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引言概述:美丽乡村是指那些自然风光优美、环境整洁、人文氛围浓厚的乡村地区。
这些乡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居民。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五个方面来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
正文内容:1. 自然环境1.1 丰富的生态系统:美丽乡村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湖泊、河流和山脉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2 多样的植被和动物:美丽乡村的自然环境中,植被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树木、花卉和草地。
同时,乡村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鸟类、鱼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2. 人文特色2.1 传统文化:美丽乡村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俗、传统手工艺和节日等。
这些文化传统使乡村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2.2 历史遗迹:乡村地区通常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古老的庙宇、古堡和传统民居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2.3 乡村生活方式:美丽乡村的居民通常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他们注重家庭、社区和自然。
这种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人前往乡村体验。
3. 建筑风格3.1 传统民居:美丽乡村的建筑风格通常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色,如石头房屋、木质结构和瓦片屋顶等。
这些建筑展示了乡村独有的历史风貌。
3.2 农业设施:乡村地区还有许多农业设施,如农舍、谷仓和农田等。
这些设施体现了乡村的农业文化和农业生产方式。
4. 文化传承4.1 传统手工艺:美丽乡村通常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陶瓷、织布和木工等。
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保护和传承了乡村的文化遗产。
4.2 艺术表演:乡村地区经常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如舞蹈、音乐和戏剧等。
这些表演展示了乡村的艺术氛围和创造力。
5. 乡村发展5.1 生态旅游:美丽乡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2 农产品销售: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通常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通过销售农产品,乡村居民增加了收入。
5.3 乡村改造:为了提升乡村的美丽程度和吸引力,许多乡村进行了改造,包括修复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增加公共设施等。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引言概述:美丽乡村是指那些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度增加,美丽乡村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模式逐渐兴起。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文化传承、旅游资源、生态农业和乡村治理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一、自然环境:1.1 丰富的生态系统:美丽乡村通常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湖泊、河流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乡村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1.2 清新的空气质量:相比城市,美丽乡村的空气质量更佳,没有污染源的干扰,人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健康的生活。
1.3 美丽的自然景观: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幅画卷,山峦起伏,水波荡漾,花草树木繁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二、文化传承:2.1 传统建筑风格:美丽乡村通常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如古老的民居、古桥、古井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2.2 乡村民俗活动:美丽乡村的居民通常保持着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农民舞、传统节日庆祝等,这些活动保持了乡村的独特魅力。
2.3 文化遗产保护:美丽乡村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乡村的文化得以延续。
三、旅游资源:3.1 自然景点:美丽乡村的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如美丽的山峦、湖泊、瀑布等,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2 乡村体验活动:美丽乡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乡村体验活动,如农家乐、采摘果蔬、亲近动物等,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的生活方式。
3.3 传统文化体验:美丽乡村还提供了传统文化体验,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乐器等,游客可以了解乡村的文化底蕴。
四、生态农业:4.1 有机农业:美丽乡村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4.2 农产品品质:美丽乡村的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如绿色有机蔬菜、优质水果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风貌、自然景观优美、环境整洁美丽、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地区。
它们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农业特色和生态环境而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
一、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位于山水之间,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山峦叠嶂,河流蜿蜒,湖泊碧波荡漾,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等,构成了美丽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观赏、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
二、传统文化美丽乡村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包括民间艺术、手工艺、传统节日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还可以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农业特色美丽乡村的农业特色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特色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农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到农业活动中,体验农民的生活和劳动。
四、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这些乡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生态农田、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环境治理等。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
五、旅游设施为了更好地接待游客,美丽乡村建设了一系列旅游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宿、农家乐、景区导览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设施中得到舒适的住宿和便利的服务,更好地享受乡村旅游的乐趣。
六、发展前景美丽乡村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
美丽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结:美丽乡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农业特色和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和居民。
它们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设施等举措,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便利的服务。
美丽乡村的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当地带来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传统文化还是品尝农产品,美丽乡村都能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美丽乡村简介

漂亮乡村简介引言概述:漂亮乡村是指在保留传统乡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措施,打造出宜居宜游的乡村景观。
近年来,漂亮乡村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预。
一、生态环境保护1.1 保护水资源:漂亮乡村建设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村水环境管理,改善水质,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1.2 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方式,恢复和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减少自然灾害。
1.3 农田保护:加强对农田的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二、乡村振兴2.1 产业发展:漂亮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2 旅游开辟:利用乡村自然体面和人文资源,开辟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3 文化传承:宏扬乡土文化,传承乡村传统习俗和手工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增强乡村凝结力。
三、建造环境改善3.1 村容整治:漂亮乡村建设注重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村庄道路、房屋等建造环境,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3.2 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供水供电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3.3 绿化美化:加强绿化美化工作,打造花园式乡村,增加绿化植被,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四、社会管理创新4.1 村级自治: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村级自治,提高村民参预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4.2 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4.3 社会和谐: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未来展望5.1 持续发展:漂亮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5.2 创新发展:未来漂亮乡村建设需要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5.3 全民参预: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预和支持,惟独大家齐心协力,才干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风貌、环境优美、人居舒适、生态宜居的乡村地区。
这些乡村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居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发展模式以及实施的政策措施。
一、美丽乡村的特点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美丽乡村拥有壮丽的山川河流、清澈的湖泊和湿地、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 人文风情浓厚:美丽乡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乡村音乐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3. 生态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人居舒适便利:美丽乡村致力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乡村建设有舒适的居民住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二、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1. 旅游开发模式:美丽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旅游线路、景点和特色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
2. 农业产业模式:美丽乡村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和农村产业。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传承模式:美丽乡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4. 生态保护模式: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建设,保护乡村的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三、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1. 政府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包括财政资金的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和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等,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美丽乡村简介

漂亮乡村简介引言概述:漂亮乡村是指在保持乡村原有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漂亮乡村旨在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1.1 保护水资源: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禁止乱排污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
1.2 植树造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修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绿化水平。
1.3 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乡村环境卫生水平。
二、乡村建设2.1 村容村貌整治:对乡村建造进行整修和改造,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2.2 农村道路修筑:修筑农村道路,改善交通状况,方便村民出行。
2.3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丰富乡村生活。
三、产业发展3.1 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3.2 乡村旅游开辟:开辟乡村旅游资源,设计特色旅游路线,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3 农民就业创业: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手工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文化传承4.1 传统文化保护: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乡村文化。
4.2 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展示乡村文化遗产。
4.3 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
五、社会管理5.1 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促进村民自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5.2 公共服务完善: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满足村民需求。
5.3 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结语:漂亮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漂亮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改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宜居环境的乡村景观。
美丽乡村既是农村居民的家园,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一、美丽乡村的特点1. 自然环境优美:美丽乡村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拥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植被和优美的水域。
这些自然资源为乡村营造了宜居的环境,使人们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 人文历史底蕴丰富:美丽乡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活动等。
这些都为乡村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3. 便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为了提升乡村的吸引力,美丽乡村注重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
道路的改善和公共交通的建设使得乡村更加便捷可达,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 丰富的农业资源:美丽乡村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
游客可以参观农田,体验农耕文化,并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
这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
二、美丽乡村的发展策略1. 保护自然环境:美丽乡村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
要加强对水源、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要加强环境治理,提高乡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2. 提升基础设施:美丽乡村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
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体验感。
3. 保护传统文化:美丽乡村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建筑、手工艺品、乡土风情等。
要组织文化活动,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4. 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农田观光、民俗表演等。
同时,要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5. 加强农业发展:美丽乡村要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乡村地区。
它们以其宜人的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一、自然风光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湖泊和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提供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到宁静和放松。
二、人文特色美丽乡村的人文特色是其独特之处。
乡村地区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包括民俗风情、手工艺品制作和传统节日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和文化节庆活动来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三、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在这些乡村地区,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建设生态农田和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四、农业发展美丽乡村的农业发展也是其特色之一。
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优质的农产品和独特的农业文化。
农民们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和农村旅游,为游客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丰富的乡村体验。
这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旅游资源美丽乡村是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还可以享受户外运动和探险活动。
乡村旅游不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社区发展美丽乡村的社区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的规划和管理,共同营造宜居的环境。
社区发展项目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促进就业和创业等。
这些项目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整体发展。
七、未来展望美丽乡村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
政府和社会各界将继续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
同时,乡村地区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XX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XX年增加907.2元,增长9.5%。
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
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
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
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
“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
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园区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亩,钢架大拱棚XX年产5000立方米日光
温室基质生产线一条。
推广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21座,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12项。
建成露地蔬菜膜下滴灌技术300亩,示范推广日光温室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日光温室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育苗中心功能,促其达产达标,育苗中
心年繁育蔬菜种苗达到XX年经济收入可达到3XX年园区投资60万元,修建占
地5000平米的联栋拱棚一座,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
三、养殖小区情况。
XX年,该村抢抓县镇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整村土地流转后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采取“政策宣传引、外出观摩学、制定政策推、整合资源促”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扶持政策、分户饲养、自主经营”的模式,在村北部荒滩新建千头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77亩,计划总投资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按照规模养殖、人畜分离、生态环保的要求,分为生活区、养殖区、饲草区、晒粪场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完成修砌围墙480米,硬化主干道路200米,排污管道350
米,化粪池150立方米,青贮窖2500立方米,堆粪场560平方米,养殖小区肉牛养殖可达1500头。
养殖小区的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村种养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循环养殖,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促进全镇草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全村肉牛养殖量达到1760头,出栏870头,羊养殖量2700只,出栏1150只,实现经济收入454.34万元。
四、人居环境改善情况。
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大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投资70万元,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一处,配套完善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在文化健身广场东侧规划新建住宅小区一个,新建两层别墅式小康住宅14户,单栋面积142平米,并配套水电路及污水处理设施。
按照功能齐全、服务群众的要求,对村委会进行装修改造,并配套图书室、信息室及对外服务的相关设施。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对村社主干道和文化健身广场进行绿化美化,在文化健身广场栽植榆叶梅、连翘30株,矮牵牛、万寿菊1800株,种植草坪1200平米,在四社、五社、七社栽植国槐共600棵、圆柏220棵,种植榆叶梅、迎春、丁香等灌木1000株,栽植各类花卉10000株,栽植葡萄苗木1000株,建成葡萄长廊1.3公里。
全村完成危旧房改造329户,大力推广新能源,建成能源沼气农户265户,太阳能用户191户,太阳灶用户265户。
五、葡萄专业村建设情况。
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
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我村在北部荒滩新开发平整土地1280亩,动员农户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
葡萄面积累计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
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该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六、努力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以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技能培训和市场流通,构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根据全村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整合培训资源,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拓展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方法,结合科技入户等活动的开展,依托村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指导员作用,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以转移就业、温室蔬菜、设施葡萄、肉牛养殖为主的科技培训。
达到产业基地就是培训现场,群众需求就是培训重点的目的,注重科技培训的实效,把握技术指导的环节,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都能得到优质的科技服务,使群众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逐步达到依靠科技去发展生产,依靠科技去调整产业结构。
全村共开展5个项目的培训12期次、115
人,280人次。
全村输转劳动力500人,实现劳务收入750
万元。
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人,科技示范户5户,为现
代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