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第2部分 阅读 专题一 名著阅读 (十三)《湘行散记》

合集下载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20年杭州市7.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XXX的评论。

①《世说新语》_________②《西游记》_________③《镜花缘》_________④《馈林外史》_________A.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XXX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B.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XXX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会XXX。

C.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XXX,亦资一笑。

D.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答案】C/D/B/A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XXX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那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白龙马(《西游记》)XXX(《简·爱》)XXX(《平凡的世界》)XXX(《格列佛游记》)【答案】示例1:我选白龙马。

作为西海龙王三太子,对海洋很熟悉;化身白马,不辞辛劳跟随XXX去西天取经;为救XXX变作宫女,独自勇敢无畏地刺杀黄袍怪。

示例2:我选XXX。

她是个自尊独立的女性,不依附于人,当发现心上人已婚后,毅然选择离开;她适应能力强,经历舅妈家的欺辱、XXX的折磨,依然顽强坚定地生活;她敢于闯荡,不满学校毫无气的生活,就决寂离开应聘家庭教师。

示例3:我选XXX,他有冒险精神,年少时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去闯荡;能吃苦耐劳,只身前往黄原城揽活做苦力,脊背被压烂也不退缩;不怕危险,发生矿难时,勇敢地救下了自己的徒弟;煤矿出现用工难题,他组织工友想对策,机智地解决了问题,说明他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示例4:我选XXX。

他从小就有航海梦想,努力研究航海知识:担任过船长,喜欢冒险,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多次乘船远航;有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曾在荒岛上靠生吃牡蛎和帽贝渡过难关。

2020年湖州市(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浙江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浙江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朝花夕拾概述体裁:(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成书时间:1926年主要人物:阿长、藤野先生、寿镜吾、范爱农等文学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回忆性散文的经典之作复习提纲1. 准确识记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2. 能概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分析阿长、无常、寿镜吾、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3. 准确理解每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在人物形象身上寄寓的思想感情。

4. 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鉴赏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

5. 能对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进行同作品间的纵向比较以及不同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从而提升对鲁迅作品的认识。

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2、“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3、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故事新编》为历史小说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4、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5、《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文章。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修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和经历,在追怀旧事,缅怀父亲、师友、保姆的同时,从侧面生动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画面,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6、《朝花夕拾》既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和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第2部分 阅读 专题一 名著阅读 (三)《骆驼祥子》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第2部分 阅读 专题一  名著阅读 (三)《骆驼祥子》

(三)《骆驼祥子》【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作品导读】《骆驼祥子》是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

它具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

人物经历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1.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

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2.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表现: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则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以动作、情状写心理;从语言方面写心理;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突出祥子心理的变化;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3.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

对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了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名著阅读(一)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名著阅读(一)

毛、《山海经》 经》
典型代表
外貌:高大 范爱农 身材,长头 (温州: 发,眼球白 2014,多黑少,看 绍兴: 人总像在藐 2012) 视,声音钝

称呼:二太
拍发电报;看光 复的绍兴
鼓励孩子吃冰;
有着倔强耿 介的性格, 愤世嫉俗, 是一个负责 任的人
自私自利、
【经典篇目】
第一类:批判
——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
7.下面是《朝花夕拾》中人物的描写,请写出 对应人物。
(1)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衍太吃太的,
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
“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
无常
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
卖。她是
_
(2)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他不但活泼
(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先生,八字须,戴A.无常
B.长妈妈
C.寿镜吾
D.范爱农
2.“但他掉B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 来。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
3.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B有误的一项 是( )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 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 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作
《琐记》:主要回忆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 学的过程。作品先写邻居衍太太表面对别人家
一、填空题。
回忆性散文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旧事的重一提 本
(体裁)集,共十篇,最卧初冰在求鲤《莽老原莱娱》亲杂志郭巨发埋表儿
时,原题目为《
肉麻当作有趣
》。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类   小说阅读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 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 他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 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 遍的代表性。
(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正面描写 描写角

内容
作用
畏惧。
《故乡》运用了倒叙 ①设置悬念,吸引
的手法,先描写现在 先写结果或把 读者,激发阅读兴
的杨二嫂,然后才“想 事情发展过程 趣;②避免叙事平
起”她曾经被人称作 倒 中的某一突出 板单调,增强文章
“豆腐西施”,形成强 叙 情节提到前面 的生动性;③强调
烈反差,突出了杨二 来写,然后从 主要内容,突出中
【典型题型】结合文中的对话描写,概括人物 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巧: 1.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叹号等。 2.推敲词语。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3.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 4.推敲说话方式。如发话、接话、插话、打
如在契诃夫《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挤进 人群后的问话中,连用三个问句,厉声呵斥, 语气咄咄逼人,不容对方回答,他的专横跋扈 展现无遗。在得知小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之后, 他的话语中多处使用省略号,不断转移话题, 表明他此时说话支支吾吾,心情紧张,体现了 他的虚伪。而叶尔德林的话语句子短,且语气 恭敬,如“好像出乱子了,长官!”“拿得准,
嫂现在的刻薄麻木, 头来记叙 心,增强文章的生
突出黑暗的社会对人 动性
性的扭曲。 《故乡》中长大后的 在叙述中为了 ①交代故事内容; 迅哥儿在与母亲谈论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
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
了生辰纲。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20年杭州市7.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鲁迅先生的评论。

①《世说新语》_________ ②《西游记》_________③《镜花缘》_________ ④《馈林外史》_________A.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B.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会书什七。

C.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D.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答案】C/D/B/A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那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白龙马(《西游记》)简·爱(《简·爱》)孙少平(《平凡的世界》)格列佛(《格列佛游记》)【答案】示例1:我选白龙马。

作为西海龙王三太子,对海洋很熟悉;化身白马,不辞辛劳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为救唐僧变作宫女,独自勇敢无畏地刺杀黄袍怪。

示例2:我选简·爱。

她是个自尊独立的女性,不依附于人,当发现心上人已婚后,毅然选择离开;她适应能力强,经历舅妈家的欺辱、洛伍德学校的折磨,依然顽强坚定地生活;她敢于闯荡,不满学校毫无气的生活,就决寂离开应聘家庭教师。

示例3:我选孙少平,他有冒险精神,年少时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去闯荡;能吃苦耐劳,只身前往黄原城揽活做苦力,脊背被压烂也不退缩;不怕危险,发生矿难时,勇敢地救下了自己的徒弟;煤矿出现用工难题,他组织工友想对策,机智地解决了问题,说明他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示例4:我选格列佛。

他从小就有航海梦想,努力学习航海知识:担任过船长,喜欢冒险,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多次乘船远航;有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曾在荒岛上靠生吃牡蛎和帽贝渡过难关。

2020年湖州市(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 名著阅读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 名著阅读
——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
C.(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 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 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 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 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 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
第二部分 阅 读专题一 名著阅读
【考试目标】 1.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意 义和价值取向。 2.对作品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有自己的感 受、体验和思考。 【能力层次】 a、b、c
01 考点知识详解 01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教材名著梳理24篇 (一)《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3.《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 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封 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 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 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 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
4.《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 目中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神赛会正急切、兴奋之时,却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封建教育 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点此链接阅读(四)《海底两万里》 点此链接阅读(五)《红星照耀中国》 点此链接阅读(六)《昆虫记》 点此链接阅读(七)《傅雷家书》
点此链接阅读(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点此链接阅读(九)《艾青诗选》 点此链接阅读(十)《水浒传》 点此链接阅读(十一)《儒林外史》 点此链接阅读(十二)《简·爱》 点此链接阅读(十三)《湘行散记》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01 考点知识讲解 02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考情分析
考情: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丽水中考必考题,而 且分值较大。题型一般涉及筛选信息、概括内 容与情节、语言品味、人物评价、主题探究等。 一般是4道题,分值15分。文本以散文、小说为 主。2019年更加关注经典作品,高阶思维。 2020年仍会沿袭这种趋势进行考查。
2.概括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1)摘句归纳法:可以从中心句、过渡句、开头 和结尾句等入手。 (2)合并归纳法:文章中可能涉及并列段,概括 段意时,就要把这几个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 (3)取主舍次法:概括段意时只要将主要内容进 行概括即可。
第三节 感知全文内容 明确标题含义 一、内容 (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1.提炼要素法: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其中,人物和事情 是最主要的。另外需注意,如果文章中特意强 调了时间或地点的话,那么在概括时就需加上。
(二)补全情感(心理)过程 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 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的情感 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显而易见了。做题时,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善于从原文中摘取关键词, 回答清楚“情节之树”上一个个的“节点”分 别是什么,“感情之线”上一个个的“结头” 分别是什么,“行为之画”上一个个的“画面”
(二)补全情感(心理)过程 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 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的情感 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显而易见了。做题时,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善于从原文中摘取关键词, 回答清楚“情节之树”上一个个的“节点”分 别是什么,“感情之线”上一个个的“结头” 分别是什么,“行为之画”上一个个的“画面”
(三)将指定句子放入合适的位置 (1)注意内容上的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 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 照应,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 答这种题。 (2)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 述的话题要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较大, 则不符合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湘行散记》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作品导读】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

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

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

《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

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

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

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写法鉴赏】
《湘行散记》的语言质地简洁澄明,自然朴素。

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勾勒山水,抑或坦露心迹,都简洁明快,一语中的,绝不拖沓。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蕴,拒矫情,远做作,显本色。

《湘行散记》用语典雅、富丽。

在遣词造句方面,沈从文是受古典文学影响最深的现代作家,行文中注重骈散结合,长短句错落有致。

沈从文的语言是独特的,对于作品中的对话,一字一句,他都毫无改变地写下来,使用了大量体现民俗的方言词汇,那些话语,充满了乡野的味道,可以使读者嗅出泥味和土香,为作品增添了新鲜与活泼的气息。

【主题透视】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在“湘西”这大背景上,不同篇目的主题有所不同。

1.《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

《桃源与沅州》中作者点明“桃源”这地方是沅水边的一个普通的水码头,一个被历史封闭在湘西一角的小城。

这里的人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一些渺小、卑贱、浑浑噩噩的人。

他们在这里吃饭穿衣,生老病死。

在他们的生活上面,总有一层悲惨的影子。

2.《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等篇目表现了作者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

以《鸭窠围的夜》为例,其正是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的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

一个漫长、寂寥、寒冷的夜,经沈从文的描绘、渲染、想象、点化,火光与杂声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个圣境,成为一首优美的小夜曲。

“人性”之光的点点灯火永远闪烁,温暖着寒夜中人们的心房。

《鸭窠围的夜》是人类永恒的夜,它以不可言说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圣而高远的境界。

3.《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

在《箱子岩》中,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阅读感悟】
字里行间,有关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故事,读来似乎平常,却又那么撼人心魄。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朋友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是个懂人情、有趣味的旅馆主人。

沈从文离开时,天落着雪,那大雪茫茫的清晨,天刚刚白,他就这么从热被里钻出沿岸追了三里路赶来送行。

“一路复兴,一路复兴”那么嚷着,于是他同豹子一样,一纵又上了岸,船就开了。

如此情义,令人动容之至。

想起《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妇人在吊脚楼窗口向河下人锐声叫道:“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幽怨之至。

而那水手呢,虽然或许正在急水滩头趴伏到石头上拉船,一定却记忆着吊脚楼妇人的一切,心中感觉十分温暖。

在沈从文笔下,还有那些有了酒喝就
兴高采烈、行船如飞的纯朴船夫,那些“黑脸黑手脚”的挖煤汉子,那些看到龙船比赛就高兴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气的青年军官,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组成了沅水两岸特有的乡野人文景象。

在他的书里,在我的眼里,一切的景、物、人、事无不使人的内心柔和、温暖、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