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解析(2014.8)
中式建筑讲解

中式建筑讲解
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喜爱。
中式建筑的特点是讲究和谐、平衡和对称,注重空间的流动和秩序的统一。
中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殿和庙宇。
它们以高大的建筑体量、独特的屋顶形式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在宫殿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宏伟壮观的大殿、精美细致的雕刻和华丽的彩绘。
庙宇建筑则更加注重宗教性和神圣感,常常以巍峨的屋顶、雄伟的门楼和精巧的石刻为特点。
除了宫殿和庙宇,中式建筑在民居和园林中也有独特的表现。
传统的中式民居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以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将居住空间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木材和砖瓦,以典雅和谐为主题,注重细节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
园林则是中式建筑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环境。
中式建筑的风格独特且多样化,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北方的传统建筑多以黄土为主要材料,墙体厚实、屋顶坚固,以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
南方的传统建筑则多采用木结构,
屋顶多用青瓦覆盖,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此外,不同地区的建筑还受到当地文化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中式建筑不仅在中国广泛存在,也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天坛、苏州的园林和南京的明城墙,都是中式建筑的典范。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中国古建筑赏析

华严寺大熊宝殿(bǎo diàn)
精品文档
高等级屋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应 用(yìngyòng)相对广泛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 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 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 (yǐshàng)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戗脊: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脊: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紫禁城角楼
( jiǎolóu)
西安城墙 (chéngqiáng)角楼
精品文档
特殊屋顶(wū dǐnɡ)——万字顶、勾连搭顶
圆明园
万方 (wànfāng)安
和
精品文档
特殊(tèshū)屋顶——盔顶、穹窿顶
岳阳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国建筑学会标志(biāozhì)
精品文档
斗拱——中国(zhōnɡ ɡuó)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精品文档
斗拱的演变——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巧(xiānqiǎo),由结 构而装饰,由朴实而华丽。
南北朝
元
唐
宋
明
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墙与柱——构成(gòuchéng)房屋建筑立面的组成 部分
墙与柱是构成房屋建Βιβλιοθήκη 立面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
三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 与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 四根木头圆柱(yuánzhù)围成的 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 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 “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 称“进深”。
精品文档
墙与柱——古代建筑以梁柱式结构为代表,“墙倒屋不塌” 充
分表达了梁柱式结构体系(tǐxì)的特点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súyǔ),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 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 之用,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 随时按需要而改动。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那可真是魅力无限啊。
你瞧那些古建筑的屋顶,那造型就像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比如说庑殿顶,那线条就像美女的弯弯眉毛一样优美,大气又庄重,就像一位位端庄的老者站在那,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再看看那些古建筑的柱子,那可都是稳稳当当的。
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整个建筑。
它们有时候还雕着精美的花纹呢,这花纹就像是给柱子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工匠们用心谱写的乐章。
还有啊,中国古典建筑的门窗也特别有意思。
那窗棂的设计,有的像冰裂纹,就像是冬天湖面上的冰裂一样,充满了一种自然又奇妙的美感。
门呢,就像是建筑的嘴巴,打开它,仿佛就能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
走进古建筑的庭院,那更是别有洞天。
小小的庭院,布局可讲究了。
有假山,那假山就像一个小小的山丘,上面还可能有个小亭子,就像给小山丘戴了顶小帽子。
还有那池塘,池塘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就像在和周围的花草树木聊天呢。
中国古典建筑啊,就像一个大家族。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且这些建筑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呢。
世世代代的人在里面生活、欢笑、哭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浸透了历史的记忆。
这就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能让你心里涌起一股温暖又亲切的感觉。
你要是有机会去那些古老的建筑里走一走,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那种感觉可奇妙了,仿佛能听到古人的欢声笑语,能看到他们在这些建筑里的生活场景。
中国古典建筑,就是这么让人着迷,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它,了解它。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一直以来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现。
本文将为您解析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建筑风格:殷商风格、周代风格、秦汉风格和唐宋风格。
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首先,殷商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
殷商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宗庙和宫殿为代表。
它们建筑在高台之上,整体呈方形布局,以青铜为主要建筑材料。
殷商建筑注重祭祀和礼仪,建筑构造严谨,装饰华丽,传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其次,周代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周代的建筑以宫殿和城墙为主要形式。
周代建筑在殷商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功能的实用。
周代建筑以方形为基本形状,注重建筑的规整和对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秩序观念。
再次,秦汉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时期。
秦汉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城墙和陵墓为主要形式。
秦汉建筑在构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了砖石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
秦汉建筑注重规划和布局,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和景观效果。
最后,唐宋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唐宋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主要形式。
唐宋建筑注重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注重装饰和雕刻。
唐宋建筑追求自然和谐,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宜人而舒适的空间氛围。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千姿百态,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从殷商风格到唐宋风格,中国古代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建筑的结构、布局还是装饰的细节,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解析,我们更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建筑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精髓。
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表现,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艺术的结晶。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特点、主要建筑类型和代表性建筑进行赏析,探索其中的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之美。
历史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经商代、周代、秦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利用榫卯榼接的工艺,无需使用钉子和螺丝,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技术。
古代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以山水为背景,建造致远意境的建筑群。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文化传统的结合,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主要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根据功能和形式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城墙等多种类型。
其中,宫殿是古代帝王进行政务活动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宫殿建筑的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体现了帝王权威和统治地位。
如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寺庙是古代宗教信仰的场所,寺庙建筑一般都充满宗教神秘色彩,通常建在山水之间,依山势布局,与自然融为一体。
峨眉山金顶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其建筑风格庄严肃穆,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信仰的崇敬。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类型,中国园林注重营造意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布局景观、建造亭台楼阁、挖掘池塘以及种植花草树木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致。
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其精致的园林景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代表性建筑1.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典雅华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2.峨眉山金顶寺–坐落于峨眉山之巅的金顶寺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代表作品,建筑气势宏伟,风格庄严肃穆,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观赏。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讲:李 静 24
由于斗拱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 建筑的演变过程,因而它常被用作鉴别古代木构建筑年 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2、斗拱分类 (1)按使用部位分:内檐斗拱 隔架科(图) 品字科(图) 溜金科(图) 柱头科---柱头上 外檐斗拱 角斗拱---转角处 平身科---用于柱间 图1-3-5 额枋之上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2
5)伞法 (图2-1-13) 6)大梁法(图2-1-15)
7)杠杆法(图2-1-19)
亭子结构构架实例分析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3
2.悬臂运用之一----斗拱
1、斗拱的概念及构造 1)概念:斗拱的前身是栌栾(1-3-7) , 其形式较简单,造型较自由,自唐代到元代 逐渐定型,明清后装饰作用增强,超于繁琐 华丽。在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 ,指由斗形木垫块和弓形短木,以榫卯结合 ,逐层向外伸展、交错叠置而成的一组建筑 构件(图1-3-4 ) 2)构造 (详图斗栱)
(1)大雀替----放在柱顶作为柱头与梁枋之间如 牛腿式的支撑,并向左右两边有较大的延伸, 其长度为开间面宽的1/3~1/4.(图1-3-12a) (2)龙门雀替----多用于牌坊之上,除起雀替的 力学作用外,其特点就是增添了装饰性强的附 件---梓框、云磴、麻叶头,并从水平方向发 展到沿柱身垂直方向上来。(图1-3-12b)
•功能
①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②室内空间构成的基本手段; ③建筑性格的点染要素。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4
1、门(板门和隔扇门)
• 棋盘板门:用边挺大框做框架,以板铺装其上成棋盘状
• 镜面板门:将门板的外面做成光平无缝无线脚犹如镜面
• 屏门:用薄木板拼攒的镜面板门。主要用于遮挡视线,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1
(2)穿枋----穿过横向柱间将柱联成排架式屋架的构 件。截面高宽比h:b=2:1-3:1, b×h=(50-100mm) ×(100-200mm) (3)斗枋----穿过柱子,斗成屋架,起固定穿斗排架作 用,相当于梁柱式的额枋。 (4)纤子----与斗枋协同工作。拉连穿斗排架,使之纵 向更为稳定,它位于下层穿枋的上皮,如 纵向龙骨,其上可铺楼板,作为储藏室之 用。断面尺寸较大,宽高比为3:2左右。 (5)檩子----直接搁于各柱顶。 特点:用料小,便于拼接,因而十分有利 于平面和空间的变化。
内 。(图1-3-12e)
(6)骑马雀替----柱间间距较小以致两端的雀替 碰在一起。(图1-3-12f) (7)花牙子----模仿雀替形状的一种通花装饰,如同 中断的挂落,设计随意(图1-3-12g)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0
(二)、穿斗式构架 1、定义 穿斗式----用枋子穿过柱子,拼成房架, 原则上以柱承檩,不用梁。(图) 2、主要构件 (1)柱----直径d=180-300mm 构造形式: 每根柱都落地(图1-3-18c) 有些柱落地,有些不落地,而插于 下层穿枋之上(图1-3-18)
(3)雀替---指明清建筑中的雀替,长为面阔的 1/4,高度与檐枋相同,厚度为柱径的3/10, 再在其上画上华丽的彩画。(图1-3-12c)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9
(4)小雀替----多用于户内,在梁柱子交成直角
间所加上的小斜角。(图1-3-12d)
(5)通雀替----夹在柱顶之中通过,多用于户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5
(2)按出踩(斗拱挑出)分
三踩 五踩 七踩 九踩(图)
斗拱的单位:攒---指一组斗拱称 “一攒”
2014-10、斗拱作用 (1)承上----承受由屋面及上层梁传下的荷载 传下----荷载通过斗拱传给柱子而后基础 (2)使屋檐向外出挑更加深远,造型更优美状观 (3)早期有牛腿作用,缩短了梁枋净跨,减少 梁柱结合处的剪力,使构造上得到更多支 点增加水平向杆件的抗弯能力,有一定的 构加强作用。 (4)能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富有独特的民族 风格,构造精巧造型美观。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6
3、挂落:多用于亭、廊、堂的梁枋下,取其形犹如挂起 垂落下的小帷幕。(图) (1)材料:硬木 (2)尺寸:30-50mm×50-100mm 4、天花:指房屋内部所设置的顶棚,分平棋天花、平音 天花、海漫天花等。 一般做法是先用木框做方格,然后在其上置 木板或糊纸即成。(图2-3-17、图2-3-19 图) 卷棚:指室内天花的一种。﹙图2-3-22 ﹚ 藻井:天花向下凹成穹窿状称藻井。形制有正 多边形和圆形犹如美丽端庄的井,有强 烈的装饰性。(图2-3-21、图)
讲:李 静
14
3)脊夸张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5
2.庇变
1)一面坡 2)缀庇
3)扭曲庇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6
4)凹凸庇
5)围合庇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7
6)迭庇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8
3. 屋顶的组合
二挑(2m左右)(图1-3-20)
三挑(3m左右)(图1-3-21)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3
三、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与装饰
﹙一﹚、装修 •定义: 指的是一切非结构性质的木作称之为“装修” 在宋代则称为“小木作”。 •分类
内檐装修:指位于室内部分的称“内檐装修”。如各种 隔断、天花、藻井等。 外檐装修:指位于室外部分﹙含立面上﹚的称 “外檐 装修”。如亭、廊的栏杆,檐下的挂落及 对外的门窗等。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
专题二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
农业文明
实用理性 伦理----“礼”
宗 庙 为 先
2014-10-29 19:41
物理----“因”
尊 卑 有 序
主
述 而 不 作
讲:李 静
因 地 制 宜
因 材 致 用
因 势 利 导
2
屋顶解析
中国 传统 建筑
结构解析
装饰装修解析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0
3、中国传统建筑五种基本屋顶形式 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
3.1 中国传统建筑五种基本屋顶形式的内在联系 1.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均由庇和脊构成
庇
脊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11
1.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均由庇和脊构成
2014-10-29 19:41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1
3)抹角梁法
在屋子边角处斜放一根与面宽及进深成450 的梁,与角梁则成900。若从屋架平面图上位置 来看又属斜抹屋角式的构件,故称“抹角梁法 ”。它不仅保证了角梁后尾的稳定性,而且大 大增强了建筑转角刚度,它可搁置在额枋,平 板枋,斗拱之上、然后再在其上放置童柱即成 。(图7-9-46) 4)递角梁法 在房屋转角外,往往利用转角檐柱与金柱水 平安放450斜梁,由于其位置很似角梁的水平投 影,并能将屋顶荷载传递下去故将种斜梁称为 “递角梁”可形成基本构架(图7-9-47)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3
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美学》 候幼彬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 田永复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候幼彬、李婉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华夏意匠》 李允鉌,天津大学出版社
主
讲:李 静
7
汉代出土的陶屋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8
2.五种基本的屋顶形式
硬山:屋面檩条不悬出于山墙之外(图)
悬山:檩条皆伸出山墙之外,其端头上钉
搏风板、屋顶有正、垂脊和无正脊的卷
棚。 (挑山、出山、不厦两头) (图) 歇山:双坡顶四周加围廊,共有九脊:一正脊+ 四垂脊+四戗脊。(九脊顶、厦两头)(图)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9
2.五种基本的屋顶形式
庑殿:具有一条正脊加上由四条与垂脊成45°斜 直线的斜脊共五脊,若正脊向两端成推击使 斜直线变成柔和的曲线,则称推出庑殿。 (四阿顶)(图) 攒尖顶:屋顶各脊由屋角集中到中央的小 须弥座上,其上饰以宝顶,攒尖顶有 单、重、三重檐等之分。﹙图﹚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7
2.悬臂运用之二----雀替
1、雀替作用 (1)解决立面上仅由梁柱所围成的框格的线
条呆板问题
(2)加强梁与柱的结点联系;
(3)缩短梁枋的净跨从而减少了跨中弯矩,
分担了梁端的集中剪力,节省用材。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28
2、雀替的形式
主
讲:李 静
12
2.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中介构成
边缘的 边缘的 母体 母体
(a) 硬山
边缘的
(b) 悬山
边缘的
母体 母体
(c) 庑殿
2014-10-29 19:41
主 讲:李 静
(d) 歇山
13
3.2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派生和组合 1.脊变
1)正脊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