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 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 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 说主题。
*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药》
三、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4.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X X 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另一种分条阐述,答题模式:(1)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2)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点明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4.交代人物。 5.象征意义 6.悬念,吸引读者
*
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棋王》、《阿Q正传》 2、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 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项链》 3、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 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 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 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 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 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 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 主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 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祝福》)

高考小说阅读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训练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训练考点:1.周海亮《怕》2.冷清秋《万物复苏的季节》3.张承志《北望长城外》4.路遥《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5.胥得意《刺刀锋芒》【考点研究】一、考题类型1.开头社会环境描写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环境角度——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2)答题模式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2.“人物描写+画线句”题赏析(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对比,人物描写(四大描写,细节描写)②人物角度——人物形象特点(身份,道德,情感)③主题角度——暗示主题。

(2)答题模式手法句(对比,人物描写)+材料句(概括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 (3)划线句内容类型——人物,景物,事件3.人物形象概括题(1) 循环答题法①人物角度——身份特长(才艺),品德修养(人品,反省精神),情感性格(常态性格,突发情绪)②情节角度——突发事件,题材(家庭亲情,脱贫扶贫,共同富裕,忧国忧民,红色革命,传统手艺文化传承,旧城改造,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守边生活……)③人的生活场景——工作,家庭,社会(国家)(2) 答题模式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特点,生活场景)+分析句(思想,情感)4.选材特点题赏析(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以小见大②情节角度——平淡情节(日常生活)②人物角度——生活状态③主题角度——平淡情节反映深刻主题。

④材料特点——真实性,典型性(2)答题模式手法句(以小见大)+材料句(概括生活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②北平政治形势危急与人们生活的悠闲形成对比,突出老百姓的麻木和随遇而安;③用寻常百姓的表现与下文孟樾等知识分子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觉;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精讲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精讲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精讲在高考语文中,小说阅读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掌握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的奥秘。

一、小说阅读题的考查重点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考生要能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理解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及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对于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需要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4、主题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考生要能够通过对小说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5、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

考生需要识别并分析这些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效果,如增强感染力、突出主题等。

二、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步骤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在开始答题之前,要先通读一遍小说,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这有助于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后续的解题打下基础。

2、审清题目,明确要求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问的具体问题和考查的重点。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词和提示语,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答错方向。

3、回读原文,筛选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重要语句和段落,以便后续分析和整理。

4、分析归纳,组织答案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出关键要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

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回答问题。

三、人物形象题的解法人物形象题是小说阅读题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直接描写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随着高考试题的逐年变化,语文科目中的小说阅读题成为了考生普遍遭遇的难症,有很多考生因为不擅长阅读小说或者不懂得解题方法而得分较低。

其实,小说阅读题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来解决的。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以及方法。

一、了解小说阅读题的类型高考语文小说题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阅读理解题,重点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推理、思考能力;第二类是文学欣赏题,重点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由于这两类题目的出题形式和考察目的不同,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应该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阅读小说文本时抓住关键信息小说题往往会要求考生从文本中找到某些信息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时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重抓住关键信息,把重要的内容都记下来。

比如:人物的名字、性格、行为,时间、地点、事件、情节,小说所展现的主题等,这些信息都是小说阅读题的答案。

三、找出小说文本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在解决小说阅读题时,理清小说的主旨非常关键。

学生应该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理解小说所蕴含的意义,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道理。

在小说阅读题中,如果考生提到了小说中的主旨,则该答案通常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四、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除了讲述故事之外,还富含着大量的文学意义。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考生应该关注小说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描写、情感体现以及主题表达。

只有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才能更好地回答文学欣赏类的小说题目。

五、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了解小说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能够帮助考生理清小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此外,对于一些小说阅读题,重点考查读者对于小说情节的理解深度。

因此,阅读小说时要尽可能完整地梳理完整的故事情节。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问题类型及答题角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问题类型及答题角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类)常见问题类型及答题角度问题类型答题角度(方法)注意事项例题(例文)1 标题的作用、体现作者的用意1.点明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2.概括小说的情节,线索;3.暗(揭)示小说的主旨;4.含义丰富(表面义、内涵义、象征义);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的含义要能从表面义和内涵义两个方面思考,如《药》;另外,也要注意标题中某些词可能是双关完美的猎物、药、2第一段的作用首先分清第一段文字是属于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的那一部分。

一、如果是情节: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推动情节发展二、如果是环境,看清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如果是自然环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2.推动情节的发展;3.营造氛围、渲染气氛;4.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如果是社会环境:1.交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2. 暗示人物的命运三、如果是人物:1.突出人物的特点;2.暗示人物的身份;3.推动情节的发展;4.暗示人物的命运;5.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与后面做对比;6.第一段没有深化主题、呼应结尾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要从正面和侧面两大方面;正面分析就是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思、貌;侧面分析要注意人物居住的处所、环境,以及他人的评价和反应。

(如鲁四、一个人死后众人的反映)注意是概括人物特点还是分析人物特点4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思考。

正面:看作者是不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思、貌”来塑造的,尤其是一些动作的细节描写,人物心理和言行的对比等;作者是不是通过矛盾的情节冲突来塑造的;侧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人物的住所对人物形象的揭示;他人的对比,他人的评价和反应5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作用1.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2.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3.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作品的主题;5.衬托其他人物第1、3点是主要作用,第2、4、5点要做全面考虑,另外还要清楚这个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6在人物身上寄托的思想1.对人物本身的情感;2.对人物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的情感;3.对影响人物命运的因素的情感如《祝福》作者在祥林嫂身上寄感情托的思想感情有对祥林嫂的同情、对祥林嫂所处时代的批判、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封建思想及世人冷漠的批判7简要分析人(物)形象1.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特点);2.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3.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烘托其他人物、寄托作者的情感、表现思想主题)答题时要综合前面3、4、5、6的答题方式和角度8梳理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进行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考前版本)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的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历年高考题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反映、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4.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从写景角度看,有: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

3.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赏析题要回答这种题目,需要掌握环境描写的技巧(手法)、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表达效果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

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

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B、设疑式。

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4、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

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

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D、留白式结局。

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
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5)摇摆:一波三折。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四)提问形式主要有:
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1、提问方式: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一般为: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特点)+分述性格特点型
2、提问方式: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
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2、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二)答题思路
①能否体现主题(体现主题的哪几方面)
②能否表达情感;(隐含哪几种情感)
③是不是线索;
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⑤是不是富有情趣或悬念,引人入胜。

⑥是不是意蕴丰富,富有双关义等。

⑦是不是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第五部分技巧类题型
艺术技巧的内容广泛,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等。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一)记叙(叙述)方式
1、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

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

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

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情节发展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注意:有伏必有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