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报告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下)(精校WORD版)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下)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邱宇强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下)出自大江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
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1山东)。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
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典例分析

高三小说阅读5大题型解析之专题一情节“间接考查型”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题型一情节梳理一、典题展示1.(2022年新高考1卷《江上》)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②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③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2.(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
②然后是有意相帮,但没有完全拿定主意: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
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2.(2018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参考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3.(2013重庆《枪口下的人格》)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参考答案】①俘敌。
文章前三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②护俘。
四至六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
③被俘。
七、八段写贝尔蒂及他人被俘虏。
④脱险。
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
⑤赴死。
十三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
二、解题思路总结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方向“间接考查型”,表面是“分析文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实质从人物的角度概括哪些情节引起了其情感怎样的变化。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我们将首先概述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当前对这类试题内容分析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这类试题通常以小说文本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从而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内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的研究尚显不足。
虽然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了试题的命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但缺乏对试题内容本身的深入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剖析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内容特点,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试题内容分析框架。
我们将从试题的文本选择、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命题质量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也对于推动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特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这类试题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文学性强: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所选篇目多为经典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价值。
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小说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内容丰富多样:小说阅读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可能涉及历史、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
这种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注重深度分析: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往往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小说命题特点及分析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命题特点及分析教案2011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中有9套试题考到了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阅读。
本文试就今年的小说命题做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语料选择从国别来看,中国的小说有5篇,分别是山东卷严歌苓的《审丑》、全国新课标卷林海音的《血的故事》、广东卷陈秉汉的《严冬海猎》、江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四川卷宗璞的《锈损了的铁铃铛》。
外国的小说4篇,分别是安徽卷哥伦比亚的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西卷亚美尼亚国埃·格林的《晚秋》、辽宁卷乌拉圭比亚纳的《怪人》、浙江卷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的《第9车厢》。
中外小说的比例是5:4。
从小说的篇幅来看,除了江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是长篇小说《西征记》的节选外,其余8篇都是微型小说(个别的有删改)。
说明2011年的小说命题基本以微型小说为主。
微型小说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结构紧凑,讲究构思;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没有发展,考场上容易把握;微型小说还具备小说的其他要素;同时,这些小说大都是名家作品,因而受到的青睐。
从时代来看,这些小说基本是现、当代作品,所写的生活内容和展示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易于为广大考生接受。
二、命题特点这9篇小说阅读题目都扣紧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重点突出(比如都抓住了人物形象);题目能够抓住文本,不旁骛,不拓展;考点具体,设题角度小而巧,易于考生答题,没有从宏观上大的方面来为难考生,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经过几年的热闹之后,探究类题目大大减少(只有三个),重新回归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
命题技术上,尽可能多地覆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8个考点)中的考点,考点相对分散,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以及层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考点分布(一)人物形象以及特征小说从来以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都是为塑造人物来服务的。
高考小说:小说题型解析

②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 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 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的交融。比如《红楼梦》
索等
P150小说阅读《琴声何来》的线索是: 马晓驭心理活动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的线索是什么?
二、情节梳理的2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 “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 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读《祝福》全文,梳理全文情节
•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 结局 祥林嫂凄然死去
回 • 开端 祥林嫂回忆初到鲁镇
倒
•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忆 •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叙
•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情节 手 法
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 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三步读文
第一步,写了什么?
-2-
“写了什么”就是明确小说所写的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依据小说的情节将文本合
理分层,以便把握结构思路,弄清行文的来龙去脉。这一步要解决三个问题: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阅读归类及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不妥,敬请联系我们。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专项训练一字形良莠不齐秀坐收渔利鱼向隅而泣偶缘木求鱼沿戒骄戒躁燥再接再厉在满载而归栽以身作则责沾沾自喜占明火执仗杖乌烟瘴气障昭然若揭招动辄得咎辙饮鸩止渴鸠旁征博引证支离破碎枝趾高气扬指炙手可热灸鳞次栉比节闲情逸致志衷心感中莫衷一是钟一见钟情衷老态龙钟肿摩肩接踵踪惴惴不安揣摇摇欲坠堕越俎代庖阻虚左一待座一、成语39 瓜田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4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4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42 登堂入室学问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4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4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4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4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47 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8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49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50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
二、字音81、纰缪..()82、嫔.妃()83、一抔.土()84、蹊.径()85、强.人所难()86、逡.巡()87、襁.褓()88、休戚.相关()89、掮.客()90、跫.音()91、掉色.()92、追溯.()93、舢.板()94、渊薮.()95、作祟.()96、叨.咕()97、不祧.之祖()98、腼腆.()99、臀.部()100、繁文缛.节()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
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牢城营来,营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07省)日月行色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
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
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
“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
老人经的事阔,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
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
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
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
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
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
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
往后后悔就迟啦。
”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
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6分)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全国)。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先生是医师的朋友。
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