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探析

合集下载

最新-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

最新-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

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前提与思路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我区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年鸠江区组建后,其人口出生率为====‰,自然增长率为===‰,====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仅为===‰,自然增长率为===‰。

数据表明年均减少出生人口====余人,依据人均社会抚养费=-==万元计算,我区取值=万元,初步测算==年来少生了==万人,节约社会抚养费=亿元。

然而,由于受现实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应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计划生育家庭不但没能实现"少生快富"的目标,甚至成为新的弱势群体。

尤其是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由于子女伤残及家庭种种因素影响,陷入生活贫困,养老无着的状况,成为困难群体。

在我国出生人口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今天,如何坚持实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更加效的措施引导群众少生快富,稳定现在的低生育水平,这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人们提出的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多么小的问题乘以==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亿都会变得很小"。

这说明了生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制约因素,也关系到群众的家庭福利。

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在当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情况下,如果只依靠强硬的行政手段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来限制生育数量,降低生育水平,势必会恶化党群干群关系,给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

尤其是在"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时代要求的今天,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必须摆上重要的位置。

对实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适当补偿,即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大计,更是建立诚信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

计划生育论文利益导向机制论文: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法律思考

计划生育论文利益导向机制论文: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法律思考

计划生育论文利益导向机制论文: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法律思考摘要: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伴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是新形势下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迫切要求。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有有违社会公平、责任主体错位、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兼容性不够等问题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议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涵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以人为本,实行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机制。

其内容是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采取奖励扶助、优惠优先、保障补贴以及限制制约等手段,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得到诸多优惠、优待和照顾,使不符合法定条件而多生育子女的公民受到诸多限制和制约,从而引导生育主体权衡利弊得失,主动自愿实行计划生育。

通俗地讲,就是政府通过相关经济社会政策调整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得失,来改变社会成员的生育愿望,引导其生育行为。

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施主体应是政府;作用的对象,即客体是负有实行计划生育义务和责任的全体公民,而不仅仅局限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

二、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存在的问题鉴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对新时期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调控手段。

因此,本文拟通过法律视角对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以期使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性工程更趋完善。

(一)制度设计中对公平原则体现不足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要求公共政策行为体现公平的结果,才能使其具有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社会公平原则也应是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依据。

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才能取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和认可,真正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思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梁婧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利益上的奖励、救济、扶助、优惠、惩罚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保障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和人群的基本权益,抑制非政策性生育行为。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各级各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广大计划生育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但是,这些优惠政策与中央《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有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逐渐实现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从经济利益、价值取向、个人及家庭社会地位及荣辱出发,引导群众自觉调节生育行为、自愿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机制。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日渐完善,形成了奖励、优先、优惠、扶持、保障、救助等一整套政策体系,为保护、激发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改革和制度创新,对于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自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当前,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和双女户家庭,面临着生产、生活、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社会上最困难、抵御风险能力最低、是最需要政府救助的群体。

对实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适当补偿,即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大计,更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体现。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调控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并提升人口素质。

这一政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从这几个角度来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一、人口学视角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数量与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调控人口增长,防止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过快的人口增长会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基础设施供应不足、教育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引导人们自觉控制生育行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注重人口素质的提升。

通过普及婚育观念、优化优生优育服务和提供营养健康的生育环境等举措,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选择适龄、健康的生育时机,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有利于培养人力资源的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二、社会学视角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得到了社会学的支持。

社会学研究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水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合理调控人口结构,降低人口的依赖比、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政策,可以减少两代人之间的养老负担,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消除性别不平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女性拥有独立选择生育的权利,促进了女性的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经济学视角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阐述。

经济学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口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浅议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机制

浅议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机制

利 于 我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对 劳 动 力 结 构 的
分 工需 求 。
二 、 国 农 村 计 划 生 育 利 益 导 向机 我 制 存 在 的 问 题
近 年 来 , 着 民 生 工程 的深 入 实 施 , 随
的 基 本 权 益 ,抑 制 非 政 策 性 生 育行 为 ,
其 主 体 是 人 口计 生 部 门 及 综 合 治 理 部
政 策 遥 遥 无 期 , 政 策 的 长期 性 和预 期 对 效 应 心 存疑 虑 , 乏足 够 的信 心 。 缺

我 国 农 村 计 划 生 育 利 益 导 向机
乱 , 利 于 计 生 政 策 的 稳 定 推 行 , 不 不 更
制的含义 与构成体系
所 谓 计 划 生 育 利 益 导 向 机 制 就 是 以 政 府 为 主 体 .通 过 利 益 上 的 奖励 、 救 济 、 助 、 惠 、 罚 等 多 种 手段 和 方 式 , 扶 优 惩 保 障 执 行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的 家 庭 和 人 群
户 以 及 生 完 孩 子 以 后 孩 子 又伤 残 的 、 现
在 又 没 有孩 子 的家 庭 。 目前 ,对 女 孩 计 生 户 的奖 扶 政 策 ,
从 而 使 得 计 划 生 育 家 庭 难 以 优 先 分 享 改 革 发 展 成 果 , 给 基 本 国 策 的落 实 带 更
来新 的冲 击 与 挑 战 。 .
各 级 政 府 均 在 根 据 自身 的财 政 状 况 , 在
招工 、 产扶助 、 生 宅基 地 安 排 、 贫 济 困 扶
等 方 面 予 以 优 先 照 顾 农 村 计 生 女 孩 户 家 庭 . 实 行 女 孩 上 学 优 惠 、 考 加 分 还 中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利益导向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利益导向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第 5卷第 1期
Vo 1 . 5, No . I




2 0 1 4年 3月
Ma r c h . , 2 0 1 4
C h a n g a n Xu e Ka n
计 划生育政 策调 整 与利益 导 向机制 的分析 与思 考
张 洪香 张成 武
7 1 0 0 6 1 )
对人 均 G D P增 长 的 贡 献 超 过 四分 之 一 , 独 生 子
从实践上来说 , 计划 生育利益导 向机制 , 其 历史可 以追溯到 7 O年代前期开始对实行计划生 育的个人和家庭在招工 、 住房分配等方 面进行利 益倾斜 ; 到9 0年代 中期 , 计划生育优先优惠 已经
形 成 了生 活 方 面 奖励 优 惠 、 扶持发展生产 、 群众
机制” , 强调 要 优先 扶 持计 划 生育 家 庭经 济 发 展、 落实计划生育 奖励优 惠政策 。2 0 0 4年 , 农村 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开始实施 , 2 0 0 6 年底 ,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 于全面加 强人 口与计 划生育工作 , 统 筹解决人 口问题 的决 定》 , 再 次 强调要“ 建立和完善政府为 主、 社会 补充 的人 口
( 西安文理 学院 区域教 育发展研 究中心 陕西西安 7 1 0 0 6 5 ;西安市雁塔 区人 口计生局 陕西西安


要: : 随着我 国人 口计生政策 的调整和 国家对 民生 问题 的持续 关注 , 计划 生育利 益导 向机 制 亦应进
步 完善。现行 的计划 生育利益导 向机 制在实施 中出现 了“ 有利少 导”的现 象 , 本 文在调 查研 究 的基 础上 ,
性 经济合作 等多形式 多措施 的优惠政 策体 系。 2 0 0 0年 3 月,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发布《 关于加强人 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的决定》 , 在

某县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某县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某县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县对计划生育利益机制建设做到了领导重视,舍得投入,措施有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奖、优、扶、救、免、保”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认可,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基本情况——独生子女奖励落实范围较广。

调查资料显示,东光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惠民计划”,初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对晚婚晚育的夫妻,当年一次性奖励100元;对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独生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下,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每年奖励240元,每季度发放一次;对符合《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二胎条件,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每人一次性给予1000元奖励。

统计数据显示,以来,农村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36万元,落实率达100%。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每人每年600元奖扶金,发放到位率100%。

——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救助力度较大。

东光县规定对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或其父母意外伤残,给予500元的救助;独生子女死亡的,其父母年龄均在45周岁以上,并且不再生育或收养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救助。

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生育特别困难的,一次性给予500元的救助。

今年以来,各乡镇共救助计生贫困女孩、贫困母亲35人,救助贫困计生家庭18个,发放救助金10余万元。

目前,一部分计生贫困户基本摆脱困境,开始走上致富道路。

——对计生家庭优质服务效果较好。

各乡镇计生办配合县生殖健康免费服务中心,分乡排日,每个乡镇每月确定两天为计生优质服务日。

届时,为计生户开展宣传、咨询、办证、普查等一条龙服务,结合查环、查孕、查病,为群众开展免费检查、低费治疗服务。

今年以来,全县免费为计生户进行妇科疾病检查21016人次,查出妇科疾病1167例,为计生贫困户免费发放药品价值万元。

各乡镇注重对产后、术后育龄妇女进行随访,及时掌握她们的生育节育情况,拉近了距离。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利益导向机制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利益导向机制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利益导向机制摘要:本文就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导向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依据,并且对该机制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形式作出了概括分析。

提出根据目前条件,要坚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约束机制的共同引导,并注重新机制的宣传管理,推动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的可持续深入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方向近年来,我国对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推出了很多相关计生政策法规,也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人口数量还是在持续不断地膨胀。

,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

因此,政府拓展思路,推出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1.关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但是,什么是t1-~}生育导向机制?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本人就依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自己想法进行以下阐述分析。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利用了社会经济手段加大经济物质调节力度,体现在家庭、工作、生活等環节,把群众婚育生育的影响与经济收入的影响结合起来,让人民意识到少育精养的优势,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

可以先在社区单位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养”的政策理念,让群众意识到国家鼓励的婚育观念和孩子抚养费用成本支出的巨大,进而达到自觉遵守相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目的。

所以,与单纯的社会约束机制相比,利益导向机制有几点优势。

第一,可以减轻政府干部对计划生育的工作,因为群众已经自己衡量过利弊,会自觉遵守相关政策,配合相关计划生育工作。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县乡、村干部对计生工作的信心。

第二,通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可以缓和工作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再也不是“猫捉老鼠”的紧张关系,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在里面。

第三,利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可以加速改善升级群众的婚育观,让群众主动认识到晚婚晚育的优越性,让群众自觉做好查环查孕的准备工作,减少非婚早婚、抢生偷生等计划外不利情况出现,自觉落实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300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探析 李 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与计划生育政策配套实施的重要公共政策,其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包括子女的成本——效用分析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理论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0-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在我国经济尚有待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仍存有忧虑的状况下,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举的方式,倡导人民群众自觉进行计划生育,进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反哺效应 这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决策进行理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认为人们是否生育主要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用的比较。

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人们将选择生育下一个孩子,反之,则人们将不再生育孩子。

•孩子的成本。

哈佛学者哈威莱宾斯坦认为,父母将孩子生出并养育成人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所谓直接成本,是指从母亲怀孕到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需支付的一切费用和时间;间接成本,又称为机会成本,是指父母养育孩子而导致其自身蒙受的损失,如母亲怀孕期间收入的减少、父母为照料孩子而失去的工作培训机会、休闲时间等。

收入与孩子的成本、效用的关系。

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生养孩子的成本越大;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效用间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则孩子的效用越小。

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对农村家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村,生养孩子的边际收益远大于边际成本。

从孩子的成本来看,在农村抚养孩子的直接成本较明显,而间接成本则不甚明显。

当前,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作为巨大的吸引源,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农村居民,据统计,当前全国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亿,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却大多交由身在农村的父母抚养,他们只需将子女的抚养费用寄回农村即可。

与城镇孩子相比,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花费要小的多。

然而,农村孩子的效用却非常明显。

如子女能够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能够保障父母的老年生活等。

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家而言是出于对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计生家庭而言则是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自身的生育行为。

因此,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给予计生家庭一定的补偿,即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二、风险社会理论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防范效应 风险社会理论自上世纪以来就颇受学者们的关注。

在•众多研究此理论的学者中,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研究颇受推崇与认可。

1986年,在著作《风险社会:面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中,贝克第一次运用风险社会的概念并给予风险一词新的内涵。

他指出:“风险是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他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2]在贝克看来,社会可依据发展阶段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及风险社会,风险在不同社会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

前工业社会需要面临由自然界无可抵御的力量所引发的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工业社会需要面临诸如生产安全、关系生存及性命的意外伤害等风险,风险社会则主要面临由经济体系运行混乱、政治冲突日益国际化、现代高科技的负面效应等带来的金融风险、生态风险、核风险及技术风险等。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研究风险社会时,将风险发生的原因与人的关联作为依据,把风险分为非人为的外部风险和人为制造的社会风险。

其中非人为的外部风险是指由自然的固定性和不变性引发的风险,如洪灾、地震等等,人为制造的社会风险指由人类发展引发的,由人类不断掌握与发展的认知对世界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在人类没有多少经验的状况下产生的,如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及核泄露危机等。

与贝克不同,吉登斯主要通过制度视角探究风险社会,他认为当前的社会不仅仅是风险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信任机制发生重要转变的社会。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环境资源承受力制定的人口政策,毫无疑问,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国家通过将计划生育政策上升为国策,用人为的方式控制人们的生育行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进而产生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现实给独生子女家庭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险。

对独生子女而言,社会风险包括成才风险、成长风险、婚姻冲突风险和自身养老风险;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社会风险包括独生子女的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对独生子作者简介:李娜(1981- ),女,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4.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1加快发展新疆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思考张 涛(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对于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服务业;科学发展观;快速协调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1-2一、新疆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综合分析来看,新疆服务业的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稳定,而且规模也比较大;新兴服务业在新疆服务业中占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发展速度扶摇直上。

1、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仓储其年均增长值达8.12%,和同期服务业相比增速平均高1.86与2.42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发展平稳,是我区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

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稳定发展,是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

3、金融保险业发展迅猛,比重及对经济贡献率均有所上升。

金融保险业年均增长值达9.2%,比同期服务业和GDP 的增速高5.9和4.3个百分点。

4、房地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5、社会服务业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是整个服务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产业。

女社会而言,社会风险则包括发展风险、国防风险和责任风险(穆光宗,2009)。

这些社会风险一旦发生,势必构成对和谐社会的威胁与挑战。

为了防范社会风险的发生,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国家理所应当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三、社会交换理论揭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强化效应 社会交换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埃默森等。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在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下实施,因此,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视为一种交换,而人们在这些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可看作是一种交换关系。

为解释人类的基本行为,霍曼斯借助和改造其它学科的相关概念,构建了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它包括如下六个命题:一是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常常得到酬报,则该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

二是刺激命题:如果过去一个或一组特定刺激的出现常与给予某人行动奖赏相伴随,则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该人越可能采取该行为或相似行为。

价值命题:一种行动的结果对某人价值越大,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四是剥夺——满足命题:近期内某人越是常常得到某一特定报酬,该报酬的追加对这个人的价值就越少。

五是攻击——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动没有收到其期望的报偿,或得到他预料之外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可能采取攻击行为,此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了他想要的报偿,特别是比他预计的报偿还多,或者没有受到预料中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六是理性命题:在对行动进行取舍时,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认知,选择那种获利几率越大,行动结果总价值越大的行为。

从社会交换理论秉持的基本观点透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可以发现,政府和家庭作为拥有多元化需求的不同行为主体,二者之间存在如下交换关系:一方面,政府为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号召家庭牺牲部分家庭利益,少生育子女;另一方面,家庭因放弃生育行为导致其物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需要政府通过相关的政策让渡部分利益给家庭,从而补偿家庭受损的利益。

这一交换行为的结果就是家庭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奉献,计划生育政策也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而霍曼斯构建的人类行为一般命题系统通过分析外在刺激与人们的心理动机、行为的关系则很好地向我们预示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强化效应。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质上是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放弃生育行为的赞赏和鼓励,根据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和价值命题,对已获得报偿的计生家庭而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在于强化他们少生孩子的想法,而对尚未生育的家庭而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在于引导他们遵循计划生育政策,放弃计划外的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 Leibenstein.H.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Wiley,New York,1957. [2] 乌而里希、贝克等.自由与资本主义[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9.责任编辑:罗 红作者简介:张涛(1978- ),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