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一课一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后一课》课后题及答案

《最后一课》课后题及答案

《最后一课》课后题及答案一、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设题意图: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

小弗郎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心态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

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

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设题意图:作者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

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只能通过形象、动作、语言等外部特征来间接地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理。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Ⅴ.课后巩固练习题(90分钟,100分)一、语言积存与运用(23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处惩(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B.征发(fā) 后悔(ào) 祈祷(dăo)C.宛转(zhuàn) 纵身(zòng) 干脆(chuì)D.皱边(zhòu) 督学(dū) 奴隶(lì)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紫腾宛转操练忠诚责备B.礼服绉边领结磨损口齿C.摇晃督学视查穿着钓鱼D.晴朗赚钱宁可纵身戒尺3.结合语境说明词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可是不失本意)。

B.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类命令了——我也不断步。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C.咱们大伙儿都有许多地址应该责备自己呢。

责备:批评指责。

D.可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声气阻塞。

4.依次填人以下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地说:“快坐好……”(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适才对我说话那样,又又严肃地对咱们说:“我的小孩们……”(3)天气那么,那么晴朗!A.柔和暖和温和B. 暖和柔和温和C.温和暖和柔和D.温和柔和暖和5.以下句子没有利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莫非如此就算了吗?C.这些字帖挂在咱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仿佛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D.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仿佛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6.指出以下破折号的作用(2分)(A.意思转折B.说明说明C.声音继续D.语音距离)(1)散学了,——你们走吧。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习题(含答案)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习题(含答案)

第7课《最后一课》练习一、基础巩固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哽咽.()惩.罚()祈dǎo()chà异()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强:()()()称:()()()差:()()()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3分)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二、阅读品味老妇人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他在独自沉思。

旅客们听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都德《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都德《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都德《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都德《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哽住(。

2.分别写出描写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句子,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3.③、④、⑤段中所列举的这许多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异常现象说明了什么?
4.文中加点的”总字突出了什么?
5.文中加点的”偏字,如果没有好吗?为什么?
6.文中划横线处”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若换成”脸红心慌好吗?为什么?
(三)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2.两个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背景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体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五、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

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chéng()罚duó( )步gěng( )住钥( )shi wú()着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答: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答:*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发展空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张进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作者-《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最后一课》作者-《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最后一课》作者|《最后一课》阅读答案大全导读:《最终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学校生小弗朗士在最终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以下是我J.L共享的《最终一课》(阅读答案)大全,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最终一课阅读题及答案篇一:1.给加粗字注音。

郝叟( ) 哽( ) 祈祷( ) 惊诧( ) 惩处( ) 踱来踱去( )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后悔、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个个都那么________(留心、细心、用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宁静、安静、安静)!(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庄重、严厉、肃穆)的气氛。

(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温柔、严厉、温顺)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

'(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谢意、敬意、尊敬)。

(6)这可怜的人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答案:1.略2.(1)后悔 (2)用心、宁静 (3)严厉(4)温柔 (5)忠诚、敬意 (6)塞进最终一课阅读题及答案篇二: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 惊诧(ch) 哽住(gěng)B.祈祷(q) 后悔(o) 挟(ji)C.惩处(chěng) 凳子(dng) 捂(wǔ)D.紫藤(tng) 钥匙(yo shi) 赚(zhun)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B.思考墙璧C.惨白堵塞D.戒尺溜冰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终一课》的体裁是小说,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最后一课》阅读理解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最后一课》阅读理解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最后一课》阅读理解《最后一课》阅读答案-《最后一课》阅读理解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

以下是PINCAI收集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似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效劳,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 (敬意、敬仰、敬仰)。

二、选出以下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似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答[ ]三、选出下面文字中的“□”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刚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似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A、!?……!,B、??,……。

,C、!?……。

,D、!!……,。

答[ ]四、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②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③许多人站在镇公所最近两年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前。

1、选出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所见所闻的描写。

B、以上三段文字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C、以上三段文字是对社会背景的交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德《最后一课》一课一练及答案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郝叟(sǒu) 诧异(chà)哽住(gěng) 胳膊(bo)B.暖和(huo) 气氛(fēn)磨损(mó) 督学(dū)C.懊悔(huǐ) 惩罚(chéng)捂着(wǔ) 祈祷(qí)D.字帖(tiě) 钥匙(yào)赚钱(zhuàn) 踱步(duó)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喧闹膝头诫尺眼镜B.监狱紫藤肃静晴朗C.溜冰糊涂干脆惨白D.责备视察操练飘扬3.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懊恼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厉严格严肃)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暖温和温顺)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拥有爱国热情。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以长篇小说著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戴上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穿戴的衣帽,这是他热爱祖国的表现。

5.《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家)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6.综合性学习。

韩麦尔先生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其实,我们应该这样说:母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中学生的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情况。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7.选文第一段中,小弗郎士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韩麦尔先生也说小弗郎士是“可怜的”,为什么?8.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新的字帖,你能理解其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徐慧芬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

他进来,小心翼翼地关上门,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

”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

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

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

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

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

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我说过吗?记不清了。

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10.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11.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男生的形象。

13.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三、写作练笔14.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

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等细节描写凸显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

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200字左右)6 最后一课1.D 解析:“帖”应读tiè。

2.A 解析:“诫”应为“戒”。

3.(1)懊悔(2)严肃(3)温和4.D 解析:A项,小弗郎士是在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以后才有爱国热情的;B项,都德以短篇小说见长;C项,韩麦尔先生因听到意味着最后一课结束的钟声而“脸色惨白”。

5.都德法国6.(1)示例: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学习外语的同时,轻视了对母语的学习。

(2)示例: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想要掌握好外语,必须先学好母语。

7.韩麦尔先生身为法语教师,却即将被迫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热爱的学校和教育事业,再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孩子们了,所以小弗郎士觉得他是“可怜的人”。

小弗郎士身为一个法国学生,却没能够学好法语,而且今后可能再也没有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了,所以韩麦尔先生说他是“可怜的”。

8.示例: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的新字帖上用美丽的圆体字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是要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9.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

10.相同点: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不同点:(1)是出乎意料的笑。

男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

(2)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

11.父亲:简单粗暴。

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

“我”:①耐心细致。

男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的高时,给他做出详细的解析。

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

决定给男生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

③鼓励为主。

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数时,夸他聪明。

12.①天真。

希望老师开恩,送他5分,下次还给老师。

②执着。

想尽各种办法向老师讨分数,不成功不罢休。

③自信。

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得更好。

④谨慎。

小心翼翼地关门(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

13.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但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14.示例:过了一会儿,老爸便抱了一些苹果兴冲冲地跑来。

他把苹果从车窗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老爸那染霜的头发,我不禁一颤,最后一个苹果我没接住,掉在了地上,老爸赶忙弯腰去捡,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老爸慌忙把沾有泥土的苹果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又递给了我。

车开动了,老爸在车窗外挥动着手,大声地喊:“那个苹果,记着洗洗再吃……别忘了到学校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的眼泪不自主地涌了出来,滴在手上,也滴在那个还沾有泥土的苹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