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1.化学反应的计算公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那么A与B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A)/n(B)=n(C)/n(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如果已知A的质量m(A),可以通过计算得到C的质量m(C),其计算公式为m(C)=(m(A)/M(A))*M(C),其中M(A)和M(C)分别为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
2.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定义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可以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当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转换公式为C=(m/M)/V,其中C为摩尔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M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3.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稀释液的物质的量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需要的物质的量。
稀释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n(稀释液)=n(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n为物质的量,V为体积。
-稀释液的浓度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的浓度。
稀释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稀释液)=C(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
4.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1.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了物质里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根据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可以得知每2摩尔的H2反应生成2摩尔的H2O。
2.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2mol的H2,需要计算H2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摩尔质量(2g/mol),可以计算出质量为4g。
3.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4g的H2,需要计算产生的H2O的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1:1,可以计算出摩尔数为2mol 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36g的H2O。
4.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2mol的O2,需要计算剩余的H2O的摩尔数和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2:1,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摩尔数为1mol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18g的H2O。
5.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烧瓶法则(Avogadro's law),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1mol的O2,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生2mol的H2O。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I、【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举例说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II、【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
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⑴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⑵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⑶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
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们是描述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工具。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包括:1.原子反应方程式:原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原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₂+O₂→2H₂O。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带电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²⁺(aq) + 2OH⁻(aq) → Cu(OH)₂(s) +2Na⁺(aq) + SO₄²⁻(aq)。
3. 分解反应方程式:分解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物质的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可以表示为:2H₂O₂(aq) → 2H₂O(l) + O₂(g)。
4.合成反应方程式:合成反应方程式描述的是两个或更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S(s)+O₂(g)→SO₂(g)。
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包括:1.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
它可以通过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来计算。
例如,H₂O的摩尔质量为2×1.008 g/mol + 16.00 g/mol = 18.02 g/mol。
2. 摩尔浓度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它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总体积来计算。
例如,一升溶液中含有0.1摩的NaCl,则其摩尔浓度为0.1 mol/L。
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质量、摩尔数和氧化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和氧化态的改变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摩尔比或质量比。
4.溶液配制的计算:在实验室中,需要根据给定的溶液浓度和体积来准确配制溶液。
此时,可以使用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的关系来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总结初中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总结初中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相对分子质量(Mr)-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 计算公式:- 对于单质,如O_2,Mr = 16×2 = 32;- 对于化合物,如H_2O,Mr=(1×2 + 16)=18。
2. 元素质量比。
- 计算公式:在化合物AxBy中,A、B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x):(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y)。
- 例如,在CO_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16×2)=12:32 = 3:8。
3. 元素的质量分数。
- 计算公式:ω(A)=(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例如,在NH_4NO_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14×2)/(14×2 +1×4+16×3)×100%=(28)/(80)×100% = 35%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 例如:2H_2+O_2{点燃}{===}2H_2O,H_2、O_2、H_2O的质量比为(2×2):32:(2×18)=4:32:36 = 1:8:9。
2. 计算步骤(以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设未知量:设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 + O_2↑。
- 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KMnO_4的相对分子质量=39 + 55+16×4 = 158,O_2的相对分子质量=32。
- 已知KMnO_4的质量为15.8g。
- 列比例式求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KMnO_4与O_2的质量比(2×158):32,可列出比例式(2×158)/(32)=(15.8g)/(x),解得x = 1.6g。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达到稳定状态,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为化学方程式中所示的比例。
平衡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定律来描述,其中最常见的是质量作用定律(也称为质量作用定律)和刚度定律。
1.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是描述气体或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定律。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对于气体反应,在恒温下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压之间的比值等于各物质在平衡时的摩尔数之比。
对于溶液反应,在恒温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各物质在平衡时的摩尔数之比。
2.刚度定律刚度定律描述了气体或溶液中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浓度之比(在适当的条件下)。
与质量作用定律类似,刚度定律也使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来表示。
二、化学方程式的摩尔计算例如,对于化学反应2A+3B->C+D,如果已知A的摩尔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B的摩尔量来计算C和D的摩尔量。
如果已知A和D的摩尔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B和C的摩尔量来计算A的摩尔量。
三、物质的转化1.摩尔转化摩尔转化是一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计算物质的转化的方法。
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和摩尔比,可以确定反应物的转化程度和生成物的生成程度。
2.质量转化质量转化是一种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确定物质转化的方法。
在这种计算中,需要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和摩尔质量。
四、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摩尔质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计算。
化学计算可以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摩尔计算、质量转化计算等。
在化学计算中,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和物质量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使用摩尔计算和质量计算来解决问题。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到平衡、摩尔计算、物质转化和化学计算等内容。
在这些计算中,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的方法,掌握平衡定律和摩尔质量的计算,能够准确地进行化学计算和问题求解。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记号式。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包括: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HCl+NaOH→NaCl+H2O2.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H2SO4+CaO→CaSO4+H2O3.酸和金属反应:2HCl+Zn→H2+ZnCl24.过氧化氢分解反应:2H2O2→2H2O+O25.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4Fe+3O2→2Fe2O36.燃烧反应(燃料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CO2+2H2O7.碱金属和水反应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8.非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酸:SO3+H2O→H2SO4常用计算公式包括:1.摩尔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物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的计算:摩尔浓度=溶质物质的物质量/溶液的体积2.反应物质量计算(已知摩尔量和摩尔质量):物质量=摩尔量×摩尔质量3.摩尔质量计算(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摩尔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相对原子质量2+...4.摩尔质量与物质量的转换:摩尔质量=物质量/摩尔量5.摩尔比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例):摩尔比=反应物的摩尔量/反应物的摩尔量6.理论产量计算(反应得到的物质的最大可能量):理论产量=反应物的摩尔量×产物的摩尔系数7.推断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体积×摩尔体积)8.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体积与摩尔量的比值):摩尔体积=体积/摩尔量这些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公式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内容,掌握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进行量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①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纯净物的计算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的计算③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只要求掌握混合物中有一种成分参加反应的计算)2、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②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④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⑤检查结果,写出答案。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的事项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纯净物,如果不是纯净物,应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按题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④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应用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代入计算。
⑤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
4、有关计算公式①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或质量分数)②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③例题精析: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
向左盘烧杯中加入8克氧化镁,若使天平仍然平衡,需向右盘烧杯中加人多少克铝?分析:由MgO +2HCl=MgCl2+H2O可知,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就是所加的MgO的质量。
要使天平仍然平衡,右盘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也应增加8克。
而铝会与稀盐酸反应并生成H2逸出,所以加入铝的质量必定大于8克。
(mAl-mH2=8克)解:设需要加入铝的质量为x54654—6x8克x=9克答:需向右盘烧杯中加人9克铝。
例2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取用20克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
每次所用盐酸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剩余固体的/g140162401234084408求:①2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②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③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固体多少克?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第三、四次剩余团体均为8克,说明该剩余固体不能与盐酸反应,这8克固体一定是铜。
解:①20g样品中铜的质量为8g②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③设用H2还原5g此样品可生成铜的质量为x80645g60% x可得固体质量:2、4克+(5克-3克)=4、4克答:20克样品中铜的质量为8克,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60%,用氢气充分还原5克此样品可得铜4、4克。
例3为了对海水的氯化物(假设NaCl以计算)进行成分分析。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g)1005050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g)505075反应后所得沉淀物的质量(g)1、4351、4351、435①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的实验。
②请计算海水中的氯化物(以氯化钠计算)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分析: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所得沉淀物的质量相等,则说明三位同学所取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至少有一种所取质量正确,全部参加了反应,海水样品乙、丙两同学取质量相同,则说明甲同学取多了。
AgNO3溶液的质量甲、乙同学所取相同,则说明丙同学取多了。
所以所取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乙同学。
解:①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乙同学的实验。
②设50g海水样品中所含NaC的质量为XNaCI+AgNO3=AgCl↓+NaNO358、5143、5x1、435克氯化物的质量分数答:①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乙同学的实验。
②海水中江化物的质量分数为1、17%中考热身:(一)、选择题1、纯净的KClO3和Mn2O2的混合物mg,受热制取O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g,则反应所得的KCl质量为(d)A、ngB、149/64(m-n)gC、(m-n)gD、149/96(m-n)g2、下列有关数量关系的判断中错误的是(d)A、ag镁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g氧化镁,则a+b =cB、mg镁放n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wg,则n﹤wC、hg铁放人s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eg,则s>eD、mg氯化钡溶液加入pg硫酸钠溶液中,生成qg溶液,则m +p=q6、将一铁片投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发现增重6、3克,析出铜( a)gA、50、4B、6、4C、2D、6、37、用锌、氧化铜、稀H2SO4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取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a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二)、填空题10、质量相等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与稀H2SO4反应,产生氢气与反应时间如左图,则①三种金属的名称分别为A 、B 、C 。
②反应中消耗的金属最多,最少。
③三个反应用去的稀H2SO4质量(相等,不相等)。
11、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给定的O2质量6克8克13克生成的CO2质量8、25克11克11克回答:①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次恰好完全反应;②第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克;③第次实验中O2有剩余,剩余克。
12、足量的铁与245克稀H2SO4反应,生成H2的质量是多少?计算此题时,除题中所给数据必须使用外,还缺少一个的数据。
若用a表示此数据,则生成的质量为。
(三)、计算题13、用20克的KMnO4加热制氧气,制得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8、72克。
问:①制取氧气多少克②消耗了多少克的KMnO4?③KMnO4分解的百分率是多少?14、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
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步骤数据1、称取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14、5克2、加入足量15%盐酸200、0克3、称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214、0克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生铁的纯度。
(精确到0、001)参考答案:10、①A、镁B、锌C、铁②锌镁③相等11、①二②一、0、75克③三、5克12、硫酸溶质质量分数5a13、①1、28克②12、64克③63、2%14、96、6%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
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例题精析:例1已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求SO2和SO3质量比。
分析:①已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法一:设SO2的质量为m,SO3的质量为n,根据题意得:②宏观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微观是两种化合物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要使SO2和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可调整其系数,得关系式:3SO2----2SO3,所以SO2和SO3的质量比可求得。
解法二:由题知:欲使氧元素质量相等,须分子中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即: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2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364︰280=6︰5例2 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关键是确定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
解:设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mYn(即X、Y的原子个数比为m︰n),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根据题意可得:==解得: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3Y4。
例3 已知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求:①胆矾的相对分子质量;②胆矾中CuSO4和H2O的质量比;③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注意: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之间的“”,表示加,不表示乘。
解:①胆矾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l2+16)=250②胆矾中CuSO4和H2O的质量比:(64+32+164)︰[5(l2+16)]=160︰90=16︰9③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100%=36%中考热身(一)、选择题1、下列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是A、CO2和SO2B、Ca(OH)2和Cu(OH)2C、H2SO4和H3PO4D、ZnSO4和CuSO42、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A、N2OB、NO2C、NOD、N2O53、《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
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4的物质是()A、NOB、CO2C、SO2D、CO4、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A、14︰11B、1︰1C、11︰7D、7︰115、nH2O与mCaC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A、n︰mB、1︰3C、n︰3mD、50n︰27m6、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A、3︰2B、1︰lC、29︰42D、30︰29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且单位为1B、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的分子比二氧化碳的分子多C、相同数目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比为7︰10D、2Mg(NO3)2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的计算式为:2[24+(14+163)2]9、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2Y3B、X3Y2C、X2Y7D、X3Y7参考答案:2、C3、D4、C5、C6、D7、C8、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