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节选)》拓展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讨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C.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武以强壮出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C.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女弟:妹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

B.见犯乃死,重负国重:非常。

C.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断定。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二、语言表达6.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课后练习和答案

《苏武传》课后练习和答案

《苏武传》课后练习和答案课后练习和回答1.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按时间顺序划分。

文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介绍了苏武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出使原因。

第二部分,文章第3 ~ 8段,讲述了苏武19年留在胡,坚持民族气节的故事。

第三部分,文章的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回国的过程。

2.吕薇和李陵的说服情境和修辞有何不同?为什么呢?答:芦伟:他傲慢、阴险、狡猾,是一个为了荣耀的叛徒。

第一,他“欺负”苏武,企图通过杀害xx余昌来“以身作则”。

结果,张胜被吓倒了,而苏武没有。

然后他用xx威胁苏武投降,但苏武毫不畏惧。

眼见“威逼”不行,芦伟“利诱”以财富打动苏武的心。

但苏武不仅不买账,还名正言顺地指责芦伟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

芦伟恼羞成怒,走开了。

李玲:李玲不同于芦伟。

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

他对汉朝还是有感情的,对自己的叛国深感惭愧。

但是,他的意志不够坚定,对xx不够忠诚。

他为了私利背叛祖国而求助于匈奴,然后后悔莫及,说明这个性格软弱,意志不够坚定。

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导,并不像芦伟那样的威逼利诱,而是一种用情感打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的尝试。

先是说汉武帝年老昏庸,说苏武的哥哥忠于国家却浪费了xx,说苏武自己与家人分离,然后他出现描述了自己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

李玲试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始终忠贞不渝,不为所动。

李玲看到这一幕,羞愧难当,更自责自己背叛祖国,痛哭流涕。

由此可见,李陵在情感上是赞成甚至崇拜苏武的宁xx不屈的。

可惜的是,他因为意志薄弱而向匈奴投降,犯了大错,所以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和痛苦状态。

苏武归汉时,李陵的矛盾和痛苦被X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他又喝又唱又跳,长长的歌声哭又流。

苏武十九年不屈不挠的坚贞,使他看清了自己叛国投敌的可耻与卑鄙,他的羞愧与悲痛无以复加。

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和痛苦中的悲剧人物。

3.苏武对吕薇的回答和李陵的劝说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苏武:面对魏律的威胁,即便是xx,苏武不仅毫无畏惧,还对嚣张的魏律进行了反击,理所当然地声讨魏律的卖国行为,用南越、大宛、朝鲜的历史教训警告魏律,他们都是被汉朝惩罚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让魏律的威望顿时荡然无存,他绝望地走开了。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2.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

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

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D.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高二语文苏武传课后练习册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苏武传课后练习册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苏武传课后练习册题及答案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苏武传课后练习册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体____________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____________”为“志”,取消“世家”并入“____________”,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____________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解析:要准确识记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体裁常识,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作者、朝代。

答案:纪传断代书列传班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 且�L侯( )阏氏( ) �被�( )左伊秩訾( ) 浞野侯( )丈人行( ) 缑王( )解析:一些字音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去读,古音异读现象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的一点。

答案: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括�u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C.因厚赂单于。

(贿赂)D.召苏武受辞。

(供词)解析:C项应为“赠送”。

答案:C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解析:A项,“女”通“汝”;B项,“畔”通“叛”;D项,“县”通“悬”。

答案:C5.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解析:D项应为“不要再说什么啦”。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第一课时【自学提要】4.缑王叛乱,武被扣留;卫律劝降,苏武拒绝;李陵劝降,终不为动;两国和亲,汉使寻武5.苏武:中郎将,不投降,后归汉朝张胜:副中郎将,投降匈奴常惠:临时充任苏武的下属,不投降,后归汉朝卫律:曾经是汉出使匈奴的使臣,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灵王,成为单于的亲信李陵: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曾是汉朝的骑都尉,后兵败投降匈奴6.第一段:因渐渐升迁互相抵押判断使...回去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苏武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报临时充任备办财物判断句第二段: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恰逢带领暗地里一起拜访希望第三段:审理告诉把情况告诉武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件事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才死... 牵连被才招供即使谋杀单于,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

第四段:拿踩认为...豪壮逮捕监禁第五段:派使者判罪趁着使...投降判处应当用使...肥沃通过通过背叛主上和亲人,在异族那里做奴隶(状后)反而想要使两位主子争斗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第六段:告诉囚禁下,下雪同“毡”,毡毯一起认为;把...看作生小羊同“弆”,收藏拄着结网用檠矫正陷入困境【探究释疑】1.乃:于是才于是才2.因:趁机通过趁着于是【精炼拓展】1.D2.B第二课时〖自学提要〗1.第七段:第二年访求一向,向来交情深偏指一方,“你”通“无”,没有殿阶弹劾祭祀囚禁,关押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呢?年纪栽培,提拔蒙受第八至十段:使...投降欺骗说自己详细的陈说这几年的经历情况依照责备身边的侍臣在...时候在...时候2.三次没有成功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3.卫律威逼:①剑斩虞常②降服张胜③举剑杀武苏武:威武不能屈卫律利诱:①封王赐爵,荣华富贵②称兄道弟苏武:富贵不能淫手法: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性格特征: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二〖探究释疑〗1.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细节描写2.假:临时充任与“真”相对币:财物货币稍:渐渐稍微当:抵押充当遗:送给遗留会:恰逢会议左右:身边的侍臣左边右边春秋:年龄(纪)春天秋天成就:栽培,提拔成绩〖精炼拓展〗1.①才②才③竟然④竟然⑤竟然⑥才,只⑦是⑧是⑨你的2.①根(依)据②根(依)据③乘着,趁着④依靠⑤通过⑥沿袭⑦趁机⑧趁机⑨于是,就⑩因为。

【名师讲题】《汉书 苏武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汉书 苏武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许焉。

后诵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B.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C.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D.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4)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5)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6)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7)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8)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3、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①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①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②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③反欲斗两主(使……争斗)④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⑤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⑥王必欲降武(使……投降)(3)名词活用①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②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③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④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作动词,祭祀)⑤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4、特殊句式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节选)》:检测练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

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①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数月,昭帝即位。

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注:①区脱(ou tuō):匈奴语。

指汉时与匈奴连界的边塞所立的土堡哨所。

1、编撰的《》与《》、《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2、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
①扶辇下除.( ) ②宦骑亡.( )
③自痛负.汉( ) ④王必欲降.武( )
3、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李陵置酒贺武曰
.. D、于是
..高 C、武等实在
.. B、且陛下春秋
4、下列句中“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效死于.前
B、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C、扬名于.匈奴
D、得复见将军于.此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3分)
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分)
参考答案:
1、班固编撰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
①扶辇下除.( 台阶 ) ②宦骑亡.( 逃跑 )
③自痛负.汉( 辜负背叛 ) ④王必欲降.武( 使……投降 )
3、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李陵置酒贺武曰
.. D、于是
..高 C、武等实在
.. B、且陛下春秋
4、下列句中“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
A、效死于.前
B、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C、扬名于.匈奴
D、得复见将军于.此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3分)
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足下:您)。

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分)
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决:通“诀”,诀别)。

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

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
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

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

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

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

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

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

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

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
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

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

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

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