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1、攒竹穴定位:眉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功用:疏经活络,明目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2、鱼腰穴定位:眉峰,归属经外奇穴功用:疏经活络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3、丝竹空穴定位:眉尾,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功用:袪风明目,除皱美颜主治:面瘫,眉毛脱落,鱼尾纹,近视,斜视,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眩晕,头痛4、太阳穴定位:颞骨凹陷处,归属经外奇穴功用:疏风清热,解痉止痛主治:面瘫,鱼尾纹,上睑下垂,湿疹,头痛,牙痛5、睛明穴定位:内眼角,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功用:明目消皱主治:眼睑跳动,各种目疾,浮肿6、承泣穴定位:眼球正下方的下眼眶上,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疏经活络,美目养颜主治:眼睛浮肿,眼袋,面瘫,近视,远视,斜视7、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眼眶下缘承泣穴下,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明目,疏肝利胆主治:面瘫,面部色素沉着,三叉神经痛,白内障,近视8、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归属经外奇穴功用: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眼部疾病,调整小肠机能9、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归属足少阳胆经功用:疏风散热,明目除皱主治:眼角皱纹,面肌痉挛,近视,斜视,头痛10、迎香穴定位:鼻翼两侧0.5CM处,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功用:袪风除湿,宣通鼻窍主治:面瘫,酒渣鼻,痤疮,面肌痉挛,鼻疾11、颧髎穴定位:眼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归属手太阳小肠经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消皱主治:口眼歪斜,眼睑跳动,三叉神经痛,除皱12、人中穴(水沟)定位:鼻唇沟,归属督脉功用:清热通窍主治:面瘫,浮肿,口周皱纹,口疮,主要用于急救“急救刺水沟”13、地仓穴定位:嘴角两侧0.5CM处,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消皱美颜,通络活络主治:口周皱纹,面瘫,面肌痉挛,皲裂14、承浆穴定位:下巴中点,归属任脉功用:袪风活络,定志生津主治:面瘫,口疮,口唇皲裂,面肿,龈肿15、颊车穴定位:咬肌最高点,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消皱,活络,止痛主治:面部皱纹,咬肌痉挛,下颌关节炎,齿痛16、耳门穴定位:耳前上方,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通利耳窍,疏散邪热主治:外耳湿疹,面瘫,耳道疖肿,耳鸣,耳聋17、听宫穴定位:耳前中部,小耳屏前方,归属手太阳小肠经功用:聪耳,消皱主治:面部色素沉着,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牙通,面部除皱18、听会穴定位:耳前耳垂前,归属足少阳胆经功用:清热通络主治:面瘫,耳鸣,耳聋,齿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19、翳风穴定位:耳后,耳垂后方,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功用:通窍陪耳,袪风泄热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脱发,风疹,神经性皮炎,下颌关节炎,耳鸣,耳聋。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眉冲:眉头直上入发髻0.5寸
头光明:紧靠眉峰上方
阳白:眉峰上方1寸处
头临泣:头光明直入发髻0.5
寸
颔厌:眉尾斜上方入发髻0.5
寸
医学课件ppt
4
眼部美容穴位:
睛明:眼内角凹陷处
攒竹:眉头凹陷处
鱼腰:眉毛中点
丝竹空:眉尾处
鱼尾:眼角处
瞳子髎:鱼尾外0.5寸
承泣:眼眶下缘正中
四白:承泣直下
颧髎:四白直下
医学课件ppt
11
识面部经络反射区 经络慨术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 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 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 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 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 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 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医学课件ppt
13
a. 额头:精神压力大、心血管机能不良
认 b. 两眉间及两眉1/2处:肺、咽、喉
c. 眉1/2处眉尾:肝
识 d. 两眼之间的鼻梁处:心血管及脑
面
e. f.
两眼与鼻间:胸腔 鼻梁中段:肝பைடு நூலகம்
部 g. 鼻梁外测:胆
经
h. i.
鼻头:脾 鼻翼:胃
络 j. 人中及嘴四周:生殖系统
反
k.
(子宫、卵巢)
太阳穴:眉尾与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医学课件ppt
5
鼻部美容穴位
迎香:平鼻翼,鼻唇沟内
鼻通鼻唇沟上端尽头
巨髎:迎香外0.5寸
唇部美容穴位
人中:鼻与唇之间
口禾髎:鼻孔直下
地仓:口角外0.5寸
面部穴位

面部穴位翳风定位: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作用:耳聋耳鸣,下颌关节炎,笑肌麻痹,甲状腺肿,牙痛人中定位: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间处作用: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牙疼,鼻塞承浆定位:位于面部,唇沟之间作用:主治口歪,牙龈肿痛,流口水等口部问题地仓定位:位于嘴角外侧,上直瞳孔作用:口角歪斜,流口水,齿痛,面部神经麻痹颊车定位: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方,咬肌处作用:牙痛,面部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听会定位:位于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作用:耳聋耳鸣,牙痛,中耳炎,腮腺炎听宫定位:位于面部,耳屏正中间作用:耳疾,牙痛,耳聋耳鸣耳门定位:位于面部,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作用:耳聋耳鸣,牙痛,下颌肿痛,眩晕颧髎定位:位于面部目外直下凹陷处作用:牙痛,口角歪斜,眼睑跳动巨髎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作用:主治口眼歪斜,眼睑条动,鼻塞,齿痛迎香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作用: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定位: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作用: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瞳子髎定位: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有眼轮匝肌作用:目赤、目痛、目翳,头痛,口眼歪斜承泣定位:位于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作用: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睛明定位: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于作用: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心动过速。
攒竹定位:位于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鱼腰定位: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作用: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现在也用于治面瘫。
三叉神经痛。
丝竹空定位:位于在眉梢凹陷处作用:目赤肿痛、眼睑闰动,头痛、齿痛。
,癫狂痫。
印堂定位:位于在两眉头的中间作用: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
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
(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
(3)巨髎穴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
(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
(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
(6)大迎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
(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
(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
(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
(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
(11)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
(12) 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
面部经络图

面部经络图头面部经络穴位图:步骤: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春、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2) 地仓——听会3) 人中——听会4) 迎春——听会5) 鼻通——耳门6) 晴明——耳门7) 攒竹以下——太阳穴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全解析(附脸部刮痧图)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1. 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 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 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 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1. 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 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 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 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件第七节 面部

3.进针层次
►(1)皮肤:较薄,有来(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神经颧支 的分支。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 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 肌下部纤维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交错之处。 眼轮匝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提上 唇肌则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3)外耳道软骨:外耳道是自外耳道口到鼓 膜之间的弯曲管道,长约2.5cm,其外侧1/3 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针刺听宫穴时, 针尖进入外耳道外侧1/3的软骨部。
►(5)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 刺时,针尖可经笑肌、颧肌、降口角肌和口 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 神经的支配。
(二)睛明
►1.体表定位:在目内眦的上外方凹陷中取穴。
2.操作方法
►正确的进针方法是,用手指向外侧轻压眼球, 以加大进针间隙,使眼球固定,避免刺中。 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勿紧贴,略朝后外 呈85°角,缓缓刺入0.2~0.6寸。深刺可达 1~1.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针尖透 过眼睑后,始终有空松感。
第七节 面部
一、皮肤切口
►1.沿口裂作环状切口。 ►2.沿眼裂作环状切口。 ►3.前发际正中至下颏作一纵行切口。 ►4.沿前发际作一横切口。 ►5.耳前作一纵行切口。
二、腧穴解剖
►(一)颊车 ►1.体表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处,用
力咬牙时,咬肌隆起的地方。
2.操作方法
►取正坐或侧卧位,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咬 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高点处取穴。针法: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 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当沿经向下斜刺时可 刺中此肌。
►(5)眶下孔或上颌骨。
►上述三肌均属表情肌,因此针刺此肌可以辅 助治疗面部表情肌瘫痪。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课件

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 高记忆力。
鱼腰穴
鱼腰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也就 是眉头的位置。
按摩鱼腰穴可以缓解头痛、眼 部疲劳等症状。
用双手的中指指腹顺时针或逆 时针轻揉鱼腰穴,每次约1分钟 ,每天数次,可以缓解眼部疲 劳。
轻抚放松
用指腹轻轻拍打或轻抚面部, 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
穴位定位
根据需要按摩的穴位图,准确 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
顺时针按摩
用指腹或按摩工具按照顺时针 方向轻轻按摩穴位,每个穴位 按摩1-2分钟。
力度适中
按摩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 为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
红肿或不适。
06
案例分享:穴位按摩改善 面部问题的效果
摩并咨询医生。
皮肤敏感
对于敏感皮肤,选择适合敏感肌 肤的按摩工具和精油,并减少按
摩时间和力度。
痘痘和粉刺
按摩可以帮助改善痘痘和粉刺, 但要注意按摩时不要过度刺激患
处,避免感染。
04
面部穴位与健康的关系
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面部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通 过按摩面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
按摩攒竹穴可以缓解头痛、眼部 疲劳、眉棱骨痛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攒竹穴, 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 缓解眼部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凹陷处。
按摩睛明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睛明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 部疲劳等症状。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课件

听宫:微张嘴,耳屏前凹陷
处
听会:耳垂前凹陷处
翳风:乳突和下角之间凹陷
处下关:颧骨凹陷处源自颊车:下颌角斜上方1寸 处
大迎:下角前动脉搏动处
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6
面 部 肌 肉 图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7
颈部肌肉图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8
颈 部 肌 肉 图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9
1:认识面部穴位 2:认识面部肌肉纹理 3:认识面部经络反射区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1
穴位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 人体的气血集中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功能:调节整条经的气血。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2
额部美容穴位:
印堂:两眉头连线正中
额中:印堂与发髻线中点
神庭:印堂直入发髻0.5寸
眉冲:眉头直上入发髻0.5寸
头光明:紧靠眉峰上方
阳白:眉峰上方1寸处
头临泣:头光明直入发髻0.5
寸
颔厌:眉尾斜上方入发髻0.5
寸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3
眼部美容穴位:
睛明:眼内角凹陷处
攒竹:眉头凹陷处
鱼腰:眉毛中点
丝竹空:眉尾处
鱼尾:眼角处 瞳子髎:鱼尾外0.5寸
承泣:眼眶下缘正中
四白:承泣直下
颧髎:四白直下
太阳穴:眉尾与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背 部 肌 肉 图
•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10
识面部经络反射区 经络慨术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 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 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 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 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 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 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穴位
与肌肉纹理的认识
1:认识面部穴位 2:认识面部肌肉纹理 3:认识面部经络反射区
穴位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 人体的气血集中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功能:调节整条经的气血。
额部美容穴位:
印堂:两眉头连线正中 额中:印堂与发髻线中点 神庭:印堂直入发髻0.5寸 眉冲:眉头直上入发髻0.5寸 头光明:紧靠眉峰上方 阳白:眉峰上方1寸处 头临泣:头光明直入发髻0.5寸 颔厌:眉尾斜上方入发髻0.5寸
识面是从大量 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 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 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 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 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 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 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 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 途径。
人中:鼻与唇之间 口禾髎:鼻孔直下 地仓:口角外0.5寸 承浆:唇下缘中点 增音:承浆穴向两侧斜下 颏髎:增音后一寸 无名穴:承浆直下
侧耳部美容穴位:
耳和髎:耳朵上凹陷处 耳门:平耳前,凹陷处 听宫:微张嘴,耳屏前凹陷处 听会:耳垂前凹陷处 翳风:乳突和下角之间凹陷处 下关:颧骨凹陷处 颊车:下颌角斜上方1寸处 大迎:下角前动脉搏动处 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
眼部美容穴位:
睛明:眼内角凹陷处 攒竹:眉头凹陷处 鱼腰:眉毛中点 丝竹空:眉尾处 鱼尾:眼角处 瞳子髎:鱼尾外0.5寸 承泣:眼眶下缘正中 四白:承泣直下 颧髎:四白直下 太阳穴:眉尾与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鼻部美容穴位
迎香:平鼻翼,鼻唇沟内 鼻通鼻唇沟上端尽头 巨髎:迎香外0.5寸
唇部美容穴位
认 识 面 部 经 络 反 射 区
a. b. c. d. e. f. g. h. i. j.
额头:精神压力大、心血管机能不良 两眉间及两眉1/2处:肺、咽、喉 眉1/2处眉尾:肝 两眼之间的鼻梁处:心血管及脑 两眼与鼻间:胸腔 鼻梁中段:肝 鼻梁外测:胆 鼻头:脾 鼻翼:胃 人中及嘴四周:生殖系统 (子宫、卵巢) k. 颧骨至耳之间 (含耳):肾 l. 颧骨下方偏外侧:大肠 m. 颧骨下方偏内侧:小肠 n. 下巴:肾或身上有酸痛 o. 全脸青春痘:精神压力大或体内机能失衡
面 部 肌 肉 图
颈部肌肉图
颈 部 肌 肉 图
背 部 肌 肉 图
识面部经络反射区 经络慨术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 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 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 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 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 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 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