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假期作业(六) 模拟卷

合集下载

2021小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1小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细心拼一拼, 认真写一写, 请把你最漂亮的字展示出来。

(6分)liàn yùdiāo zhuófángài()( ) ( ) qièdúfú xiǎng liánpiān( ) ()二、我能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A.委靡 (mí) 附和(hè)蔓延(yán)慵懒(yōng)B.颌处(hé)汗涔涔(cén)蓦地(mò) 铿锵(kēng)C.湍急(tuānjí)鸟瞰(kān)倔强(jué)揪起(jiū)D.忌讳(huì)跺脚(duǒ)驿站(yì)开辟(bì)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完壁归赵精心部署张冠李戴负荆请罪B.座无虚席目瞪口呆司空见惯谈笑风声C.实事求是刻骨铭心尉然成风迫不及待D.耳濡目染突如其来沁人心脾兴高采烈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 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D.开戏了, 木偶们呼啸而至。

4.下列各句中, 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2分 )A.进入七月份以来, 长江中游和下游许多地区便连续降中到大雨, 甚至是暴雨, 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天气现象。

B.坚持写日记, 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C.在昨天举行的大会上, 六个民族学生代表热情洋溢地作了发言。

D.周六这一天, 我们所有老师参加了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而进行的宣传活动。

5.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

(比喻)B.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对偶)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是()A. 崇拜chóng bàiB. 恳切kěn qièC. 威胁wēi xiéD. 难堪nán kān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聪明过人,真是独具只眼。

B. 老师讲课时,我们要洗耳恭听。

C. 他做事总是拖泥带水,效率很低。

D. 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都能一目了然。

3. 下列诗句中,作者为唐代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了云霄。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个苹果大得像皮球。

5.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是()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B.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安徒生。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

()4. 《童年》是鲁迅的散文集。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通过描写闰土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色。

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九年级语文第六周假期作业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六周假期作业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六周假期作业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①自缘身在最高层①鞠躬尽瘁①一夜征人尽望乡①凭君传语报平安①万里赴戎机①提携玉龙为君死①感时花溅泪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每空一份,错字、别字不得分)2.根据情境完成题目。

(6分)(1)憧jiè (每空1分,共2分)(2)“遐”改为“暇”(1分)(3)A(1分)(4)有时像劲竹,是一种坚定(格式相同,符合语境即可)(2分)3.D(2分)二、阅读与理解(6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和文言文,完成小题。

(22分)4.(2分)倦鸟神龟5.(3分)恰好,正好,刚好少借6.(2分)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7.(2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C (3分)9. (1)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陈同甫到帅府去拜访辛弃疾,一起谈论天下事。

(注意“相与”一词)(2)一个多月后,陈同甫写信向辛弃疾借十万缗钱济困,辛弃疾如数给他。

(注意“余”、“致”、“假”字)10. (3分)示例:“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一细节描写夸张成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

11. (3分)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

参考译文(一)自叹[宋]文天祥既然知道到长安镇谈判不可贸然前往,是什么缘故,使我和敌酋伯颜相会在高亭?我虽然像一只倦鸟,但是并不缺高飞的双翼;为什么像《庄子》寓言中的神龟,预见不了被人杀害的命运?天地都会为此大加慨叹;从今而后,我将像落叶随风,到处飘零。

这是个无眠之夜啊,回头看看窗外,西湖上已经破晓,连宵风雨之后,湖边的青山一定更青。

六年级假日试卷语文【含答案】

六年级假日试卷语文【含答案】

六年级假日试卷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句中的作用是?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3.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4. 下列哪种修辞手法没有用到比喻?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对偶5.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杜甫的名句。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观。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三国演义》。

()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李清照的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__________》。

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__________。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____》。

4.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了__________。

5. “瓜熟蒂落”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解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

3. 请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4. 请解释“一箭双雕”的意思。

5. 请简述“负荆请罪”的典故。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春暖花开”造句。

2. 请用“画蛇添足”造句。

3. 请用“守株待兔”造句。

4. 请用“掩耳盗铃”造句。

5. 请用“井底之蛙”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短文。

长沙统编版小学第十一次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

长沙统编版小学第十一次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

长沙统编版小学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A卷考试人: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综合题(共计100题)1. 拼音填字:小女孩在(______)(gōng)园里采花,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______)(yǒu)色。

2. 在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_______,增长了眼界。

(答案:文物)3. 每当看到五颜六色的____(huā),我就感到心情愉悦。

答案:花4. 宇宙中的“气态巨星”是什么?A. 只有固体表面B. 拥有浓厚的气体大气层C. 体积很小D. 只存在于特定区域5. 长安古意,_______千年一瞬。

答案:犹6. 诗词填字:白露为霜,_______禾下乘凉。

7. 我们要保持____的态度。

答案:积极8. 银河系中有多少个星系?A. 数千个B. 数十亿个C. 几万个D. 百万个9. 小朋友们在游戏中____。

答案:欢笑10. 请填写反义词:丰富 — (_________)11. 我们要爱护____,不让它受污染。

答案:环境12. 她的画技真是____!答案:高超13. 小河的水流得很____。

答案:缓慢14.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直15. 白日依山_______,苍苍云海间。

答案:额16. 哪个国家以“火山之国”而闻名?A. 日本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美国17. 我们要爱护每一____花草。

答案:朵18. 听力填字:动物园里有很多_______的动物。

19. 我们要保护动物,让它们____。

答案:快乐20. 哪个城市因其古老的历史遗迹而受到欢迎?A. 纽约B. 开罗C. 迪拜D. 西雅图21. 哪一颗行星是离太阳最近的?A. 火星B. 金星C. 水星D. 土星22. 地球自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A. 12小时B. 24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23. 春风又绿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江南24.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_______,每个人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部编版”小学下册B卷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下册B卷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下册语文第6单元暑期作业(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40)B卷一、综合题(共计100题)1.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____。

答案:丰富2. 老师教我们如何____(shū)写汉字,让我觉得很____(yǒu yì si)。

答案:书有意思3. 月明点滴_______,山空人静。

答案:风4. 千山鸟________,万径人踪灭。

答案:万5. 阅读理解填空题:小朋友们在游乐场里玩得很开心,他们一起坐________,尖叫声此起彼伏。

6. 千山鸟_______,万径人踪灭。

答案:万7. 填空题:老师的教导让我们_______进步。

8. 阅读理解填空题:小朋友们一起去_______,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9. 老师常说:“知识就是_______,要不断追求。

”(答案:力量)10. 白云一片去,_______随意飞。

答案:无11. 哪个国家被称为“日出之国”?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泰国12.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很____。

答案:感动13. 小朋友们在课间____。

答案:玩耍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A. 蓝色B. 黑色C. 灰色D. 白色15.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____的集体。

答案:团结16. 我们要珍惜时间,____好每一天。

答案:过17. 我们要互相____,共同进步。

答案:帮助18. 爷爷喜欢在阳台上____。

答案:种花19. 这个地方的风景真是____。

答案:迷人20. 我喜欢在周末去_______,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答案:爬山)21. 秋天的树叶_______,像金色的蝴蝶。

(答案:飘落)22. 宇宙的年龄大约是多少?A. 10亿年B. 50亿年C. 138亿年D. 200亿年23. 这道题我还没有____。

答案:解答24. 我喜欢_______,因为它让我感到快乐和放松。

(答案:音乐)25. 哪个地区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A. 中东B. 非洲C. 欧洲D. 亚洲26. 阅读理解填空题:小朋友们在夏令营中学习如何_______,他们搭建了帐篷,还学会了生火。

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六测试卷六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六测试卷六语文版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六测试卷(六)语文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5分)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末期思想思想家、家、家。

②《世说新语》是朝文学家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默写填空。

(12分)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4分)⑴默而识之通⑵尊君在不通⑶出门看火伴通⑷不亦说乎通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4分)⑴宁可以急相弃邪?()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

()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6分)⑴学而时习之()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⑶其不善者而改之()⑷余闻之也久()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歆辄难之()二、理解•感悟(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19暑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2019暑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2019暑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一、语言的积累:1、看拼音写词。

yuán liàng bēn chí jì jiào shī gōng( ) ( ) ( ) ( )bǐng zhú yè yóu nán yǐ zhì xìn( ) (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妩媚(fǔ wǔ)乐趣(qùqǔ)贫者语于富者曰(yùyǔ)3、在错别字下面画“ ”,把正确的字写在()里:詹天佑经长勉励工作人员,作事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就是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认真勘测,精密计算。

()4、成语填空。

破()为笑()喜若狂目不()接相()为命精()细刻()之不理悬崖()壁一()不染5、组词:阻()烽()逝()沮()峰()适()峡()峻()狭()骏()挟()竣()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虽然……但是……宁可……也……不论……总……因为……所以……尽管……还……如果……就……(1)()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他()是坚持跑完了全程。

(3)叶欣护士长()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要进病房护理病人。

(4)()“非典”多么猖狂,()会被人类制服。

(5)()继父的身体越来越坏,()他仍带着河子去这儿去那儿。

(6)()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7、默写古诗:(1)必作题:《春望》(2)选作题:《宿建德江》孟浩然二、语言的理解:(一)隔壁的灯光得知邻居家得了“非典”,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站在楼下,我第一次发现两家的距离那么近,周围的一切那么可怕,我甚至不敢走进自己的家。

但又能去哪儿呢?我只能回去一次又一次地消毒,并祈祷全家平安。

然而更可怕的是,到了晚上,当我开窗透气时,发现邻居家的灯还亮着!当时我真不知道是该关窗还是继续开窗,我对空气都产生了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假期作业(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