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
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
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
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C、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
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
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D、留白式结局。
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情节运行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5)摇摆:一波三折。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下)(精校WORD版)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下)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邱宇强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出自大江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
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1山东)。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
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小说阅读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20——2024)一、(2024·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孙甘露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
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
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
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
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
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
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
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缝店取几件衣服。
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
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
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
他到了那里,让门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
在记忆里,那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
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
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
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旧在这里,叶桃置身其中的环境十分危险,瞻园里有许多阴鸷的壮汉、狼狗、枪支、不许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内的警示牌。
高考试题中小说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思路指津

高考试题中小说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思路指津作者:杨红林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年第03期小说鉴赏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常考类型,由于小说阅读需要的文学素养较高,考点涉及的术语较为专业,答案的组织较实用类文本阅读困难,得分较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的情况之下,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越來越少。
近年来,以小说阅读题为代表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为常考题。
因此,小说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考语文试卷的总成绩。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小说阅读题中常见题型作以下梳理。
一、分析小说人物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因此,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成为小说阅读考查中极其固定的一道题型,几乎任何一篇小说阅读题都对人物形象有鉴赏要求。
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1.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考查又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分析和性格特征分析。
考生在作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是要求就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还是要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的考查通常直接明了的要求考生概括人物形象或者人物性格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分析。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评价人物形象或品格)(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人物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思路指津】在阅读文本时可以从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要求概括的是性格还是形象,性格特点一般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形象特点除了以人物性格特点为主,还应该考虑人物的外在职业、身份、地位、形象等方面。
答题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加以概括,如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如果是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
高考小说阅读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训练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训练考点:1.周海亮《怕》2.冷清秋《万物复苏的季节》3.张承志《北望长城外》4.路遥《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5.胥得意《刺刀锋芒》【考点研究】一、考题类型1.开头社会环境描写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环境角度——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2)答题模式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2.“人物描写+画线句”题赏析(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对比,人物描写(四大描写,细节描写)②人物角度——人物形象特点(身份,道德,情感)③主题角度——暗示主题。
(2)答题模式手法句(对比,人物描写)+材料句(概括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 (3)划线句内容类型——人物,景物,事件3.人物形象概括题(1) 循环答题法①人物角度——身份特长(才艺),品德修养(人品,反省精神),情感性格(常态性格,突发情绪)②情节角度——突发事件,题材(家庭亲情,脱贫扶贫,共同富裕,忧国忧民,红色革命,传统手艺文化传承,旧城改造,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守边生活……)③人的生活场景——工作,家庭,社会(国家)(2) 答题模式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特点,生活场景)+分析句(思想,情感)4.选材特点题赏析(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以小见大②情节角度——平淡情节(日常生活)②人物角度——生活状态③主题角度——平淡情节反映深刻主题。
④材料特点——真实性,典型性(2)答题模式手法句(以小见大)+材料句(概括生活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②北平政治形势危急与人们生活的悠闲形成对比,突出老百姓的麻木和随遇而安;③用寻常百姓的表现与下文孟樾等知识分子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觉;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解读和答题技巧

专题01 小说阅读【考纲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阅读:“五步阅读法”】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
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
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上)出自大江博客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宁夏)。
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
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
②沉着冷静。
③隐忍顺从。
④顾及颜面。
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07湖北省)日月行色杨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
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
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
“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
老人经的事阔,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
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
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
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
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
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
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
往后后悔就迟啦。
”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
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6分)①地方色彩鲜明。
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
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
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③富有生活情趣。
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①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纯朴、灵性。
②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全国)。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