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
七单元)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
一、科技:1、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和设计者是詹天佑,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撰写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写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夷”。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译注《天演论》一书,书中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国图存。
第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1、新式教育的开端: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2、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3、文学艺术家:
⑴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⑵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⑶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⑷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⑸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 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
(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 ;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 身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区的土地改革
1.重大措施
内容
结果
土地政策的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中国土地法大纲》( )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
4.意义: 与 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时间:1945年(2)目的:(1)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概况:1945年10月 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地点:重庆。
(3)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内战(1)开始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转战陕北:毛泽东 、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颁布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意义:(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常考点】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8月——1945年10月目的: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毛泽东——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截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重庆)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开始——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年3月全面进攻被粉碎 (2)重点进攻(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者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4)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5)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内战——战略防御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
七单元)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
一、科技:1、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和设计者是詹天佑,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撰写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写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夷”。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译注《天演论》一书,书中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国图存。
第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1、新式教育的开端: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2、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3、文学艺术家:
⑴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⑵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⑶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⑷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⑸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