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1、基础知识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变形为:F1:F2=L1:L2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臂就小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反之,为费力杠杆。
5、轮轴:由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习惯上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
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用R表示轮半径,用r表示轴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1R=F2r,因为R>r,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F1总是小于轴上的力F2。
二、滑轮1、定滑轮与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1)即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三、功1、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3、功的大小: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是:W=FsF表示力,单位:牛(N)。
初三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一、力和运动1、物理学中,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其中,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而弹力则是由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则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
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即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二、力和机械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由一个硬棒(可以是直的或曲的)和支点组成。
杠杆能够将力从施力点传递到受力点,其中支点为杠杆围绕其转动的固定点。
2、滑轮是一种能够绕轴旋转的轮子,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其中,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大小。
3、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用来提高重物的高度或水平距离。
斜面的倾斜角越小,越省力。
4、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其中,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重力势能有关。
在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能量和热学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
当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时,总量保持不变。
2、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总和,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3、热机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做功的机器,它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用的一种热机,它主要由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组成。
4、热学中基本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电学知识点:
-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图、导体、电源、负载等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导的串联与并联
-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功率和能量的关系
- 导体的特性:电阻、导电性等
2. 磁学知识点:
- 磁场基本概念:磁场线、磁感应强度、磁力等
- 磁性物质:磁性物质的分类、磁场中磁力的作用等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3. 光学知识点:
- 光的传播与光的本质:光的传播的方式、光的本质等
-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等
4. 声学知识点: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来源、声的传播等
-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音调、音量等
- 声音的反射与衍射:声音的反射规律、声音的衍射规律等
以上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其中还包括一些实验方法和应用知识,如测量仪器的使用、电磁感应的应用等。
具体的知识点可以参考课本内容。
(新)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外表,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到达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留住。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知识点一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章节知识点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目标了解机械能的含义,掌握物质内能的性质,会利用物质的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熟知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义及方法。
重点物质内能的性质,用物质的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热机的工作原理,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义及方法难点用物质的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热机的工作原理章节内容第一节:机械能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多。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受到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就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具有弹性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同一弹性物体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二节:内能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根据扩散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并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在分子间距离足够小时,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才比较显著;当距离进一步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比较显著。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体积、温度、状态。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第九章第九章机械和功机械和功一.杠杆1.基础知识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变形为F1F2L1L2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臂就小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反之,为费力杠杆。
5.轮轴由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习惯上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
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用R表示轮半径,用r表示轴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1RF2r,因为Rr,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F1总是小于轴上的力F2。
二.滑轮1.定滑轮与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1)即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三.功1.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3.功的大小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是WFsF表示力,单位牛N。
s表示距离,单位米(m)W表示功,单位牛米Nm,叫做焦耳,简称焦(J)。
物理北师大版知识点九年级

物理北师大版知识点九年级九年级物理是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一年级,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开始接触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
下面,我将对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的知识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力和运动在九年级物理中,力和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将学习到力的概念和分类,如接触力、重力和摩擦力等。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他们还会学习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二、物体的运动规律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牛顿三定律。
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学生将了解到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此外,他们还会学习到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三、能量和能量转换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他们将了解到能量的种类和表达方法,如机械能、热能和电能等。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到能量转换的方式和原理,如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效率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转化过程。
四、电和磁在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们将了解到电荷、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以及电能的产生和传导方式。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到磁场的产生和特性,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磁性材料的应用。
五、光和声在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光和声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了解声音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光和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对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的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习已经逐渐深入到了细节和实践中。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加强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重物理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规律,以便更好地与现实世界进行联系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1、基础知识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变形为:F1:F2=L1:L2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臂就小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反之,为费力杠杆。
5、轮轴:由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习惯上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
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用R表示轮半径,用r表示轴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1R=F2r,因为R>r,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F1总是小于轴上的力F2。
二、滑轮1、定滑轮与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1)即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三、功1、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3、功的大小: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是:W=FsF表示力,单位:牛(N)。
s表示距离,单位:米(m)W表示功,单位:牛·米(N·m),叫做焦耳,简称焦(J)。
1J=1N·m。
四、功率1、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2、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公式:P=W/tW表示功,单位是焦(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P表示功率,单位是焦/秒(J/s),叫做瓦特(W),1W=1J/s。
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
1kW=103W,1MW=106W。
3、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P=W/t,W=Fs(F指力,s指移动的距离,t指时间)∴P==F·s/t又∵v=s/t∴P=F·v五、使用机械能省功吗1、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
用W有用表示。
2、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功叫额外功。
用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表示。
即:W总=W有用+W额外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即: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W 有用<W总,因此η总是小于1,这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根据题意确定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承担,用n表示。
2、确定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重物的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nh3、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
(绳重与摩擦一般情况都不计)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1/n)G物当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1/n)(G物+G轮)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W有用=G·hW总=F·s s=n·h(1)η=W有用/W总(2)η=W有用/W总=Gh/Fs=Gh/nFh=G/(nF)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多。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3、重力势能:受到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4、弹性势能:具有弹性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同一弹性物体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
6、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二、内能1、扩散:两种不同物质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5、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7、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反之,物体的内能将减小。
三、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小了多少。
2、比热容(C)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性质及状态决定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4、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③Q吸=Q放四、热机1、热机: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内燃机等。
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辅助冲程,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在构造上,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在吸取燃料时,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在点火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在使用上,汽油机比较灵巧,柴油机比较笨重,但柴油机效率高,功率较大,柴油价格比汽油便宜,因此多用在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上。
五、火箭1、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
2、喷气式发动机工作时,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尾部高速喷出,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3、喷气式发动机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简称为火箭)两类。
前者本身只携带燃料,需要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受到一定限制。
后者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不受限制。
4、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通常所说的燃烧时放出热量。
2、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符号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常用J/m3作单位。
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4、锅炉的效率燃料在燃烧时,实际上很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往往比按热值计算出的数值要小,而且有效利用的热量又比放出的热量要小。
锅炉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锅炉的效率。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7、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锅炉的效率的措施: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加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等。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1、最基本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部分组成。
2、用电器:利用电能工作,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电铃等。
3、电源:为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如发电机,电池等。
电源对外供电时,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开关:在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叫开关。
实验中常用的有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
开关在连入电路时,应该是断开的,在确认电路连接无误时,再闭合开关。
5、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起导电作用的金属线。
6、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又叫闭合电路)。
断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又称开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用电时一定要避免短路。
7、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器件,把这些符号用代表导线的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由实物组成的电路,这种图就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应该:①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尽量避免交叉;③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二、组装电路1、电路的连接方式分:串联和并联两种。
2、串联电路: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流经第一个元件后又依次流经其他的元件。
串联电路中,中要有某一个元件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3、并联电路:电路中的一些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电路中的电流分为几个分支,分别流经几个元件。
并联电路中一个支路的用电器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可以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