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 遥感基础 遥感平台及遥感数据

合集下载

遥感试题汇总

遥感试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遥感入学考试1995年博士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简答题(40分)1.遥感地学评价标准。

2. LandsatTM 数据特征。

3.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

4.遥感信息处长合分析。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

2.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

4.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199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任选四题,每题25分)1.遥感地学分析及其意义2.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3.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4.遥感信息增强方法5.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遥感概论一、简答与名词解释:1. 混合像元(98)2. 高光谱 (98)3.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4. 最大似然法(97)5.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 (98)6. 主成分分析 (99)7. TM 的七个波段(97)8. 高光谱遥感(99)9. 遥感影象的特征(99)二、论述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

(98)2. 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99)3. 遥感地学评价基础。

(97)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生入学考试RS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25 分)1. 高光谱遥感2. 空间分辨率3. 大气纠正4. 色度空间5. 小波变换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 25 分,共 75 分)一、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二、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及关键技术三、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四、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2002 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RS)一、名词解释(20 分)五、波谱分辨率2. 密度分割3. 全球定位系统4. 遥感制图5. 监督分类二简答(40 分)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三问答(40 分)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中国院遥感所XX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60 分)•地物反射波(光)谱•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基尔霍夫定律•瑞利散射• 大气窗口• 分辨率•辐射亮度• 维恩位移定律• 高光谱• 小波分析二、问答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六、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GIS高校主要课程

GIS高校主要课程

武汉大学专业基础课:必修: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数字测土与GPS、专题地图编制、GIS图形算法基础、选修:模糊数学、计算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地图投影与变换、人文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地图制图数学模型、地图代数概论专业课:必修:地图设计与编绘、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选修:空间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图形图像软件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WebGIS与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综合、地理信息学进展北京大学必修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选修课:自然地理学与地貌学基础、环境与生态科学、城市与区域科学、测量学概论、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色度学、地学数学模型、地理科学进展、数字地球导论、网络基础与WebGIS、数字地形模型、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导航与通讯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专业导论专业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设计与应用、测量学、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C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GIS算法基础首都师范大学专业基础课:地球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水文学、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GPS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地图学、遥感图像处理、组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课程:必修:GIS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机图形学、空间信息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编程(C++)、地质地貌、环境学选修:网络编程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微波遥感、计算机视觉、实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信息可视化、测量学与误差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基础课: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概论、测量与地图、地理科学导论、遥感原理专业优先选择课程:数据结构、遥感综合实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PS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3S综合实习、地表水热平衡、定量遥感、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及应用、微波遥感、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双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前沿讲座、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网络基础与网络GIS、GIS软件分析、专题GIS设计、软件工程、资源环境遥感、遥感影像地学分析、科学计算语言编程、计算方法、海洋遥感专业任选课程:水文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学基础、区域分析与规划、政治地理学、生态学(双语)、全球变化、第四纪环境、自然地理学(双语)、地学统计、地理综合实践、自然地理实验分析方法I、自然地理实验分析方法II、地理学前沿讲座、交通地理学、房地产评估与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流域管理(双语)、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乡土地理、地球系统科学、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制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前沿讲座、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教学论南京大学学科基础课:普通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测量与地图、遥感概论、GIS概论、城市与区域规划概论专业主干课:地图投影、地图设计与编制、GIS原理、GIS设计、数字地面模型、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图、数字图像处理、地理建模、GIS专题讲座选修课:地理科学知识讲座、地图分析与应用、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GPS导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运筹学、资源学导论、环境科学导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地理数据库、模式识别技术、GIS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规划CAD、旅游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数字地球导论中山大学学院通识课:地理科学导论、测量与地图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与地貌学、数量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公共必修课:普通物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高级程序设计(C/C++语言)、概率统计、线性代数、遥感图像处理、数据结构、定量遥感基础、GIS 软件工程、GNSS全球定位卫星原理及应用、地质学与地貌学、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专业必修课:现代测量学、遥感物理基础、空间分析与应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专业选修课:地图投影与地图设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面向对像程序设计、专业外语、城市地理学、多元统计分析、计算机地图制图、程序设计(VB语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浙江大学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测量技术与实践 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遥感与图像处理基础 GIS软件平台实践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专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科学前沿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遥感与图像处理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前沿地球科学进展自学或讨论课程:文献阅读工程设计课程:专题地图编制网络教学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东北师范大学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图学、程序设计语言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遥感原理、空间数据库、GIS 软件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 空间分析、 GIS 组件应用设计、生物地理学、遥感地学分析、GIS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系列课程:专题地图、测量学基础、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数字地形模型、计算机图形学、城市 GIS、网络GIS 、土壤地理学、定量遥感、专题 GIS 设计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程序设计、GPS 原理与应用、综合自然地理学、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球信息科学、高光谱遥感、数字摄影测量、3S 集成技术、虚拟 GIS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基础课:GIS概论与应用、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现代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土壤与植被系统、人文地理学、现代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专业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国地理、计算机语言、空间统计与运筹、遥感概论、地图学、普通物理学、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双语)专业拓展课程:GPS原理与应用、环境科学导论、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数据结构、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空间数据分析、城市遥感与3S 技术(双语)、城市环境过程(双语)、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考古、可视化编程语言、地理科学导论、科研论文导论、城市生态与景观生态、计算方法、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原理、GIS高级教程、灾害学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WebGIS原理专业实践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制图、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实习)、虚拟地理环境、软件工程与GIS设计、Java编程中国海洋大学学科基础:必修:计算方法、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地球物理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及地学应用、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海洋科学概论、海洋学实习限选:MATLAB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地球物理场论I、地球物理场论II、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海洋地质学专业知识层面:必修:测量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学、勘探地震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限选:图形界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工程与环境物探、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实验、地球物理测井工作技能教育层面:并行算法与编程、科学计算可视化、地学软件工程基础、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实验、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与应用实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软件系统与应用实验、地学信息软件应用教学实习兰州大学专业课: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论、测量学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数据库原理、专题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工程选修课:程序设计(VB)、计算机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地学计算方法、GIS环境建模、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网络GIS、遥感物理学、地貌学、景观生态学、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国地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体系 : 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遥感导论、计算机图形学、 GPS 概论、遥感数字图象处理、遥感解译与制图、地理建模技术、GIS 空间分析、网络 GIS 、GIS 开发与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差值分析的高分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基于深度学习差值分析的高分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包括建筑物验证和边缘处理两部分,得到只包含
建筑物的二 值 图 像,1代 表 建 筑 物、0代 表 背 景,
最后使用差值法对两幅图像做减法,得到的结果
仅反映了建筑物部分的变化,不受图片其他地物
的影响。
图 2 基于深度学习建筑物提取结果
1.2 基于差值原理的多时相建筑物变化检测
变化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差值法是其中应
建筑物特征 验 证 指 数 如 高 贤 君 等 [17]提 出 的
相交边界阴影比率 η,其定义见公式(1),NESD为 区域膨胀边界与偏移建筑物区域相交部分,NESD 为 EBSD上所有像素个数,NSD为 EBSD上阴影个数, 建筑物的 η值较高而裸地的 η值较低,可以通过
对 η设定合理的限定值来区分建筑物。
η=NNESSDD
(1)
根据道路对象与建筑物在形状上的差异提
出用来区分建筑物与道路对象的指数 ILF,其定
第 35卷 第 5期
刘星雨,王建,朱恰,等.基于深度学习差值分析的高分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585
义见公式(2),L为矩形长度,W 为矩形宽度,np 为该对象像素的总个数。道路的 ILF较大,建筑 物的 ILF较小,通过设置阈值可将道路与建筑物 分开 。 [18]
ILF
=WL

L nP
=L2 nP

(2)
此处的后处理优化主要是利用形态学和建
筑物验证方法进行处理。以图 2(a)所示的原始
图像为例,进 行 基 于 深 度 学 习 优 化 的 建 筑 物 提
取,图 2(b)为深度学习的特征图,基于此提取初
步结果进行优化后的结果如图 2(c)所示。可以
看出,建筑物基本能被准确地提取出来。

学遥感必读的十本专业书

学遥感必读的十本专业书

学遥感必读的十本专业书1.《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著作。

全书共15章.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至第5章为遥感基础。

重点闻述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

第二部分:第6至第10章为遥感分析方法。

主要阐述迢感图像的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分析方法、数据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并着重介绍遥感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其模型等。

第三部分:第11至第15章为迢感专题应用。

这一部分以理论、方法、实例相结合,择用国内外典型实例,从土地、植被、水体和海洋、地表能量平衡与土壤水分、地质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映遥感信息科学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丰富,具基础性、前沿性,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作为地学、环境、空间信息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高等学校师生及各专业领域的广大遥感科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 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也是中科院遥感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科目的指定参考书,以该书作为硕士考研指定参考书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等 */2.《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内容提要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深教材。

教材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结合经济建设实际,注重反映遥感应用内容。

全书以较大的篇幅系统介绍了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的内容.并且在诸如地物光谱多光谱成像仪、微波遥感,特别是3S(RS、GIS、GPS)集成等世界领先技术方面,注重适当引入。

主要内容包括:遥感基本概念、电磁辐射和地物波语、遥感成像原理、逐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遥感的应用及实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517Z10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Remote Sens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梅安新主编.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孙家炳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3.吴俐民编著.卫星遥感影像专题信息提取技术与应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4.周廷刚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5.彭望琭主编.遥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遥感在各领域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遥感影像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空间数据挖掘》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遥感成像的物理基础;掌握地物光谱的基本特征;熟悉1-2个主要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完成遥感影像基本处理;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遥感在各领域的简单应用。

能力:熟悉主要遥感软件的特点与功能,具备应用遥感软件进行遥感影像处理的能力;具备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理解与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归纳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素质: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协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科学的工作心态;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遥感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遥感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遥感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遥感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离测绘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数据支持。

一、数据获取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主要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方式。

卫星遥感是利用卫星上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对地表进行观测和拍摄,获取地表的影像数据。

卫星遥感具有大范围、长时间连续观测的特点,能够提供全球范围的地表信息。

而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器搭载的遥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数据。

航空遥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精度,能够满足一些细节要求较高的测绘项目的数据需求。

二、数据处理遥感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两个阶段。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校正、配准和融合等处理,以消除遥感数据中的噪声和偏差,使其更适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根据具体的测绘项目需求,对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和图像解译等分析,以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人工解译和自动解译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专业知识和图像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数据质量控制在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数据质量控制包括遥感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准确性是指遥感数据与现实地理信息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稳定性是指遥感数据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稳定程度,一致性是指遥感数据在不同数据源和处理方法下的一致性程度,可用性是指遥感数据在测绘项目中能否满足实际需求和使用目的。

通过对采集的遥感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数据能够为测绘工作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支持。

总结遥感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的数据获取方式,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预处理和分析等环节,可以提取并解译出所需的地理信息。

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平台是一种通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遥感图像处理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遥感图像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遥感图像处理需要昂贵而庞大的硬件设备和复杂的软件环境。

而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通过将处理任务分配给云端强大的计算资源,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复杂的图像处理任务。

此外,云计算平台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动扩展和调整,以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遥感图像处理需求。

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

首先,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云计算环境,并确保有效地管理和维护云计算资源。

其次,需要使用先进的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和技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结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和交互性,以便用户可以简单、直观地使用平台进行各种图像处理任务。

在设计和开发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时,最重要的是确保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平台应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图像处理任务,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遥感图像数据。

此外,平台还应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丢失任何数据,并能够在任何时候恢复和继续处理任务。

为了满足任务的要求,云计算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将有助于确保开发出的平台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功能和服务。

第二步是系统设计。

在设计平台时,需要考虑平台的整体架构和组件,以确保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数据。

此外,还需要确定使用的算法和技术,以确保平台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处理结果。

第三步是开发和测试。

在这个阶段,需要编写和调试平台的代码,并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测试。

遥感

遥感

遥感技术及应用主要内容遥感基础:概念、系统组成、分类、特点、发展、应用等;物理基础:电磁波谱、地物电磁波谱特征;技术系统: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处理及应用;遥感数据特点与评价:几何、辐射、时间分辨率;数据处理:校正、增强、分类;信息提取:人工、自动、人—机协同;遥感应用:资源环境调查、动态监测、数据更新等。

第一章绪论1.1 遥感的概念:遥远的感知1.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力场、电磁场、机械波(声波和地震波)的探测;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遥控、遥测:区别和联系遥控: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是相对的,电视遥控器、遥控玩具,空际飞行器的遥控等。

)遥测(Remote Measure):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

接触测量:如测量宇宙飞船里的温度;非接触测量:如激光测距,雷达测距和定位等1.2 遥感系统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遥感探测的依据信息的获取——依靠传感器(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的记录与传输——胶片或数字磁介质;人或回收舱、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信息的处理——地面站对数字信息进行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成通用数据格式或模拟信号信息的应用——信息处理、分析、融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2.遥感的过程:1.3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主要为飞机,气球等。

与航天遥感相比,航空遥感的主要优点是机动性强。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选用适当的遥感器、选择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0, 9 Band 2
7,10,12 unit 2
13,12,12 Band 3
8, 9,12 unit 3
5, 6, 7 Band 1 line 3 5, 8, 7 unit 1 line 3
Band 2
Band 3
(2)BIL方式
(2)BIP方式
10,13,13 Band 1 line 1 10,14,18 unit 1 line 1
14,16,18 Band 2
13,16,21 unit 2
18,21,21 Band 3
13,18,21 unit 3
9, 7, 8 Band 1 line 2 9,14,13 unit 1 line 2
遥感平台
第三节 航空遥感平台
高空无人机(平流层)遥感平台 中高空航空遥感平台 低空小型航空遥感平台 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
第三章 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
3.1 数字图象
(1) 模拟图象:象普通像片那样,灰度及颜色连续变化的 图像叫做模拟图像。
(2) 数字图象:把模拟 图像分别划成同样形 状的小单元,以各个 小单元的平均亮度值 或中心部分的亮度值 作为该单元的亮度值 的图像叫数字图像。
航天平台一般指高度在240km以上的航天飞机和卫星 等,最高高度是静止卫星,它位于赤道上空36000km, Landsat, spot等地球卫星高度也在700~900km之间。
遥感平台
轨道参数
1、升交点赤经Ω
升交点赤经Ω为卫星轨道的升交点与
2、近春地分点点角之间距的ω角距。所谓升交点为卫
星由南向北运行时,与地球赤道面的
遥感数据
3.3 遥感图像的数据格式
多波段图像具有空间的位置和光谱的信息。多波段图 像的数据格式根据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存贮各种波段的 信息而分为三类。
(1)BSQ方式 各波段的二维图像数据按波段顺序排列。
(((像元号顺序),行号顺序),波段顺序)
遥感数据
(2)BIL方式 对每一行中代表一个波段的光谱值进行排列,然后按 波段顺序排列该行,最后对各行进行重复。 (((像元号顺序),波段顺序),行号顺序)
遥感平台
第一节:遥感平台的参数
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按平台距 地面的高度大休上可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 天平台。
地面遥感平台指用于安装遥感器的三脚架、遥感塔、 遥感车等,高度在100m以下。
航空平台指高度在100m—100km,用于各种资源调查、 空中侦察、摄影测量的平台。
e=c/α
6、卫星c过为卫近星地椭点圆时轨道刻的T焦距
遥感平台
以上六个参数可以根据地面观测来确定。在六个轨道参数中,Ω、 ω、i和T决定了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的相对位置,而α和e则决定 了卫星轨道的形状。
其中e越大时,则轨道越扁,e越小时,轨道越 接近圆形。圆形轨道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获取 影像时比例尺趋近一致。当e固定时,α越大则 轨道离地高度H越大。H与传感器的地面分辨率 和总视场宽度有密切关系。倾角i决定了轨道面 与赤道面,或与地轴之间的关系。i=0时轨道面 与赤道面重合。i=900时轨道面与地轴重合。 i≈900时轨道面接近地轴,这时的轨道称近极 地轨道。轨道近极地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球的 观测范围
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
3.2 图象数据
遥感数据是用遥感器探测来自地表的电磁波,通过采 样及量化后获得的数字化数据。
遥感中所采用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从紫外线到微波。 用遥感器接收的电磁波是按每个特定的波长段进行数字 化的。通过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得到把具有连续波长分布的电磁波 分解为若干个波长段(称通道或波段)的数据。这种由 多个波长段构成的数据叫多通道数据或多波段数据或多 光谱数据。 在多通道数据中,各波段的电磁波是用不同的探测元 件探测的。
遥感平台
第二节:航天遥感平台
根据遥感卫星应用的不同,分为气象卫星、陆地卫星
气象卫星平台高度较高,最高达36000Km,基本属于静 止卫星,这类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是空间分辨率较低、时 间分辨率较高,主要用于大尺度研究。如美国的NOAA卫星、 我国的风云1,2号卫星等,都属于此。
陆地卫星主要为研究地球资源而设计,这类卫星遥感数 据的特点是空间分辨率较高、时间分辨率较低,主要用于 中小尺度研究。如美国的LANDSAT卫星、法国的SPOT卫星、 我国与巴西合作的CB-1号卫星等都属于此。
3、轨是间交个道指的点交卫角倾。点星距角反称轨 。之为i道,降的轨交近道点地面。点与春与赤分升道点交面为点的黄之另道一面
与赤卫道星面轨在道天面球与上地的球交赤点道。面之
4、卫星轨间的道两长面半角轴,也α即升交点一
侧的轨道面至赤道面的夹角
5、卫星卫中轨星 心道轨 的道 距偏远 离心地 。率点(到椭扁圆率轨)道e
内容回顾
• 什么是遥感? •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空间分辨率 • 光谱分辨率 • 时间分辨率
第二章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
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统称遥感平台,包括
人造卫星及飞机、无线电遥控飞机、气球等超 低空平台。甚至连地面测量车(车载升降台) 也包括在内。
• 航空遥感平台
• 航天遥感平台 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 小卫星
遥感平台
气象卫星主要用于区域宏观研究,如气候变化,全球覆 盖变化等;
陆地卫星主要用于小区域资源与环境调查,目前主要应 用的陆地卫星有:
美国的Landsat MSS、TM;(80、30米) 法国的SPOT;(10、5、2.5米) 中巴的CB-1;(20-80米) 欧空局的Aster(15-90米) 美国的IKNOIS(1米) 美国的QuikBird(0.62米)
(3)BIP方式 在一行中,每个像元按光谱波段次序进行排列。然后 对该行的全部像元进行过波段次序排列,最后对各行进 行重复。 (((波段顺序),像元顺序),行号顺序)
遥感数据
Band 1
(1)BSQ方式 10,13,13 line 1 Band 1
9, 7, 8 line 2 5, 6, 7 line 3 14,16,18 line 1 Band 2 14,10,9 line 2 8, 8, 8 line 3 18,21,21 line 1 Band 3 13,12,12 line 2 7, 7, 9 line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