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宫廷建筑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宫廷建筑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宫廷建筑一、引言中国古代的风水观念与宫廷建筑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风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对于建筑设计、位置选址以及宫廷的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风水观念与宫廷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影响。

二、风水与宫廷建筑的起源由于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景仰和崇拜,风水思想在古代便开始形成。

风水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认为自然界的地理环境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宫廷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崇高,除了体现统治者的权威与尊贵,还承载着国家运势与命运的象征。

因此,风水观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宫廷建筑的规划中。

三、风水与宫廷建筑的关系1. 风水与宫殿选址根据风水观念,宫殿的选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气场与水流,以及山脉与河流的分布。

选择风水宜人的地理位置可以招财纳福,有利于皇室的长治久安。

同时,它还要符合“龙脉”理论,即宫殿应该位于“龙脉”交汇的地方,以获得能量的集聚与传递。

2. 宫廷建筑的整体布局宫廷建筑的整体布局也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

宫廷建筑往往采用严谨的对称形式,追求平衡与和谐。

大殿、花园、庭院等建筑元素的摆放必须符合风水原则,以保持能量的流动和均衡。

同时,根据风水的要求,宫廷建筑也会选择与吉祥寓意相关的建材与装饰。

3. 宫廷建筑的功能与风水宫廷建筑在功能设计上也要考虑风水的观念。

例如,宫殿往往设置有天井或庭院,以增加光线和气流的进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氛围。

同时,宫内的摆设和陈设也要符合风水的原则,以保持宫廷的吉祥纳福。

四、风水与典型宫廷建筑的案例分析1. 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的选址位于北京市中心,四周环绕着靠山靠水的地理环境,符合风水的要求。

故宫的布局呈南北轴线对称,大厅与庭院相互交错,体现了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宫内的建筑装饰也符合风水观念,例如,红色和金色的装饰象征吉祥与权力。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清代的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富丽堂皇的景观而闻名。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环境与风水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环境与风水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环境与风水李乾英2010级城市规划一班312010*********2013年11月29日摘要:讲述风水的形成过程极其内容,分析风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空间环境及空间布局的形成而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风水地理环境空间环境空间布局1.前言风水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虽然夹杂了许多玄学成分,但在我国传统城镇布局和规划设计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其在城镇空间布局,对小区域地质、地文、水文、气候、气象、景观等的把握上,具有朴素的科学意义,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看,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裹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近现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这些和我们的风水理论不无关系。

2.风水的形成人是陆栖动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

而地理环境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

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给人带来幸运和幸福吉祥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潜藏危机,给人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

温暖向阳、舒适便利、山水优美的环境,人所向往;阴冷潮湿、艰难困苦、险山恶水的环境,人所趋避。

择其吉而避其凶,是人们对应自然的本能反应,于是“风水”这门考察选择环境的学说,便在中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逐渐形成了。

传统的“风水”学说便是依我国古代哲学《易经》,阴阳八卦,五行四灵,相结相属而成,讲究龙、砂、水、穴、山势主次有序,环山抱水。

是一门内容浩瀚,珠沉沙浮的杂学。

它包含着我国古代伦理学、心理学、美学、地质、地貌、生态景观诸多方面的内容。

“风水”术经数千年流传发展,历代沿革,有不少别名,如堪舆、形法、地理、青乌、青囊、卜宅、相土、阴阳等,各地流派呈纷,各有所重。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图2:《书经图说•太保相宅 图》反映选址规划成周洛邑" 体国经野、辨方正位"的活动, 即"卜食洛邑"、"攻位洛汭"。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的内容
中国风水学是关于“理”“数”“气”“形”的 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循如下法则:
自然的法则(The laws of Nature) 自然的数值比(The Numerical Proportions of Nature) 自然的气息(The Breath of Nature) 自然的外形(The Forms and Outlines of Nature)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 古代环境选择思想的产生
•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 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 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建筑,景观等建造法式的知道思想。同 时,我国的传统建筑,园林建造处处体现着风水学的思想。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风水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
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
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
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
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风水文化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风水文化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风水文化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中国的风水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一种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结合的思想。

在古代的建筑学中,风水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建筑大师们常常按照风水理论,设计和布置建筑,以获取最大的好运和顺利。

一、风水文化介绍风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思想,在古代以及现代依然广泛存在。

它的理论主要是根据风、水、地形、地势以及人类环境等因素来判断、协调和改变一个事物或地方的环境。

风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农业、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古代建筑学与风水文化的关系在古代中国的建筑学中,风水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

人们在修建城市、建造宫殿和寺庙等大型建筑时,常常依据风水学来设计和布局建筑。

例如,“龙脉”是指山脉和河流的大气排布,古代皇帝庙宇等建筑常常布置在龙脉所在的位置,以达到利益统治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另一种常见的风水布局是按照八卦、五行等理念设计。

在古代中国,八卦和五行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学中。

八卦是指八种基本的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方向和元素。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根据八卦和五行的概念,建筑师可以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达到增加吉祥和平衡元素的效果。

三、古代建筑中的风水具体实践许多古代建筑物都采用了风水的理念和设计。

例如北京故宫的设计,把二十个幸福和吉祥的场景表现在其中,包括神兽、盆景、石雕等。

故宫的构造也符合风水学中“太极”的概念,即由圆形和方形共同组成的建筑风格。

这种构造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完美和平衡的体现。

另一个例子是南京的明孝陵, 是明朝皇帝朱由检、他的王妃张氏合葬的陵墓。

明孝陵以风水布置而闻名,它的布局采用了八卦和太极的概念。

墓门安放在东南方向,是因为东南方向在八卦中是吉方。

明孝陵的布局符合了八卦理论的设计,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布局。

总的来说,古代的建筑学和风水学密不可分。

通过风水的理论和实践,建筑师们创造出许多优雅、美观和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建筑。

风水与建筑学

风水与建筑学
过“都市美化运动”,又有过瑞恩的伦敦改建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等,均反映了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取向 。在这种“回归自然”的潮流中,美国建筑学家沙利文提出“有机建筑理论”思想,主张建筑的整体与细部 、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这种思想正好与风水所强调的整体有机思想合拍 。之后,赖特对有机建筑理论和实践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挥[ 4 ]。1969年,景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家麦克哈格进一步指出了尊重自然的做法是值得具有反自然传统的西方人学习的,他提出“自然主义者远不像我们那样认为人和生物界的其他生物是可以分开的,他们认为人是活在自然之中,而不是对抗自然 。”[ 5 ]
论旨在了解风水思想在建筑学的潜在价值 。
1从黄帝陵看风水学的建筑价值
风水学的建筑价值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 实物可见于五千年前的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 。《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桥山,山势高拱,突出于陕北黄土高原;沮水河湾绕山而行,望之山似卧波之桥,故名桥山 。沮水河源自乾方子午岭的沮源关,将两岸划分为两仪,状如阴阳太极图 。水北为盘龙岗,为阳仪;水南为印台山,为阴仪 。盘龙岗南侧
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例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民居即是典型案例 。如今,在建设结合自然的人居环境方面,本着高效利用自然再生资源和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可以从民居规划 、建筑设计及构造等层次入手,其中居住规划是结合自然的关键 。生态园林也是结合自然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往居住区绿化都偏重于从美学角度出发,采用模仿传统园林的手法 。但生态园林从改善人们居住的小范围气候这一概念出发进行思考,特别强调绿色植物和水体等自然因素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绿化面积,减少建筑小品及硬地的数量,充分发挥绿地和水体遮蔽 、减噪 、减尘的功能,强化绿地水体的科学性 。将城市生态的重点放在城市空间环境单元细胞的层面上进行研究,让其具有较高的生态含量,并通过这种单元细胞间的整合,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城市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起到积极作用[ 7 ]。

建筑风水观

建筑风水观

建筑风水观发布时间:2022-09-14T01:27:10.841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4期作者:赵荦[导读]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于建筑的选址和规划设计,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赵荦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摘要: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于建筑的选址和规划设计,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本文针对建筑选址、建筑方位和住宅风水对建筑风水观进行论述,并分析了风水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建筑设计;文化风水是中国古代人对选择建筑场地、墓葬环境以及建设的一门学问,古时又称之为堪舆。

风水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晋代郭璞的《葬经》,原著说:“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这里的气是风水的第一要素,风水的风和水都和气相关。

宋代蔡元定注释《葬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清代范宜宾解释道:“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风水的实质其实就是对环境地理气候的一种分析。

现代社会对风水的认识各异,各种观念纷繁芜杂,其中还有一些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一种科学辩证的建筑风水观会对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会对城市与建筑产生有利的影响。

这一建筑风水观主要有三个特点:文化性、场所性和社会性。

文化性是建筑风水观的根本,中国建筑文化离不开风水,风水观自古以来就影响着中国城市和建筑,并且深入人心。

现代中国建筑设计需要植入中国文化,风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水观将对建筑设计创作起到作用。

场所性是建筑风水观对于建筑环境的一种认知。

了解风水就能知道古人对建筑环境是如何选择和评价,这些选择和评价又是建立在什么思想论点基础之上。

现代建筑的场所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了解古人对场所性的认知将有利于了解建筑文化,有利于深入挖掘具有文化性的场所精神。

初探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在建筑中的运用和发展

初探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在建筑中的运用和发展
敞 , 有屈 曲 流水环 抱 。 且 3 传 统风 水学 理论 的具体 运 用表 现
经》 书中提倡房屋向阳、 , 居高、 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 , 曾听信术上之言, 垫高西北 地势 , 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时老百姓普遍讲究风
水。
() 1秦始皇陵“ 山环水” 依 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 北临渭水。在秦始皇陵 的东 侧 有一 道人 工改 造 的鱼池水 。 鱼池水 原来 是 出 自 山东北 , 骊 水由南向北流。 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 , 在 陵园西南 侧修筑 了一条 东西 向的大坝 ,坝长
用占 卜 的方式择定地点 。 先秦的贤君盘庚、 公刘 、 古 公、 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魏晋产生 了管 辂、 郭璞这样 的宗师。 ’ 唐朝时, 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 , 出现了
_ 盎材 生 蔓塑
一9 6—
维普资讯
张雷 : 初探 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在建筑中的运 用和发展
维普资讯
张雷 : 初探 中国传统 文化风水 学在 建筑 中的运 用和发展
初探 中 国传 统 文 化 风 水 学在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筑 中 的运 用 和发 展
张 雷
(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04 ) 1 6 0 摘要 : 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古代风水学, 属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既含有科学的成分 , 又含有迷信 的成分。 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 ,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 强
纵观历史 , 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 , 宋代 是盛行时期 , 明清是泛滥时期 。本世纪 以来风水学 在 旧中国是大有市场 。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 击。 实践 中却还不断在运用。近年来, 随着国际上 对风水的重视 以及它的适用性 , 使风水这门古老的 学科焕发出新 的活力。当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 , 应结合现代 自然科学 , 实事求是地作 出科学评价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2T11:24:28.67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陈渊韬
[导读] 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然后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然后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传统风水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结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传统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18-02 1.引言
古人在建造住宅时,非常注重住宅的选择以及室内结局的布局及摆放,这其实是一种建筑风水文化,所以风水文化在古代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研究传统风水建筑文化,旨在借鉴传统建筑中涵盖的风水美学,让其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建筑设计,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2.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
风水又被成为堪舆,其中堪代表高处,舆代表低处,表示的是地势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用抽象的气结石自然环境,认为气的运动规律即为自然的秩序,进而采取自然的行动来获得平安及快乐。

在古代建筑中,对住宅的风水选址,其实与现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相同点,甚至有些观点至今看来人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水准[1]。

但是同城市的选址相比,古代在居住建筑的选址上有复杂的体系,这对传统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传统风水中,相宅之法主要区分为形法、理法以及日法。

其中形法注重对自然地理、生态景观等的审辩及选择;而理法与日法主要源于古代巫术中的占卜术,讲究建筑的朝向、时辰的吉凶[2]。

对于理法中的定向与定时,其实至今被人们沿用,即在房屋的建设上,要求坐北朝南,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设置方式。

然而在目前,人们常常会认为风水学属于一门缺乏科学依据的学科,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及断层,并且还有的是一些古代的经验到今天依旧不能被科学证实,因此人们常常会对传统风水文化产生一些误解,然而如果我们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风水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科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是建筑美的重要分支,借助传统风水理论,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从传统建筑美入手。

3.1 对称美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突出的特征是对称之美,对称美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比如鸟类的翅膀是对称的,树叶两侧也是对称的。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美最极致的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紫禁城,该建筑群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人民的智慧,同时彰显了中国古人审美观的博大精神,这种总体布局及建筑造型左右相同的方式,可以让人体会到一种和谐的整体美以及对称美,这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密的背景下,这种建筑布局不仅是一种美,更是君尊民卑的体现。

3.2 和谐美
中国历来对美非常讲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如楚国大夫武举就在将美作出了一个定义,认为:“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该定义道出了美和谐的特征。

此外,在古代帝王及官员的陵墓设置上也非常重视建筑同大自然的和谐,古代帝王的陵墓往往与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这样可以是皇帝陵寝呈现出气势磅礴。

并且在陵寝的布局上,还涵盖了大量的风水文化,比如在小山包上建造殿宇,陵寝的外部建筑稀散,但是越接近地宫,建筑的密度越大,这使得整个陵寝极具和谐美,反映了古代君王对美的追求。

此外,陵寝建筑也随着山势的变化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建筑顺应自然的观点,使建筑景观实现人文美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3.3 比拟美
传统风水理论中认为,在选择住宅地时,应选择雌雄交合指出,穴则为阴阳交合之区,风水学中的“穴”主要有生生不息的含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3]。

实际上就是将生机勃勃的象征手法应用到理想住宅的建设中,以传统风水院落为例,北京的四合院,大多为坐北朝南,中间平整虚空,象征着一个双手的怀抱,正张口向天纳气。

4.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下,以城市建设为中心。

但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当前众多的城市已经将山峦夷为平地,将河流约束流向,这看似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如果稍加变通,依旧能够找出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水宝地,如在考察城市的风水状况,可以将一栋栋高楼大厦看成是山峰,将下方四通八达的道路看成是溪水与河流。

因此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建筑环境的坐落位置虽然没有像传统宅基一样与山峦与河流有紧密的关系,但是却依旧可以用抽象型的转化方式来辨别出风水宝地,遵循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基本要素,能够充分利用各区域的天然优势,使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书籍是《易经》,在内容中包含了天象与地理各个方面的风水知识[4]。

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借鉴与研究易经风水学同现代建筑及现代环境的联系,使传统风水理论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服务,使得建筑师在设计居住环境时,不再单单追求建筑物外的豪华,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以体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风水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有很多人依旧认为风水学是迷信,这样对传统风水建筑理论的传承及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要充分明确建筑文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国依然有很多古代传承下来的建筑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祖先根据社会活动以及生活经验而不断总结而建造出来的,所以在中国建筑文化当中,建筑风水文化都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风水文化的支持,充分借鉴风水建筑文化的美学特征,使传统风水理论及传统建筑文化得到发展与传承。

5.结语
总之,传统风水作为我国一种影响建筑、绘画、诗歌及园林的古老门类,将风水理论与传统建筑设计结合,能够将建筑的艺术空间处理的更加合理,并且使建筑的形式感更加强烈,达到建筑住宅空间的合理应用以及空间舒适度的提升,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建筑。

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并理解先人的建筑理念,以便在当前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朱向东,刘芳.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寺院空间形态分析——以宋、金时期晋东南佛寺建筑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1(01):43-45.
[2]冯川萍.建筑环境自然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析[J].门窗,2014(08):340-341.
[3]罗仕棋.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13(02):23-24.
[4]闫俊文,刘庭风.居住建筑设计中传统风水学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6(03):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