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穴位图解
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模块一:头正面(1)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3)睛明穴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4)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5)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6)下关穴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名解:四白。
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
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
四白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穴。
模块二:头背面(1)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
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
(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
(3)巨髎穴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
(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
(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
(6)大迎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
(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
(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
(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
(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
(11)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
(12) 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
面部经络图

面部经络图头面部经络穴位图:步骤: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春、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2) 地仓——听会3) 人中——听会4) 迎春——听会5) 鼻通——耳门6) 晴明——耳门7) 攒竹以下——太阳穴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全解析(附脸部刮痧图)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1. 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 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 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 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1. 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 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 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 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1.头部穴位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睛明、印堂、上星、额署、五百文等。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凹陷处,有舒筋活血、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睛明:位于额角眉毛内侧直上1寸处,有清热明目、平肝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目疾如结膜炎、青光眼等。
-印堂:位于眉毛直上、额髓中央的陷槽处,有疏肝散结、清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眼干涩等症状。
2.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太阳、印堂、巨髎、颊车等。
-迎香:位于鼻翼下缘凹陷处,有疏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太阳: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等症状。
-巨髎:位于耳垂前缘下方凹陷处,有清热祛风、利咽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部穴位口部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合谷、巨髎等。
-太阳:位于面颊耳垂下方最高凸处前缘,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凹陷处的一横指宽的地方,有活血化瘀、补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
4.鼻部穴位鼻部穴位包括迎香、行间、鼻翼、迎香等。
-行间:位于鼻头纵行中央峰脊部位,有通鼻窍、疏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症状。
-鼻翼:位于鼻翼缘处凹陷处,有通鼻窍、嗅觉明显的作用,适用于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总结起来,头面部常用穴位主要包括头部穴位、面部穴位、口部穴位和鼻部穴位。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眼病、耳鸣、口干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影响。
面部穴位图及按摩作用

面部穴位图及按摩作用按摩各个穴位的作用: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
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阳白穴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惫和浮肿。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
眼睛疲惫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面的浮肿。
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惫、浮肿。
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
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四周。
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轻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
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
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睛明穴———位于人体的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
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件第七节 面部

3.进针层次
►(1)皮肤:较薄,有来(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神经颧支 的分支。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 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 肌下部纤维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交错之处。 眼轮匝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提上 唇肌则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3)外耳道软骨:外耳道是自外耳道口到鼓 膜之间的弯曲管道,长约2.5cm,其外侧1/3 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针刺听宫穴时, 针尖进入外耳道外侧1/3的软骨部。
►(5)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 刺时,针尖可经笑肌、颧肌、降口角肌和口 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 神经的支配。
(二)睛明
►1.体表定位:在目内眦的上外方凹陷中取穴。
2.操作方法
►正确的进针方法是,用手指向外侧轻压眼球, 以加大进针间隙,使眼球固定,避免刺中。 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勿紧贴,略朝后外 呈85°角,缓缓刺入0.2~0.6寸。深刺可达 1~1.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针尖透 过眼睑后,始终有空松感。
第七节 面部
一、皮肤切口
►1.沿口裂作环状切口。 ►2.沿眼裂作环状切口。 ►3.前发际正中至下颏作一纵行切口。 ►4.沿前发际作一横切口。 ►5.耳前作一纵行切口。
二、腧穴解剖
►(一)颊车 ►1.体表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处,用
力咬牙时,咬肌隆起的地方。
2.操作方法
►取正坐或侧卧位,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咬 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高点处取穴。针法: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 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当沿经向下斜刺时可 刺中此肌。
►(5)眶下孔或上颌骨。
►上述三肌均属表情肌,因此针刺此肌可以辅 助治疗面部表情肌瘫痪。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PPT 课件

感谢聆听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部
1、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 合用。若惊惕不安多与清肝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合用。对 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偻病患儿慎用。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呈一直线,左右对称。 【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组成“治外感四大手法”配合应用;与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涌泉合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目胀 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9、承浆 【位置】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 、流涎不止、口歪、齿痛等。
10、风池 【位置】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平风府穴,左右各一。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用于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之表实症和头目诸疾。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颈项强直 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同用;降法代表,治疗溢乳、恶 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头晕等,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合用。
12、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推桥弓平肝潜阳熄风,拿桥弓提神醒脑。 【临床应用】推桥弓用于头痛、眩晕、惊风、呕吐等;拿 桥弓用于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揉捏用于治疗肌性 斜颈。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 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常与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灸百会用于虚 寒证。
面部穴位按摩

面部穴位按摩面部穴位按摩图,学好了给自己或给家人按摩都不错睡觉前半小时各做一次面部按摩,每次十至十五分钟按摩前先用温水洗面部,有条件的话可在按摩前在面部均匀薄涂一层营养滑剂、按摩霜、营养霜等,以增加按摩效果。
两手同时对称按摩,主要利用两手掌面和手指腹侧面,动作要协调对称,用力要均匀柔和,使人有一种舒适的轻快感。
切勿粗猛,否则不但得不到美容的效果,还会损伤正常皮肤。
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美容穴位。
面部美容点穴绝招中共有十六个穴如下:百会、印堂、攒竹、太阳;听宫、颊车、睛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颞骨、鱼腰、翳风、承浆。
以上十六个美容穴,如能经常点按,不仅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对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耳聋,耳鸣等也有显著疗效。
按摩动作:两手中指轻按太阳穴约五至十秒。
以解除疲劳,然后中指按顺时针作圆形按摩。
两手拇指由下而上按摩印堂穴。
两手食指、中指沿眼眶周围由内向外做圆形按摩。
两手食指、中指有节奏地从鼻根的两旁向下,向外滑向两颊部按摩。
两手中指沿口周围上下唇左、右交错按摩。
两手中指、无名指腹在两颊由内向外做螺旋形按摩。
两掌外侧线从眉弓向发际外滑动按摩。
左手掌、中指撑紧额部肌肉,右手中指插在指间左右按摩。
两手中指和无名指在额部做螺旋形按摩。
两手食指或中指轻按太阳、睛明、颊车、听宫、迎香、人中等穴。
用手小鱼际向上南推眼外角鱼尾纹。
两手轻拍两颊及下颏。
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叩前额中部。
两手全掌及手指轻摩整个面部,以使面部皮肤及肌肉恢复弹性。
按摩完毕,用脱脂棉或餐巾纸擦净面部,再涂一层营养霜。
增强皮肤弹性按摩法睡觉前三分钟是按摩最佳时刻我们的脸部整天暴露在外面,风吹、日晒、流汗或灰尘的污染,都会使皮肤变得干燥,老化,而失去弹性。
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污垢、促进新陈代谢,可使皮肤恢复光滑细嫩。
按摩最好在洗浴后进行,因为沐浴后,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容易产生较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穴位图解
面部按摩常用的穴位有:
承浆在颌唇沟的中央,当下唇下陷中。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
地仓在口角旁开4分处。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
人中在人中沟上中1/3处。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鼻塞。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肿。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
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
睛明目内眦上方1分处。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痛,目眩,近视,色盲。
攒竹眉毛内端,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视物不明,流泪,口眼歪斜。
鱼腰在眉毛的中点。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
丝竹空在眉梢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
印堂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产后血虚。
角孙将耳廓前后对折,在耳尖所到的颞颌部。
主治耳部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颈项强直。
耳门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
听宫在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
听会在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脱臼。
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
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主治齿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开合不利。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大迎在下颌角前1寸3分,当咬肌附着部前缘。
主治口噤,颊肿,齿痛。
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眉上1寸处。
主治头痛,目痛,目眩,外眦疼痛,夜盲。
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