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2

合集下载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体系-586

2、两个级数
▪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 ▪ 生活资料只能是算术级数增长。 ▪ 因此,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速度,如果不加干预,必将人口过剩、食 物匮乏
3、抑制人口增长的两种途径
▪ 积极性抑制: 增加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 手段:战争、瘟疫、饥荒、疾病等
▪ 预防性抑制: 限制出生人数。 手段:晚婚、避孕、杀婴、节欲
2、人口进入老龄化行列:
▪ 2000年: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1990年为5.6%)
▪ 60岁以上已接近1.41亿,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 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
▪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仅占11%。到2040年,中国老年 人总数将达到4.11亿,占29%,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 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 0-14岁:28979万人,占22.89%;15-64岁:88793万人, 占70.15%;65岁及以上:8811万人,占6.96%。
同四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 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 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 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如此循环往复,使人口发展呈现为一种 波动的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
▪ 过剩人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
▪ “两种生产”的原理: 生产本身可分为两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 人自身的生产,前者是根本性的,决定人 的生产。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四、交换理论
1、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 劳创立的。 2、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 种相互交换的过程,认为在交换过程中 要计算报酬和代价。衡量报酬和代价大 小的标准就是价值。
3、霍曼斯认为,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 产生某种需求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换活动。 交换活动培养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导 致是社会的整合与一致性。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在于,只看到个人 交换行为的心理方面,没有看到社会结 构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定性分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 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一是没有数量分析基础的定性研 究,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定量分 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 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 方法。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研究社会 涂尔干:社会事实 韦伯:社会行为 索罗金:社会关系 本书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个人与社会关 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观察一个社会、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都是可以的,不过 如果站在哪个角度就把哪个角度观察到 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而 把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东西看作是从 属的,无足轻重的,那就难免发生主观 片面性。
五、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又称为象征互动论,是一 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和戈夫曼。 2、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 的结果。 3、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 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同一 客体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意 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会采取不同的对 待方式。

社会学概论(2)

社会学概论(2)

社会学概论(2)⼀、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1分,共20分)1、在社会⾓⾊的扮演中,⾓⾊之间或⾓⾊内部发⽣了⽭盾、对⽴或抵触,妨碍了⾓⾊扮演的顺利进⾏,这是:()A. ⾓⾊冲突B. ⾓⾊不清C. ⾓⾊中断D. ⾓⾊失败2、第⼀次使⽤“社会学”⼀词是在哪⼀本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C.《社会学⽅法论》D.《经济与社会》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物是:()A. 迪尔凯姆和韦伯B. 帕森斯和默顿C. 科赛和达伦多夫D. 库利和⽶德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A. ⼀定数量的成员B. 特定的活动⽬标C. 明确的规章制度D. 正式的组织结构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A. 个⼈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聚集到⼀起6、当⼀个⼈具备了充当某种⾓⾊的条件,并按照这⼀⾓⾊所要求的⾏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 社会⾓⾊的确定B. 社会⾓⾊的表现C. 社会⾓⾊的扮演D. 社会⾓⾊的失调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A. 1840年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末⼆⼗世纪初D. 1949年8、由⼀对夫妇及其未婚⼦⼥⽣活在⼀起⽽组成的家庭称之为:()A. 核⼼家庭B. 主⼲家庭C. 联合家庭D. 丁克家庭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C. 亚⽂化理论D. 战争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A. 滕尼斯B. 罗斯C. 孔德D. 韦伯11、霍桑实验提出了:()A. “经济⼈”假设B. “社会⼈”假设C. “⾃动⼈”假设D. “⾃我实现⼈”假设12、某些社会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都将经过同样的途径,转变为同西⽅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的社会模式即现代⼯业社会,这⼀观点被称为:()A. 社会均衡论B. 社会趋同论C. 社会进化论D. 历史循环论1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类历史的全过程B. 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过程C. 过去了的社会D. 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14、冲突理论认为,影响社会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A. 财富B. 声望C. 职业D. 权⼒15、当代社会分层的⾸要标准是:()A. 职业B. 教育C. 收⼊D. 权⼒16、中国传统社会⽹络的核⼼格局是:()C. 团体格局D. 差序格局17、世界上第⼀批现代化国家出现在哪⾥?()A. 澳洲B. 亚洲C. ⾮洲D. 欧美18、从调查对象中有⽬的、有意识地选择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调查,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9、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A. 矿难问题B. 经济问题C. 失业问题D. ⼈⼝问题20、建⽴在下级对上级的个⼈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式是:()A. 封建制B. 科层制C. 家长制D. 民主制⼆、多项选择题(以下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五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 (四)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 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二、问卷调查p67
• 1、问卷调查的涵义 • 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 种方法。 • 2、问卷的内容 • 一般有个人的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 • 3、问卷的主要类型 • 问卷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 • • • • • • • • •
(二)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1)文献法的资料信息恒存不变; (2)文献法的费用较低; (3)文献法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不可及的历史现象; (4)文献法适用于作纵贯分析。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难以考证; (2)受隐私和保密等限制,相关资料不易获取; (3)部分文献缺乏标准化的资料,难于编录和比较分析。
• (三)抽样调查 • 1、抽样调查的涵义 •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 估计和推理的一种调查方法。 • 2、抽样调查的类别 • 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 3、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 •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概率被抽中; •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 的范围之内。
• • • • • •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 2、提供模式 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学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 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 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p64
•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求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社会 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1、社会现象的性质; •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 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大一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重点

大一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重点

大一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重点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P4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P14(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二)从社会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P24(一)科学理性功能(二)人文价值功能(三)服务建设功能四、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P28(一)概念: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P28(二)人口与社会运行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P29概念: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做人口数量的同义词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P30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转变与老龄化P32概念: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P45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以概括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的三大基本特征。

五、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P49社会与社会系统是社会学学科的最为核心的概念,也是社会运行的主体。

(一)社会的特点P51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二)社会的功能P52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P58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P58概念: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的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的重要核心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3.掌握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达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学中的问题和现象。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4.幻灯片演示:通过幻灯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 社会学的定义和目标 1.2 社会学的四大基本概念 1.3 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理论范式第二章: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2.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2.2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2.3 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3.1 社会问题及其根源 3.2 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方法和技巧 3.3 社会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3.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占总成绩20%)六、教学资源1.教材:《社会学概论》第二版2.幻灯片:PPT制作教程(由教师提供)3.视频和音频:与本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由教师提供)4.网络资源:社会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查找)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起止时间第一章第1周第二章第2-3周第三章第4-5周复习第6周期中考试第7周第四章第8-9周第五章第10-11周第六章第12-13周复习第14周期末考试第15周八、教学参考1.Wright, E. O. (2015). Understanding Class. London:Verso Books.2.Giddens, A. (2016).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Press.ls, C. W. (2000).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
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在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学的
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
能力。

本书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社会学概论课件,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

在这份课件中,我们将从社会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将讨论社会学的定义和范畴,
阐明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回顾社会学的发展
历程,从早期的社会思想家到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演变,帮助学生了解
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然后,我们将探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
括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我们希
望学生能够对社会学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份课件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社会学概论
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希望学生
在学习本课件的过程中,能够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拓展自己的社会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学科、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系统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研究模式、操作程序、调查技术和手段等的总称。

它由方法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三个层次构成。

本章旨在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学科一起成为社会学学科得以独立存在的支柱。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学研究(一)社会学研究的概念通俗地说,社会学是以研究社会得名的,那么社会学的研究与其他的社会研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并无严格的定义,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也包括各实际社会工作部门的研究。

而“社会学研究”则与之不同,它有着严格的界定。

所谓社会学研究(sociological research)就是依据社会学的理论,运用社会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对现实存在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进行的研究,以达到对一定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解、说明、解释或预测的目的的科学的认知活动。

(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社会学研究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如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以宏观的、思辨的方法对社会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般来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如下方面:1.社会学研究具有综合性。

这是因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不是孤立的,一种社会现象常常与多种现象之间具有联系,社会学研究注重的是对影响某种社会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

2.社会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社会学从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和社会学注重“实证”分不开的,从社会学之父孔德到斯宾塞、涂尔干都在努力使社会学成为具有实证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学研究具有复杂性。

由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具有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特点,从而使对它的研究也显得十分复杂。

’二、什么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是一个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认知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程序和步骤。

因此,为了获取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提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建议,进一步发展社会学理论,常常要求社会学者深入社会生活,进行一些调查和研究。

这种社会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模式和程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就是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又叫社会学方法,它是一个包括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与技术在内的、由这些不同层次的方法组成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有了这套完整的方法体系,社会学的研究就得以成为一种有规律的探求知识的科学认知活动。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1.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学方法论是对研究方式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系统探讨和评价。

在社会学的方法体系中,它处于最高层次,从属于一般科学的方法,规定着社会学研究所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社会学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社会学自诞生以来,所形成的主要方法论流派有实证主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一般来说,社会学方法论包括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视角,以及进行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逻辑。

具体来看,社会学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有:(1)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如是否有真实客观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研究能否获得客观真理等;(2)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如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是否有本质的区别?社会现象是否存在客观的规律?(3)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如社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如何等;(4)研究方法的问题,如发现与检验真理的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等等。

2.社会学研究方式。

在整个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社会学研究方式居于中间的层次,它比社会学方法论所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是指贯穿于社会学研究全过程的程序、策略和方法,它说明了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尽管研究方式是与一定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相联系的,但在一项具体的社会学研究中,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

确定一项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式,通常包括:(1)课题的研究类型。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对研究类型进行不同的划分,如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按照研究资料的性质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按照课题性质还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

(2)研究程序。

不同类型的研究具有不同的研究程序,一般来说,研究程序可分为课题选择、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几个阶段。

(3)研究设计。

即对各种研究策略、程序、方法进行选择,制定出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的最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的方法。

(4)具体研究方法。

包括社会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等)、实验研究、个案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等。

3.具体方法与技术。

在社会学方法体系中,具体方法和技术则处于较低的层次。

它是在社会学研究的各阶段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手段,与社会学方法论以及社会研究方式相比,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点。

具体说来,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方法和在研究各阶段中采用的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等方面。

一般说来,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文献法;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又包括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如比较法、类型法等。

在实际的社会学研究中,各种具体方法的选择还必须与研究者的要求以及一定的研究方式相适应。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划分,这种划分既是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也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也是具体研究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性表达。

它本身既不是某种研究方式,也非具体的研究技术。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的探讨,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都承担着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功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代表着不同方法体系的基本技术特征。

实证主义者受到自然科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也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行,像探讨自然规律那样去探讨社会规律。

统计学学科和概率论数学的发展为用量的方式探讨社会现象提供了条件。

较早运用统计学知识来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是英国的统计学家布思,他对伦敦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开启了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先河。

深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在《自杀论》一书中的研究就大量运用了犯罪统计学提供的资料,并由此来展示自杀行为具有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规律性。

自此以后,这种注重于对社会现象的量的方面的探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主流范式,它在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直到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对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的霸主地位的冲击,人们逐渐意识到客观主义研究方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观现实方面的缺陷性,并对此提出严厉的批评。

许多社会学家开始重新发现韦伯解释主义的定性研究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这种努力同时受到了哲学思潮尤其是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的影响,而人类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定性研究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共识的规则或知识也由此产生。

对这些规则或知识及其产生过程,很难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差异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是一种系统性的差异。

从方法论上讲,定量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地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而定性研究则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从研究的思路来讲,定量研究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研究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征。

以理论为基础决定了定量研究的逻辑的演绎性特征,研究过程往往按从理论到命题、到概念、到操作变量直至具体测量的顺序进行。

而定性研究与理论的建构相关联,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便具有某种明确的理论,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理论,因此定性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从具体的研究特征来讲,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的手段,资料收集多采用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表、量表测量以及准确的试验等,由此获得量化的数据,便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而定性研究则注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

其研究手段多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

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

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这些系统性的差异,也正是其各自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优势。

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人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而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特征,但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

结合这两种研究方式的优点和长处,相互补充和相互借鉴,是研究具体的社会运行过程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调查研究1.概念所谓社会调查研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和方法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并在这些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以科学地描述、解释社会现象和探求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可见,社会调查研究包括两个研究阶段:一是社会调查;一是研究。

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系统的社会学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活动,它是一种感性认识的活动;研究则是指通过对收集上来的事实、数据、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活动。

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研究收集素材和资料;而研究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便科学地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并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类型社会调查研究可以从各种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理论性调查研究和应用性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作用和目的可分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描述性调查研究和解释性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时间性,可以划分为横剖式调查研究和纵贯式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基本方式、方法,可分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按照资料分析方法,又可将之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这些不同的社会调查研究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在调查方式、方法、步骤、程序、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