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知识概览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微思考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 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 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提示: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表
项目 33 个发展中国家 21 个发达国家
1970 年 108 美元 3 129 美元
1992 年 297 美元 22 185 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提示:因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 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 放政策和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
(2)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学以致用
1.约翰·格里宾等著《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
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
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材料】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 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 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 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 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18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18PPT

找不到出路
知识结构
1、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 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 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
√A
B
C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感情比理性更可靠”“追求精神崇高”等信息可判断
是浪漫主义的风格,故A项《巴黎圣母院》为正确答案。
2、他们描写的理想,是在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基础上幻化出来的,他们重视丑 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最符合上述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A
B√
C
D
解析 根据材料“理想”“想象”等关键词可判断出是浪漫主义风格,故正 确答案为B项。
3.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的作品长期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 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 A.弘扬了个人奋斗的时代精神 B.真实描绘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貌 C.描述了封建贵族的吝啬
文学流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流派
背景
特点
法国大革命;资本 浪漫
主义社会秩序引起 主义
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 酷现实 ②创作手法上,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情感, 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①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达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 对人民的同情
2.苏联文学 (1)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代表作: 高尔基 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3.亚非拉文学 (1)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 爱国主义 精神。 (2)代表:印度的 泰戈尔 ;中国的 鲁迅 ;哥伦比亚的 马尔克斯 ;尼日利亚的 索因卡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共47张PPT)
雪莱—《西风颂》
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一)定义
(二)特点
1.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 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阅读材料,归纳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盲目的父爱导致他自食苦果,被两个女婿撵出了家门,像一只丧家犬悲惨地死在一家寒酸的公寓里。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弗:可是谁来拉住我的腿呢?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
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1)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1797-1856) 斯泰,俄国大作家,著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托尔斯泰庄园的主楼
托尔斯泰庄园的书柜
托尔斯泰墓地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州的 亚 斯 纳 亚 ·波 良 纳 镇 。 它 占 地 约 3 8 0 公 顷 , 树 木 成 荫 , 风 景 优 美 。 托 尔 斯 泰 在 名 著 《战争与和平》和《复活》里多次描述这里的景色。人们把这里称为托尔斯泰的 “摇 篮 和 坟 墓 ”。 1882年 之 前 , 托 尔 斯 泰 居 住 在 这 里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课件(含第3,4,5课)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课件(含第3,4,5课)

1.阅读教材 P15“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图,思考:上面的 文字有何地位?其发展趋势如何?
提示:上面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它是迄今所知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简化。
2.阅读下列摘抄的诗句: “恩奇都啊,你是个聪明人,如同天神一般/何必跟野兽在荒野 游玩/走吧,我领你到那拥有环城的乌鲁克去/去到阿努和伊什妲尔居 住的神殿。”你认为这些诗句摘自什么作品?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提示:这些诗句摘自《吉尔伽美什》。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 的史诗。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C [古埃及国王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并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故选 C 项。]
多角度认识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差异
1.自然环境 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 形成集权统治,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 外族侵扰。
2.古罗马文化 (1)概况: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 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2)表现 ①法律——《十二铜表法》 地位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包括债务法、 继承法 、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 内容
面,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 评价 会 契约 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1.产生 (1)7 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 8 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 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 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 人的风俗、 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公开课课件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 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 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 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 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 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 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背景: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同: 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 浪漫主义 侧重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现实主义 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揭露与批判 现代主义 侧重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迷惘
探究: 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这些作 品表现了怎样的文学特点?
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批判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罪恶
真实性 批判性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国别
法国 英国 俄国 丹麦 挪威
作家
巴尔扎克 狄更斯
作品
《人间喜剧》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大卫· 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 奥涅金》 《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安徒生童话》 《玩偶之家》 《竞选州长》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雨果
巴尔扎克
海明威
高尔基
“(莫言)将魔幻 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在一起。” ——2012瑞典皇家学院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22 文学的繁荣

巴尔扎克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 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 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 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 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 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 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 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 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 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 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 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 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 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
普希金诗歌欣赏
三、现代主义文学
时间: 20世纪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 我,手法比较怪诞,故 事模糊不清,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 代表: 贝克特《等待戈多》
“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特点: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 的感情。 2、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 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 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 说、文艺理论等方 面均有建树。1831 年,雨果发表小说 《巴黎圣母院》, 揭露中世纪教会的 黑暗和罪恶,同时 宣扬仁慈与爱情创 造奇迹的人道主义 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 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托尔 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 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 会大变动时期。其代表作 《安娜· 卡列尼娜》从贵族婚 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 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 的广阔画面。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课件1北师大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课件1北师大版必修3

罗曼·美文学
1.背景 ①加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激烈的冲击和挑战 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 ②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价值和伦理产生怀疑。 ③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 端。
3.特点
(1)反映现代西方人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 (2)反传统: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 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 4.成就
2.特点 内容:反封建 感情 手法:想象 夸张 风格:情节跌宕
3.成就
国籍 法国
英国
德意志
文学家 雨果
雪莱
海涅
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影响: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作品赏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 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雨果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1.背景 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发生深刻变化
(拜金主义思想盛行) 文化:自然科学重大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 社会主义的传播 2.特点 真实性 批判性
6.影响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罪恶,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主题: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 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 无时不刻流露着时代的气息!
背景
革命战争频繁 对“理性”失望
社会矛盾尖锐 对现实的不满
战争危机频仍 对“现实”恐惧
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国别
作家
作品
美国 法国
海明威 贝克特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手法怪诞;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背景不同 异 反映的侧重点不同 艺术手法不同
同: 集中表现自我
20世纪苏联文学
•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浅谈读过的 世界名著
第22课
• 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

历史背景:
• 革命和战争频繁;
• 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
• 社会各阶层对“理想王国”
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
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 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 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 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 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 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 战争”。 材料二 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 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
雨果
雨果(1802—1882)是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 戏剧、小说、文艺理论 等方面均有建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类从此 一律平等,
雪莱 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
(1792-1822)也不再需要畏惧、崇拜、分别高 低; 每个人就是管理他自己的皇帝, 每个人都公平、温柔和聪明。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
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 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 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 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 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 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 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 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 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 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