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四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2013级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1.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P5答: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应强调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符合工业工程和绿色工程的要求。

2.对机械制造装备如何进行分类? P7-P12答:大致可以划分为: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仓储输送装备和辅助装备四大类。

①加工装备: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机床、快速成形机床、锻压机床、塑料注塑机等;②工艺装备:刀具、模具、夹具、量具等;③仓储输送装备:仓储、物料输送装置和机床上下料装置;④辅助装备:清洗机和排屑装置。

3.哪些产品宜采用系列化设计方法,为什么?有哪些优点? P21答:产品及原因:例如车床、摇臂钻床、铣床等,在加工尺寸、加工件的机构和材料。

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要求是相差很多的,不可能用单一规格的产品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缩短产品的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产品设计中应遵循系列化设计的方法,以提高系列产品中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系列化设计的优点有:1、可以用较少品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较大范围的需求;2、可大大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3、产品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和零件的通用性;4、零备件的种类少,系列中的产品结构相似便于进行产品的维修,改善售后服务质量。

5、为开展变形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系列化设计的缺点:为以较少品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较大范围的需求,用户只能在系列型普内有限的品种规格中选择所需的产品,一方面其性能参数和功能特性不一定最符合用户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功能还不能冗余。

4.系列化设计时主参数系列公比的选取原则是什么?公比选得过大或过小会带来哪些问题? P22答:选取原则产品的主参数应尽可能采用优先数系。

主参数系列公比如选得较小,则分级较密,有利于用户选到满意的产品,但系列内产品的规格品种较多,系列化设计的许多优点得不到充分利用;反之,则分级较粗,系列内产品的规格品种较少,可带来系列化设计的许多优点,但为了以较少的品种满足较大使用范围内的需求,系列内每个品种产品应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导致结构相对复杂,成本会有待提高,对用户来说较难选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054305)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054305)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054305)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适应高速轻载或精密机床的主轴轴承,配置型式应选择A.速度型B.刚度型C.速度刚度型D.抗振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2、使用要求相同的部件,另件,按现行的各种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与制造称为A.产品系列化B.结构典型化C.通用化标准化D.另件通用化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当机床部件产生爬行现象时,会影响机床的()、工件加工精度、工件表面粗糙度。

A.定位精度B.平行度C.平面都D.垂直度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绿色产品设计是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的同时,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A.设计B.使用C.销售D.消毁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5、导轨的间隙对机床的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若间隙过大,影响()。

A.强度B.精度与平稳性C.温度高。

D.生产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在自动引导小车(AGV)的导向系统中,有陀螺仪,该导航方式称为A.电磁引导B.惯性导航C.光学引导D.激光导航。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7、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设计要求是:夹持力与精度、()。

A.结构简单轻巧B.强度大C.重量大D.比较复杂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为了降低导轨面的压力,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导轨的耐磨性和低速运动的平稳性,应选择A.滑动导轨B.卸荷导轨C.滚动导轨D.动压导轨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9、直流电机的无级调速,是采用调压和()的方法来达到主轴所需转速。

A.调磁B.调电流C.调电容D.调电阻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0、导轨的间隙对机床的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运动阻力大,磨损增加。

A.间隙过大B.间隙过小C.无间隙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11、表示被加工另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的技术资料,称为A.加工另件工序图B.加工示意图C.机床总联系尺寸图D.生产率计算卡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12、机床空载条件,在不运动或者运动速度低时,各主要部件的形状,位置和相对运动的精确程度,称为A.几何精度B.运动精度C.传动精度D.定位精度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包括;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标准化评价。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十八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十八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十八主题:第4章工业机器人设计(第2-3节)学习时间:2014年1月27日—2014年2月2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本门课程课件第4章的第2-3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设计、在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整理出整体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一、本周学习目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设计、在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应用二、本周学习内容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设计、在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应用三、具体主要内容(一)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设计1.工业机器人的手臂和机座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由机座、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和移动装置组成。

工业机器人的手臂由动力关节和连接杆件构成,用以支承和调整手腕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手臂部件一般具有2-3个自由度(回转、俯仰、升降或伸缩),包括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定位导向装置、支承连接件和检测元件等。

(1)手臂结构设计要求手臂的结构和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完成作业任务提出的工作空间要求;合理选择手臂截面形状和高强度轻质材料,减轻自重;减小驱动装置的负荷,提高手臂运动的响应速度;提高运动的精确性和运动刚度。

(2)机座结构设计要求机座主要有回转机座和升降机座两种,用以实现手臂的整体回转或升降;要有足够大的安装基面,以保证机器人工作时的稳定性;机座承受机器人全部重量和工作载荷,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机座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和刚度对末端执行器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

2.工业机器人的手腕手腕是连接手臂和末端执行器的部件,其功能是在手臂和机座实现了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的三个位置坐标的基础上,再由手腕来实现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的三个姿态坐标,即实现三个旋转自由度。

设计要求:(1)力求手腕部件的结构紧凑,为减轻其质量和体积;(2)自由度愈多,运动范围愈大,动作灵活性愈高,机器人对作业的适应能力愈强;(3)提高传动刚度,尽量减少反转误差;(4)对手腕回转各关节轴上要设置限位开关和机械挡块,以防止关节超限造成事故。

大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答案

大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答案

机密★启用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年9月份《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考试模拟试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工件表面的形成原理是:通过机床上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而形成。

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组合设计) 等三大类型。

装备系列化产品中的“基型产品”通常采用创新设计方法完成。

3、扩大机床传动系变速范围的方法有增加变速组、采用背轮机构、采用双公比的传动系、采用分支机构四种方法。

4、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度量化指标,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

5、进给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具有足够的静刚度和动刚度、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性、抗振性好、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进给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高,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工艺性好。

6、主轴部件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带传动、电动机直接驱动。

7、机械制造过程是从原材料开始,经过热、冷加工,装配成产品,对产品进行调试和检测、包装和发运的全过程,所使用的装备类型繁多,大致可划分为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仓储传送装备和辅助装备四大类。

8、在主变速传动系中,扩大传动系变速范围的方法有增加变速组;采用背轮机构;采用双公比的传动系;采用分支传动。

9、在40度角接触球轴承、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中,同时能承受径向力和轴向载荷的轴承有角接触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有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的轴承有推力轴承。

10、机床运动分配式和机床运动功能式的区别在于是否确定“接地”位置;对机床运动分配式进行评价时,通常依据“避重就轻”的原则进行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请简述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传动副前多后少原则主变速传动系从电动机到主轴,通常为降速传动,接近电动机的传动件转速较高,传递的转矩较小,尺寸小一些;反之,靠近主轴的传动件转速较低,传递的转矩较大,尺寸就较大。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资料第一章.机械制造装备及装备设计方法1.机械制造装备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分为一般的功能要求(加工精度方面,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可靠性和加工稳定性方面,使用寿命方面,技术经济方面);柔性化(产品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工程要求;绿色工程要求。

2.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1.加工装备(采用机械制造方法制作机器零件或毛坯的机床);2.工艺装备(产品制造时所用的各种道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工具的总称);3.仓储输送装备(包括各级仓储,物料输送,机床上下料等设备);4.辅助装备(包括清洗机和排屑装置)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类型:1.创新设计;2.变型设计;3.模块化设计;4.系列化设计的四化原则: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结构的典型化5.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1.技术经济评价;2.可靠性评价;3.人机工程学评价;4.结构工艺性评价;5.产品造型评价;6.标准化评价;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1.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工艺范围(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2.柔性(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3.可接近性(指机床与物流系统进行物料流动的方便程度);4.刚度;5.精度;6.噪声;7.生产率;8.自动化;9.成本;10.生产周期;11.可靠性;12.造型与色彩2.机床设计步骤:1.总体设计;2.详细设计;3.机床整体综合评价;4.定型设计3.机床的工作原理: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材料,yFK 使工件具有要求的几何形状与尺寸4.几何表面的形成原理:任何一个表面都可以看成一条曲线或直线(称为母线)沿着另一条曲线或直线(称为导线)运动的轨迹5.发生线是通过刀具切削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形成的,形成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相切法;4.展成法6.机床运动的分类:按运动性质分类分为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按运动的功能分类分为成形运动和非成形运动;按运动之间的关系分类分为独立运动和复合运动7.机床按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级,精密级和超精密级8.精度要求主要分为:几何精度;运动精度;传动精度;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工作精度;精度保持性 9.机床刚度是指机床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K:机床刚度 F:作用在机床上的载荷 y:机床的变形10.振动分为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影响机床振动的主要原因:1.机床的刚度;2.机床的阻尼特性;3.机床系统固有频率11.机床运动功能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工艺分析;2.机床运动功能设置(分析式设计方法和解析式设计方法);3.写出机床运动功能式,画出机床运动原理图12.机床主参数是代表机床规格大小及反映机床最大工作能力的一种参数;机床尺寸参数是指机床的主要结构尺寸参数;运动参数是指机床执行件的运动速度;动力参数包括机床驱动的各种电动机的功率或转矩主轴转速:dv π1000n = v;切削速度 d:工件或刀具直径 最低(m in n )或最高(m ax n )转速:m ax m ax m ax m in m in m in 1000n 1000n d v d v π或π==变速范围:1z minmax R -==ϕn n n 13.主传动系设计满足要求:1.满足机床使用性能要求2.满足机床传递动力要求3.满足机床工作性能的要求4.满足产品设计经济性的要求5.调整维修方便,结构简单合理不安与加工与装配14.主传动系分类:按电动机类型可分为交流电动机驱动和直流电动机传动:按传动装置类型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电气传动装置以及它们的组合:按变速的连续性可分为分级变速传动和无级变速传动15.主传动系的传动方式:集中传动方式(主传动系的全部传动盒变速机构集中装在同一个主轴箱内)和分离传动方式(主传动系中的大部分的穿洞河变速机构装在远离主轴的单独变速箱中,然后通过带传动将运动传到主轴箱)16.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1.传动副前多后少2.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3.变速组的降速前慢后快17.扩大传动系变速范围的方法:1.增加变速组2.采用背轮机构3.采用双公比的传动系4.采用分支传动18.计算转速:主轴或各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19.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1.主传动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动机无级调速 2.数控机床驱动电动机和主轴功率特性的匹配设计 3.数控机床高速主传动设计 4.数控机床采用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结构设计5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复合化20.进给传动系组成:动力源;变速机构;换向机构;运动分配机构;过载保险机构;运动转换机构;执行件21.进给传动系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静刚度和动刚度2.良好的快速响应性3.抗振性好4.具有足够的调速范围5.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要高6结构简单方便维修第三章.主轴部件设计1.主轴部件基本要求:1.旋转精度(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条件下,在安装工件或刀具的主轴部位的景象圆跳动和轴向圆跳动)2.刚度(其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3.抗振性(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4.温升和热变形5.精度保持性2.主轴部件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带传动;电动机直接驱动3.推力轴承位置配置形式:1.前端配置2.后端配置3.两端配置4.中间配置4.支承件是指床身,你住,横梁,底座等大件,相互固定连接成机床的基础与框架。

02209《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备》统考资料20240810

02209《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备》统考资料20240810

02209《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备》统考资料20240810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为实现其
中一种技术目标而规划设计机械装备,其中包括机床和其他相关设备,以
及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功能、技术特性的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
本任务有三:第一,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结
构与功能;第三,严密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基础技术特性。

1、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要让设计方
案能够满足产品要求。

在确定设计方案前,还要了解市场变化、技术要求、环境条件等,以便更好地实现设计方案,使新设计的机械制造装备满足客
户的需求。

2、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设计方案,分析设计的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以及各元件之间的相
互作用,设计用于实现其中一种技术目标的装备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有助
于实现机械制造装备的稳定工作和高效运行,还可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
使用寿命。

3、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基础技术特性
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基础技术特性,这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最重要
部分。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一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一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一主题:第1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第1节)学习时间:2013年9月30日—10月6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本门课程课件第1章的第1节,这部分主要介绍机械制造生产模式的转变,让大家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整理出整体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一、本周学习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生产模式的转变二、本周学习内容机械制造生产模式的转变三、具体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1)制造制造——产品的机械加工过程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全部活动,涉及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总称,包括制造工艺过程、物料流动过程、信息流动过程。

(2)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制造技术——与制造业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

(3)制造业制造业——是将有关的制造资源(原材料、设备、工具、能源、资金、人才、技术以及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可供人们利用和消费的产品与服务的行业。

2.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时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代:古代、近代、现代。

3.生产模式的转变(1)在50年代“刚性”生产模式下,通过提高效率、自动化程度,进行单一或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以“规模经济”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2)在70年代主要通过改善生产过程管理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3)在80年代,较多地采用数控机床、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等高技术的集成来满足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各消费群体的不同要求。

(4)从90年代开始,为了对世界生产进行快速响应,逐步实现社会制造资源的快速集成,要求机械制造装备的柔性化程度更高,采用虚拟制造和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4.刚性生产模式刚性生产模式的特点:设计独立性强,生产连续稳定,以产品为对象组织计划生产;准备,生产,装配周期长,生产结构刚性强。

5.柔性生产模式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技术。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五

大工13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五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五主题:第2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1节)学习时间:2013年10月28日—11月3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本门课程课件第2章的第1节,这部分主要介绍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床的设计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整理出整体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一、本周学习目标了解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骤二、本周学习内容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床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三、具体主要内容金属切削机床又称工作母鸡,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装备,先进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要求机床从适应单机工作模式向适应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作模式方向发展;数控与机电结合技术、商品化的功能部件、CAD技术和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为机床设计提供了新的支撑条件。

机床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发生着深刻变革:设计内容的机械部分在减少,机电匹配部分内容在增加,零部件的设计在减少,总体方案及功能部件的选择内容在增加。

(如各种机械主轴部件、电主轴部件、直线运动组件、单轴回转工作台或主轴头、双轴回摆工作台或主轴头、直线电机、盘式力矩电机、数控刀架、刀库等)。

(一)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工艺范围机床工艺范围是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或称机床的加工功能。

一般包括可加工的工件类型、加工方法、加工表面形状、材料、工件和加工尺寸范围、毛坯类型等。

2.柔性机床的柔性是指其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机床的柔性包括空间上的柔性和时间上的柔性。

所谓空间柔性是指一台机床的工艺范围相当于多台机床的工艺范围。

所谓时间上的柔性也就是结构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机床各部件经过重新组合,即通过机床重构,改变其功能,形成新的加工功能,以适应产品更新变化快的要求。

3.与物流系统的可接近性可接近性是指机床与物流系统之间进行物料(工件、刀具、切削等)流动的方便程度。

如自动化制造系统要求机床的结构便于物料的自动流动,可靠性好。

4.刚度机床的刚度是指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抵抗刀具相对于工件在影响加工精度方向变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辅导资料四主 题:第1章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第6节)学习时间:2013年10月21日—10月27日内 容:这周我们将学习本门课程课件第1章的第6节,这部分主要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学评价、结构工艺性评价、产品造型评价、标准化评价,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整理出整体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一、本周学习目标了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方法二、本周学习内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学评价、结构工艺性评价、产品造型评价、标准化评价三、具体主要内容机械制造装备的评价主要包括: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学评价、结构工艺性评价、产品造型评价、标准化评价等。

(一)技术经济评价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1)建立目标系统和确定评价标准(2)确定重要性系数(3)确定各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数(4)总权重值j ZQj ZQ 为n 个设计方案的加权值累加(5)技术评价j Tm ax /Q ZQ T j j = max Q 为总权重的最大值技术评价值处于1-0.6之间的方案为技术上可行方案。

(6)经济评价j E经济评价是理想生产成本L C 与实际生产成本s C 之比,即:s L j C C E /= 经常理想成本L C 应低于市场同类产品最低价的70%。

经济评价j E 越大,代表经济效果越好,j E =1的方案经济上最理想。

如经济评价值小于0.7,说明方案的实际生产成本大于市场同类产品的最低价,一般不予考虑,取值(1-0.7)(7)技术经济评价j TE当j T 和j E 的值相差不太悬殊时,可用均值法计算j TE 值:2/)(j j j E T TE +=当j T 和j E 的值相差很悬殊时,建议用双曲线法计算j TE 值:j j j E T TE +=(二)可靠性评价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可靠性概念(1)可靠度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度量化指标,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 规定任务的概率,一般记为R 。

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 (t )。

(2)失效率失效率是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也称之为故障率。

(3)可靠寿命可靠寿命是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时间。

(4)修复率修复率是修复时间达到某个时刻τ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评价修复率是在某一规定时间间隔(1τ,2τ)内修复率的平均值,即:⎰-=21)(1)(12ττμτττμdt t 2.可靠性预测可靠性预测是对新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出产品或其零部件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指标。

目的是为了发现薄弱环节,提供方案比较、修改、优选和进行可靠性分配的依据,并对产品的维修费用以至全寿命运行费用作出估计。

预测方法有统计分析法、失效模式、影响及后果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可靠性逻辑框图法及近似值法等。

在分析系统可靠性时,必须了解系统中每个单元的功能。

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可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系统。

串联系统中,只要一个单元功能失效,整个系统的功能就失效,又称非储备系统。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组成系统的各独立单元可靠度的连乘积,即)()(1t R t R i ni s =∏= n 为独立单元数;)(t R i 为第i 个独立单元的可靠度。

并联系统中只要一个单元工作,整个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又称为储备系统。

并联系统可靠度:)](1[1)(1t R t R i ni s -∏-== ,取n=2-3混联系统由串联和并联组成,按等效后的串联和并联计算。

3.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可靠性分配的原则:对技术成熟的单元、重要的单元可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可靠性分配方法有等同分配法、按比例分配法、综合评分分配法、最优化分配法。

(三)人机工程学评价1.人因素方面人体静态与动态的形体尺寸参数,人对信息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及能力特性,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等,使设计的产品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一个安全、舒适、可靠、高效的工作条件。

2.机器因素方面设计产品时,产品自身结构应满足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要求。

如:信号显示装置设计、操纵装置设计、安全保障技术、人体舒适性和使用方便性。

3.环境因素方面需评价的内容包括作用空间,如场地、厂房、机器布局、作业线布置、道路及交通、安全门等;物理环境包括照明、空气温度、湿度、气压、粉尘、辐射、噪声等;化学环境包括有毒物质、化学性有害气体及水质污染等。

4.人机系统方面人的功能和其它各部分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条件,人机之间功能的合理分配方法;系统中被控对象状态信息处理过程,人机控制链优化;人机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环境因素对劳动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作业舒适度和安全保障的设计。

(四)结构工艺性评价结构工艺性评价 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应从加工、装配、维修和运输等方面来评价。

1.加工工艺性从产品结构的合理组合和零件加工工艺性两方面评价加工工艺性。

2.装配工艺性装配的产品结构;装配的零件结合部位结构便于配的零件结构应便于自动储存、识别、整理、夹取和移动。

3.维修工艺性综合分析评价:平均修复时间短;维修所需元器件或零部件的互换性好,易买到或有充足的备件;有宽敞 的维修工作空间;维修工具、附件及辅助维修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少,准备齐全;维修技术的复杂性低;维修人员数量少;维修成本低;采用状态监测和自动记录指导维修。

(五)产品造型评价机械产品的造型的总原则:经济实用、美观大方。

“经济”指的是造型成本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和人机界面。

“实用”是实用操作方便、舒适、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特征。

产品的造型设计按美学原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尺度与比例产品造型的比例一般是指造型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大小对比的关系,以及整体或局部本身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

(2)对称与均衡产品造型应具有良好的视觉平衡效果给人以稳定的感觉。

(3)安定与轻巧是指形体靠近地面的部分重而大,显得稳定、可靠、安全。

(4)重点与一般是指对造型的主体部分的体量、形状、线型等加以重点的渲染,使其显示出较高的艺术表现力;而对于一般或次要的部件仅作普通的处理,使其符合形体统一的原则,起到衬托主体作用。

(5)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对某一部分进行重点处理,突出地表现需强调的部分,使造型生动、个性鲜明、避免平淡。

调和是对造型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统一的协调处理,使造型柔和亲切,避免生硬杂乱。

如线型、体量、方向、虚实、质感、色彩。

(6)过渡与呼应过渡是指在两个相邻的形体、面或色彩之间,采用逐渐演变的形式把二者联系起来,以取得和谐的造型效果。

呼应是指造型设计时,利用“形”、“色”、“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点进行处理,产生心理和视觉印象上的联系和位置的相互照应,使整体造型显得和谐、均衡、统一效果。

(7)节奏与韵律产品造型的节奏与韵律是指造型的某些要素,如形体、线型、色彩、肌理以及方向、大小等作有规则的变化和重复,在空间产生抑扬顿措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美感。

(六)标准化评价1.标准化及其目的标准化的定义: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实现标准化的目的:为合理简化产品的品种规格;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在生长、流通、消费等方面,能够全面地节约人力和物力;在商品交换与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在国际贸易中,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标准分类按照性质来分,可分为三种: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按照标准化对象的特征来分,可分为四种: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四大类。

按照标准的适于范围,标准分为六个不同的级别,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包括专业协会标准、部委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六个级别。

3.企业标准体系结构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标准体系是由层次结构和领域结构组成。

层次结构表明各级标准之间的纵向联系;领域结构表明行业之间的横向联系。

按标准体系的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

4.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对产品设计进行标准化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企业标准的审查、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工装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四、练习题1.机械制造装备的评价主要包括哪几种?答案:机械制造装备的评价主要包括: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学评价、结构工艺性评价、产品造型评价、标准化评价等。

2. 简述可靠度、失效率、可靠寿命、修复率的概念。

答案:(1)可靠度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度量化指标,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一般记为R。

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t)。

(2)失效率失效率是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也称之为故障率。

(3)可靠寿命可靠寿命是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时间。

(4)修复率修复率是修复时间达到某个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评价修复率是在某一规定时间间隔内修复率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