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05专题五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专项(共23张PPT)

类型
定义
时间顺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
标志
作用
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古-今
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 明确有序。
空间顺序
按照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 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 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呈辐射式顺次 对事物进行介绍。
”。
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
和
。
题型
模板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B.×× 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
模板1:事理说明文:说明了……的现象/原因等。事 物说明文:介绍了…(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
C.××的特征(主要特点)是什么?
模板2:××的特征(主要特点)是……(或分条罗列) 。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看总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用这些句子 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 及其特征。
例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 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 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 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 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 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 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 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 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 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 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 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共30张PPT)【优秀课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9.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 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10.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或某段内容,自 己设计题目并做出回答。
原因-结果、主-次 整体-部分、现象-本质 概括-具体、特殊-一般
方 2分类别、3列数字、
法 4作比较、5画图表、 6下定义、
7作诠释、8打比方、9摹状貌、10引用
说明文语言: 准确、简明、周密
下定义
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 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 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 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 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 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 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 介绍事物。 例如: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 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优秀课 件】
笔记:对应的术语
记叙文 说明文 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
举例子
比喻
打比方
2020中考一轮备考说明文专题阅读 PPT课件(38张ppt)

巧说现代文——说明文
01 •记叙文 02 •说明文 03 •议论文
目录
说明文
Q1 知识梳理 Q2 常考内容集锦 Q3 答题套路巧用
说明文
分类
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语言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具体事物 抽象事理
四种 三种 准确科学
知识梳理
常考内容集锦
一、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二、说明语言特点 加点词表达效果? 加点词能否删去? 加点词能否替换?
⑦近年来,沙漠已越过了黄河,乌海成了沙尘暴的必经之路。【丁】一系列环境教训使乌海人认识到了环 保的重大意义。四合木的保护工作也成了当地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的重点。对四合木的砍伐行为被禁止, 四合木集中分布的核心区实行人工看护。
⑧2002年,中国首家四合木珍奇植物保护所在宁夏石嘴山市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着手抢救“植物大熊 猫”。2006年,四合木在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繁殖成功。
3.作比较 (1)定义: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 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2)作用:将…和…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4.打比方 (1)定义: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 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2)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丙】四合木成为濒危植物有诸多原因。四合木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但平均每年能正常开花植株数仅占 植株总数的11%,由于干旱和盐碱,种子发育和萌发常受到抑制,故其中又只有1%的种子能够成熟繁殖。其 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繁殖和更新速度都非常缓慢,而羊的啃食、当地居民的砍伐又导致四合木数量不 断减少。但与山羊剪刀般的嘴巴和当地居民的砍柴刀相比,大量工厂的建设,给四合木带来的破坏要严重得 多。上世纪的90年代初,四合木分布区便利的水利、交通,丰富的矿产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 业进驻,大片四合木连同它生长的地皮被铲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厂房,而这些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这 些都给四合木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技巧课件(共31页)

04 强化训练 综合经典题型强化能力
04 强化训练-1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 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②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 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 工作环境。 ③“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 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 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④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 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 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⑤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 “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
1 调动日常积累有关说明文类型的相关知识。
2 阅读文章,把我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内容,以此判断。
答题模板
公式:说明对象/内容+说明文体+理由 模板:本文从……方面写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因此本文是一篇……(类型) 说明文。
03 例题套练
喝果糖饮料让人更想吃 ①为什么富含果糖的饮料让你想要摄入更多食物? ②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饮料中所含糖的类型可能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量。研究人员发现,与饮用含葡萄糖的饮料相 比,当人们饮用含果糖的饮料时,会想吃更多的高热量食物。 ③在这项研究中,24名参与测试者一天喝了含有75克果糖的饮料,另一天则喝了含有同等重量的葡萄糖的饮料。研 究人员还向这些人展示了一些高热量食物的图片,如糖果、饼干、比萨饼和汉堡包,并让他们评估自己的饥饿程度和 想吃多少这类食物。 ④在喝了含果糖的饮料后,参与者描述的饥饿感比喝了葡萄糖饮料后更强烈,而且想吃图片上食物的愿望更迫切。 ⑤研究人员说,果糖和葡萄糖似乎对人们的饥饿感及摄入高热量食物的愿望产生不同影响,这或许是因为这两种糖与 控制饱腹感的激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研究报告的作者、南加州大学临床医学助理教授凯瑟琳。佩奇说,与葡萄糖 不同的是,“果糖无法刺激像胰岛素这样的激素,而胰岛素能够向脑部传送饱 腹信号”。她说,因此在摄入果糖后, 大脑或许不会接收到让人觉得自己已经吃饱了的信号。 ⑥研究人员还发现,参与者在饮用果糖饮料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比饮用葡萄糖饮料后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的高 低或许有助于解释他们对食物做出的不同反应。在此前的研究中,注入胰岛素的啮齿动物 对美食的摄入量减少,在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

项目都属于技巧类雪上项目,裁判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踢空高度、动作难度、动作的流畅性和美观
性来打分。其中,在技术构成中,滑雪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动作腾空的高度,动作的腾空高度又决
定了动作旋转的难度值。
●
④也就是说,想要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拿到高分,就要保证一连串的动作都高质量完成。
这时,滑行技术就是基础、腾空高度是关键,动作难度练就绝技,动作策略的组合体现智慧。研
●5、段落能否调换:(1、3常见) (1)、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他 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所以不能调换。 (2)、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照 应上文中“.某句话.”他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 符合实际,所以不能调换。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
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 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 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 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课件(共34张PPT)

•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
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
,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 根据句子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 纤维的纸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
说明方法:引资料 举例子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石拱 桥历史悠久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作用(1)准确、具体地说明赵州桥是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这个特点。(2)生动形象地说明赵州桥的外 形特点。
• 【规范作答】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3.作比较
• 【判断标志】两方面内容,和、与、相对于……
• 【规范作答】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 强调了……,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差别),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象。
举例子
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 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 说明事物或事理。
列数字
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有些事物的特征 ,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 特征。
作比较
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 较
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 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
•
打比方,作比较。(2分)把生病的人体比
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
安徽省中考说明文复习课件(共31张PPT)

安徽省2020年中考说明文复习课件(共 31张PP T)
6.引资料:引用了...,说明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 的权威性、趣味性。 7.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8.分类别:对...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 象的...的特点。 9.摹状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0.画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的特征,使人 一目了然。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森林
),
它的特点是( 有吞吐功能
)。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
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 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 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神农架
的特点是(
生物资源丰富
2、递进式
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至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由浅入深,从 现象到本质。
3、并列式
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 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四、说明方法(重中之重)
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作引用摹状貌
1.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 (道理),使说明更加鲜明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 (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增强了说明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3.举例子:通过列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 4.作诠释:具体解释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 使说明通俗易懂。 5.下定义:科学、完整、准确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PPT教学课件

14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4、阅读《你的唾液贵如金》,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A、分析说明语言的平实、准确性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2020/12/11
15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方法归纳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2020/12/11
17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5 通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 这一结论”指的是 什么。(05。济南) 《2050,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考察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答案应在文 章中找。
据保守估计,这6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 失15﹪~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 温升高且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2020/12/11
16
示例: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例如“唾液 是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研究 证明,唾液是你宝贵的信息库,是反应你 健康状况的一扇窗。 ”等语句中把“唾液” 比作“帮手 ”“信息库”“窗”,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唾液可以帮助消化、传递珍 贵信息、反应健康状况的重要作用。语言 表达生动、形象。
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
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
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
了。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
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
准确,严密。
2020/12/11
11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说明文阅读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西方的小麦如何成为中国的馒头杨雪梅①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
最初被驯化的栽培小麦有两个品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大约在距今8 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又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发生了杂交,形成了一个新的栽培品种。
这就是今天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也被称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②如果从历史文献中寻求蛛丝马迹,我们会提到《左传》记载的“不能辨菽麦”。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都应该能够分得清大豆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
当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经出现了“来”和“麦”这两个字,“来”指小麦,“麦”被释为大麦。
“来”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应该是专指小麦外来,学界认为,小麦至迟在距今3 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已经传入中国。
③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发现的距今3 000年以前的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已达30余处,其中有近百例小麦遗存被直接进行了测年,为探讨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年代数据。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是一处史前聚落遗址,包括了大汶口、龙山和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2005年进行考古发掘时浮选出了小麦遗存。
经测定时代为距今3 905±50 BP,校正年代为4 450—4 220BP。
赵家庄遗址出土的小麦遗存既有明确考古学文化背景又有准确测年数据,支持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可能早到距今4 500年,由于这个年代目前仍然是孤证,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支持。
④小麦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是欧亚草原通道。
大约在距今5__000年前后,小麦被分布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所接受,并迅速由西向东传播,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缘的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区所接受,然后通过多条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黄河、桑干河、永定河,直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带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条通道也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线。
随着小麦传入的还有青铜冶金术等其他关键技术。
⑤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小麦自中亚出发,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向西传播,穿越河西走廊,进入黄土高原地区。
这条绿洲通道到了后来就是丝绸之路。
⑥值得研究的细节特别有趣。
考古学家王仁湘认为小麦传入中国时只是传入了种植技术,与之相应的饮食传统并没有被传入或者被接受。
在古代粒食传统背景下,小麦和水稻、小米一样也许被煮着吃,很难下咽。
因此在北方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并不大。
直到秦汉,将小麦磨成面粉后蒸食成馒头,它的面积与产量才大大提高,并最终代替了粟与黍。
和西方烘烤的面包传统不同,馒头是中国蒸食传统的代表,和面条一样深得人心。
1.阅读全文,说说对于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你是支持“距今3 300年前后”的说法,还是“距今4 500年”的观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①段,指出今天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的形成过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而传入西北地区的小麦走的可能..是绿洲通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江水不犯河水西园①汉字很有意思,一笔一画写出一个字,由字组成词,用词造句,“码字”写文章。
因此,词有词典,字还有字典,比如著名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外国大概就没有这么复杂了。
②有许许多多汉字,本身就是一个词,叫“独字词”。
比如,英语的river 一词,汉语里就有江(jiānɡ)、河(hé)、川(chuān)、水(shuǐ)等词与它对应。
在使用上,它们恐怕还是有一些讲究和分工的,要不然为什么中原和西北有那么多“河”,南方有那么多“江”;外国的,无论大小,一般叫“河”,朝鲜半岛叫“江”,唯独日本叫古色古香的“川”;同在湖南省,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叫得那么花哨;湖北省明明是汉水,许多人偏偏喜欢叫它汉江;云南昆明西边有条小河螳螂川,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川,一点也不小。
③在中国,独字词的江、河是通名,也可以是专名。
那江(jiānɡ)特指长江、扬子江,那河(hé)特指黄河,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约定俗成的。
那江那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互相为邻,各有自己的流域,有分水岭隔着,虽然从同一发源地走来,却始终各走各的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④如今“南水北调工程”,要引南水去解北方的渴,重头戏之一就是要让江水横跨众多的河流(中线要越过200道),重中之重是越过黄河。
那过河的水量非常之大,中线每年63亿立方米(一期),东线稍小,每年也若干亿立方米。
⑤解决的办法自然是学公路、铁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
经过比较,那桥可架不起,只得从地下挖隧洞。
那隧洞难度极大,于是“笨鸟先飞”。
东线为了真切了解黄河底下状况,1986—1988年在解山与位山之间河床以下70米深处,打通了一条勘探试验洞,洞长585米,高3米,呈拱门形。
2007年以后,又将试验洞扩大到内径7.5米,呈圆形。
穿黄工程全长17公里,一期的过水能力是每秒100立方米。
⑥中线经几十年勘查研究,选定郑州铁路桥西30公里的荥阳市李村,采用两条隧洞穿越黄河。
隧洞埋藏在河床下30米深处,采用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盾构法”(英吉利海峡双线隧洞曾用过)。
盾构机前面的刀盘上有140多把刀片,旋转起来,就像电动剃须刀,将胶结沙土切成碎块,再由泥浆管排出洞外。
盾构机每前进1.6米,停下来,安装厚40厘米防水混凝土管片,支撑隧洞的压力。
管片成型后,内衬45厘米厚的混凝土,承受隧洞内的水压力。
圆形隧洞内径7米,底部有平底车道,方便检修。
车道下埋设光纤和电缆。
⑦穿黄隧洞宏大,精细,保证江水不犯河水。
1.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④⑤⑥段从“南水北调工程”的__________说到解决的办法,再说到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顺序。
(3分)4.请用平实的语言解释结尾一段“江水不犯河水”的含义。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穿黄隧洞工程给你哪些启示?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0·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海中变色龙丁剑玲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
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生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
章鱼的唾液腺分泌出的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章鱼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
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