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陷阱分析
心理学与决策失误:避免常见的心理陷阱

心理学与决策失误:避免常见的心理陷阱导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
然而,由于人类心理的局限性,我们常常陷入各种心理陷阱,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陷阱,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陷阱。
一、确认偏见1. 定义:确认偏见指我们更愿意接受与我们原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将不一致的信息忽视或解释为例外情况。
2. 影响:确认偏见会导致我们忽视新的信息和观点,限制我们的思维,降低决策的准确性。
3. 避免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分坚持自己的观点,主动寻求和接受不同意见,不要将异议视为攻击。
二、群体思维1. 定义:群体思维是指为了与他人保持一致而追随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动。
2. 影响:群体思维容易导致盲目从众,忽视自己的判断力,做出错误的决策。
3. 避免方式: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随,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作出决策。
三、选择困难1. 定义:选择困难是指在面对过多选择时,我们难以作出决策。
2. 影响:选择困难容易导致拖延和不作为,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3. 避免方式:设定优先级,确定最重要的几个选择项,减少决策的复杂性。
也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四、情绪影响1. 定义:情绪影响是指我们在做决策时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决策偏离理性。
2. 影响:情绪影响会导致我们忽视事实和逻辑,做出冲动或错误的决策。
3. 避免方式: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让情绪左右判断,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思考,避免冲动行动。
五、确认失误1. 定义:确认失误是指我们倾向于寻找那些符合我们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2. 影响:确认失误会导致我们陷入一种片面的认知,影响我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3. 避免方式:主动寻求不同意见和观点,尽可能广泛地获取信息,不要仅仅确认自己的偏好。
六、后悔厌恶1. 定义:后悔厌恶是指我们对于潜在的失败和损失更为敏感,容易让过去的经历影响我们的决策。
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及避免方法

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及避免方法在职场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
有些决策看似微不足道,比如选择先处理哪项任务;而有些决策则可能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整个团队的命运。
然而,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导致决策失误。
本文将探讨职场中常见的决策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一、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过度依赖最先获取的信息,将其作为后续判断的基准。
比如,在薪资谈判中,如果对方先给出一个较高的数字,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以这个数字为参照,从而接受一个相对较高但可能并非最优的薪资。
避免方法:在面对重要决策时,要努力摆脱初始信息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质疑和调整自己的初始判断。
二、过度自信很多人在职场中都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
比如,在项目评估中,可能会过于乐观地估计完成时间和成果,导致最终无法按时交付。
避免方法:在做决策之前,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所面临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
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声音。
同时,要预留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沉没成本谬误当我们在某个项目或决策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或资源时,即使发现继续下去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往往也会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成本而坚持下去。
比如,在一个亏损的项目中,不断追加投入,希望能够挽回损失,结果却越陷越深。
避免方法:在做决策时,要将目光聚焦在未来的收益和可能性上,而不是已经发生的成本。
如果继续下去的预期收益小于停止的损失,就要果断止损,重新寻找更有价值的机会。
四、群体思维在团队决策中,为了追求和谐一致,成员可能会压抑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导致整个团队陷入一种错误的共识。
比如,在讨论方案时,大家都附和领导的意见,即使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提出。
避免方法:团队领导者要营造一个鼓励开放和多样性的氛围,让成员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观点。
心理学与决策: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陷阱和方法

心理学与决策: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陷阱和方法导语:决策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每天都在做出数以千计的决策。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心理陷阱,从而导致不理智的决策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陷阱,并探讨一些在决策过程中应用的心理学方法,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心理陷阱1. 确认偏见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与我们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确认偏见可以导致我们忽略掉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2. 行为慷慨偏见行为慷慨偏见是指我们在决策时过于关注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影响。
我们往往选择立即获得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我们做出不负责任的决策,为日后埋下隐患。
3. 羊群心理羊群心理是指在做决策时过度关注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从而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
当我们看到大多数人持某种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时,我们往往会跟随他们,而不去思考是否真的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
这种心理陷阱可能导致我们被动地接受错误的决策。
二、心理学方法1. 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决策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意图。
通过清晰地定义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可行的决策选项,并选择最符合目标的决策。
2. 寻找多样化的信息为了避免确认偏见,我们需要主动寻找多样化的信息。
不仅要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还必须考虑相反意见的证据。
通过广泛收集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决策选项,减少可能的偏见。
3. 分析利弊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仔细考虑每个选项的利弊。
列出所有可能的利益和风险,并对它们进行权衡。
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估每个选项的潜在结果,减少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4. 采用决策树或评分卡决策树或评分卡是一种系统化的决策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决策中更客观地评估选项。
通过设定特定的标准和权重,我们可以为每个选项评分,并比较得分来确定最佳选择。
5. 引入外部观点有时候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可能受到很大的干扰,这时候可以考虑寻求外部观点。
五步陷阱教材

五步陷阱教材是指一种有关心理学、影响力或决策过程的教育材料,讨论了人们在决策和判断中容易陷入的五种常见误区或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会导致不明智的决策或判断,因此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决策陷阱,这些陷阱也被称为认知偏差:
1. 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这是一种趋向于寻找和注意那些支持自己现有观点或信仰的信息的倾向。
人们会忽略或轻视与他们看法相反的证据,这可能导致片面和不客观的决策。
2. 选择性感知(Selective Perception):这是一种只注意与自己关心或关注的事物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信息的倾向。
这会导致信息的失衡,使决策不够全面。
3.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预测的能力。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冒险性的决策和错误的判断。
4. 羊群心理(Herd Mentality):这是一种跟随大多数人或跟随潮流的倾向,而不是独立思考或进行独立决策。
羊群心理可能导致投资泡沫和市场崩溃等问题。
5. 短期思维(Short-term Thinking):这是一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或满足短期需求的倾向,而忽视了长期影响和长期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不明智的决策和财务问题。
这些陷阱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发挥作用,包括金融决策、商业决策、个人生活和社交互动等。
了解这些陷阱并努力避免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更理性的决策。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的五步陷阱教材,可以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我能够提供更具体的帮助。
做决策时,注意避开这几个陷阱

做决策时,注意避免这几个陷阱
用错误为错误买单(毛陷阱)
第一是用肯定证据来强化错误的想法。
第二个是被错误的假定给框住了。
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下面的这几个陷阱里面去:
第一个陷阱是,让问题推动决策。
如原IBM高官负责亚洲区,原预算80%在日本,其它十三个国家占20%,,日本的收入并没有这么高,这种分配不合理。
此时总部要求所有预算降低5%,正常的省事的办法是平均削减5% ,而他却是将其它去大大提高,日本的预算大大降低。
(问题是要削减预算,这位管理者没有被问题推动决策,而是当做一个机会,调整合理的预算提高了效益)
(有效的管理者着眼于机会,而不是着眼于问题)
管理决策的第二个陷阱是,在一个方案里做决策。
接着上面的例子,预算调整,如果这时有个国家的负责人比如韩国区经理提了个投资方案,要求国大投资,理由是韩国发展的非常快,那大家就来讨论,最后表决投资或者不投资,实际这也是一个陷阱,因为只有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不可能做出最好的决定,最后这个方案,本身可能被完善了,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方案,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决策者不要被建议者牵着走,要跳出陷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偏差 人类决策中的陷阱读后感

偏差:人类决策中的陷阱一、概述人类是理性动物,然而在决策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源自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本文将围绕人类决策中的偏差展开讨论,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信息过载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面临着大量的信息,这种信息过载容易导致决策偏差。
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忽略一些重要信息,导致决策的失真。
三、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已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缺乏全面的思考。
四、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价值的收益的渴望。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损失而放弃一些可能带来更大收益的机会,导致决策偏差。
五、社会证据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社会证据偏差指的是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人的看法和行为,而忽视自己的判断。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六、确认偏差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容易受到先前做出的决策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合理的决策,并且很难做出改变。
七、结论人类决策中的偏差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它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了解并认识这些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并避免出现偏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希望人们能够加强对偏差的认识,提高决策的理性性和准确性。
八、确认偏差的影响确认偏差在人类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和接受与自己已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在面对重大健康决策时,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和支持这种观点,而不愿接受与之相违背的医学建议。
在政治和宗教信仰方面同样如此,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对于与之相悖的观点则持怀疑甚至拒绝态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确认偏差源自于对认知一致性的追求,即人们更愿意接受与已有认知结构相一致的信息,因而造成了偏差。
决策的心理陷阱

四、决策的心理陷阱
1、过度信赖直觉;思维定式陷阱
解释:在考虑一项决定是人们的思维往往先入为主,使得最初的印象逐一估计或数据,会影响到最后的考虑。
2、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陷阱
解释:绝大多数在做决定时,总是对改变现有状况的选择带有很强的偏见,即依赖现有状况而不愿打破他的情绪
3、保护早先的选择:沉没成本陷阱
解释:人们在做决定时,总是倾向于能够证明以往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以往的选择是无效的和不合理的
4、看自己想要看的:结果式证明陷阱
解释:已知结果而后再寻找支持这种结果的依据
5、错误的提问方式:构造陷阱
解释:指当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结构方式表达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为每种问题结果,侧重于不同的目标。
6、自以为是:过于自信的陷阱
解释:当人们对一个可变范围进行最初预测时,很自然地会最先确定中间的可能值
7、过于关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记忆陷阱
解释:人们往往根据经验来推断事件的概入,那些非常令人震惊的事件,总能很深的影响人的记忆
8、忽视相关信息:基础比率陷阱
解释: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依据某些引人注意的特定信息而忽视其它相关信息
9、偏差的估计:谨慎陷阱
解释:许多人会持消极谨慎的态度,避免预测范围太小
10、试图找出并不存在的规律:随机猜测陷阱
解释:人们总是渴望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但随机现象是任意的,上一轮的结果一般不能按照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下一轮的发展
11、把巧合神秘化:惊奇陷阱
解释:把惊奇陷阱源于不恰当的估计现实,现实中本就有惊奇的成分,当巧合发生时,人们常常容易受到迷惑。
决策中的五大陷阱

决策中的五大陷阱决策是每个主管最重要的工作,最令人费神,也最冒风险。
决策失误的原因何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决策方式不正确,如事先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选择,没有收集到准确的信息,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有严重失误等,但也有时决策失误的原因并不在于决策过程本身,而在于决策者本人的主观想法。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努力研究大脑的工作方式。
无论是案头研究还是实地测试都表明,人们在做决定时,都无意识地利用先前的常规思维来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复杂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常规都可以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但有时情况并非如此。
举例来说,我们判断物体的远近,一般都与清晰度有关系,物体看得越清楚,我们就知道它离我们越近。
但如果是在有雾的天气,我们在判断物体的远近时,就有可能被以前的常规迷惑,看起物体来觉得它比平时要远。
在日常生活中,它一般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对飞行员来讲,这种常规的错误引导则可能是灾难性的。
研究者已发现了影响人们思维的一系列类似的缺陷或陷阱,有些是错误的感觉,有些是偏见,有些是我们思维中非理性的因素。
之所以称其为“陷阱”,是因为不易被人察觉,它们就融于我们的思维过程中。
“沉锚”陷阱现在请一组人都回答两个问题: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3, 500万吗?2.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再请另一组人回答两个类似的问题。
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1亿吗?2.你认为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实验证明,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都受了第一个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数字的增大而增大。
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人们心理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沉锚”效应。
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
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意见或晚报上的一个小数字。
在商业中,最常见的“沉锚”是先例或趋势。
市场策划人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去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但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是“沉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商业大学营销管理作业决策陷阱的相关分析学生姓名专业企业管理学院2013年10月25日决策陷阱的相关分析1.决策陷阱的定义如果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以牺牲企业的机遇为代价而决策者却仍然认定它是正确的,这种情况就成为决策陷阱。
2. 决策陷阱的类型2.1 “沉锚效应”陷阱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
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意见或媒体上的一个小数字。
在商业中,最常见的“沉锚”是先例或趋势。
市场策划人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去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它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但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是“沉锚”。
2.2 “有利证据”陷阱“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
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
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2.3 “框架”陷阱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别人创造了问题的最初框架,都千万不要自动地接受它。
要对一切所谓的经验、模式、规律、习惯、习俗等敢于怀疑,敢于说“不”。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为了确保安全,人们倾向于接受事物最初的框架,而不愿意冒险突破框架,尝试新的可能性。
比如车轮一定是圆的,乌鸦一定是黑的,女人爱财、男人好色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框架思维模式。
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别人创造了问题的最初框架,都千万不要自动地接受它。
要对一切所谓的经验、模式、规律、习惯、习俗等敢于怀疑,敢于说“不”。
2.4“霍布森选择”的陷阱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相同的低价格,可以随意选。
其实这是一个圈套。
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马、瘦马、赖马。
霍布森允许人们在马圈里自由选择,可是大家挑来选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到最后却仍然得到一个最差的结果。
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有限的选择,无论你如何思考、评估与甄别,最终得到还是一匹劣马。
2.5“布里丹选择”的陷阱有一个叫布里丹的外国人,他的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
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更绿,他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但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他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
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始终拿不定主意。
结果,驴子被饿死在寻找更好的草的路途中。
3. 决策陷阱的适用条件3.1 “沉锚”陷阱的适用条件(1)决策者把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的估计联系起来。
(2)决策者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别人所给的意见。
(3)决策者做决策时添加决策者本人以前的感情好恶因素好着认同,恶者排斥。
3.2 “有利证据”陷阱的适用条件(1)决策者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排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2)决策者不能够逆向思维,经自己的有利观点坚持到底。
(3)下属会因为迎合决策者采用使决策者高兴但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蒙骗决策者。
3.3 “框架”陷阱的适用条件(1)决策者仅仅从预设的方面考虑问题,不能够突破原有框架找到别的分析方向。
(2)决策者不允许已有的框架被打破,害怕出现突然地错误而承担责任。
(3)当面对不懂得随机应变的决策者时。
3.4 “霍布森选择”的陷阱的适用条件(1)决策者不想给下属提意见的机会,把自己的决策请假到别人的身上。
(2)当决策者给别人选择的权利却不给别人选择的机会,当面对控制欲望非常强的决策者时。
3.5 “布里丹选择”的陷阱的适用条件(1)决策者犹豫不决不能很果断的给出结论。
(2)决策者总是想找到更好的目标从而对现有的合适的目标视而不见时。
(3)决策者总是想规避风险,在想风险最小的时候做出决策。
4. 决策陷阱的案例4.1 “沉锚”陷阱决策案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让两位都作对30道题中的一半,他要求甲生尽可能地作对前15道题,而要求乙生尽可能地作对后15道题,然后让一组被试者对甲乙两生做出评价,结果被试者大多认为甲生比乙生聪明。
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印象效应。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人们心理产生的重要影响。
心理学有这样一个实验:请一组人都回答两个问题:(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3500万吗?(2)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实验证明,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都受了第一个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数字的增大而增大。
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人们心理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沉锚”效应。
4.2 “有利证据”陷阱决策案例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准备进入上海市场,老板责成销售经理进行决策分析并提出决策方案。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的一位从事相似业务的朋友警告他,千万不要贸然进入,理由是他自己刚刚失败而归,并给这位销售经理提供了许多不应该进入的信息。
于是,在事先得到的“有利证据”阴影的笼罩下,这位销售经理迟迟拿不出令自己信服的市场方案。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
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4.3 “框架”陷阱决策案例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你答应了一个男人的追求,结果却发现你被欺骗了。
A情景是,穷小子假扮成富翁,也就是说,你面临的选择是“损失”:你肯定失去了富翁的部分财产,或者离开另找他人,有一定的可能性失去财产B情景是,富翁假扮成穷小子,也就是说,你面临的选择是“收益”:你肯定获得了富翁的部分财产,或者离开另找他人,有一定的可能性获得财产在A情景下,58.80%的人对欺骗选择离开,20.69%的人选择留下;在B情景下,18.15%的人对欺骗选择离开,46.67%的人选择留下;可见,在爱情的前提下,面对处理欺骗这样一个决策,人们表现出一种嫌贫爱富的人性,同样也是框定效应的体现:面对确定的损失,选择冒险(只有20.67%的人接受确定的损失);面对确定的收益,选择保守(有46.67%的人接受确定的收益)。
4.4 “霍布森选择”陷阱决策案例霍布森养了一群马,租马人很多,可谁都要租那匹跑得最快的马,结果,最快的马天天“加班加点”,累得口吐白沫、身心俱疲,而其他的马却整天优哉游哉,养尊处优,跑得越来越慢。
霍布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最后终于想出一计:他将所有的马编上号,然后告诉想要租马的人,这里马很多,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挑选,但是,当客人来租时,却只能按号取马。
由于想租马的人很多,所以,不仅霍布森的好马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差马还可以得到锻炼。
4.5 “布里丹选择”陷阱决策案例经典案例就是现在社会女孩们找对象,条件特别多,又要找一个博士,甚至博士后;又要找一个腰缠万贯的,人民币、美元都有;又要在机关工作,还要当处长,当局长什么的;还要长得帅呆了、酷毙了。
你说可能吗?于是自己就18、28、38都过,结果成了“豆腐渣”。
从西蒙的角度讲,她就是典型的布里丹选择。
就是最优选择。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最优选择的,最优选择就是布里丹选择,也就是说布里丹选择是没有办法成功的。
为什么?因为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有限,所以不可能最优。
第二,它是最乱的选择。
思维乱,情绪乱,标准乱。
你要把颜色排在第一位,很可能右边最好;数量排在第一位,那么左边的最好。
它这个选择的标准没有明确地排出顺序,先后的顺序,轻重缓急的顺序,所以它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三乱,思维乱、情绪乱、标准乱,导致了布里丹选择的失败。
因为它不清楚,到底选什么,到底哪一个重要。
第三,它是最慢的选择。
由于前两个原因造成的它追求最优,左右摇摆,一会儿这个标准,一会儿那个标准.甚至情绪化,所以就耽误了时间。
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犹豫不决。
5. 决策陷阱的规避方法5.1 “沉锚”陷阱的规避方法(1)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2)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3)集思广益。
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4)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
(5)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5.2 “有利证据”陷阱的规避方法(1)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
(2)尽量逆向思维,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3)审视自己的动机。
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特别是当你身处企业最高层时,你千万注意你的下属是否在用你感到舒服的“有利证据”来讨好你。
(4)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随波逐流、惟命是从的人。
你也要注意你的顾问或智囊团,有时他们因为害怕得罪了你而丢了饭碗或项目定单,不得不拼命地帮你搜集“有利于你”的“证据”,而这恰恰是你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5.3 “框架”陷阱的规避方法(1)尝试着使用几个不同的方式,用“如果……会……”的假设思考模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这个问题或者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
(2)要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决策的得失都要加以考虑,或者接受不同的参照点。
(3)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尝试问问自己:如果框架改变了,你的思路会有何变化?(4)记住,在变化的世界里,任何事情没有任何定义,除非你想定义它。
5.4 “霍布森选择”的陷阱的规避方法(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打开思维空间。
(2)广交“智友”,定期与智者会晤,借脑生智。
(3)关注相关产业、同业、同行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关注最好的,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好”,关注最差的,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差?”5.5 “布里丹选择”的陷阱的规避方法(1)既要善于选择,还要学会放弃。
当我们选择了51%的价值,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49%的机会成本,全力把51%变成100%。
(2)善于决断是良好的思维品质。
经理人要学会务实,必要的时候要降低目标,赢得时间。
时代在发展,思维要提速,决策要缩短时间,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3)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这样阐述自己的项目决策原则:“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