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领域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问题
02
能源经济学:研究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3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
3
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和实践,包括资源规划、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等
6
选修课程
03
环境政策与法规:研究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02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4
资源管理与规划:研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01
毕业生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03
毕业生可在环境咨询公司、环保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从事咨询、评估、投资等工作。
02
毕业生可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项目实施等工作。
04
谢谢
04
发展趋势
0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热门专业
02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
03
跨学科合作日益增多,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04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进行研究
3
专业主要开设院校
国内知名院校
国外知名院校
院校排名
清华大学
01.
北京大学
01.
03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时:32学时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了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利用方式。
3.环境的分类及其保护方式。
4.自然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实施。
(二)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传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基本概念,讲授案例分析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经济模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经济模型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自然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实施。
(二)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如何应用经济模型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
3.如何实施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一)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15分):包括听讲、提问、讨论、互动等。
2.学生小组讨论(15分):包括课前阅读、讨论方法、贡献度等。
3.学生作业(20分):包括课上案例分析、经济模型应用、论文等。
4.期末考试(50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二)考核方式:1.小组讨论记录和分析报告(15分)。
2.个人作业(20分)。
3.期末考试(50分)。
4.课堂表现及其他(15分)。
五、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课程简介第2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第3周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第4周环境的分类及其保护方式第5周自然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第6周市场失灵与环境污染第7周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第8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第9周明确权属与资源配置第10周环境成本度量第11周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利用效率第12周 Chinas环境治理第13周企业环保责任与环保市场机制建设第14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途径与经济应用第15周聚焦环境权限的保护模式第16周结束与总结六、参考文献1. 毛培恩. 环境舆情管理[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 许镜清. 环境经济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3. 蔡志红. 节约型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 2012, 49(4): 503-510.4. 徐松, 祝春华. 环境成本度量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 祝春华. 资源与环境政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引言资源与环境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资源与环境管理能力。
本指南将介绍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课程内容1.资源与环境管理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途径、策略以及评估与监测方法,培养其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
该课程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评估环境影响的能力,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的能力。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资源配置和环境政策等相关问题,以及经济模型的应用和分析。
4.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该课程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政策。
学生将学习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5.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该课程将介绍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实施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问题定义、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培养其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6.社会与环境责任社会与环境责任是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该课程将介绍企业、政府和个人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责任和角色。
学生将学习道德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社会责任的实践,培养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资源与环境管理专业人才。
三、学习目标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其具备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评估环境影响和制定保护方案的能力,使其成为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能的专业人才。
3.培养学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应用分析的能力,使其具备资源配置和环境政策制定的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和策略的能力,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思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国家经济战略

重要性:国家经济战略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状况、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
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环境保护:研究如何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旨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
资源利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提供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添加标题
课程思政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04
课程思政的定义和重要性
课程思政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经济战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

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专业课程涵盖了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概述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与利用、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设置1. 资源经济学:介绍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资源的定义、分类、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环境的定义、价值评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资源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工具。
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实际操作。
4.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介绍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等内容。
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特点1.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合作与讨论:课程设置了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课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4. 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中的论文写作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就业前景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评估、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1章

1.5 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两个概念的区别:
资源:环境要素之一,有用的,稀缺的 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系统,由各 种资源与非资源要素构成。 本课程中没有明显的区别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统一: 资源利用中的问题(资源、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6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1 资源的概念
4)天然性(原始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 类的经济过程 区别于经济中常讲的资源,如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等 功能性资源:生物链、自然循环系统等都 是资源;自然景观等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2 资源的分类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
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 该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对资源更加 直接的认识、了解、利用、管理、保护 和评价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原油年均价走势图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1.7 思考与讨论
水电之争由来已久。不久前国家环保局 官员称:“水电在某种程度上污染比火 电还更严重”,此言立即引起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官员的反驳。请你从资源与环 境经济学的角度对水电开发争论进行评 价。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基本安排(4)
联系方式与地点:
zpx@ 84396531 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7004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介绍:
资源配置与环境系统问题? 怎样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达到的教学效果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课程介绍: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实际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质量(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海洋等)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资源配置是指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指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学方法和环境科学方法。
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经济机制设计等。
环境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风险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
同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借鉴了其他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政策学等的研究方法,以综合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指导政府制定资源与环境政策。
例如,通过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污染交易,达到最优的污染治理效果。
其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进行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可以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和环境信息,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期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