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观后感
【优质】包公祠观后感300-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包公祠观后感300包公祠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千年包公》,来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包公祠观后感300字:包公祠观后感300字【1】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201X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参观包公祠心得体会

参观包公祠心得体会我最近有幸参观了包公祠,参观之后,我对包公祠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名相包拯而建的,坐落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包公庙之一。
包公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公正和廉洁的官员之一,他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留给了后人很多的启示。
参观包公祠的第一感受就是庙宇的规模庄严而庄重。
包公祠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整个庙宇呈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一进包公祠大门,就能够看到高大壮观的大殿,殿内供奉着包公的塑像,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
参观包公祠让我对包公的功绩有了更深的了解。
包公治理江南一带时,以公正廉洁的清廉形象和深入民间的执法方式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敬仰和信任。
他努力推行法律制度,重视威信法度,注重纠正社会风俗弊病,为民伸张正义。
包公一生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始终坚守廉洁的原则,对待政务一丝不苟,真正做到了“包公百姓的公”,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
参观包公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廉洁、公正的重要性。
包公不仅是一个官员的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腐败和贪污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
透过参观包公祠,我深刻地认识到,廉洁、公正是官员应具备的品质,是对人民的尊重和信任的表现。
只有守住廉洁的底线,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廉洁,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参观包公祠也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公正廉洁的人并不容易。
包公一生严于律己,勤勤恳恳为民做事,不图私利。
这需要一种崇高的品格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
在现实生活中,困难和诱惑常常会使人迷失方向、屈服于私利。
但是,包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原则,时刻保持警醒,才能做到廉洁、公正。
通过参观包公祠,我对包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廉洁、公正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形象,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追求。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当向包公学习他的公正廉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廉洁和公正,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精品文档】合肥包公祠观后感范文-范文word版 (4页)

【精品文档】合肥包公祠观后感范文-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范文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包公是人人赞颂的为民除害之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欢迎阅读!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1】
合肥这座城市景点不多,兼并巢湖之后或许以此为依托提升旅游业的档次,但老市区的逍遥津、包公祠和明教寺以及李鸿章故居还是有点意思的。
尽管天气炎热,还是谢绝朋友好意出门转了转。
真是赶巧了,在周老虎被捉之后寻访包公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包公祠也有很多处,不仅“开
封有个包青天”,安徽的池州、天长和广东的肇庆等地也有。
当然,坐落于他故乡的包公祠,被认为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
间最久的。
这座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的祠堂全称包孝肃公祠,“孝肃”是
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绕过照壁,进了立有抱鼓石的大门,便被几朵荷花和大片藕荷所吸引。
据说,此处所产莲藕无丝,不像别处的藕断丝连纠缠个没完,那是因为包
公正直无私。
包公祠作文400字

包公祠篇⼀五⼀假期,我和爸爸妈妈⼀起去了开封的包公祠游玩。
来到⼤⻔前,⼀座⽩底⿊框的照壁便映⼊眼帘。
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叶⻘荷,⻘荷侧旁⼀枝荷花亭亭⽟⽴,爸爸告诉我,它喻意为出污泥⽽不染。
包公祠⿊漆⼤⻔上书有红底⾦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祠两侧外廊⻔拱上刻有“廉顽、⽴懦”四个醒⽬⼤字。
⾛进⼤⻔,就看⻅了⼀座仿古形的、⽩⾊的⼩亭⼦矗⽴在⽤怪⽯堆起的假⼭中。
⼩亭⼦是仿古形的',四个⻆向上翘起。
站在⼩亭⼦的正前⽅可以看⻅从⽯缝中涌出的⼀股股巨⼤的⽔流,⽔流打在陡峭的⽯壁上,掀起⼀朵朵⽩⾊的浪花,仿佛是⼀朵朵盛开的⽩莲。
⽔顺着⽯壁向下流,汇集到⼀个花形的⽔池中。
⽔池旁边有⼀只只雕塑得栩栩如⽣、形态各异的仙鹤。
再往深处⾛,就来到了包公祠正殿。
爸爸指着正中端坐⼀座巨⼤的塑像告诉我,那就是包公。
塑像⾼约⼋尺,⼀⼿执笏,⼀⼿握笔,古铜⾊的脸庞上,浓眉⻓髯,神情端庄严肃。
“那包公的两边⼀定就是王朝、⻢汉、张⻰、赵⻁四⼤护卫了吧?”我问道。
爸爸笑着点点头。
包拯塑像的左⾯陈列着⻰头铡、⻁头铡、狗头铡。
爸爸接着对我说:“⻁头铡是⽤来砍污吏的头,⻰头铡是⽤来砍皇⼦皇孙的头。
狗头铡是⽤来砍⼀些刁⺠的头。
”看来包公不愧是为⺠做主的好官呀!篇⼆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有幸踏⼊了历史悠久的包公祠,⼼中充满了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敬仰与好奇。
包公祠,位于古城的⼀隅,古朴典雅,仿佛⼀幅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引领着我穿越时空,⾛近那位铁⾯⽆私、刚正不阿的宋代名⾂——包拯。
⼀踏⼊祠⻔,⼀股庄重⽽肃穆的⽓息便扑⾯⽽来。
院内绿树成荫,古⽊参天,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正殿中央,包公塑像巍然屹⽴,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眉宇间透露出⼀股不容侵犯的威严,⼜蕴含着深沉的智慧与慈悲。
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世间⼀切不公与奸邪,让⼈不由⾃主地⼼⽣敬畏。
围绕在包公像四周的,是⼀幅幅⽣动的壁画和展板,它们详细记录了包公的⼀⽣事迹:从公正断案、不畏强权,到体恤⺠情、清正廉洁,每⼀个故事都让⼈动容。
2018-合肥包公祠观后感范文-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范文合肥包公祠观后感,包公是人人赞颂的为民除害之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合肥包公祠观后感,欢迎阅读!合肥包公祠观后感【1】合肥这座城市景点不多,兼并巢湖之后或许以此为依托提升旅游业的档次,但老市区的逍遥津、包公祠和明教寺以及李鸿章故居还是有点意思的。
尽管天气炎热,还是谢绝朋友好意出门转了转。
真是赶巧了,在周老虎被捉之后寻访包公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包公祠也有很多处,不仅“开封有个包青天”,安徽的池州、天长和广东的肇庆等地也有。
当然,坐落于他故乡的包公祠,被认为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
这座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的祠堂全称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绕过照壁,进了立有抱鼓石的大门,便被几朵荷花和大片藕荷所吸引。
据说,此处所产莲藕无丝,不像别处的藕断丝连纠缠个没完,那是因为包公正直无私。
清末启蒙思想家宋衡拜谒包公祠后有诗曰:“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记得在圆明园观荷花时听说,红色荷花好看,但藕身发暗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如白色荷花的藕清脆爽口。
忽然觉得,包拯在官场上也是这种“味道”吧,许多人欣赏、宣扬却不“消化”他。
这些年来,相继落马的高官引发安徽官场地震不断,那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包拯,而且大多数也曾参拜过包公祠。
沿着祠堂中轴线游览完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又看了包拯历史文化长廊和包公故事蜡像馆。
包公祠前身是包公书院,乃明代庐州知府宋鉴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拆除了原有的小庙而改建的。
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原先的建筑群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李鸿章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筹措白银2800两予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
包公祠观后感300字

No kind of education can match adversit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包公祠观后感300字【包公祠观后感300字】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开封的包公祠游玩。
来到大门前,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便映入眼帘。
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爸爸告诉我,它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
包公祠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
走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座仿古形的、白色的小亭子矗立在用怪石堆起的假山中。
小亭子是仿古形的,四个角向上翘起。
站在小亭子的正前方可以看见从石缝中涌出的一股股巨大的水流,水流打在陡峭的石壁上,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白莲。
水顺着石壁向下流,汇集到一个花形的水池中。
水池旁边有一只只雕塑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仙鹤。
再往深处走,就来到了包公祠正殿。
爸爸指着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塑像告诉我,那就是包公。
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
“那包公的两边一定就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了吧?”我问道。
爸爸笑着点点头。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爸爸接着对我说:“虎头铡是用来砍贪官污吏的头,龙头铡是用来砍皇子皇孙的头。
狗头铡是用来砍一些刁民的'头。
”最左边是一个妇女和两个小孩,他们紧握着拳头,妈妈接过话来说:“这是陈世美的妻子和孩子。
那个被押着的人就是陈世美,陈世美当了官,就看不起自己的妻子,还追杀妻子,结果被包公砍了头。
”看来包公不愧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呀!离开了包公祠,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远去了,但是他如同长夜中一颗璀灿的明星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包公祠观后感300字】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去安徽合肥“包公祠”游玩。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拯的公祠。
参观了包公祠的感想作文

参观了包公祠的感想作文
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包公祠,哎呀呀,那感觉真是不一般!
一走进包公祠,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让
人仿佛能看到包公当年在这里断案的情景。
看着包公的塑像,那一脸正气,真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就在想,这要
是放在现在,包公肯定也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法官,什么疑难杂案到他手里,那
都能迎刃而解。
祠里展示的那些包公的故事,什么铡美案啦,打龙袍啦,听得我是津津有味。
包公这人,真是铁面无私,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犯了法,他都一视同仁。
我就忍不住想,要是现在的官员都能有包公这股子劲儿,那咱
们的社会得多公平正义啊!
还有那些刑具,看着都让人心里发毛。
估计当年那些坏人看到这些,腿都
得吓软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做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迟早得被正义收拾。
参观完包公祠,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
包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的正直、勇敢、公正,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决定了,以后我也要像
包公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勇敢地站出来!
这次参观包公祠,真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参观包公祠心得体会

参观包公祠心得体会参观包公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祠堂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是纪念包拯的地方。
包公祠建筑庄严,气势宏伟,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进入包公祠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庄严的大殿。
殿内供奉着包公的塑像,包公坐在椅子上,一手托着法官笔,一手端着法官帽,神情庄重肃穆。
他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要说话似的。
我不禁感慨起来,包公真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包公祠里,还陈列着包公的生平事迹和名言警句。
通过阅读这些展板,我更加了解到包公的伟大和他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包公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和法官,他治理九江时,深得人民的爱戴。
包公在审理案件时,总是秉持公正、明察秋毫的原则,不怕权贵势力的压迫,高唱“滴水石穿”的曲子,表示他愿意以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消除黑恶势力。
包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迹受到了后世的赞美和敬仰。
他的名言警句更是流传千古,让人们铭记于心。
比如他说过:“对人家的事,要公平;自己的事,要小心。
”这句话言简意赅,道出了包公做人和做官的准则。
参观包公祠,我还了解到包公的传说故事。
传说包公能够看见人们心中的善恶,他有神奇的能力可以洞察人们的内心。
这种传说不仅让人对包公的智慧和聪明佩服不已,同时也让人思考起自己的行为和内心。
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包公,看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问题,那我们一定会更加善良和正直。
除了包公的形象和故事,包公祠还展示了当时的古代法庭。
在一间小小的展览厅里,陈列着包公时代的法官席和法令法规。
法官席正中是一块汉白玉做成的刑案公示牌,上面刻着规定犯人罪行和判决的内容。
这样的做法让人感觉到包公公正廉明,严正执法。
参观包公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包拯的崇高品质和追求公正的精神。
包公的形象和事迹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和钦佩。
包公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法官和官员,更是一位高风亮节、正直无私的楷模。
他的精神将继续影响后人,让更多的人们追求公正和正义。
通过参观包公祠,我也意识到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秉持包公的精神,追求公平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祠观后感
包公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经过百姓传说及文人加工的艺术人物。
下面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包公祠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公祠观后感14月份时候,去了一次开封,有幸到包公祠游览。
小时候看过《三侠五义》对这个黑面月牙胎记的大胡子一直很敬仰。
现在包公祠是为了发展经济重修的,一进去就是浓重的石膏和漆味,估计除了地皮是原来老包家的,其他都是新建的。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来这里是看个文化,听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一下历史,感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清官的人文情怀。
前后三进房,第一进是包公的坐像,五柳长须,面如黑炭,长眉如鬓,正气凛然。
第二进,陈列是包公的一些文献典籍,还有包公墓出土的瓷器、木碗等。
包公平生只写过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茂盛直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包公主张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来保持廉洁,这和诸葛亮主张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相似之处,但从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人毕竟是社会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一名公务人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
多少牵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就要把这个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就面对很多的人情关、情感关、金钱关、美色关等等。
当这个社会把这个潜规则都默认以后,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以诚相待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心术》讲述医患矛盾,当主人公谷超华的手术引发患者隐性心脏病,导致病人死亡。
死者家属就说:“为什么手术失败,就是因为医生没上心,为什么不上心,因为没送红包。
”一个潜规则被整个社会都默认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看到很多落马的贪官都说:“人情往来,不收就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人与人交往隔着一层。
”以这个借口做开脱却也是不对的。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却是这个社会腐败的根源,诚如朱镕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
”廉洁自然生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我想到作为一个公职人员首先做到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即使无力改变社会风气至少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做贪官也很辛苦的。
送来礼物,则必须替人办事,毕竟拿人手短。
要送礼的事情,毕竟有难度,极有可能违法违规,办这种事情存在极高风险,事情办好了,时时刻刻提防着东窗事发,担心受怕,甚至寝食难安,万一被揭发则名声扫地,更有受牢狱之灾。
所以这样一想贪官这个行业,也是属于高危行业,心理素质、体魄稍差者不敢当,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
改用股市一句话:“贪官有风险,想当需决绝”。
与其如此辛苦,不如清清白白
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心宽体胖,一觉睡到天亮。
步入偏殿,是蜡像馆,再现了京剧《斩美案》的情景。
记得,包公执法常说一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若天子真的犯法,包拯真会拿着龙头铡去砍天子,那岂不是造反。
在封建社会,想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是痴人说梦。
想到这里我想起明朝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方面的事情,老朱家以前是贫下中农,没少受贪官污吏的欺负,朱元璋登基后,以铁腕手段处置贪官,发明一招“剥皮实草”的酷刑。
在明朝从府到州至县都设有的“皮场庙”,把贪官拉皮场庙,完整的割下人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缝合完整,若人形,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后面,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可以想象想继任官员座椅背后一个人皮偶,是多么战战兢兢,即使是这样,朱元璋在晚年还是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即使这样酷刑之下,明朝仍有顶风作案者,可见酷刑不能根本治愈腐败之顽症,我觉得应该完善规章制度,弥补体制漏洞,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想腐败也不能腐败。
要加强各种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的注视下运行。
包拯据今已有1000多年,但其为官清廉、为民请命的精神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包公祠观后感220xx年6月28日,在学校党委的组织和领导下,作为党员的我,有幸参观了肇庆包公祠。
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但仍然抵挡不住我们的一颗积极向党的心。
包公祠离我们学校不远,坐车大约半个小时。
但我却是第一次知晓,也正如此,才更感荣幸。
曾在20xx年七月,本人慕名参观了河南开封的包公祠。
新修的肇庆包公祠,相比开封府而言,面积上更宽广,达到11500平方米,里面布局上更具现代性,对廉洁的诠释分成四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是孝闻乡里,第二单元是清忠初绩,第三单元是廉吏风仪。
每个单元里都有电子触屏讲述包公在任时期的的故事,还有大屏幕以戏剧的形式模拟包公断案的故事,比如二人夺子。
对包公破案团队的展现也很生动形象,有用塑胶泥捏成并上色的在肃穆大堂之上的破案过程片段(缩小版),也有用粘土做成型的团队外出片段(正常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两句,相信90前的几代人都很熟悉,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本人在内,以为在包公身上值得学习的就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清正廉洁”,可这次肇庆包公祠的参观,还让我知道了包“青天”作为一个领导者工作上的智慧。
看过《三侠五义》的人,或许还记得“包公夜审郭槐”这一桥段。
该剧讲述经包公穿针引线使得宋仁宗与亲身母亲李氏相认之后,包公又施计在“阴间”夜审郭槐,迫使郭供出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
非常欣赏包公的施计。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学
生宿舍失窃,学生之间打架等等事件,处理之前的排查是个艰难的工作,有时候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根本不起作用,导致无从查起。
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包公呢?我们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在过程中完全可以灵活机智一点,撒点小慌,吓唬恐吓,威逼利诱,让知情者不敢隐瞒,
让当事人自乱阵脚。
类似能体现包公作为事件处理者的智慧的案件还有“包公智断割牛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巧断匿金案”等。
这次参观因为时间的限制,脚步匆匆,很多都没有吃透,理解透,等待下次找个时间,准备自己再去一趟包公祠,好好的看看,更全面的了解包公的事迹,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