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着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的作用。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的扩建,变电站的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设计原则、技术要求以及环境因素等。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包括防火、防爆、防雷击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疏散通道等,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可靠性原则变电站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选择高质量的设备和材料,并采取适当的备份和冗余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事故。

3. 经济性原则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成本,包括优化布局、合理配置设备、降低能耗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变电站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

三、技术要求1. 设备选择在变电站的设计中,设备的选择是关键环节。

应根据供电系统的需求和负荷特点,选择合适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

同时,还应考虑到设备的技术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2. 布局设计变电站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到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备布置要求,合理规划变电站的布局。

同时,还应考虑到设备之间的距离、通风和维护通道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系统保护变电站的系统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各种故障和事故可能对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接地保护等,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四、环境因素1. 地理条件变电站的地理条件对设计和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应根据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场地,并考虑到地质、地形等因素对设备和结构的影响。

同时,还应考虑到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35kV变电站新建设计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新建设计开题报告

《德阳柏隆35kV变电站新建》开题报告一、文献综述(一)前言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力已成为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并广泛应用到一切生产部门和日常生活方面。

电能在“发、输、配、供、用”环节中是依靠电气设备及输配电线路来完成的,而完成这些任务的电气设备及输配电线路又是在电业人员的监督、控制、调解中完成的。

完成电能的这些过程,电气设备及线路是具体的执行者,而电业人员是间接执行者。

因此,电气设备与输配电线路的健康状况及电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是保证电能在“发、输、配、供、用”过程中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电能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简便地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其次,电能经过高压输电线路,还可输送很长的距离,供给远方用电。

另外,许多生产部门用电进行控制,容易实现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和用户组成。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对变电站来说,无人值班与有人值班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与变电站一、次系统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变电站是否实现自动化没有直接关系。

一、二次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和采用先进技术,可以为无人值班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但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随着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在迅速增加。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是当前供电系统进行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改革;使供电系统开展人员分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使电力走向市场最重要的技术保障之一;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建设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次德阳柏隆35kV变电站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技术进行设计。

(二)以前变电站设计存在的问题1、1995年前建的变电站基本上是有人值班的常规变电站。

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开关柜等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当地监控、直流电源等二次回路是变电站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

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二、基本原理:
箱式变电站通常可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俩大类,主接线所连接都是一次设备,而二次设备是指测量表计、控制及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设备。
三、结构组成:
箱式变电站的发展应用及箱式变电站的结构分类;掌握箱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及其设备选型、二次系统设计;箱式变电站有美式箱式变电站和欧式箱式变电站。美式预装式变电站在我国叫做“预装式变电站”或“美式箱变 ”,一区别欧式预装式变电站。它将变压器器身、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及高低连线置于一个共同的封闭油箱内,构成一体式布置。用变压器油作为带电部分相间及对地的绝缘介质。同时,安装有齐全的运行检视仪器仪表,如压力计,压力释放阀,油位计,油温表等。欧式预装式变电站以前在我国习惯称为“组合式变电站”,它是将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布置在三个不同的隔室内,通过电缆或母线来实现电气连接。
美式预装式变电站的结构型式大致有三种:(1)变压器和负荷开关、熔断器共用一个油箱; (2)变压器和负荷开关、熔断器分别装在上下两个不同的油箱内; (3)变压器和负荷开关、熔断器分别装在左右两个不同的油箱内。
欧式预装式变电站的总体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高压开关柜、变压器及低压配套装置,其总体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组合式;另一种为一体式。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中,要求高压直接进入负荷中心,形成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的供电格局,所以供配电要向节地、节电、紧凑型、小型化、安全、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箱式变电站就是为适应这种发展要求设计的一种新式供电设备,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也有称做组合式变电站,它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一种户外成套变电所的新型变电设备。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
[2] 刘介才,申鸿光.工厂供电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3] 杨晓敏,王艳丽,王双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7
[4] 许建安,王风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7
[5] 许建安.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7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的目的:
本次毕业设计内容为35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微机型继电保护。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在于疏通、整理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系统地进行再学习,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掌握所学习过的知识,体现了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掌握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检测大学四年来的学习成果。
研究目标:
完成一份变电站一次部分设计的设计书,力求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便于扩建。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保护就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变压器的选择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第三部分:短路计算。
第四部分:一、二次设备的选择。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变电站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保证生活生产用电所必须的。对于变电站一次部分的设计,其关键就在于负荷分析和短路电流的计算。主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合理选择,在整个变电站的建设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变电站的核心,决定着变电站供电的质量。同时,变电站的其他一次设备的选择,能够更好的保障供电的稳定,也是本次设计的难点。

35kv电网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35kv电网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35kv电网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35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距离保护。

主要任务是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电网配置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根据该电网的结构、电压等级、线路长度、运行方式以及负荷性质的要求,给35KV的输电线路设计合适的继电保护。

根据给定的相关数据,首先设计了输电线路图,然后进行整定计算。

根据对距离保护I,II, III段保护的整定计算,熟悉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次设计总结距离保护的优缺点。

并对这次设计进行总结。

关键词:35kv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故障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第一章概论 (2)1.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2)第二章距离保护的要求 (3)2.1 电力系统距离保护 (3)2.1.1距离保护概念及适用围 (3)2.1.2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3)2.2 阻抗继电器 (4)第三章距离保护的计算 (5)3.1 系统电路图 (5)3.2 短路电流计算 (5)3.3 距离保护的整定 (8)3.4本设计的具体计算 (12)3.4.1距离保护I段的整定计算 (12)3.4.2距离保护II段的整定计算和校验 (13)3.4.3距离保护III段的整定计算和校验 (13)第四章距离保护的评价 (15)4.1距离保护的优缺点和应用围 (15)第五章设计心得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概论1.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等)、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

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他们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事件。

35KV变电站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开题报告
[5]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3。
[6]徐志坚,三道岭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改造,露天采矿技术,20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7]唐志平,供配电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顾永辉,范廷瓒,煤矿电工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9]丁维忠,浅析电容器就地补偿的节能作用,电力电容器。2004。
[10]曹永军,煤矿6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与管理,陕西煤炭出版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六周:收集资料,编写开题报告。
第七周:总结整理相关资料。
第八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35KV矿用变电站设计的现状及设计思路。
第九周:进行负荷计算,变压器的选型以及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第十周: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设计要遵循有关规定和原则,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的选择可参考矿山各级变电站所常用接线方式的说明等等。本次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35KV变电站设计规范和所学矿山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设计中所用到的设备考虑实际情况,以实行再用设备为主,熟悉设备的型号、作用和工作原理。
第十一周:根据要求进行电气设备的选型及校验。
第十二周:整理修改完善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对选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进度安排作出评价,对是否开题作出决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指导教师:职称:
所在院(系):教研室(系、研究所):
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进度情况说明:
二、阶段性成果:

35KV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35KV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35kV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初步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 7 月 1 日《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完成期限: 2015 年 6 月 29 日开始至 2015 年 7 月 1 日题目:35KV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初步设计1、设计资料:图一 S9(S11)-35KV系列配电变压器图二技术参数某线路采用S9(S11)-35KV系列配电变压器是双绕组油浸式变压器,Y/Δ-11接线,容量为31.5MVA,变比为115/10.5。

提示:考虑内部绕组相间和匝间短路的保护、瓦斯保护、过负荷保护、过励磁保护和直接接地系统外部接地作为主保护。

2、设计主要内容:(1)系统概况说明;(2)变压器保护方案选择;(3)整定计算;(3)继电保护二次接线原理图,展开图;(4)原理图与展开图的详细说明;(5)各个继电器的选型;(6)其他后备保护考虑。

3、必须完成的图:二次接线原理图和二次展开图。

4、课程设计报告必须有的内容:(1)课程设计的目的;(2)课程设计的任务书;(3)课程设计的原理;(4)课程设计的设计或计算详单;(5)展望,总结和心得;(6)参考文献(注意格式要规范)。

目录设计任务书........................................................... 目录.................................................................一、设计目的与意义 (1)二、继电保护的概述 (3)1、继电保护综述 (3)2、继电保护装置组成 (3)3、继电保护装置基本任务 (3)4、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3)三、任务要求 (3)四、估算计算负荷电流 (4)五、短路电流及其计算 (4)1、最小运行方式 (4)2、最大运行方式 (5)六、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6)七、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 (7)八、瓦斯保护 (7)1、瓦斯保护原理图 (7)2、瓦斯继电器选型九、定时限过流保护 (8)1、原理接线图 (8)2、整定计算 (8)3、灵敏度校验 (9)4、各种继电器选型 (10)十、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10)1、原理接线图 (10)2、整定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10)3、电流互感器选择及差动继电器选型 (13)十一、变压器过负荷保护 (13)1、变压器过负荷保护原理图 (13)2、过负荷保护整定计算 (13)3、各种继电器选型 (13)十二、变压器过励磁保护 (13)1、过励磁公式推导 (13)2、过励磁保护工作原理 (13)3、过励磁保护原理框图 (13)十三、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 (14)1、保护原理 (14)2、保护原理图 (14)3、整定原则 (15)十四、以上保护接线全图 (16)十五、心得体会 (17)十六、参考文献 (18)十七、附图 (19)1、保护原理接线全图 (19)2、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 (19)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和防止及限制电力系统长时间大面积停电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着将高压电力转换为低压电力的作用。

变电站的设计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本次设计旨在研究变电站的设计方案,以提供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变电站设计。

二、背景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站的建设和更新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变电站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老化、能源浪费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变电站设计的研究,以满足新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的需求。

三、目标本次变电站设计的目标是:1. 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优化变电站的布局和设备配置,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 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采用可靠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3. 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全措施,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次变电站设计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变电站设计方案和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当前的设计趋势和技术发展。

2. 实地调研:参观已建成的变电站,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设计提供实践经验。

3. 数值模拟: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4.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为最终设计提供依据。

五、预期成果本次变电站设计的预期成果包括:1. 变电站设计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套高效、可靠、安全的变电站设计方案,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

2. 设备配置方案:根据变电站设计方案,确定合适的设备配置,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3.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远程监控。

4. 经济评估报告: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评估,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为决策提供参考。

六、计划安排本次变电站设计的计划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了解当前的设计趋势和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习中心文成学习中心D*********** 姓名毛碎春学号指导教师王慧芳2010 年10 月13 日一、文献综述35kV变电站主要用于大城市中大工业企业内部及农村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其下一级变电站与所挂大型用户的正常工作。

变电站的基本设计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①了解所设计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正确选择变电站的控制方式,对35kV变电站宜采用无人值班形式。

③通过电气主接线图正确选择电气设备。

④对目标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规划、选择及校验。

⑤绘制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原理图。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属于二次部分,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整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各种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而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继电保护来说,则需要编出一个整定方案。

整定方案通常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或者设备来编制,并且还可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小方案分别进行。

例如: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可分为:相间短路的电压、电流保护,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短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等。

整定计算一般包括动作值的整定、灵敏度的校验和动作时限的整定三部分。

并且分为:①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②动作时限的整定。

③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四点:即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1)选择性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

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35kV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保护。

短路故障保护应有主保护、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

当在系统中的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装有两套保护时,其中有一套动作比较快,而另一套动作比较慢,动作比较快的就称为主保护;而动作比较慢的就称为后备保护。

即:为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的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就称为主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就称为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不应理解为次要保护,它同样是重要的。

后备保护不仅可以起到当主保护应该动作而未动作时的后备,还可以起到当主保护虽已动作但最终未能达到切除故障部分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还有另外的意义。

为了使快速动作的主保护实现选择性,从而就造成了主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而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出现了保护的死区。

这一死区就必须利用后备保护来弥补不可。

近后备和远后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称为远后备保护;由本级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实现后备的保护,就叫近后备保护;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称为辅助保护。

(2)灵敏性灵敏性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和异常工作状况的反映能力。

在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应根据不利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进行计算。

灵敏系数Km为被保护区发生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最小短路电流Id.min与保护装置一次动作电流Idz的比值,即:Km=Id.min/Idz灵敏系数越高,则反映轻微故障的能力越强。

各类保护装置灵敏系数的大小,根据保护装置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对于多相保护,Idz取两相短路电流最小值Idz(2);对于10kV不接地系统的单相短路保护取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最小值Ic.min 。

(3)速动性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

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就可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所谓故障的切除时间是指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与断路器的跳闸时间之和。

由于断路器一经选定,其跳闸时间就已确定,目前我国生产的断路器跳闸时间均在0.02s以下。

所以实现速动性的关键是选用的保护装置应能快速动作。

(4)可靠性保护装置应能正确的动作,并随时处于准备状态。

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保护装置反而成为了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

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则要求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要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要可靠、运行维护要得当、系统应尽可能的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电力系统故障的特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种类很多,但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应属各种类型的短路事故。

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伴随其产生三大特点。

即:电流将急剧增大、电压将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将发生变化。

(2)继电保护的类型在电力系统中以上述物理量的变化为基础,利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各物理量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

如: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保护,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等;反映电压变化的电压保护,有过电压保护和低电压保护;既反映电流的变化又反映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变化的方向过电流保护;反映电压与电流之间比值,也就是反映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阻抗的距离保护;反映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差的差动保护,其中又分为横联差动和纵联差动保护;用于反映系统中频率变化的周波保护;专门用于反映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气体保护(即瓦斯保护),其中又分为轻瓦斯和重瓦斯保护;专门用于反映变压器温度变化的温度保护等。

在电力系统中,大型变压器是属于一种比较重要和比较昂贵的设备。

如果一台变压器故障为了减少故障的损坏程度必须尽快把变压器切除,损坏的变压器的维修费用不仅非常昂贵而且对电力系统的损失很大,可达几百万美元。

因此,减少变压器故障的次数和停电时间是很重要。

所以,要求变压器保护更为可靠和安全,包括对保护不拒动(可靠性),不误动(安全性)以及快速动作(切除故障时间短)的要求。

然而,由于变压器复杂的运行工况,保护变压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在电力系统中,保护变压器对继电保护是一种挑战。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①高速数据处理芯片的应用②微机保护的网络化③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数据通信一体化④继电保护的智能化。

二、论文提纲1 绪论1.1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1.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1.3 继电保护整定1.4 本文的主要工作2 设计概述2.1 设计依据2.2 设计规模2.3 设计原始资料3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与负荷计算3.1 主接线设计要求3.2 变电站主接线的选择原则3.3 主接线方案选择3.4 35kV变电所主接线简图3.5 负荷计算4 短路电流的计算4.1 引言4.2 基准参数选定4.3 阻抗计算4.4 短路电流计算4.5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5 变电所继电保护及故障分析5.1本系统故障分析5.2 线路继电保护装置5.3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5.4 本设计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概述6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的选择6.1 概述6.2 瓦斯保护6.3 差动保护6.4 过电流保护6.5 过负荷保护6.6 冷却风扇自起动7 线路的保护整定计算7.1 概述7.2 线路保护的原理7.3 35kV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7.4 10kV线路保护整定计算8 结论三、文献综述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S].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2.熊为群.陶然.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二次接线(第二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3.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4.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S].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4) 5.韩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继电保护分册[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6.崔家佩.孟庆炎.熊炳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S].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7.许建安.连晶晶.继电保护技术[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8.李火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第二版)[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9.尹项根.曾克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上册)[S].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0.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1.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S].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12.西安交通大学.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二版)[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年5月.13.芮静康.现代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78~221.222~32114.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实用技术[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5.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现代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S].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16.江苏省电力设计院.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典型方案设计[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7.国家标准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