背向规则:如果从三个组元的混合物中不断取走C组元,那么这个系统的组成点将沿通过C的射线并朝着背离C的方向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25 亚金属初晶16%Sb的 Pb-Sb合金初晶(100×)
2.共晶体的组织形态
共晶体的组织有多种形态。共晶体是两相混合物, 影响其组织形态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组成相的 基本性质。
2.合金(2)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合金室温组织:(α+β) 组成相:α和β相
图6-19 共晶合金组织的形态
3. 合金(3)的结晶过程
合金室温组织:α+二次β+(α+β) 组成相:α、β
图6-21 亚共晶合金组织
3.合金(3)的结晶过程
合金的组成相为α 和β ,它们的相对质量为:
ω ( ) ω ( ) x3 g 100% fg fx3 100% fg
图6-1 Cu-Ni合金相图
6.3.2 平衡结晶过程分析
b点合金结晶过程: 1点以上:液相L 1-2: L 2点:全部结晶为α 2-3:α 降温 其他成分合金的结晶 过程与其类似。
图6-4 匀晶相图合金的结晶过程
匀晶结晶的特点:
(1)固溶体结晶也包括生核与长大过 程。形态主要是胞状晶和树枝晶 , 而且更趋于呈树枝状。 (2)固溶体结晶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进 行,即为一个变温结晶过程。 (3)在两相区,温度一定时,相的成 分是确定的,两相的质量也是一 定的。随着温度的下降,液相成 分沿液相线变化,固相成分沿固 相线变化 , 两相的质量也发生相 应变化。
图6-5 固溶体的组织形态示意图
6.3.3 非平衡结晶过程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冷却较快,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扩散过程来不及进 行,使结晶过程偏离平衡状态。
非平衡结晶的特点:
( 1 )固相平均成分线和液 相平均成分线将偏离平 衡相图中的液相线和固 相线。 ( 2 )先结晶的部分总是富 含高熔点组元( Ni ) , 后结晶的部分富含低熔 点组元(Cu)。 ( 3 )非平衡结晶总是导致 结晶结束温度低于平衡 结晶时的结束温度。
6 相图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小结 相图基本概念 相律和杠杆定律 二元匀晶相图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元包晶相图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相图基本类型小结 二元相图的分析 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铁碳合金相图
6.1 相图基本概念
6.1.1 相图
材料性能决定于其内部的组织,而组织又由相 组成。材料中相的状态是其组织的基础。 材料的相状态由其成分和所处温度来决定。相 图就是反映材料在平衡状态下相状态与成分和温度 关系的图形。 相图不仅反映了不同成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所 存在的相及其相平衡关系,而且反映了温度变化时 的相变过程及组织形成的规律。 本章仅研究二元相图。
6.1.2 相图的表示方法
二元相图可用温度成分坐标系的平面图形 来表示。以纵坐标表示 温度,横坐标表示材料 成分。
温度 — 成分坐标系 中的任一点称为表象点 , 代表某一合金在某一温 度下所处的相状态。
图6-1 Cu-Ni合金相图
6.1.3 相图的建立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热分析法、金相法等。以铜镍合 金系为例用热分析法建立相图的过程: (1)配制系列成分的铜镍合金。 (2)测出每个合金的冷却曲线,找出各冷却曲线上临界 点(转折点或平台)的温度。 (3) 画出温度 - 成分坐标系,在各合金成分垂线上标出 临界点温度。 (4)将具有相同意义的点连接成线,标明各区域内所存 在的相,即得到Cu-Ni合金相图。
建立相图的示意图
图6-2 建立Cu-Ni相图的示意图
6.2 相律和杠杆定律
6.2.1 相律
相律是表示材料在平衡条件下,系统 的自由度数f与组元数c和平衡相数p三者之 间关系的定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 = c-p+1 自由度:在保持平衡相数不变的条件 下 , 影响相状态的内外部因素中可独立发 生变动的数目。
图6-7 Cu-Ni合金的显微组织 (a)铸造组织;(b)退火组织
枝晶偏析影响因素 (1)冷却速度(冷速)愈大,扩散进行愈 不充分,偏析程度愈大。
(2)相图的结晶范围愈大,偏析成分的 范围愈大。 消除偏析的方法:扩散退火
6.3.4 成分过冷与晶体长大形态
1. 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在固溶体合金结晶过程中,液相溶质 分布发生变化,若溶质不能通过对流扩散达到均 匀化,因而在固液界面处的液相有溶质的富集。 由于合金的结晶温度是由合金的成分决定的,因 而液相中溶质分布的变化将引起结晶温度的变化 ,这时的过冷是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两个 因素共同决定的,称为成分过冷。
1. 初晶的组织形态
如果初晶是金属相有粗糙界面,如固溶体一般呈树枝 状,在金相显微镜下截断的枝晶断面为椭圆形,如图6-24。 如果初晶为非金属性质的光滑界面时,一般多有规则 的外形,在显微镜下常见有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等, 图6-25为呈多边形的初晶。
图6-24 6%Sb的Pb-Sb 合金初晶(100×)
6.4.1 相图分析
液相线 adb, 固相线 acdeb, 固溶线 cf 和eg 有三个单相区液相 L,α 和β 。三个 两相区: L+α 、L+β 和 α +β 。水平线 cde 为三相共存线,亦为共晶反应线, 合金在此线对应的温度发生共晶反应, 自液相L同时析出两个固溶体,即
图6-16 Pb-Sn合金相图
相律的应用 相律: f = c-p+1 对二元系,c=2,则f=3-p,可知:
p=3, f =0,平衡相最多为3; p=3,f =0, 温度、相成分一定; p=2,f =1, 温度或相的成分可变,但只有一个
独立变量; p=1,f =2,温度和相成分均可独立改变。
6.2.2 杠杆定律
杠杆定律是分析相图的重要工 具,可用来确定两相平衡时两平衡相 的成分和相对量 , 也可确定最后形成 的组织中两相的相对量以及组织的相 对量。
4.合金(4)的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与亚共晶合金相
似,也包括匀晶反应、共晶反 应和二次结晶三个转变阶段。 不同之处是初生相为 β 固溶体,
二次结晶过程为:
II
所 以 室 温 组 织 为 β +α II+(α +β ) 。 图 6 - 22 为 过 共晶合金组织。图中白色树枝 状组织为 β ,其上少量的黑点 为α II,其余为共晶(α +β )。
合金的组织组成物为:初生α 、β II和共晶体(α +β )。 它们的相对质量可两次应用杠杆定律求得。计算得到合金(3) 在室温下的三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质量为(请自行推导):
cg 2d ω ( ) 100% fg cd fc 2d ω ( ) 100% II fg cd 2c ω ( ) 100% cd
图6-6 固溶体非平衡结晶过程及液、固两相的 成分和组织变化示意图 (a)成分变化;(b)组织变化
非平衡结晶的偏析现象
固溶体非平衡结晶时,由于从液体中先后结晶出来的固相成分不 同,使得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由于固溶体通常以树枝状生长方式结晶,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 组元较多,而后结晶的枝间含低熔点组元较多,故称为枝晶偏析。枝 晶偏析属于晶内偏析。
图6-15 区域熔炼示意图
6.4 二元共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溶解,通过 共晶反应形成两相机械混合物的二元相图称为二元 共晶相图。共晶反应是液相在冷却过程中同时结晶 出两个结构不同的固相的过程。 Pb-Sn、Al-Si、Ag-Cu、Mg-Al 和 Mg-Si 等 二 元 合金系,以及 Fe-C 合金、陶瓷材料 MgO-CaO 系等, 都具有此类相图。
图6-22 过共晶合金组织
图6-23 标注组织的共晶相图
可划分为6个组织区: Ⅰ:α 单相组织 Ⅱ:α +β II Ⅲ:α +β II+(α +β )共晶 Ⅳ:(α +β )共晶 Ⅴ:β +α II +(α +β )共晶 Ⅵ:β +α II 可以看出,两相区 中由两相可组成不同的 组织状态。
6.4.3 初晶和共晶的组织形态
6.3 二元匀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也无限 互溶,形成固溶体的二元相图称为二元匀 晶相图。
Cu-Ni、Au-Ag、Fe-Cr、Fe-Ni、W-Mo、 Cr-Mo、Si-Be 和 Nb-Ti 等二元合金系均具有 匀晶相图。下面以Cu-Ni合金相图为例进和Ni,在成分线 两端。 相图中 aa1b 为液 相 线 , ac1b为固相线。 两条曲线将图面分成三个 区间 : 液相区 L ,固相区 α 和 液固两相共存区L+α 。 液相线是L/L+α 的分界线, 固相线是L+α /α 的分界线。
2. 晶体生长形态
当温度梯度为G0,没有 出现成分过冷,固 - 液界面 前沿的温度分布为正的温度 梯度,形成平面界面。 当温度梯度为G1,出现 成分过冷,但过冷度较小, 形成胞状组织。 当温度梯度为G2,成分 过冷区较大,在固相表面的 偶然凸起伸向过冷液相生长, 同时在其侧面产生分枝,形 成树枝状组织。
6.4.2 典型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
1.合金(1)的平衡结晶过程
合金(1)的室温组织 组成物α 和β
II皆为
单相,所以它的组 织组成物的质量分 数与组成相的质量 分数相等。
x1 g ω ( a ) 100% fg 两相的质量分数为: ω ( ) fx1 100%a[或w ( ) 1 w ( )] fg
C Ld 183 c e 称为共晶体。共晶反应时三相成分是确 定的,反应在恒温下进行。相图中 d 点 为共晶点。

共晶反应线与共晶点有如下关系:成分在 ce 之间的合金平衡结晶时都 发生共晶反应,而发生共晶反应时液相成分均为d点。 具有d 点成分的合金称为共晶合金,d 点以左成分的合金为亚共晶合金, d点以右为过共晶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