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适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适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 标准目录清单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修改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三、部门规章 (1)《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1号,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 (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2014年4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7月27日起施行)。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家卫计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7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补充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教学要求:1、掌握我全生产方针。 2、了解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 3、了解安全生产主要法律制度。 4、理解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5、掌握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教学重点:1、掌握我全生产方针。 2、掌握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教学难点:1、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2、从业人员的权利。 3、正确贯彻事故追究制度。 课时分配:本章共用2课时,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前,首先学习一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新授: 第一节我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在《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有明确规定。 一、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就明确提出实行劳动保护政策。即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 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 1987年1月26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劳动法(草案)》规定我国劳动保护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2年颁布施行的《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既是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最高准则。 二、在工作中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容: (1) 方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权是人的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只有劳动者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生产才可能顺利进行。 (2) “安全第一”,是相对于生产而言的,即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生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所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是第一位,是最重要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抓生产必须首先抓安全,要做到安全第一,实现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预防,主动预防。

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制度 5. 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6.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 7. “三同时”制度 8. 职业安全卫生(劳动安全 卫生)预评价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计划 制度 3. 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4. 职业安全卫生检查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Ⅰ)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组织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们生产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Ⅱ) 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员工)的安全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安技、设备、技术、生产、财务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计划制度(Ⅰ)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制度是职业安全 卫生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计 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 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制度对企业加 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 健康,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大家知道,现在从中央、国务院一直到基层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所以请大家记住:“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我们的大脑里要永远绷紧这根弦。人命关天,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下面,我给大家首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部法律共七章九七条,于2002年的11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律。简单地说,这部法律提出了立法目的、基本方针、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四种监督方式、四个责任对象、监管部门四种职权和五种义务、三种处罚方式、三八种违法行为、从业人员八项权利和四项义务、 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以盈利为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努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生产经营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绝不能以牺牲从业人员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为代价。事实上,如果不注重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生产经营者自身也会遭受损失,甚至会受到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因此破产,还谈什么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保证生产安全,首先是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责任,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生产经营者自身利益负责。同时,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也必须运用国家权力,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介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法 2、矿山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6、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8、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9、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1、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安全生产法》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是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 五是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六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制度。 七是损害赔偿制度。 八是行政责任追究及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制度。 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年4月28日以国务院302号令的形式发布关于《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主要内容: (1)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2)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审批部门及人员对所涉及的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责任、监督检查责任和查处责任。 (3)明确了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后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于2004年1月13日以国务院令第397号公布实施。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范围: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该条例规定的行政许可属于特许许可,而不是前置许可。 (3)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条件:共13条。国家局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具体化。 (4)安全生产许可的程序。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4、“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5、“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1、法的最基本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共同意志; 2、社会主义法以国家意志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3、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在某些问题上适用于他本国的法律; 4、《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5、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6、安全生产执法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联合执法,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在同一类问题上,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8、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 9、地方性法规由省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10、《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加强管理、防止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12、《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除香港、澳门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13、《安全生产法》排除适用:已发现的,特殊法中未做出规定的问题; 1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6、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17、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19、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执业标准; 20、安全资金投入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21、高危行业(无论有多少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3、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

安全员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法律法规》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2.0分,共计80分)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 B )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A.30 B.15 C.10 D.7 2、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且情况严重的,应当( C )。 A.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B.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C.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D.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由施工单位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 D )签字后实施。 A.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 B.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 C.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D.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 4、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其意外伤害保险费由( A )支付。 A.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单位 B.作业本人 C.作业人员所在的工程项目部 D.作业人员所在的劳务分包单位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 D )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A.建设工程承包合同B.监理大纲 C.项目管理规范 D.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6、在工程建设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要实施( C )监理。 A.巡视 B.检查 C.旁站 D.平行检验 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未经( B )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A.业主代表 B.总监理工程师 C.项目经理 D.专业监理工程师 8、涉及建筑主体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 A )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 9、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在工程设计文件中,( C )。 A.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家和材料供应商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清单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 7、《工伤保险条例》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令第376号) 9、《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1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

1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1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0号) 1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 14、《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15、《关于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252号) 1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7、《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1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19、《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20、《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19号) 2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第591号) 22、《剧毒化学品目录》 23、《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什么责任? A、全面负责 B、负全部领导责任 C、负领导责任答案:A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是哪个部门? A、劳动行政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什么? A、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第一、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答案:B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方针是什么? A、防火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哪方面的合法权益? A、职业安全与健康 B、安全生产 C、劳动安全卫生答案:B 6、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有多少的时候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300人以上 B、100人以上 C、不论从业人员有多少答案:C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下列哪些是属于特种作业人员? A、电工、焊工、起重机司机。 B、车工、钳工、模具工。 C、建造业工人、造船工人。答案:A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什么标准? A、安全技术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ISO、IEC或CEN标准答案:B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试题 1、《职业病防治法》是2001 年(),经第九届全体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 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A.9 月1日 B.5 月29日 C.10 月27日 D.12 月1日 2、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 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有关部门 C. 中华全国总工会 D. 社会保障部 3、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 A.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B.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C. 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D. 地方卫生组织标准 4、从职业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应当符合()的原则。 A. 效益 B. 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 C. 满足生产需要 D. 保护劳动者健康 5、()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 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卫生行政部门 B. 工会组织 C. 用人单位 D. 中介机构 6、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档案。 A. 劳动者健康监护 B. 工资 C. 人事 D. 劳动纪律 7、()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 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 卫生行政部门 B.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C. 用人单位 D. 工会组织 8、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有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A. 消防设施B. 泄险区 C. 隔离区 D. 消毒区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 A. 乡镇企业 B. 个体企业 C. 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D. 边远山区 10、用人单位的()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B. 工会主席 C. 安全技术人员 D. 负责人 二、问答题 1、什么叫职业病?

《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答题》

《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答题》试题及答案 《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答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 A )的“三违”行为。 A、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 B )。 A、值班 B、带班 C、查岗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C)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A、岗位工作人员 B、当事人 C、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A )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A、每月 B、每半年 C、每年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凡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 B ),并对企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A、停止违规行为 B、停产停工整顿 C、边整边改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C )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A、5倍 B、10倍 C、20倍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C)“五到位”。 A、结果 B、地点 C、预案 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规定,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一年内发生(B )次以上较大事故的,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A、3 B、2 C、1 9、海上船舶“逢七不开”、矿山企业“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室10项授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一、国家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6. 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二、国家规定 1.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2. 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治理资格认证规定 3.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 4.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 5.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7.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8.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9.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10.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作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11.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规定 三、安全治理 1. 安全生产监督罚款治理暂行办法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目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9.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10.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11. 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 1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13. 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15. 建设项目职业宾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修订版) 16.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17. 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 18. 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 19.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1. 职业病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前期预防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一、职业健康安全法律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载)(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主席令第83号,2009年2月28日最新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65号,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73号,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48号,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2016年7月2日更新) 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47号,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国务院令第40号,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主席令28号,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35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1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2000年9月20日起施行) 1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30日起施行) 1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1年11月15日起施行) 2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6号令,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25、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7号,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18日起施行) 2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29、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年4月28日起施行)。1988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予以废止。 3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1992年1月1日起施行)(废止) 3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2004年7月5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有哪些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有哪些 (一)《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 1、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享有五项权利 (1)知情、建议权 (2)批评、检举、控告权 (3)合法拒绝权 《安全生产法》第46条规定:“从事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遇险停、撤权 《安全生产法》第47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应急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保(险)外索赔权 2、从业人员的义务 (1)遵章作业的义务 《安全生产法》第49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 (2)佩载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安全生产法》第49条规定:“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当 正确佩载和使用劳动 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法》第50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掌握本职 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法》第50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 它不安全因素,应当 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 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3、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5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 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结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两证才能上岗:一是特种作业资格证(技术等级证),二是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即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两证缺一即可视为违法上岗或违法用工。 (二)《劳动法》相关知识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于1995年1月10日起施行。特种作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劳动法》中的主要内容是: 2、第55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3、第56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清单

法律法规和标准清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7、工伤保险条例 8、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 9、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10、山东省消防条例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4、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的规定 15、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18、山东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办法 19、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2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2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2、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2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26、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 2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29、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 30、山东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 3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32、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33、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34、山东省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35、职业病报告办法 3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37、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 3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 制导则 4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4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2、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R5001-2005)4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4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4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7、安全色(GB2893-2008) 48、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2894-2008) 4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5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2008) 51、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5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 5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 定 54、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5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 —2008)

主要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清单

FCC主要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清单 1、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 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2、主要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行政法规及规章目录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 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 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全国环境 监测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营建筑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暂 行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基层(车 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锅炉压 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 许可证实施细则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建设 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 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试行办法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职业病报告办法 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管理办法剧毒物品管理暂行办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木工平刨床安全管理规程冲压安全管理规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天津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273695.html,/news/2009-06/01/content_48782.htm 今天应交通局领导的邀请,叫我给大家讲一讲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下面呢,我就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今天参加培训的都是交通战线的同志,你们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不少,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4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10月1日实施),还有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实施),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大家都应该了解和掌握。 大家知道,现在从中央、国务院一直到基层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所以请大家记住:“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我们的大脑里要永远绷紧这根弦。人命关天,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下面,我给大家首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部法律共七章九十七条,于2002年的11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律。简单地说,这部法律提出了立法目的、基本方针、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四种监督方式、四个责任对

象、监管部门四种职权和五种义务、十三种处罚方式、三十八种违 法行为、从业人员八项权利和四项义务、 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以盈利为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努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生产经营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绝不能以牺牲从业人员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为代价。事实上,如果不注重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给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生产经营者自身也会遭受损失,甚至会受到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因此破产,还谈什么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保证生产安全,首先是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责任,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生产经营者自身利益负责。同时,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也必须运用国家权力,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定期识别、获取、更新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将信息向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传达,保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活动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符合性评价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获取、传达、评审、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组织符合性评价。 3.2各部门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报安全环保部汇总。 3.3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本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培训、宣贯、评审和更新。 3.4安全环保部负责建立法律、法规总清单并进行发布;各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4.管理要求 4.1法律法规识别 4.1.1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安全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2安全环保部负责与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 4.1.3各部门将收集到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档案,编制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传递给公司安全环保部汇总。 4.1.4安全环保部将各部门识别收集到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再次识别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总成一套文本或电子版,编制公司总的法律法规清单向全公司发布。 4.1.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每季度一次。 4.2法律法规获取 4.2.1获取内容: 4.2.1.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4.2.1.2省(市)地方法规和相关部委的规章; 4.2.1.3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 4.2.1.4国际公约; 4.2.1.5各级政府有关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行业要求、地方有关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等。 4.2.2获取渠道: 各部门通过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环保部、网站、报刊杂志;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公安、消防等)、部委网站、上级公司文件、各种公开发行杂志等不定期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所需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款。 4.2.3识别和获取的时间 各部门每季度提交识别和获取清单报安全环保部。 4.2.4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