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第1课邓稼先一、(一)1. chóu pánɡhuánɡmùyùn xūn pìn 2.懈孺垠晓铤瘁(二)词典中的意思:怀胎生育。
文章中的意思: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三)、(四)略。
二、(一)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的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立即”这个词语体现出邓稼先热爱祖国,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强大,想迫切地投向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做贡献的爱国品质。
4.如:他在临终前还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文章描写这一情节目的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对工作热忱,为中华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态度。
(二)1.文中的“后者”是指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
2.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质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更重要。
3.居里夫人的意志坚强、纯洁,律己之严,客观、公正的高尚品格使作者对居里夫人“越来越感到钦佩”了。
4.本文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对工作的热忱,以及这与取得科学功绩的重要关系。
(三)1.参考:鲁滨孙敢于冒险,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的性格最让我欣赏。
他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他自己造房子、打猎、种谷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下来。
2.参考:鲁滨孙运用自己的智慧尝试自己做桌子、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等,创造性地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1.我以为阿蒙森如果是宇航员,不可能成功地越过荒无人迹的雪地最先到达南极;杨利伟如果是地质探险家,也不可能坐上神舟五号成功地遨游太空。
2.这样写句式排列整齐,造成一股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使读者对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让读者了解到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同步检测

(二)课内阅读
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1.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答:.
。
2.“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阴相荫荫:荫庇、遮蔽
B.乃疏凿芜秽秽:肮脏
C.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合:汇合,汇入
D.遂命之曰“右溪”命: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B.植松与桂亭亭净植
C.此溪若在山野若啸呼状
D.攲嵌盘屈,不可名状不能名其一处也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溪水旁徘徊,我感到惆怅的样子!
D.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5.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chéng()罚duó( )步gěng( )住钥( )shi wú()着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答: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答:*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发展空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张进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解释习题【部编版七下第6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
捂踱婉转喧闹气氛诧异懊悔
惩罚奴隶钥匙பைடு நூலகம்帖祈祷
二、词语解释:
【哽住】。
【踱】。
【捂】。
【惩罚】。
【征发】。
【祈祷】。
【诧异】。
【宛转】。
【责备】。
【视察】。
【督学】。
【思量】。
【喧闹】。
【布告】。
参考答案
一、课后读读写写:
捂wǔ踱duó婉转wān喧闹xuān气氛fēn诧异chà懊悔ào
【责备】指责过失。
【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
【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
惩罚chéng奴隶lì钥匙yào shi字帖tiè祈祷qí dǎo
二、词语解释:
【哽住】声气阻塞。
【踱】慢步行走。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惊奇。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七年级语文下册《6 最后一课》课后练习含答案

6最后一课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持hǎo()叟chà()异qí()祷jiè()尺惩.罚() 踱.步() 哽.咽() 膝.头()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谢意敬意敬爱)。
3.破折号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停顿;D.表示意思的递进;E.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2)“放学了,——你们走吧。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4.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7.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0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第6课《最后一课》一、词语部分踱来踱去duó lái duó qù 哽住gěng zhù祈祷qí dǎo 郝叟hǎo sǒu 懊悔ào huǐ二、解释部分诧异chà: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悔不该这样。
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现常用作“婉转”。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chéng:严厉的处罚。
踱duó:漫步行走。
祈祷qí dǎo: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三、文学常识《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题《最后一课》指最后一堂法语课,不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四、学习重点1. 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 理清故事情节。
3.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
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 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 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 人物思想性格。
7. 写法:A、对比。
B、前呼后应。
C、以小见大。
D、烘托手法。
五、重点背诵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分层练习
◆基础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叟
..(hǎosǒu)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 夹.着(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
..(yàochí) 赚.(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下面的几个句子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服饰描写
F.环境描写
(1)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
(5)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3)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能力题
二、课内阅读,完成下面的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祈祷
..( ) 惨.白( ) 哽.住( )
8.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
9.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二字表明了什么?
11.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子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里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2.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放学了,——你们走吧。
”( )
◆提升题
三、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每小题2分)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
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4.请概括哲学家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15.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
成语:
16.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短的语句,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17.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一、1.A(B项的“夹”应读“jiā”,C项“惩”应读“chéng”,D项“匙”应读“shi”。
)
2.B(“墙璧”应为“墙壁”。
)
3.B(A项拟人,C项比喻,D项比喻。
)
4.(1)B(2)D(3)C(4)E(5)F
5.(1)环境描写,交代了发生《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也写出了小弗郎士的幼稚。
(2)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小弗郎士要回答好老师提问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3)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6.D
◆能力题
二、7.qídǎo cǎn gěng
8., : :
9.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对下文起到烘托和铺垫作用。
10.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习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选择地宣布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11.D(要体会韩麦尔先生那深沉的爱国情感。
)
12.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3.(1)B(2)C
◆提升题
三、14.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15.学识丰富饱经风霜饱经忧患饱学之士饱暖思淫欲
16.点点头;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言之有理即可)
17.点明中心: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使灵魂纯净的唯一办法是用美德占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