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精髓:10句经典名言
《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十句话

《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十句话《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被称为镇国之宝。
1.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
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
5.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
《孙子兵法》10句精华

《孙子兵法》10句精华《孙子兵法》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全书共这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
1、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地形篇》。
殆:危险。
知晓对方的情况,了解我方的内情,取得胜利就不会有危险;知晓天时地利,胜利就不会穷尽。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形》。
藏,指隐蔽。
动,行动。
善于防守的,布防隐蔽之密就像藏在九地之下一样;善于攻击的,袭击速度之快就像从天而降一般。
此言军事行动要隐蔽,不可为敌人所侦知的重要性。
3、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谋攻》。
屈,使屈服。
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用作战,攻陷敌人城池而不用冲锋陷阵。
此言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以谋略战胜敌人。
4、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用间篇》。
象:类比、比附。
先了解对方的情况,不可以用求神问鬼的方法得到,也不可以拿类似的事情去揣测,也不可以用天空日月的运行去验证,一定要从人的身上了解情况,从敌人那里获取信息。
5、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
相得:相互亲和。
平时之所以能够严格执行法令,是由于上下级相互亲近的缘故。
6、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用间篇》。
间:间谍。
微妙:精密。
不是有大智谋的人,不会去使用间谍,不是有仁义自信的人,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心思缜密的人,也不能得到间谍带所带来的真实情报。
7、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作战》。
《孙子兵法》10句经典名言,每一句都值得背诵!

《孙子兵法》10句经典名言,每一句都值得背诵!一、上下同欲者胜。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欲,欲望、意愿。
上下愿望一致的,就会胜利。
此言战争中将士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二、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调动控制敌人,而不被人所调动控制。
此言战争要掌握主动权。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跑。
三、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出自《孙子兵法形》。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他的取胜没有善用计谋的名声,也没有勇冠三军的搏杀之功。
此言善于用兵作战的最高境界是使战争被扼杀在未能成形的萌芽状态。
也就是说,用兵的最高境界是战争未开始前化解战争,而不是战争开始后如何用计、如何逞勇。
四、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出自《孙子兵法形》。
胜利的军队是先制订好克敌制胜的计划后再寻机与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再想破敌获胜的计策。
此言战争要谋划在先,不能没有谋划就贸然与敌人交战。
五、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所以,明智的人思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
充分考虑到利的一面,所从事的事业才能顺利完成,充分考虑到害的一面,祸患才能预先排除。
六、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作为统帅,他要做的事,最重要的是沉着冷静和深谋远虑地考虑决定必胜之策,同时也要公正而严整地搞好军队的管理教育。
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不使他们知道军政大事。
七、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
八、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孙子兵法最精辟的十句话

孙子兵法最精辟的十句话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像你要参加一场比赛,如果你连对手的实力和弱点都不知道,那怎么能赢呢?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只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2. “兵者,诡道也”。
哎呀,这就好比下棋,不能总是按常理出牌,得有点小计谋小手段,不然怎么能出奇制胜呢?像打仗的时候突然来个奇袭,不就可能扭转战局嘛。
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可太重要啦!想想看,要是你能在别人毫无防备的时候发起攻击,那效果得多惊人啊!就像在篮球比赛中,突然来个快攻,对方肯定措手不及。
4.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一个好的将领不就该这样嘛!就像带领团队的领导,得有智慧能决策,得讲信用让大家信服,得有仁爱之心关心下属,得勇敢面对困难,还得严格要求,这不就是成功的关键嘛!5.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哇塞,这形容得多形象啊!军队行动起来快的时候像风,慢的时候像树林整齐,进攻像火一样猛烈,防守像山一样稳固。
这不就是我们做事该有的状态嘛,该快就快,该稳就稳。
6. “知彼知己者,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你不仅要了解自己和对手,还要了解环境等各种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胜利啊!就像创业,得了解市场、客户,还得考虑大环境,才能成功啊。
7.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打仗不能总是死脑筋,得有正有奇呀!就像我们解决问题,常规方法不行,就得想点特别的招儿,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呢!8. “多算胜,少算不胜”。
做事前多做准备多思考,胜算就大,不准备那肯定不行啊!比如考试前好好复习,就更有可能考高分呀。
9.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真的是太有道理了!最好的办法是用谋略,不行就通过外交手段,再不行才打仗,最后不得已才攻城。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智取不要蛮干嘛!10.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这真的很神奇啊!有时候把人逼到绝境反而能激发潜力呢!就像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能爆发,不就是这种感觉嘛!。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9、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名望,没有盖世的战功。
真正能成功的人,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这是因为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人,便会令他人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招人嫉妒,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
10、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
包围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缺口,对于穷途末路的敌人也不要穷追不舍。
做人处世时也要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处,即使是对手也要留点面子,不要赶尽杀绝。
孙武《孙子兵法》经典名言警句

孙武《孙子兵法》经典名言警句1. 上下同欲者胜。
2.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4.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5.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6.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7.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
8.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9. 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10.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11.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破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12.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13.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14.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5.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诡也。
16.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17.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18.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19.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0.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1.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最经典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最经典•相关推荐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最经典十句《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势:方式,模式。
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
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 气惰,暮气归。
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4.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诡:欺诈。
《孙子兵法》10句名言,堪称世界三大兵书之首

《孙子兵法》10句名言,堪称世界三大兵书之首《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三大兵书之首(另外两部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宫本武藏的《五轮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内容博大,思想精邃,逻辑缜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势:方式,模式。
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
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这两句大意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这几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精髓:10句经典名言
夜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算是我读过的第四个版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总结《孙子兵法》的10大经典名言,结合战略规划与分析,与众乐:10、“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吾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做好充分准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鸟儿立于枝头不怕树枝断而掉下来,是因为有翅膀时刻准备着。
我们不怕美国来打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好战争准备,有足够的反击力量,包括核武器,让他不敢来。
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把握好“经”和“权”这对儒家权变道理与“不易”和“变易”这对《周易》思想,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环境变化,灵活应变,善于变通,才能因敌制胜。
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略规划的一个前提及重要部分,就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把握趋势变化和行业格局,尽可能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这样才能系统规划,先处不败之地。
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所谓借势、取势、任势,立于风口之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战略规划的一个重点,在于判断未来的趋势,提前谋篇布局,让大趋势来添加胜算面和收获度。
所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战术上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选择,就是在选趋势。
6、“凡战
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句话经常被误解,认为“奇”,是奇兵,出其不意的意思。
其实原意非如此。
这个“奇”,是奇数的“ji”,是预备队,关键时刻出的底牌,绝杀。
就是说,要懂得适当分兵,正规军与敌正面交锋,要准备一支预备队,关键时刻打出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和奇相结合,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循环无端。
这个逻辑,与刚柔并济,同。
刚易折,柔飘忽,需要结合。
5、“将者,智、信、仁、勇、严。
”世上第一个关于能独当一面大将的“胜任力模型”。
毛主席说,正确路线(战略)确定后,干部(大将)就是决定性因素。
再好的战略,遇到无能之辈,也是白瞎。
所以,大将很关键。
按今之理解:智——思考力;信——公信力;仁——爱人悯物,儒家精髓,唯“仁义”二字;勇——执行力,当机立断、勇往直前;严——严格执法,威刑肃三军。
梅尧臣: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句话的核心,在商战看来就是综合成本收益测算,要尽量使利益最大化。
战争是消耗战,百战百胜,虽然胜了,但是消耗太大,综合成本收益不高;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收益无成本,才是最好的;次优方案,是一战而定,关键一场战争决定未来几十年格局,如毛决断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战定天下,为中国赢取几十年和平环境。
现在的格局亦如此,面对美帝围堵逼迫,中国第一选择肯定
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伐谋伐交”,次优选择才是“一战而定”。
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即天下安。
要有战略定力,因为冒然、鲁莽出手而失败的代价,远比等待的成本大的多。
有句话叫伟大是熬出来的,当我们无法突破目前格局,最明智的就是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出手契机。
这也是兵法六如说的“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阳明:“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此心乱动,随性而动。
”好吧,屏住呼吸,下面进入经典TOP3: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这个“伐”字,又是一个被误解的词,以至于像“知行合一”那样,知的本意是“良知”,而非被误解的“知识”,“伐”的本意不是使用、运用,而是“破坏”,即最好的战争谋略是破坏掉对手的谋略,其次才是破坏其合纵连横的盟友,接下来才是动刀动枪,破坏士兵。
看目前中国对付美帝的措施,基本上就是运用孙子的这个思维:用一路一带“伐”其TPP,用“AIIB”伐“IMF”和“ADB”,用中韩自贸区“伐”美韩同盟,用“上合组织”伐“美日澳同盟”,用“远交近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非对称策略,打乱美帝的战略布局和步骤。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道天地将法。
”战争的目的,即所谓的战略目标,在于打胜仗,消灭敌人。
为达到此目标,要用五个最重要的因素来谋划计算,看看胜面大不大,成本高不高,也就是我们今天企业战略需要全面掂量下自己拥有的资
源禀赋。
所以,这里的“计”,不是计谋,而是估算、测算、计算。
算什么,算概率,算胜面,算基本面,而非靠“奇技淫巧”等细枝末节的东西,这点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有相似之处。
从五个因素即道、天、地、将、法,和七个方面:主孰有道?天地孰得?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进行综合评估,所谓系统思考,即在于此。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1、“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此句话,乃整部《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先胜后战”。
在实力较强、有较大胜面,最好是压倒性优势时,才参战,不存侥幸心理。
要先获得胜利的地位和条件,才一战而定,否则宁愿等待,因为败仗的成本实在太高,比等待高出许多。
记住,《孙子兵法》是战争界的价值派,强调基本面、基础工作和实力,而非投机技巧,靠什么诡计来投机取巧,诡计是《三十六计》的思想,这与《孙子兵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如果你看完孙子兵法,悟出“阴谋诡计”才是孙子的主要思想,那证明你《孙子兵法》读歪了,或者你的本心就是歪的,所以看什么都歪了,所谓阳明说的,你心灵的镜子被灰尘遮蔽了,看什么事物都无法还原其本来面貌。
那么,靠什么“先胜”?靠的就是第二点的“五事七计”,这几个基本方面综合评估测算下,觉得比较靠谱了,才出击。
最忌讳那种“干了再说”的思维,没实力、没评估、没规划,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这其实是在碰运气。
当下创业氛围狂热,媒体报道和听到的,都是成功的创业和融资案例,再加上政府号召,不去创业都好像不好意思。
创业的概率、胜算如何?媒体报道2014年中国新成立365万家创新型企业,平均每天1万家。
软银赛富的闫焱说,从统计角度,创业成功的几率不超过1%,毕业生更低。
极少数成功案例在媒体光环效应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注意,是绝大多数。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了?除了选择性失明外,是人与生俱来的侥幸心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非凡夫俗子,必是人中龙凤,必是那成功的1%。
无视几率。
最终的结果,绝大部分,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乎无算乎?”当然,商场不比战场,战争失败会亡国灭种,但商场失败,损失金钱,机会仍在,所以,也不能完全类比战争“先胜后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