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建筑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共12页文档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出色的美学价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以形式、结构、材料和装饰等角度,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1. 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式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
其中,宫殿建筑以北京紫禁城为代表,体现了中国帝王的权威和尊贵;庙宇建筑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园林建筑则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和美学的体现;而民居则体现了普通百姓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2.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结构注重平衡和谐。
传统建筑常采用悬山顶、拆分结构和对称布局等设计手法。
悬山顶通过增加建筑凌空之感,提升建筑整体的气势;拆分结构则注重把建筑分割成多个独立部分,同时又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对称布局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念。
3. 材料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其中以木材和砖石为主要材料。
木材作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而砖石则多用于围墙、地面和装饰,常以红砖为主,给人以温暖、厚重的感觉。
4. 装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装饰注重意境和细节。
传统建筑常采用雕刻、彩绘和瓷砖等装饰手法。
雕刻多用于门窗和栏杆等部位,通过精细的雕花图案展现艺术品味;彩绘则多用于梁柱和墙壁上,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瓷砖则多用于屋顶和地面,使建筑更加耐久美观。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这些建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了解和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爱我中华了解中华古代建筑

爱我中华了解中华古代建筑中华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通过介绍几种代表性的中华古代建筑,带您一同了解中华古代建筑的魅力。
一、宫殿建筑中华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以其高大、雄伟、瑰丽等特点独树一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京的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占地广阔,建筑规模宏伟壮观。
宫殿建筑注重布局和装饰的匠心独运,展现了古代中国皇权的壮丽与尊贵。
二、佛塔建筑佛塔作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代表,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建筑,后传入中国并逐渐演化成独具魅力的中华古代建筑形式。
最著名的佛塔之一就是今天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为保存佛经而修建的,它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塔身高大,造型优美。
佛塔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佛教的深厚底蕴,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三、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精细的布局和强烈的自然意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其中,苏州的古典园林最为著名。
苏州园林以美丽的景观和精致的建筑为特色,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园林建筑注重空间的变化和视觉的层次感,使人在其中领略到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四、官堂建筑中华古代官堂建筑体现了中国官制与建筑艺术的结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庙与国子监。
孔庙是为了祭祀孔子而建造的,规模庞大,建筑风格庄重肃穆。
国子监则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它不仅是知识精英的聚集地,也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官堂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气势,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崇高和深厚。
五、民居建筑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民俗特色,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通常由一个大院子和四周的房屋组成,布局合理,富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民居建筑注重舒适和实用性,创造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生活空间。
总结起来,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地理区域、文化特征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建筑风格分类示例:
1.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 古代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典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建筑的宏伟与庄严。
-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注重景观组合和艺术表现,以小巧精致而著称。
- 佛教寺庙建筑:如少林寺、九华山等,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特点。
2. 民族特色建筑风格:
- 汉族建筑:汉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风水楼等,具有典型的汉族建筑特色。
- 藏族建筑:如拉萨布达拉宫、哲蚌寺等,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 民族民居: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如哈萨克包、壮族木楼等,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3. 地域性建筑风格:
- 南方传统建筑:如江南水乡的民居、闽南土楼等,注重木结构、水景、园林等元素。
- 北方传统建筑:如北京传统四合院、山西古堡等,以庭院形式、砖木结构为主要特点。
- 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如云南的风雨桥、贵州的侗族鼓楼等,展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4. 现代建筑风格:
- 当代建筑:各类现代化建筑,如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现代化公共建筑等。
- 民族风情建筑:以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和工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中国特色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逐一介绍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的类型。
一、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富丽堂皇。
其中的太和殿、午门、乾清宫等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二、唐宋古代寺庙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以嵩山少林寺和泰山大清教寺为代表。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融合了中原文化、武术和佛教教义,寺庙建筑布局严谨,殿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大清教寺是泰山著名寺庙,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
三、水乡古镇建筑中国水乡古镇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周庄为代表。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雅致的布局和独特的园林造景技法而著名。
周庄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其古建筑保护较好,巷道纵横,桥梁如织,美丽而宜人。
四、北京胡同建筑北京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胡同是北京独有的城市风貌,由一条宽敞的胡同和两排住宅组成,胡同内的四合院布局合理,透露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北京胡同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少数民族建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足以代表其特色文化。
例如,云南的木结构建筑、西藏的藏式建筑和新疆的维吾尔族建筑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色彩斑斓,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六、近现代建筑中国的近现代建筑以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为代表。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文化中心,广场上的建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上海外滩则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江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又有中西合璧的中式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以上仅是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类型。
中国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它们各具特色,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体现。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中国传统风格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审美风格的设计风格,其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和发展而成。
在中国传统风格中,建筑、家具、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
下面将为你介绍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案例:1.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传统风格的代表之一、故宫的建筑结构严谨庄重,飞檐翘角,斗拱飞檐,红木楠木制作的结构繁复精美,雕花细致入微,体现了传统工艺和审美理念。
整个建筑群极具规模感和庄重感,体现了封建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和严谨威严。
2.京杭大运河沿线(扬州):沿着京杭大运河,有许多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如扬州市区的古运河风光带、个园、何园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江南传统的水乡风情和北方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历史风貌。
建筑的屋檐、斗拱、庭院、围墙等元素均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建筑的辉煌。
3.侯马博物馆(山西):侯马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山西建筑和现代设计理念,既传承了古代建筑的精髓,又展示出现代建筑的创新魅力。
建筑外观线条简洁流畅,内部装饰采用传统的木雕、砖雕等工艺,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4.同里古镇(苏州):同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有许多传统的建筑、街巷、庭院等。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灰砖青瓦,木质格子窗,门楼雕花等元素,展现出江南水乡风情和传统的建筑风格。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5.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馆以红山文化遗址为基础,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博物馆建筑采用传统的蒙古包造型,外墙涂有明亮的红色,展现了草原文化的神秘魅力和朴实纯粹。
博物馆内部展示了大量的红山文化遗物和历史文物,为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神秘和丰富。
以上是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案例,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建筑的精致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
那么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列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一)殿堂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
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
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
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
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
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
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二)楼阁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
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
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
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
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
中国八大经典建筑作品

中国八大经典建筑作品
中国八大经典建筑作品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
八座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艺术和文化价值。
1.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
它以其精美的园
林景观和建筑群而闻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经典代表。
2. 长城:中国古代的著名防御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
城的修建始于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防御线。
3.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化遗
产而闻名于世。
4. 夏威夷酒店:位于苏州,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它以其精致的
园林设计和华丽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5. 泰山:位于山东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以其陡峭的山峰和壮丽的
景色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登山爱好者。
6.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
它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7.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重要考古遗址。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和文化的壮丽景象。
8.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作。
云
冈石窟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佛教壁画而闻名于世。
这些经典建筑作品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巅峰成就,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建筑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
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
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
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
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
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
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
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
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
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
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
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
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
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
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甘肃及西南迤西一带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开间的大门,大式大木结构。
大门上起楼,多为三数层木塔式建筑。
大门前时常利用前檐柱作为木牌坊三间,带八字墙及半拱等。
这种大门既是清真寺的樗和出入口,又可以叫“邦克”,起到邦克楼的作用,一物三用。
显然,这种大门型制是我国伊斯兰建筑所独具,在阿拉伯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清真寺建筑中是找不到的。
中国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
在我国内地清真寺中,阿拉伯尖塔式砖砌帮克楼已不多见,代替它的基本上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甘肃兰州解放路(西关)清真寺,由二门进入内院,迎面耸立着精丽雄大的邦克楼。
这是立大殿与大门之间的一个装饰性巨大雕刻建筑,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
楼凡四层,下层平面为方形,兼作大门之用;上层则为六边形,与佛教、道教多用八角形平面建筑迥异建筑结构奇特,主要用六根木柱通达上下,但其中有四根为垂柱(吊柱),系中国穆斯林工匠的大胆创造,最上层尤其巧妙,不用立柱,只用厚木枋垒起并中间开一壶门,枋上安的半拱出三跳,为当地特殊做法。
楼四壁周围围有栏杆,在第三层楼的栏杆前后均有一小段如飞桥跳出层面之上,系辽代独乐寺、观音阁及宋代《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制度。
每层楼板正中央,均开一六角形洞口,用栏杆围起,使每层楼上下都可由内部互相看见。
楼井周围的木栏杆与楼外围的木栏杆内外呼应,颇为华丽,玲珑可观。
这一类的邦克楼,我们还可从北京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寺、河南郑州清真寺、山东济宁清真西大寺、云南巍山回回墩清真寺、四川成都鼓街清真寺、甘肃天立后子街清真寺、临夏老王寺和多木清真寺等处见到。
其特点是宏伟高大、木柱梁枋用料壮实,半拱形体多很朴拙,与周围建筑对比鲜明,在全寺建筑群体构图中起着丰富轮廓的作用。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
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
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
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
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十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
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
山东济宁清真西大寺的大殿,是全国起脊清真寺大殿中最大的一所,规模宏传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装饰也极为豪华。
全殿他卷棚、剪彩殿、中殿、后殿四部分。
卷棚三章,矗立在全殿最前方,前殿建于清顺于顺治十一年(1654),五间十檩,半拱单檐庑殿顶。
中殿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也间十檩,半拱单檐歇山顶,其面阔、重檐与前殿明显不同,说明其重要性大于前殿。
后殿建于乾隆年间,面阔五间,三面围廊,重檐歇山顶。
因其地面高于中殿,重檐高度也是高于中殿,再加上系三面围廊式,从而又比中殿显得更为重要。
全殿呈窄而深的平面,屋顶勾连塔结构,使整座大殿建筑成一整体而又富于变化,有主次轻重之分,是一种极成功的处理方法。
这种勾连塔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内地回族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成为中国内地回族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
所谓“勾连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
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
一座大殿,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因穆民人口激增,殿内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塔,将大殿扩充增大。
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为窄而深的长方形,这也是中国清真寺大殿建筑花样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勾连搭的建筑结构,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肯,而国内其他古建筑所没有的。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清真寺内无任何偶像,人们做礼拜时,只须面向沙特阿拉伯的麦回克尔白即可。
所以,清真寺大殿一般进深大于面阔,呈窄而深的平面。
比如西安经觉寺,大殿面阔七间,通面宽32.95米,进深九间,通进深38.53米。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屋顶像庙宇,一般来讲进深都较浅。
如蓟县独乐寺观间阁,屋顶进深约13.4米,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屋顶进深均约17.5米。
西安化觉寺大殿进深要比它们多20余米。
如也按照一般传统做法,则该殿屋顶本身的高度将起过8米。
会造成大殿本身造型及整个建筑群窨尺度的比例失调,殿室内部也必将为此增加大量的内柱而不利于礼拜使用。
勾连搭结构必将为此增加大量的内柱而不利于礼拜使用。
勾连搭结构解决了这个难题。
它将27.6米进深的前殿部分分为前后两跨,做两个平面的歇山屋顶;再与插上来的后窑殿屋顶相连,成为一组尺度合宜、形体丰富的大屋顶。
不妨可以说,这种勾连搭式大屋顶,是几百年来中国穆斯林工匠大师的精心杰作,在中国古建筑史上亦占一重要的地位。
除勾连搭的结构外,中国内地清真寺大殿建筑多为大木构架,起脊,带半拱,这是与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明显不同之处。
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大殿即是这种典型建筑之一。
它的前廊部分,半拱、半底均向内颔,麻叶头弯曲不太甚,为典型明代做法。
大殿前部低矮,进殿内则突然“彻上露明”,举架高大,给人以强烈的壮丽感觉。
殿内梁整齐直壮,坡度平缓,屋面几乎成一条直线,无举折。
捎尽间的檩上,用很高的枕木垫起,屋角翘很高,约达5.3米有余,故屋面凹度很大。
屋顶用筒板瓦,望板也用板瓦,琉璃脊,两山用琉璃砖砌成山花。
显然,审一种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斗志昂扬教建筑形式。
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
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将伊斯兰教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会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中国很多著名的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
如西安化觉寺、山西太原古寺、山东济宁大寺、北京的东四寺、牛街寺、通县寺等,其后窑殿及圣龛上的彩画艺术精美绝伦,显得极其富丽堂皇。
一般而言,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遍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
无论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当无颖问。
而这些彩画的共同这处又在于,不用动物文,全用花卉、几何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为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大殿,是中国内地清真彩绘装饰艺术的代表作。
殿内吊顶全部做成井形天花,天花支条为绿地红花,沥粉贴金。
全殿天花药画600余幅,岔角、圆光皆为阿拉伯文组成的图案,一幅一文各有千秋,充分表现了中国清真寺古建筑彩画的独特手法。
后窑殿的制作尤为精丽。
壁龛前一对圆柱,柱身全部为红地沥汾贴金的阿拉伯文图案,柱上的枋木及门罩、垂柱等均施彩画,犹如圣龛前挂上一层华丽的垂幔。
壁龛呈尖打拱状,龛内为阿拉伯文和几何纹装饰。
围绕这一壁龛,向左右及上方做层层扩大的木雕装饰,直至将整个壁龛墙面做满。
在以伊斯兰教装饰传统装饰纹样为基调的情况下,多处组织了中国传统的宝瓶、牡丹等图案,使这个伊斯兰教壁龛呈现出一定的中国风味。
特别是壁龛左右的另外两个开间,雕饰均以荷花和菊花为题材,配制均匀齐整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的图案结构,对称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形质支荡,气韵飘然,线条流畅而准确,层次丰富而含蓄,纯然为中国传统的装饰风格。
壁龛与其左右开间的不同气质和不同风韵,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一片完整的红地金花墙面,使后窑满室生辉。
也有许多清真寺,殿堂不施彩画,朴素简洁,高雅明快,别具风韵。
青海湟中县洪水泉清真寺、宁夏石嘴山清真寺、甘肃临潭一带的清真寺,均如此,这一类寺的装饰,多以雕刻精美的小木作和砖作见长。
也有的寺,如安徽安庆清真寺,殿内不仅有精美动人的雕刻,而且在殿内金柱上悬挂着一对对长大的木雕金地阿拉伯堆体经文的对联,使深沉殿堂金光闪烁,显现出尊严华贵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