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上课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上课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之对比论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思考:上面文段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论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明确: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
运用了对比论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
二、正反对比论证的效果1、突显特征,显露本质。
2、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3、精炼文笔的绝妙手法。
4、事理鲜明,印象深刻。
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1、要紧扣论题——正反对照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
2、要明确“对比点”:(1)材料须具有鲜明的对比性;(2)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3)进口论点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即有明确的“对比点”。
3、要重视分析:(1)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
(2)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深阐释”。
四、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
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
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3、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
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4、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
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5、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
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用(精)

议论文写作训练——教你展开分析论证[学习目标]掌握分析例证的常见方法:1.因果分析2.假设分析[方法导引]1、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行为存在或结果产生的的原因,即对事例中的行为或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究其根源,探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范例: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功》)方法:列举事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随堂练习:论点:相信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汉末,群雄逐鹿,豪杰四起。
曹操北踞中原,虎视眈眈,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
”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
吴主孙权主战,然张昭等一干人竭力劝降曹。
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2、假设分析法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或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论证方法题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

论证方法题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论证方法题高分技巧四步法:①明确论证方法;②简洁表述;③论证了(上下文或本段中心句)的观点(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④所用论证方法的属性。
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属性):(1)举例论证: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3)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1、深触经典的灵魂①……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迫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
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
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
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年修身当如玉①“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国家领导人以玉作比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
管仲曾将玉的美好品质归纳为五德:“润泽宽厚,仁也;表里一致,义也;音舒声韵,智也;硬折不挠,勇也;白净无瑕,洁也。
”欣逢盛世,青年修身当如玉。
……④修好“智”德,知行合一。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古人对“智”的深刻认知。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2、根据不同的立意,灵活运用3种以上论证方法。
【概念辨析】1、事例论证(例证)2、道理论证(引论)3、对比论证:要注意对比点,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4、比喻论证:注意比喻是否恰当、是否切合实际,说明问题。
5、假设论证: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论证方法。
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突显出来,让读者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与“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更为深刻发人深省的说理目的.6、排比论证:用排比的形式来议论说理。
好处是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7、归谬论证法: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言理引申,,得出荒谬的结论来证明对方论点的谬误的方法。
也就是,先假定被驳观点正确,然后以之为据进行推论,得到谬论,再依据谬论的荒谬,揭示被驳观点的荒谬。
8、实践论证:是指通过对有关问题所包括的事理进行分析,并提醒其内在联系,从而使论点得到证明和深入的方法。
这种论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作者既不摆事实,也不引经典,也就是说并不借助其他手段,而是直接通过分析事理,分析问题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建立论点。
这种方法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论证,症结是进行周密推理,找到普遍法则和论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论点的实质及其广泛性和规律性,使论点在逻辑上取得牢靠性。
【课前思考】1、你常用的论证方式有哪些?2、你最想在你的下一篇议论文写作中尝试哪一种新的论证方法?【习作点评】1 、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
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参考:比喻论证法,证明了时间如果失去,就无法挽回。
议论文写作训练--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

议论文写作训练--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议论文写作训练--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一、考点要求分析综合: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常见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运用一些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论证方法。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
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
2、2、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不能相对或相反。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
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
3、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
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
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议论文叙例析例教师版(5篇)

议论文叙例析例教师版(5篇)第一篇:议论文叙例析例教师版高二议论文写作训练高二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叙例议例学案(2)编写人:岳成坤使用时间:2015/9/18 【训练目标】了解如何什么是议论文的标准语段,掌握标准议论段的写法。
了解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
【方法指津】写好议论文的因素很多,恰当地使用论证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生写作时,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例证法,要用好它一般需要把握住选例、用例、叙例、析例这几个环节。
这其中,许多同学感觉最难处理的还是叙例和析例,不知从何入手,因而造成文章的认识不深刻,说理不透彻。
同学们往往在绞尽脑汁地找出事例后,以为万事大吉,缺乏对材料的分析,或者是对材料分析不到位、不透彻。
事实上析例环节是事例运用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在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事与理的相互结合,呼应和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一、病文诊断语段一:(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误区:堆砌材料,缺乏分析。
语段二:(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们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议论文论证方法(教学用)

㈤条件法
内涵:条件法就是对中心所需要的条件 进行阐述 材料:《有志者事竞成》明代徐霞客年 轻时就立下自己的志向,要走遍祖国的 三山五岳。后来,虽历经磨难,最终实 现了自己的愿望 ,完成了《徐霞客游 记》。
分析1:(条件法分析)一个人只有真正 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致 死不渝,徐霞客就是从立了志,才取得 如此的成就。 分析2:(假设法分析)我真佩服徐霞客 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 四年如一日,多么需要坚强的毅力。试 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日子里,当他 屡屡遭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多次 落荒之时偃旗息鼓,哪会有《徐霞客游 记》这部具著的问世?
事例 + 分析
㈡比喻论证法
内涵: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
来讲道理。 例子: 《六国论》第二段论证。 作用: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 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㈢类比证论法
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
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 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 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 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 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 论点的目的。
议论文论证方法
一、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 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 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 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 进行论证。
㈥因果法
话题: “谈善思” 材料: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少年时代就有强烈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 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盲从 书本上的见解。他曾说:“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 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到的东西”。 分析: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的观念面前敢 于破除迷信和盲从,所以他才能在科学的领域取 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的数学家、物理学 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 巨大贡献。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练习题三篇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练习题三篇篇一: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练习题一、论证方法辨析: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
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意志力是成功的保证。
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令世人为之赞叹: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可是要知道,若没有遵义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就不能巩固起来,王明的左倾投降主义不知要把红军推向哪里,正是有了毛泽东坚定有力的指导,红军才能完成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大转移。
后来,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皖南事变、XX谈判乃至建国后的风风雨雨,毛泽东都镇定自若,克服种种困难,化解了各种危机,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例4. 《谈骨气》(节选)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之对比论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思考:上面文段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论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明确: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
运用了对比论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
二、正反对比论证的效果1、突显特征,显露本质。
2、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3、精炼文笔的绝妙手法。
4、事理鲜明,印象深刻。
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1、要紧扣论题——正反对照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
2、要明确“对比点”:(1)材料须具有鲜明的对比性;(2)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3)进口论点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即有明确的“对比点”。
3、要重视分析:(1)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
(2)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深阐释”。
四、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
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
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3、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
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4、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
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5、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
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6、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
比是基础,议是升华。
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摸棱两可。
【格式一】【举例】【提出观点】:勤能补拙【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方法演练】请按【格式一】进行以下论证。
【提出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面举例】:【反面举例】:【论证分析】: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共话。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
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世人唾骂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
这样的人,典型的“鸡肠小肚”,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方法演练】:请按【格式二】进行以下论证。
【中心论点】: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正面立论】:【正面举例】:【论证分析】:【反面立论】:【反面举例】:【论证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之比喻论证1、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学会比喻描绘】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示例: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 2004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学会比喻说理】(1)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2)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示例: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 也应明白 , 一枝独放不是春天 , 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 , 也应明白 , 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 , 也应明白 ,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 , 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 200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3)不着痕迹,笔法自然,展现文字功底。
作者为了说明“人要坚守良知”这一道理,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笔法。
示例: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盏灯,时时闪耀着温暖的火花,照亮我们心底的仁慈。
在这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时时守望着那盏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让它照亮冰冷的角落。
――宋静海《守望心灵的灯》【学会比喻评价】(1)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
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 2005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2)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
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
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
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3)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如 2005 年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示例: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
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
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 魏晋风度。
――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方法总结】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示例:昭君――(联想)――曼佗罗花人还可以象什么?人――鼠标(要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提示:从身边的事物取材)人――黑板擦(要像黑板擦那样擦出人生的污点)人――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人――梅花(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人――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人――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2、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示例: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鞭打着腐朽的王朝――华贵美丽的豹尾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宫刑后的史迁――(沉默坚毅)――坚强的磐石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悲路)――折翅的青鸟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3、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示例:良知――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白纸空白、单纯。
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精神――丰碑(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4 、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5例一:【喻体】气候变了,衣服必须跟着要变。
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和秋冬之交,各要换一次衣服。
不会变换衣服,就会闹出一些毛病来。
【分析】要抓住关键词“变”、“变换”,透悟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观点】凡事都要与时俱进,不可墨守成规。
【论证】气候变了,衣服必须跟着要变。
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和秋冬之交,各要换一次衣服。
不会变换衣服,就会闹出一些毛病来。
时代变化了,社会前进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也要像随季节变换衣服那样,跟着改一改,变一变。
否则,老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死守老套套,硬搬老框框,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历史所抛弃。
例二:【喻体】千里之途,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一步之行,便无千里之功;万丈高楼,是一砖一砖垒起来的,没有一砖之垒,就无万丈之效。
【观点】①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不可忽视基础教育。
【论证】千里之途,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一步之行,便无千里之功;万丈高楼,是一砖一砖垒起来的,没有一砖之垒,就无万丈之效。
把教育比做大厦,是先有基础,后有上层。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国家教育大厦的基础部分……【方法演练】1、根据【喻体】提炼【观点】,然后写一段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