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

合集下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查房PPT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查房PPT
罂粟碱
罂粟碱能扩大血管、改进微循环,并能预防肢体挤压伤后血管内膜伤害引发的血栓形成。
7
一次,避免长时间的压迫而引发本征。
护理要点
8
在动脉和静脉输液、输血时因操作不慎,护理不 仔细,使液体或血液外渗,特别是一些刺激性药 物渗到筋膜间室内,使其内容体积增加,毛细血 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上升。这些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促使筋膜间室内压力上升,引发本 综合症。
所以我们在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 复穿刺,发觉液体外渗时及时处理、更换部位。
03 受累肌肉呈紧张状态,肌力明显减弱,屈肌挛缩,
要等5P症状,即疼痛(pain)、惨白(pallor)、感
远侧关节呈屈曲状态,伸肌挛缩关节呈伸直状态,
觉非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和无脉
被动向反方向牵拉产生剧烈疼痛;
(pulseless)均显现时,才报告医生。对其宁可过早
04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
Enter English title
05 护理要点
Enter English title
06 药物使用
Enter English title
PART ONE
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丨临床表现
Enter your English title here
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证候群, 是一种严重伤害后的反应性疾病。
早期发觉与及时救治
如发觉患肢在短时间内显现下列任一情形时:
01 局部连续、剧烈的疼痛,用止痛药也很难缓解; 05 患肢远端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逝。应立刻报告医
02 患肢高度肿胀,触之皮肤张力变大,无弹性,皮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 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PART 02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多
骨筋膜室容积减小
渗出增加
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
小静脉压力上升
治疗:尽早行筋膜切开减压手术(Fasciotomy)!!
小结
1.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定义
3.了解病理生理
2.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临床表现
4.了解治疗原则
课后思考题:
? 缺血-水肿-再缺血的恶性循环是怎样形成的? ? 骨折并发症还有哪些?
学习资源与文献推荐:
Frederick M.Azar, James H.Beaty, S.Terry Canale,et al.Camp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13th edition,2018. McQueen M M, Gaston P, Court-Brown C M,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Who is at risk?J bone Joint Surg Br,2000,82:200-203. Matsen FA, Winquist RA, Krugmire RB Jr(1980) Diaginosis and mangement of compartmental syndrome.J bone Joint Surg Am; 62(2):286-291.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教学大纲
定义 (Definition) 病理生理 (Pathophysiology)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治疗 (Treatment)

骨筋膜室综合征张邦学

骨筋膜室综合征张邦学
骨筋膜室综合征
目录
•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产生的症状。
特点
多见于前臂和小腿,常由创伤或慢性 积累性劳损引发,导致骨、骨间膜、 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 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
职业治疗
理支持
对于因伤病导致的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和 障碍。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合理运动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弯腰 、久坐等,应适时进行伸展活动,缓解肌 肉紧张。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和撕裂。
修复与重建手术
对于严重损伤或断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 组织,需要进行修复或重建手术。
神经修复手术
对于神经损伤,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恢 复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如电刺激、超声 波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康复训练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 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恢复肢体 功能。
疾病或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患部是否有肿胀、 压痛、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 症状,以及关节活动是否受限 。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骨骼、肌肉和软组 织的结构变化,以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肌酶 、肌红蛋白等指标是否异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理生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肌肉和神经因缺血而发生一系列病理 生理变化,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症状和表现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处疼痛、压痛和牵拉痛。 肿胀:由于炎症反应,患处可出现肿胀,触之有硬结感。 肌肉痉挛:由于疼痛和炎症反应,患处的肌肉可出现痉挛,导致关节僵硬。 感觉异常:患处皮肤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过敏或感觉减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注意事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第三章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早期切开减压,解除压迫,恢复血液循环
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减压术、清创术、修复术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进行康 复训练
康复和预后
康复治疗:在恢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肌肉和关节功能 的恢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述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05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6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案例
案例描述:详细介绍案例的病情、病史和治疗过程

骨筋膜室综合症名称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症名称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症名称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症(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s)是指因过度紧张或压力太高而导致肌肉内部有紧缩感。

它是由于肌肉囊(fascia)内出现压力增加,导致肌肉和神经组织受压,从而影响肌肉和关节活动。

一、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肌肉囊(fascia)内压力增加,导致肌肉和神经组织受压,从而影响肌肉和关节活动的一类疾病。

二、症状: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包括:肢体疼痛、肌肉关节僵硬、受压组织发出压迫性疼痛、皮肤感觉减退、病变部位出现红肿、肌肉松弛、受压神经受到痛苦刺激等。

三、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治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药物治疗:抗炎、止痛、抗凝药、肿瘤抑制剂和血脂调节药物等。

2、物理治疗:包括电子刺激、热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等,其目的是帮助改善肌肉松弛,消除疼痛。

3、外科手术:如果这些治疗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四、预防:
为了减少患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风险,医生建议遵循以下步骤:
1、必要时采取康复措施,避免受伤的部分出现扭伤;
2、避免应激过度,培养一定的身体素质,加强肌肉练习;
3、正确搭配手术,术后应采取一定的休息措施;
4、少和加热,多多休息。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护理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指的是肌肉组织周
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增高,从而导致血液供应受限,引起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病理过程。

骨筋膜室通常指的是四肢的肌肉组织周围由骨、肌肉和韧带形成的包膜结构。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肢体受伤或手术后,如骨折、挤压伤、手术创伤等情况。

主要症状包括肢体疼痛、压痛、压迫感、活动困难和感觉减退等。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脉搏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或丧失、皮肤苍白或发绀等表现。

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手术减压、利用止痛药物和抗炎药物缓解症状、应用局部冷敷或温敷来缓解疼痛等。

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若骨筋膜室综合征严重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感染和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骨筋膜室综合_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骨筋膜室综合_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骨筋膜室综合超声诊断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骨筋膜室综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为四个肢体的筋膜室内压增高,导致神经、血管和肌肉受损。

本文将介绍有关骨筋膜室综合超声诊断标准的概述及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中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其次,我们会详细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定义与病因、主要症状与体征以及发展与预后等方面内容。

接着,我们将对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概述,包括超声扫描技术、骨筋膜室超声特征以及临床应用和局限性。

然后,我们将解释说明超声图像解析方法、判断标准与分类指南以及误诊与鉴别诊断方法等内容。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介绍关于骨筋膜室综合超声诊断标准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骨筋膜室综合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我们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们将介绍超声诊断标准的概述,包括超声扫描技术、骨筋膜室超声特征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最后,我们还将解释说明超声图像解析方法、判断标准与分类指南以及误诊与鉴别诊断方法等内容,旨在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指导。

本文致力于为医学从业人员和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促进对骨筋膜室综合超声诊断标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骨筋膜室综合2.1 定义与病因:骨筋膜室综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等部位的骨筋膜室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骨筋膜室是由肌肉、韧带和顺应性组织形成的密闭腔体结构,具有限定空间内的压力平衡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可以分为下肢和上肢两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

该疾病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长期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损伤引起的局部纤维化以及遗传因素等。

此外,一些特定职业和运动中频繁进行单调重复动作或长时间站立、行走等活动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2.2 主要症状与体征:对于下肢骨筋膜室综合来说,常见的主要症状包括运动时或较长时间静止后出现深层疼痛感,痛感可伴有灼热和刺痛等不适。

骨筋膜室综合征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5P征及临床表现:
典型的5P征(疼痛、苍白、无脉、麻痹、感觉异常) 1.疼痛,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创伤后持续性剧烈疼痛, 进行性加剧。被动牵拉痛是该病早期最敏感的指标,提示 肌肉已经发生明显缺血。 2.肢体擦皮肤苍白,血液供应被中断后会表现为肢体远端缺 血而出现皮肤苍白 症状。 3.肢体远端脉搏消失,如尺桡动脉扪不清,手指肉肤温度降 低。 4.肌肉麻痹,肢体肿胀严重导致肌肉活动障碍,出现肌肉麻 痹现象。 5.感觉异常,神经严重缺血导致肢体远端感觉功能异常。
康复评定
1.观察有无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局部瘢痕、皮肤颜色改变,触诊肢端动脉搏动有无明显减弱等。 2.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用手判断伤后关节障碍程度以及康复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3.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还可以使用特殊器械进行肌群的等张肌力测定及等速肌力评定 4.肢体围度测量:可以发现有无肌肉萎缩或肢体肿胀,注意与对侧对比。 5感觉功能评定:针刺觉、触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等 6.疼痛评定:通常用VAS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7.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可用Barthel指数等评价 8.生活质量评定:可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等评价
手法治疗及运动疗法
按摩与牵引;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肌力和耐力训练;作业疗法;感觉训练; 夹板支具等。运动疗法可牵拉伸展挛缩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部分变性的肌 肉组织在应力作用下,增加胶原纤维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残存肌细胞 恢复功能,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主动活动还可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消除水 肿,增强肌力,使瘢痕粘连减少到最小程度。作业疗法可训练肢体的灵活性和 协调性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 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缺血而产生的一系 列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晚期治疗
• 中期:伤后3-4周
– 肌肉康复训练 – 神经松解
• 晚期:伤后6个月
– 矫正畸形 – 恢复肌肉动力 – 恢复神经功能
25
图们市人民医院 骨科:病例介绍
• 2013-04-01 13:00
• 金龙浩 男性 36岁 朝鲜族
• 主诉:“施工中不慎被木材砸伤右下肢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小 时。”
+ 踝跖屈 踝背伸 腓肠神 马蹄足 经
后侧深室
+ 屈趾、 伸趾 胫后肌
胫神经 屈趾
14
常见部位
• 前臂:掌侧、背侧 • 小腿:后侧深室、前侧、后侧浅室
15
晚期表现-5P
• 无痛painless • 苍白pallor •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 肌肉瘫痪paralysis • 无脉pulselessness
• 骨筋膜室综合征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骨科对口支援专家组 骨科:吴艳军主任医师
1
定义1
•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构 成的闭合空间。
2
好发部位
• 解剖:
– 前臂:掌侧浅室/掌侧深室/背侧 – 小腿:前侧/外侧/后侧浅室/后侧深室 – 手部、足部
3
定义2
•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内的肌和神经因急性
– 远端可触及动脉搏动或肢端温暖均不能除外血管损伤 – Doppler检查对诊断血管损伤有价值 – Doppler检查对骨筋膜室的血流量是否充足无判断意义 – 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
19
注意
• 远端脉搏存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不能排 除骨筋膜室综合征
• 进行性发展,密切、持续观察
20
治疗
• 非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前臂
– 掌侧长“S”形切口 – 必要时可切开腕管
• 小腿
– 内外侧双切口
手足:掌骨(跖骨)间背侧纵切口
部分肌肉坏死--切除坏死组织 坏死组织广泛--截肢术
23
术后处理
• 全身情况: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 竭、心律不齐、休克
• 局部情况:
– 减少敷料交换、严格无菌原则 – 4日后延期缝合 – 7-8日二期缝合、植皮 – 10-12日可重复一次
• 入院查体:右小腿、右足明显肿胀、畸形、无水泡,踝关节前方片状 擦披伤,皮肤可见大理石花斑,右侧足部皮肤可见苍白及大理石花斑, 右小腿及足部皮温较对侧明细减轻,小腿外侧内、外踝压痛(+)骨 擦音异常活动阳性,右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摸不到,右足深浅感 觉丧失、足趾动障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延长,末梢血运差。
• 入院诊断:右小腿、右足部挤压伤

右侧小腿、足部骨筋膜室综合症

右侧腓骨下段、内踝、后踝骨折,足根骨骨折。
• 入院治疗: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张术。
26
术中情况(图片)
• 沿胫骨脊钝性剥离胫前肌,探查 见胫前动脉痉挛、搏动弱。
急诊行切开减张术,切开组织 皮肤及深筋膜,探查外侧肌群、 肌腹颜色及组织活性。
小动脉压力下降
组织灌注压下降 小动脉壁内外压力差下降
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 组织灌注减少
小动脉关闭
肌肉、神经进行性死亡 9
病理生理
• 小动脉临界闭合压力:组织压升高至小于舒 张压10-30mmHg水平时
• 组织压:
– 前臂64mmHg、小腿55mmHg – 组织内循环停止
10
时间-病理变化
缺血时间 30min 2h 4h
27
围手术期术后24小时情况(换药)
无菌操作下切口常规处置
凡士林辅料固定后24小时烤灯 照射观察末梢血运。
28
术后第21日
• 术后第21日给予二次择期在会诊麻醉下行,右胫 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切开减张术后二期 创面缝合术。
切口高渗盐水、双氧水冲洗
29
第二次手术后复查X线
30
二次术后一个月复诊
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 曾用名: Volkmann缺血性挛缩、胫前肌综
合征、急性肌肉缺血性坏死
4
区别
•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在一密闭间室内,由于压力 上升损害其血液循环引起肌肉和神经坏死,并最 终因过度肿胀导致皮肤坏死。
• Volkmann挛缩是筋膜间室综合征未治疗或治疗不
当的结果,表现为坏死的神经、肌肉组织被纤维
组织代替。
5
病因
• 内容物体积增加
– 缺血后水肿 – 损伤:挫伤/挤压伤/
烧伤 – 小腿激烈运动 – 出血
• 骨筋膜室容量减少
– 包扎、固定过紧 – 严重局部压迫:长时间
6
图例
7Leabharlann 病理生理室内压力升高组织血供受损
8
内容物体积增加
室内容量减少
室内压力增加
静脉压增加
休克 抬高患肢 血管痉挛
渗出增加 毛细血管压上升
– 甘露醇
• 禁!:抬高患肢
21
手术治疗
• 目标:敞开受累的骨筋膜室,达到减压 • 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
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 指征:
– 肢体明显肿胀和疼痛 – 该骨筋膜室张力大、压痛 – 被动牵拉痛 – 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体征 – 组织压>4.0kPa(30mmHg)
22
二次手术后4周开始给予康 复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
小腿及足外侧组织外露处 给予生肌膏外用效果显著 愈合良好(未植皮)。
31
THANK YOU!
32
16
诊断-贵在“早”
• 病因、病史 • 张力高、明显压痛 • 肌肉活动障碍 • 被动牵拉痛 • 感觉障碍
17
组织测压:
• 多发伤、低血压状态 • 神志不清、肢体骨折 • 临床难以下结论者:神经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

– 10-30mmHg为增高 – >30mmHg切开减压指征
18
鉴别诊断
• 神经损伤 • 血管损伤
失 • 血管:早期脉搏存在、肢端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正常
13
常部见位 部位张特力点主动无 被动疼 感觉障
外观
压痛 力


背侧
前 臂 掌侧
前侧
外侧
小 后侧浅室 腿
+ 伸拇、 屈拇、 伸指 屈指
+ 屈拇、 伸拇、 正中、 屈指 屈指 伸指 尺神经
+ 伸趾、 屈趾 胫前肌
腓深神 经
+ 足外翻 足内翻 腓浅神 经
6h 12h
神经 功能异常
不完全坏死
肌肉
功能改变 肌红蛋白尿 部分坏死
肢体
感觉异常 主动无力 被动疼痛
永久性功能丧 永久性功能丧 永久性功能丧



11
临床表现
• 症状:疼痛、功能障碍
– 早期: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肢体固定和一 般处理而改善
– 晚期:神经坏死,疼痛消失
12
体征
• 肿胀(最早):张力高,皮肤水泡 • 压痛:肌腹 • 被动牵拉痛(重要) • 神经:感觉减退、主动活动无力、感觉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