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

合集下载

08 微生物的生态 试题库

08 微生物的生态 试题库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命题人:柯野)第八章微生物生态(8分)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8分)第8章微生物生态一、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2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3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4 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

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5 菌根:具有改善织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6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7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9 土壤微生物区系: 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10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11 BOD5 20摄氏下5昼夜下,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12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损伤甚至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物质可抑制她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的一种相互关系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18 极端环境微生物:在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19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20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21大肠菌群指数22 大肠菌群值二、是非题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微生物生态试题

微生物生态试题

微生物生态单项选择题1. 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是。

A.土壤环境B.海洋环境C.湖泊环境D.空气环境答案:A[解答] 土壤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天然培养基,它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2.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到多的次序依次是。

A.藻类、放线菌、真菌、细菌B.藻类、细菌、放线菌、真菌C.藻类、放线菌、细菌、真菌D.藻类、真菌、放线菌、细菌答案:D[解答] 任何土质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是以细菌最多的,放线菌次之,真菌类再次之,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等的数量依次减少。

3. 下列各项中描述的是关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的。

A.油田地区存在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B.森林土壤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C.含动、植物残体多的土壤中含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较多D.表面土因受紫外辐射的照射和缺乏水分,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量少答案:D[解答] A、B、C三项描述的都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举例。

D项是正确的。

4.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采用在污染区原地钻一组注水井,用泵注入微生物、水和营养物,通入空气。

另外钻一组抽水井,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呈流动状态,促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

这种修复形式称为。

A.原位处B.生物通风C.挖掘堆置处理D.反应器处理答案:A[解答] 原位处理注入水,使水流动;生物通风注入气体使气体流动,从而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挖掘堆置处理类似于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反应器处理与污水生物处理类似。

5.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的形式为。

A.尘土飞扬可将土壤微生物带至空中B.呼吸道、口腔内含微生物的分泌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飞溅到空气中C.在耕作层中的微生物D.敞开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机械搅拌等可使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飞溅到空气中答案:C[解答] 在耕作层中的微生物属于分布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6. 通常在水体中可以长期存在的微生物是。

A.来自空气的微生物B.来自人类生活的微生物C.水体固有的微生物D.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答案:C[解答] 这些微生物是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

第八章生态习题

第八章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洛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3.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4.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时,互相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5.拮抗: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6.寄生: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表面,从后者取得养料,引起病害或死亡。

:生化需氧量,或称生物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指在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单位为mg/L。

9.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10.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

生物膜是附着在载体表面,以菌胶团为主体所形成的粘膜状物。

二、选择题1.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C)。

A.互生关系B.共生关系C. 竞争关系D.拮抗关系2.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CO2。

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物质、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A)。

A.互利共栖关系B.共生关系C.偏利共栖关系D.竞争关系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为(A)。

A.细菌B.真菌C. 放线菌D.藻类与原生动物4.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原因是(D)。

微生物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8题,每题1分,共58分)1.能诱发微生物突变的紫外线有效波长范围是( )。

A、40-390nmB、200-300nmC、100-150nmD、100-200nm正确答案:B2.自养真核微生物的“炊事房”是( )。

A、线粒体B、细胞膜C、高尔基体D、叶绿体正确答案:D3.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

A、CO2B、NH3C、H2SD、CH4正确答案:D4.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B、基团转位C、促进扩散D、被动扩散正确答案:B5.T偶数噬菌体共有3种,分别是( )。

A、T4,T6,T8B、T2,T6,T8C、T2,T4,T8D、T2,T4,T6正确答案:D6.化能自养菌的能源和碳源分别是( )A、有机物 ; 无机物B、有机物 ;有机物C、无机物;CO2 化能无机自养硝化细菌D、有机物; CO2正确答案:C7.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

A、干细胞重量测定B、显微镜直接计数C、平板菌落记数D、比浊法正确答案:C8.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属于 ( )。

A、化能异养微生物B、光能异养微生物C、光能自养微生物D、化能自养微生物正确答案:A9.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烘制面包B、曲蘖酿酒C、用鼻苗法种痘D、酿制果酒正确答案:D10.微生物的氧化方式根据( )可以分为呼吸和发酵。

A、受氢体B、中间传递体C、能量来源D、是否需氧正确答案:A11.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

A、2,3B、2,4C、1,4正确答案:A12.关于硝酸盐的还原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盐的异化还原终产物是N2和其他气态氮释放到细胞外B、硝酸盐的同化还原终产物是氨C、硝酸盐的异化还原是厌氧呼吸的产能方式D、同化还原和异化还原的最终电子受体均为硝酸根正确答案:D13.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来自( )A、有机物B、光能C、无机物D、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14.感受态细胞表面的结合位点只能结合 ( )。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B.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C.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A. 显微镜观察B. 分子生物学技术C. 化学分析D. 植物栽培答案:D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分解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寄生者答案:D4.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A. 细菌B. 放线菌C. 酵母菌D. 蓝细菌答案:C5.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环境条件B. 微生物种类C. 微生物数量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6.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物质不是微生物分解的主要物质?A. 纤维素B. 木质素C. 蛋白质D. 塑料答案:D7.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哪种技术常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A. 显微镜计数B. 培养基分离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化学分析答案:C8.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9.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A. 蓝细菌B. 绿藻C. 酵母菌D. 红细菌答案:C10. 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发酵过程产生能量?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醋酸菌D. 蓝细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环境净化D. 生物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2.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的可用性D.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3. 微生物生态学中,以下哪些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酵母菌B. 放线菌C. 原生动物D. 蓝细菌答案:AC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A. 形态学观察B. 生化试验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免疫学方法答案:ABCD5.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作为病原体B. 作为生物指示器C. 作为生物修复剂D. 作为生物肥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生长和代谢机制,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是一种微生物集合体,由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它们共同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群落在环境和宿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的度量。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评价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微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

5.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功能?
微生物群落功能包括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理特性,以及微生物在多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6.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

有益作用如土壤肥力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有害作用如致病、腐化等。

7.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新药开发、农业生产等方面。

微生物生态学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就是微生物生态学习题的问答内容,重要的是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这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1. 试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进行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而一些光合细菌则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 描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用于面包和啤酒的生产,乳酸菌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而醋酸杆菌则用于醋的发酵。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生产酶制剂、食品添加剂和维生素等。

3. 阐述抗生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答案:抗生素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它为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4.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答案: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生理生化特性的分类、基于遗传信息的分类等。

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菌的菌落形态、真菌的孢子形态等。

生理生化分类则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

遗传信息分类则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

5. 简述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大气污染控制。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某些真菌则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 描述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等。

例如,固氮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而某些微生物则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包括结核病、霍乱、肺炎等。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 根际微生物B. 叶面附生微生物C. 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 )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 根瘤B. 菌根C. 叶瘤D. 叶面乳酸菌答:( )81236.根土比是指: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 )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 土根比B 根土比C 比土根D 比根土答:( )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 )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 )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 互利共栖关系B. 偏利共栖关系C. 拮抗关系D. 寄生关系答:( )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 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 )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 寄生关系。

B. 捕食关系。

C. 专一性拮抗关系。

D.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 )81243.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A. 互生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寄生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 )81244.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A. 土壤质地。

B. 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C. 湖泊水文。

D. 地球化学。

答:( )81245.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A. 缺乏营养。

B. 高pH。

C. 夏季高温。

D. 无固定场所。

答:( )81246.下列细菌种群可以选择作为土壤熟化度的指示微生物的是:A. 自生固氮菌。

B. 梭状芽孢杆菌。

C. 硝化细菌。

D. 硫酸盐还原细菌。

答:( )81247.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时一般易造成:A. 植物病害。

B. 植物疯长。

C. 植物正常。

D. 植物营养缺乏。

答:( )81248.下列微生物不是原生动物捕食对象的是:A. 细菌。

B. 放线菌孢子。

C. 真菌菌丝体。

D. 真菌孢子。

答:( )81249.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A. 近海海水微生物。

B. 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 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 表面海水微生物。

答:( )81250.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A. pH 值。

B. 水分含量。

C. 有机质含量。

D. 比重。

答:( )81251.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A. 蚯蚓。

B. 原生动物。

C. 细菌。

D. 植物根系。

答:( )81252.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A. 互生关系。

B. 接力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81253.地衣中的藻类( 或蓝细菌) 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 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A. 互利共栖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偏利共栖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 )81254.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A. 植物遮荫。

B. 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 根系富集水分。

D. 根系伸长过程中造成土壤通气。

答:( )81255.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不仅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 植物种类。

B. 土壤其他生物。

C. 种植时间。

D. 播种方式。

答:( )81256.下列土壤微生物类群中被称为土壤生物先行者的是: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藻类。

答:( )81257.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不研究土壤中A. 微生物种类。

B. 微生物数量。

C. 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强度。

D. 微生物对动物的致病性。

答:( )81258.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A. 营养物质。

B. 水。

C. 空气。

D. 空间。

答:( )81259.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A. 生长促进作用。

B. 种群选择作用。

C. 生长抑制作用。

D. 不显示影响。

答:( )81260.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A. 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 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 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 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答:( )81261.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A. 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 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 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 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答:( )81262.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A. 嗜酸。

B. 嗜碱。

C. 嗜热。

D. 嗜盐。

答:( )81263.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A. 随意性。

B. 可代替性。

C. 高度专一性。

D. 适应性。

答:( )81264.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A. 偏利共栖关系。

B. 互利共栖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81265.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菌则解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构成了:A. 拮抗关系。

B. 互利共栖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偏利共栖关系。

答:( )81266.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A. 池塘水。

B. 海洋中部。

C. 大湖中心。

D. 地下水。

答:( )81267.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A. 近海海水。

B. 河水。

C. 湖水。

D. 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答:( )81268.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A. 沿途两岸土壤。

B. 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 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 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答:( )81269.1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A. 103B. 104C. 105D. 108答:( )81270.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 水田土壤中真菌较旱地土壤中多。

B. 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 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 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答:( )81271.微生物寄生于高等植物具有:A. 随意性。

B. 适应性。

C. 专一性。

答:( )81272.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A. 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 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C. 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 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答:( )81273.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A. 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 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 一种微生物进入另一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于后者生存。

D. 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答:( )81274.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的是:A. 兼性厌氧细菌。

B. 专性厌氧细菌。

C. 好氧性细菌。

D. 放线菌和霉菌。

答:( )81275.V A 菌根是指:A. 真菌菌丝包围植物幼嫩的吸收根形成的菌套。

B. 真菌菌丝进入植物根皮层间隙或细胞内形成泡囊一丛枝。

C. 由真菌菌丝变态形成的假根。

D. 真菌插入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的菌丝。

答:( )81276.原生动物捕食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等可以:A. 促进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平衡。

B. 原生动物的无节制繁殖。

C. 杀死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所有微生物。

D. 促进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 )81277.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大大超过根外土壤中的数量,其中下列因素不是促进因素:A. 根系分泌物B. 根系造成的土壤通气状况改善C. 根系造成的土壤水分富集D. 根际温度答:( )81278.根际微生物的下列活动对植物不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 分解有机物B. 转化矿物元素C. 产生生长剌激物D. 提供代谢过程所需的水分答:( )81279.一般来说, 下列微生物种群中属土壤真菌最多的种类是:A. 半知菌亚门B. 鞭毛菌亚门C. 担子菌亚门D. 子囊菌亚门E. 接合菌亚门答:( )81280.要测定土壤中某特定的微生物生理类群必须使用:A. 高选择性培养基B. 普通培养基C. 低选择性培养基D. 土壤水答:( )81281.粘细菌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感细菌群,使敏感细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A. 内寄生关系B. 外寄生关系C. 拮抗关系D. 捕食关系答:( )81282.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A. 拮抗关系B. 共生关系C. 内寄生关系D. 外寄生关系答:( )81283.下列微生物类群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是:A. 非光合型原核微生物B. 光合型原核微生物C. 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D. 结构复杂的真核生物答:( )二.判断题:8128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答:( )81285.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答:( )81286.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答:( )81287.土壤微生物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土壤肥力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 )81288.根瘤是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共生体。

答:( )81289.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答:( )81290.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来说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共同竞争有限的营养或造成病害。

答:( )81291.根际不是微生物生活特别旺盛的环境。

答:( )81292.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可以提供更多的矿质营养。

答:( )81293.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发生某种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