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民居式建筑。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为皇家或贵族所建,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
它们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宫殿式建筑均采用对称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数字和符号表达皇权神圣性。
2. 庙宇式建筑庙宇式建筑是供奉神灵崇拜和宗教仪式所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特别崇拜神灵,庙宇式建筑则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场所。
庙宇式建筑通常采用高大雄伟的层层式建筑,以示神圣和庄严。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风格。
中国的园林是以人为本、注重景观效果的建筑形式。
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池、廊、亭、楼、台、阁、桥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再现自然的美景,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的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分割与连接,通常采用通透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
一般住宅的建筑风格朴实、实用,注重环境和谐。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融入了周密的天文地理知识,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宇宙万物的氛围。
建筑的布局和材料选择都契合了自然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礼制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遵循着严谨的礼制文化。
宫殿式建筑在设计上充满了对等和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木构架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即房屋的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由立柱、横梁、檩条等组成木构架,外部再用墙体包围。
这种结构方式与西方石材建筑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件,用于承受屋面重量和传递荷载。
斗拱的形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精细和艺术性。
屋顶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五种基本形式。
屋顶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如琉璃瓦、鸱吻、走兽等,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布局与方位感: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布局和方位感,讲究“风水”。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原理。
这种方位感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
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和雕刻非常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题材广泛,如花鸟、山水、人物等,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宫殿建筑: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水平。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园林建筑: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园林建筑包括山水、楼台、亭阁、桥榭等,通过精心布局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用于供奉神佛和祭祖。
寺庙建筑风格庄重肃穆,雕刻精美。
例如,山西五台山寺庙群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塔式建筑: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最初是用于供奉佛像和舍利。
塔的造型各异,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形式。
塔的内部通常有楼梯可以攀登到塔顶,俯瞰四周的美景。
中国民居的概念

中国民居的概念
中国民居是指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一般指的是居住在乡村或城市中的民众所居住的住宅和房屋建筑。
中国民居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形式: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四合院、坊巷式民居、楼房式民居等。
在农村地区,农民的住宅往往是一栋栋独立的房屋,由几间房间组成,围绕着一个庭院建造而成;在城市中,多以合院和楼房形式出现。
2. 空间布局:中国民居的空间布局以和谐、平衡为主要原则,通常包括前院、正厅、正房以及后院等功能区域。
前院常用作种植花草和饲养一些家禽家畜,正厅是家族祭祀或宴请客人的场所,正房是主人居住和休息的地方,后院则通常用来养殖家禽等。
3. 建筑结构:中国民居的建筑结构讲究木构和砖瓦相结合的原则,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使用实木或榫卯结构进行组合。
屋顶多采用斗拱形式,覆盖砖瓦或瓦片。
墙壁多采用土墙、青砖等材料,保持了良好的通风和隔热效果。
4. 精神内涵:中国民居的设计注重追求和谐、宜居的环境,融入了对自然、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的体现。
它们往往以风水学原理来布局和设计,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人居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民居是中国古老的建筑传统的产物,它们不仅
具有实用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第三节 宫殿建筑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 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 是中国古建
筑中最主要的形 式,是在柱上抬梁, 梁上按短柱,短柱 上再抬梁的结构。 逐级加高,直至 最上的一层梁上 立脊瓜柱。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三、中国历代建筑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 成时期;如这时期的宫殿、陵墓、万里长 城、驰道及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 期。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NEXT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四)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 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 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 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 木构架结构的优点: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空间延展分割自由 3、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塌”
缺点:1、不利于防火 2、耐久性较差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 的组织规律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再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 组群。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唐朝 砖的广泛使用,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如五台山 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与特点主要有:
一、丰富的抽象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有抽象形式的建筑,如宫殿、塔楼、亭台、桥梁,都
屡见不鲜,这些抽象形式的建筑,都具有极高的建筑意象,体现出古代文
化的高度。
1、宫殿建筑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主要以复杂的木结构为支撑,采用古老的“九宫四角”的结构,砖木复合结构,黄金等丰富的装饰,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
印象深刻。
2、塔楼建筑
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们的高度不同,结构各异,有的有多层梯层式结构、有的有单层的塔楼,还有全都砌成的
楼阁式塔楼。
它们的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性。
3、亭台建筑
亭台是中国中古时期以后普遍出现的建筑类型。
它们以木结构为支撑,配合着轻盈的曲线结构,增添了空间层次感,形态优美,极具视觉冲击力。
4、桥梁建筑
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特殊的建筑类型,它们通常以石材建造而成,如长江大桥、太湖大桥等,它们的造型设计十分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二、传统装饰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形式极为丰富。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精髓。
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高度结晶,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诠释。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结构构造、材料运用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独特而鲜明。
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方正的平面布局,以院落为基本单位。
建筑群围绕中轴线,形成有机的整体。
显著的特点是"前有碑亭、中有影壁、后有神龛",这种布局令整个建筑群显得庄重而富有仪式感。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四合院",即中心围廊、四周房屋的构造,形成封闭的空间,有利于保护隐私和家庭的凝聚力。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精湛。
传统建筑常采用木构造,悬山顶、斗拱、降簷、飞檐、斗栱等元素被广泛应用。
这些构造形式不仅能够承载重量,还具有艺术美感。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结构的灵活性和可调性,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材料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通常采用砖、木、石和瓦等。
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材,其选材和加工工艺都非常讲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通过雕凿木材使材料之间互相咬合,形成了稳定而坚固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各种材料的巧妙组合和运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居住空间,更是文化的载体。
例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屋顶上的彩绘、雕刻和门窗上的装饰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
另外,建筑中的庭院空间、偏楼阳台等布局的灵活运用,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建筑形式、结构构造和材料运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拥有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精湛的结构、巧妙的材料运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我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宇宙、社会的认识和审美追求。
我国传统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形式、装饰等方面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建筑理念上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形式和装饰以及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建筑结构1. 木质结构:我国传统建筑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梁、柱、榫卯等。
其中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榫和卯的精准连接,构成了稳固的建筑结构。
2. 坡屋顶:我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坡屋顶,坡度比较陡峭,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还能够适应我国的雨雪天气。
3. 园林式布局:传统建筑的格局多呈现出对天地人和谐之美,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宏伟气势。
二、建筑形式和装饰1. 抬梁挑檐:我国传统建筑多以抬梁挑檐为特色,抬梁可表现出屋顶的轻盈和建筑的气势,挑檐则可以防雨又能起到遮阳的作用。
2. 青砖与琉璃:传统建筑大多使用青砖作为墙面,琉璃作为屋面的装饰,青砖和琉璃的运用表现出了对建筑材料的精湛处理和审美追求。
3. 木雕和砖雕: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常常使用木雕和砖雕,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手艺和对美的追求。
三、思想内涵1. 非物质性的宗教信仰:我国传统建筑背后承载着我国古代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崇拜、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等宗教信仰,因此建筑中常常体现了这些信仰的符号和意义。
2. 阴阳五行的体现: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许多设计元素都体现了阴阳五行的理念,包括屋顶的坡度、建筑的朝向、及装饰上的吉祥图案等。
3. 社会意义的体现:传统建筑在规划、布局等方面,都有着体现社会秩序和尊重家族、尊重长辈的思想内涵。
我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识与追求。
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和装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智慧结晶,也为今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审美体验。
中国古建筑结构名称

中国古建筑结构名称中国古建筑结构名称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些结构名称,这些名称通常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建筑结构名称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门楼:门楼,也称为牌楼、坊门等,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通常由两个独立的柱子和横梁构成,用来标志建筑的入口或界限。
门楼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常常雕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
参考内容:《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等书籍。
2. 亭台:亭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小型建筑形式,通常用于休闲娱乐或观赏风景。
亭台一般由四根柱子和横梁组成,上面覆盖着屋顶。
亭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独立建筑,有的是附着在其他建筑上。
参考内容:《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学》、《传统建筑的艺术与文化》等书籍。
3. 阁楼:阁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高层建筑形式,通常用于存放书籍或进行礼仪活动。
阁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存放重要文件或进行文化活动,下层则是用于起居或接待客人。
阁楼的特点是结构复杂、装饰华丽。
参考内容:《中国的木结构阁楼》、《中国古代建筑杂考》等书籍。
4. 园林牌楼:园林牌楼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
它通常位于园林的入口或景点的前方,用来标志园林的边界,并起到装饰的作用。
园林牌楼一般由两根柱子和一个梁构成,上面常常有雕刻的花纹。
参考内容:《中国园林建筑史》、《中国古代书画与建筑艺术》等书籍。
5. 仿木结构: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木质结构形式,它通过使用石材等耐久材料来模仿木质结构。
仿木结构在外观上与真正的木结构非常相似,但具有更高的耐久性。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
参考内容:《华夏万人工程:中国古代建筑创造之旅》、《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仿木结构》等书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建筑结构名称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参考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可以扩展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翼角作法——水戗发戗
四、传统建筑的主要做法
10.天花 作用:防止梁架挂尘落土,保暖隔热,装饰 基本形式:方格式、穹窿式(藻井)
亭的构造
2.亭的基本构造 由建造在台明上的木构架、屋顶和坐凳栏杆等 组成。
亭的构造
1)亭的木构架:由柱、梁、枋、椽等构成 A.单檐亭的木构架 分为下架、上架、角梁三部分。 以檐檩为界,檐檩以下部分为下架,檐檩本身 及其以上部分为上架,转角部位为角梁。
大雀替
龙门雀替
骑马雀替
通雀替
花芽子雀替
四、传统建筑的主要做法
7.门窗 由槛、框、扇组成 作用:流通、防护 门窗框格:槛框 (上、中、下槛) 隔扇: 中间用棂条组成花格 宽高比:1︰
8.屋架 我国古建筑屋顶的坡度线不是一根斜直线,而 是一根向下凹的曲线。每根折线长就是屋顶两 木檩之斜距。因此,木构架屋顶的折线就是凹 曲线屋顶的基础线。
故宫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平面组成 立面组成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1.平面 1)以“间”为单位,由一间或若干间组成 凡四柱所围之面积称为“间”或“开间”。 间之横向称为“阔”或“面阔”;间之纵向称
为“深”或“进深”。若干面阔之和称为“通
面阔”,若干进深之和称为“通进深”。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亭的构造
B.单檐亭的上架结构 一般由檐檩、井字梁或抹角梁、金枋及金檩、 太平梁及雷公柱等四层木构件垒叠而成。 檐檩是攒尖顶木构架中最底层的承重构件,它 按亭子的平面形状分边制作,然后在柱顶位置 相互搭交在花梁头的凹槽上。
亭的构造
井字梁是搁置在檐檩上,用来承托其上面金檩 的承托构件,一般用于四、六、八边形和圆形 的亭子上,因为梁的两端一般作成阶梯榫趴置 在檩的榫卯上,故又称为“井字趴梁”。井字 梁由长短二梁组成,长梁趴在檐檩上,短梁趴 在长梁上。
亭的构造
2)组合形凉亭的平面柱网 a)组合亭的平面形式 形式多样
亭的构造
b)组合亭的柱网布置 组合亭的柱网仍按照独立亭的基本柱网进行布 置,无论组拼成何种形式,但必须要保持在两 个独立亭中,有两根以上的柱子相互对称或重 叠,以保证在整个木构架中,便于梁、枋连接 的整体性。
亭的构造
抹角梁是斜跨转角趴置在檩上的承托梁,故又 称为“抹角趴梁”。一般用于单檐四边亭和其 他重檐亭上。 金檩是与檐檩共同承担屋面椽子,形成屋顶形 状的承托构件。 金枋是对金檩起垫衬作用的枋木。
亭的构造
太平梁是承托雷公柱,保证其安全太平的横梁, 一般用于宝顶构件重量比较大的亭子上,若宝 顶构件比较轻小时,可不用此构件。 雷公柱是支撑宝顶并形成屋面攒尖的柱子,雷 公柱靠每个方向上的角梁延伸构件“由戗”支 撑而悬空垂立着,故有的称它为“雷公垂柱”。 但当宝顶构件比较重大时,雷公柱应落脚于太 平梁上。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1)抬梁式 又称叠梁式,由柱、梁、檩、枋四类基本构件 组成,属梁柱体系,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 筑。
优点:构架结实牢固,可获得较大的空间
缺点:柱受力较大,结构复杂,加工细致
基本结构
抬梁式: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石础;立木柱;柱上架 梁;梁间连枋;梁上架檩;檩上架椽。
亭的构造
不管抹角梁还是井字梁,都需另用承椽枋将童 柱下端连接起来,形成童柱框架底圈;此圈与 单檐下架(檐柱、檐枋、花梁头、檐檩)通过角 梁、檐椽的连接,即成为重檐亭的下层构架。
亭的构造
上层檐构架 在童柱上,距离承椽枋之上约围脊高度之处, 再安装一圈围脊枋,形成童柱框架的中圈;然 后在童柱顶部安装檐枋,形成童柱的上圈,檐 枋以上与单檐上架相同。
山和多角建筑屋顶构造上的一项内容,翼角部
分的檐口要比正身屋面檐口高起并长出一个距
离,此称为翼角的“起翘和冲出” 。
四、传统建筑的主要做法
正身部分的屋面檐口是一直线,翼角部分起翘 与冲出后,它的檐口就形成了一根曲线,从直 线变为曲线的起点称为“起翘点”,起翘点位 置的远近会影响曲线的陡缓。
南方翼角作法——嫩戗发戗
童
亭的构造
b.双围柱法 “双围柱”是指里外两圈柱子,里圈柱子作为上 层檐构架的支柱,外圈柱子作为下层檐构架的支 柱。“双围柱法”的上层檐构架与“立童柱法” 的上层檐构架完全一样,只是童柱向下伸长成为 落地的重檐金柱。 “双围柱法”的下层檐构架,也基本上与“立童 柱法”下层檐构架相同,只是在里外两圈柱子间, 要用穿插枋和抱头梁串联成整体框架。
亭的构造
2)亭的屋顶 亭的屋顶一般为攒尖顶,多边形的亭除屋面瓦 外,只有垂脊和宝顶;而圆形亭只有屋面瓦和 宝顶。大式建筑多使用筒瓦屋面,小式建筑多 使用蝴蝶瓦屋面。
亭的构造
3.亭的平面柱网 园林建筑中的亭,其平面柱网布置,一般都是 按正规的平面几何形状进行布置,总的分为独 立形平面和组合形平面两大类。
亭的构造
1)独立形亭平面的柱网 独立形亭平面的柱网,在园林建筑中用得最多, 常用的形式有:正多边(三、四、五、六、八、 九边)形、矩形、圆形、扇形等。
a)单檐亭的柱网布置是指柱子根数及其排列, 根据所选取的平面形状而定。
亭的构造
b)独立重檐亭柱网的柱数,一般采用偶数, 也就是说,三角形和五角形的亭子,很少做成 重檐形式。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高 (广) 宽 (厚)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2)《工程做法则例》(清):以“斗口”为 模 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 斗口 有头等材,二等材,至十一等材之分。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3.制度化 等级森严 大式:有斗拱、体量大、可重檐 官式 小式:无斗拱、体量小、单檐 民式 形态学角度 正式:平面长方形、四种屋顶形式 杂式:平面、屋顶形式多样
亭的构造
抹角梁多用于六边形重檐上,作为搁置角梁的 后支撑点,使角梁后尾悬挑,并插入童柱下端, 成为童柱的支撑。 井字梁多用于八边形重檐亭上,作为支立上层 檐童柱的承托构件,角梁后尾也插入童柱,但 柱的主要着力点是作用在井字梁上,而不完全 是靠角梁悬挑。 对四边形重檐亭,抹角梁和井字梁都可采用, 但每边必须在角柱旁增加两根檐柱,作为承重 柱。
单檐亭木构架俯视图
亭的构造
B.重檐亭的木构架 重檐亭的木构架可以分为上层檐构架和下层檐 构架两大部分。 构造方法: a.立童柱法
b.双围柱法
亭的构造
a.立童柱法 下层檐构架 立童柱法的下层檐构架,是在单檐亭下架之上, 加设承重抹角梁或井字梁,来作为支撑上层檐 构架的承托构件。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3)台基 作用:避潮防水,外观、等级制度的需要 基本构成:台明、台阶(踏跺)、栏杆、月台 类型:普通台基、须弥座台基
四、传统建筑的主要做法
1.柱 断面形式:圆柱、方柱 组成:柱础、柱身、柱头 按所处位置分类:檐柱、中柱、金柱、
角柱、山柱、瓜柱
2)平面形式:长方形为基本形——单体建筑 的主流,此外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六角形、 圆形等 3)出廊的变化:
无廊式、单边廊、两边廊、四边廊
建筑平面形式
无廊式——祾恩殿
单边廊——太和殿
四边廊——应王殿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2.立面 屋有三分 1)屋顶 2)屋身
3)台基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建造容易
缺点:空间不灵活、浪费木材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1.材料的选择 以木为主,结合土、砖、石
应县木塔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2.标准化 《营造法式》李诫(宋) 《工程做法则例》(清)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1)《营造法式》:以“材”为模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 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一等材最大,用于 最高级别的建筑,八等材最小,只用于较小级 别建筑。
亭的构造
c.单檐亭的角梁
亭子的角梁,是多角亭形成屋面转角的基本构 件。对于角梁的制作,我国北方地区多按清制 官式作法,南方地区常按“营造法原”民间作 法。圆形亭因为无角,故没有角梁,只有由戗, 用来支撑雷公柱。
亭的构造
具体构造 单檐亭下架根据平面形状,首先设置若干根 “承重柱”作为支立构件,在各根柱子的上部 之间,由“檐枋”将其连接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再在柱顶上安置 “花梁头”以承接檐檩,各 花梁头之间填以垫板。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2)穿斗式 由柱、檩、枋等基本构件组成,属檩柱体系, 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优点:用料小,稳定性、抗风性好
缺点:柱密,空间不开阔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3)井干式 用原木嵌接成框状,木材层层相叠,形成墙壁, 屋顶也用原木做成,木墙既是围护结构,又是 承重结构。适于森林地带的民间小型建筑。
第三章
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
主要内容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二、传统建筑构造特点 三、传统建筑构造组成 四、传统建筑的主要做法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传统建筑结构:木结构 由柱、梁、檩、枋、椽、斗拱等构件组成 “墙塌屋不倒”
一、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木结构类型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亭的构造
a.单檐亭的下架结构
单檐亭下架是一种柱枋结构的框架,主要构件是立柱、 横枋、花梁头和檐垫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