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全息穴位示意图
美容脸部穴位图

1.颊车经别:足阳明胃经。
定位:下领角前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牙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牙痛、暗疮、口臭、腮腺炎.还可消除面部皱纹及.2、承浆经别:任脉。
定位:颊唇沟的中点。
主治:牙齿肿痛、口歪,对月经前后忽然增多的暗疮有效,可治疗热气疮、唇风.3.大迎定位:下颁角前1.3微暇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
主治:牙痛、口歪、口臭、暗疮、睡眠癖牙症等。
4.下关定位:颧弓下缘,下领骨a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C7即闭;,主治:耳聋、耳鸣、牙痛、下领关节炎、暗疮、旋耳疮、斑点、黄褐斑、面部皱纹等.5.地仓定位:口角旁0.4微暇,巨移穴直下取之。
主治:口歪、流口水、口周皮炎、唇风、单纯疤疹,面肌下垂、口周皱纹等。
6.听宫经别: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耳屏前,下领骨裸状突的后缘,张日呈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暗疮、湿疹、可改善不正常之面色,令粗糙皮肤细腻7.听会经别:足少阳胆经。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
下领骨裸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
主治:耳鸣、耳聋、下领关节炎,改变面上不正常之肤色,耳部湿疹、祛除面部昏暗、黑斑等。
8.人中经别:督脉。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
:主治:口眼歪斜、昏迷、腰痛、对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连带作用,有利于消除皱纹,可消除口臭,对单纯疮疹、唇炎有效.、9.巨修定位:目重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热气疮,唇风、暗疮,眼睑瞬动等,10.颧骼定位:目外毗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瞬动,颊肿,暗疮,换肤后遗症,红血丝、黄褐斑等。
12.四白定位:目重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眼睑瞬动、暗疮、黄褐斑、斑点、月经疹、脂溢性皮炎等。
13.上关定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的上缘。
主治:牙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消除鱼尾纹、黄褐斑、改善皮肤粗糙。
14.睛明经别:足太阳膀胧经。
定位:目内毗旁0.I微暇。
面部穴位及作用

面部穴位及作用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点;预防肌肉松弛和水肿,主治高血压、失眠、头痛。
神庭穴:前额正中人发际线;主治舒缓情绪、放松、减压、改善疲劳。
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处;主治减压、鱼尾纹、偏头痛。
攒竹穴:眉头内侧点,主治流泪、眼睛充血。
鱼腰穴:眉毛正中;主治提高帮助调节胸部机能、改善眼部疾病。
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
瞳子髎:位于眼外侧1厘米;主治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疾病、去眼纹(皱纹)承泣穴:目平视瞳孔中央直下,下眼眶上缘处;驱风、明目功效,主治目赤痛、眼脸肿、斜视。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迎风流泪、结膜炎、偏头痛、眼部疲劳、近视。
迎香穴:鼻翼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
人中穴:人中沟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面部浮肿。
承浆穴:下颚正中线凹陷处;主治疏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 次是正常;少于 5 次不正常;超过7 次是肾虚的表现)控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大迎穴:位于嘴角斜下巴骨的凹陷处,主治收紧皮肤、收双下巴、促进血液循环地仓穴:口角外侧旁开0.4 寸处;主治抑制食欲、减肥,促进全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防止细纹产生。
听会穴:耳垂前 1 厘米;主治耳鸣、耳聋、腮肿、面部神经麻痹。
听宫穴:位于耳珠平行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耳门穴:位于耳珠上方稍前凹陷处;在听宫穴上方;主治耳鸣、耳聋、耳部疾病、牙痛。
翳风穴:位于耳后凹陷处;主治舒缓疲劳解疲劳。
四百穴:承泣的稍下方;主治去眼袋、黑眼圈、眼部皱纹、提高肠胃功能,改善面部肿胀以及皮肤粗糙巨髎穴:位于眼球正下方,大约与鼻翼平行处;主治雀斑、暗疮、口眼歪斜。
颧髎穴:眼外角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
颊车穴:胖者。
沿眼部下颚轮廓向上划就可发现凹陷处;主治浮肿、过多摄入糖类的肥下关穴:位于耳前一横指;颧骨凹陷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嘴唇麻木头维穴:位于发髻点旁侧移约 4.5 寸;主治偏头痛、目痛多泪(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面部穴位按摩图

面部穴位按摩图,学好了给自己或给家人按摩都不错睡觉前半小时各做一次面部按摩,每次十至十五分钟按摩前先用温水洗面部,有条件的话可在按摩前在面部均匀薄涂一层营养滑剂、按摩霜、营养霜等,以增加按摩效果。
两手同时对称按摩,主要利用两手掌面和手指腹侧面,动作要协调对称,用力要均匀柔和,使人有一种舒适的轻快感。
切勿粗猛,否则不但得不到美容的效果,还会损伤正常皮肤。
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美容穴位。
面部美容点穴绝招中共有十六个穴如下:百会、印堂、攒竹、太阳;听宫、颊车、睛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颞骨、鱼腰、翳风、承浆。
以上十六个美容穴,如能经常点按,不仅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对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耳聋,耳鸣等也有显著疗效。
按摩动作:两手中指轻按太阳穴约五至十秒。
以解除疲劳,然后中指按顺时针作圆形按摩。
两手拇指由下而上按摩印堂穴。
两手食指、中指沿眼眶周围由内向外做圆形按摩。
两手食指、中指有节奏地从鼻根的两旁向下,向外滑向两颊部按摩。
两手中指沿口周围上下唇左、右交错按摩。
两手中指、无名指腹在两颊由内向外做螺旋形按摩。
两掌外侧线从眉弓向发际外滑动按摩。
左手掌、中指撑紧额部肌肉,右手中指插在指间左右按摩。
两手中指和无名指在额部做螺旋形按摩。
两手食指或中指轻按太阳、睛明、颊车、听宫、迎香、人中等穴。
用手小鱼际向上南推眼外角鱼尾纹。
两手轻拍两颊及下颏。
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叩前额中部。
两手全掌及手指轻摩整个面部,以使面部皮肤及肌肉恢复弹性。
按摩完毕,用脱脂棉或餐巾纸擦净面部,再涂一层营养霜。
增强皮肤弹性按摩法睡觉前三分钟是按摩最佳时刻我们的脸部整天暴露在外面,风吹、日晒、流汗或灰尘的污染,都会使皮肤变得干燥,老化,而失去弹性。
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污垢、促进新陈代谢,可使皮肤恢复光滑细嫩。
按摩最好在洗浴后进行,因为沐浴后,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容易产生较好的效果。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1.头部穴位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睛明、印堂、上星、额署、五百文等。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凹陷处,有舒筋活血、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睛明:位于额角眉毛内侧直上1寸处,有清热明目、平肝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目疾如结膜炎、青光眼等。
-印堂:位于眉毛直上、额髓中央的陷槽处,有疏肝散结、清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眼干涩等症状。
2.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太阳、印堂、巨髎、颊车等。
-迎香:位于鼻翼下缘凹陷处,有疏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太阳: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等症状。
-巨髎:位于耳垂前缘下方凹陷处,有清热祛风、利咽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部穴位口部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合谷、巨髎等。
-太阳:位于面颊耳垂下方最高凸处前缘,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凹陷处的一横指宽的地方,有活血化瘀、补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
4.鼻部穴位鼻部穴位包括迎香、行间、鼻翼、迎香等。
-行间:位于鼻头纵行中央峰脊部位,有通鼻窍、疏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症状。
-鼻翼:位于鼻翼缘处凹陷处,有通鼻窍、嗅觉明显的作用,适用于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总结起来,头面部常用穴位主要包括头部穴位、面部穴位、口部穴位和鼻部穴位。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眼病、耳鸣、口干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影响。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课件

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 高记忆力。
鱼腰穴
鱼腰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也就 是眉头的位置。
按摩鱼腰穴可以缓解头痛、眼 部疲劳等症状。
用双手的中指指腹顺时针或逆 时针轻揉鱼腰穴,每次约1分钟 ,每天数次,可以缓解眼部疲 劳。
轻抚放松
用指腹轻轻拍打或轻抚面部, 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
穴位定位
根据需要按摩的穴位图,准确 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
顺时针按摩
用指腹或按摩工具按照顺时针 方向轻轻按摩穴位,每个穴位 按摩1-2分钟。
力度适中
按摩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 为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
红肿或不适。
06
案例分享:穴位按摩改善 面部问题的效果
摩并咨询医生。
皮肤敏感
对于敏感皮肤,选择适合敏感肌 肤的按摩工具和精油,并减少按
摩时间和力度。
痘痘和粉刺
按摩可以帮助改善痘痘和粉刺, 但要注意按摩时不要过度刺激患
处,避免感染。
04
面部穴位与健康的关系
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面部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通 过按摩面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
按摩攒竹穴可以缓解头痛、眼部 疲劳、眉棱骨痛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攒竹穴, 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 缓解眼部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凹陷处。
按摩睛明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睛明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 部疲劳等症状。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感谢聆听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部
1、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 合用。若惊惕不安多与清肝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合用。对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呈一直线,左右对称。 【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配合应用;与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涌泉合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目胀 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9、承浆 【位置】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 、流涎不止、口歪、齿痛等。
10、风池 【位置】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平风府穴,左右各一。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之表实症和头目诸疾。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颈项强直 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同用;降法代表,治疗溢乳、恶 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头晕等,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合用。
12、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推桥弓平肝潜阳熄风,拿桥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推桥弓用于头痛、眩晕、惊风、呕吐等;拿 桥弓用于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揉捏用于治疗肌性 斜颈。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 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常与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灸百会用于虚 寒证。
面部美容穴位(1)PPT课件

1、攒竹穴
• 定位:眉头,归属足 太阳膀胱经
• 功用:疏经活络,明 目
• 主治:眼睑下垂,近 视,斜视,呃逆,头 痛,眼疾
2、鱼腰穴
• 定位:眉峰,归属经 外奇穴
• 功用:疏经活络 • 主治:上睑下垂,脱
眉,鱼尾纹,近视, 斜视
3、丝竹空穴
• 定位:眉尾,归属手 少阳三焦经
• 主治:面瘫,面肌痉 挛,脱发,风疹,神 经性皮炎,下颌关节 炎,耳鸣,耳聋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品ppt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种目疾,浮肿
6、承泣穴
• 定位:眼球正下方的 下眼眶上,归属足阳 明胃经
• 功用:疏经活络,美 目养颜
• 主治:眼睛浮肿,眼 袋,面瘫,近视,远 视,斜视
7、四白穴
• 定位:眼平视,眼眶 下缘承泣穴下,归属 足阳明胃经
• 功用:疏经活络,美 颜明目,疏肝利胆
• 主治:面瘫,面部色 素沉着,三叉神经痛, 白内障,近视
口周皱纹,口疮,主 要用于急救“急救刺 水沟”
13、地仓穴
• 定位:嘴角两侧 0.5CM处,归属足阳 明胃经
• 功用:消皱美颜,通 络活络
• 主治:口周皱纹,面 瘫,面肌痉挛,皲裂
14、承浆穴
• 定位:下巴中点,归 属任脉
• 功用:袪风活络,定 志生津
• 主治:面瘫,口疮, 口唇皲裂,面肿,龈 肿
15、颊车穴
• 定位:咬肌最高点, 归属足阳明胃经
• 功用:消皱,活络, 止痛
• 主治:面部皱纹,咬 肌痉挛,下颌关节炎, 齿痛
面部经络图.wps

面部经络图头面部经络穴位图:步骤: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春、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2) 地仓——听会3) 人中——听会4) 迎春——听会5) 鼻通——耳门6) 晴明——耳门7) 攒竹以下——太阳穴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全解析(附脸部刮痧图)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1. 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 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 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 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1. 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 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 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 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全息穴位示意图
我们的面部其实就是整个身体的一个全息缩影,生物全息理论认为,面部也和足部,手部,耳朵一样,同样是整的缩影,面部有与各脏腑器官对应的全息穴位,其分布犹如一个张开手臂,分腿站立的人形,,面部各个位置对应的就是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所以如果你的体内什么地方有问题都会反应到你的面部相对应的位置,下面这张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的面部所对应的五脏六脏的位置,大家拿起镜子仔细看看自己脸上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什么问题吧
不管你脸上是长斑还是长痘还是什么,都是因为相对应的脏腑出了问题,所以要想皮肤好只是简单的面部保养是不够的,只有身体调理好了,我们才可以由内而外的漂亮,那就更不用说连皮肤都不保养的朋友们啦,不忍直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